歷史上真實姜子牙的身世背景到底如何?

raoyaoting


姜子牙歷史上確有其人,他早年間生活潦倒困頓,空有一身本領卻無處施展。晚年垂釣於渭水,所謂“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文王姬昌渭水訪賢起用姜子牙,才有了後來武王伐紂,滅商興周。



姜太公,姜姓,名子牙,號飛熊。被尊為齊國的始祖而稱太公。商末周初人。相傳太公祖先曾輔佐大禹治水,因功封於呂地,所以姜太公又被稱為呂尚、呂望。他雖然出身呂國宗室,但經過長期的分封和世代繁衍,他的家庭己經由宗室貴族混成了一般平民(這一點與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玄孫,最後賣草鞋為生的皇叔劉備很像)

姜太公空有一腔抱負,卻無處施展,心中憤懣無從言表,畢竟才華當不了飯吃,餓肚子的滋味可不好受,萬般無奈之下,他打算前往相對富庶的中原地區謀生餬口。姜太公先來到了棘津(今河南延津縣東北)當了一名飯店裡的夥計(就是店小二),後又輾轉來到了孟津(今屬河南)的一家旅店打雜,最後流落在殷商都城朝歌,用積攢下來的辛苦錢販賣貨物,做起了負販行商的小本生意。《鹽鐵論·訟賢》雲:“太公之窮困,負販於朝歌也,蓬頭相聚而笑之。”

這期間姜太公四處奔走,苦不堪言,時而還要被在街頭玩耍的無賴相聚嘲笑,(這點和忍胯下之辱的韓信很像)可見生活的窘迫。

不久之後姜太公又在朝歌的農貿市場上幹起了屠宰生意。本是捧書執筆之人,何曾想過以操刀殺豬宰羊為業(這又和張飛成了同行,可見殺豬屠狗之輩不可小覷。)

太公的經歷儘管帶有許多傳奇色彩,但大致反映了他早年經歷的複雜,和生活坎坷。

無論生活給他帶來多少磨難,他始終潛心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有朝一日能一展鴻鵠之志。(他這塊金子時刻等待著發光)

此時正是殷商王朝走向衰弱,而在陝西渭水河流域的周部落逐漸發展壯大起來,正處在事業的上升期。

姜太公聽說周文王是位英明之主,很想投奔他,可以大展宏圖。為了吸引周文王的眼球,他來到渭水河邊垂釣。獨特的是他用直鉤釣魚,而且不放魚餌,魚鉤離水面三尺高。路人見狀嘖嘖稱奇,對他指指點點。有人上前相勸:“老爺子,你直鉤釣魚,沒有魚餌,魚杆都要挑到天上去了,河裡的魚就是蹦出來也咬不上魚鉤啊!”太公聞言淡然一笑說:“老朽釣魚,願者上鉤”。眾人皆鄂然。

求賢若渴的周文王姬昌,時常率眾外出尋訪賢才,一日行至渭水之濱,聽當地人當作樂事相傳的怪老頭姜子牙釣魚的事情,文王心中驚奇,於是決定前往拜訪。這一訪可不要緊,這一訪,訪來了周王朝八百零八年的江山社稷。

文王先後二次拜訪姜太公,每次都要齋戒、沐浴,十分虔誠。姜太公也為文王的誠意所打動,邀請文王到自己的茅屋小坐。二人雙手相握熱情攀談,如何興邦治國,如何對抗商紂,如何招攬天下人才,越談越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姜太公見文王的確見識過人,且有求賢之誠心,便答應文王輔佐其治國平天下。

此時的姜太公已經進入古稀之年(八十多歲了),文王尊他為師,稱其為:“太公望”

之後,姜太公輔助文、武二王,在伐商滅周的過程中建立了不朽功勳,受封齊地。成為齊國始祖,名垂青史。

姜太公的一生讓我自己明白了兩件事

一 何時何地都不能小瞧自己身邊的任何人,販夫走卒也有可能登堂入室。

二 永遠不要被自己的年齡所束縛,只要你胸懷錦繡,年齡不是你最終走向成功的阻礙。


白玉湯1975


姜子牙在真實歷史上確有其事,祖籍在東海邊(這也是後來他封地在齊的原因)。

姜子牙的先祖乃是禹的臣子,在治水時有大功,被封在呂地,所以姜子牙因先祖封地之名,又稱呂尚。


夏商兩代,呂地人的旁支又被封在申、姜等地,所以呂尚的先人便是這姜地一支,因此姜尚、姜子牙的名字應該更為貼切。

到了姜子牙這時,由於家族過於旁支,已經淪為平民了,出身貧寒的姜子牙曾經做過屠夫,賣過酒,但無論再貧苦,姜子牙從來未放棄過學習,他博覽群書,精通天文地理、軍事謀略,逐漸具備了經天緯地的能力。


可姜子牙此時已經70歲了,古代人有“人活七十古來稀”的說法,所以無論古今,姜子牙都到了該安享晚年的時候了。

但姜子牙沒有放棄,在72歲時,垂釣於渭水的磻溪,正直姬昌出獵經過,與垂釣的姜子牙談論後,引為奇才,被文王尊稱為“太公望”。

二人乘車同歸,尊為太師,姜子牙以72歲高齡開啟了興周滅周的生涯。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姜子牙是中國著名的神話人物,其知名度不下於,甚至某種程度上還要高於影視劇中常見的孫悟空、哪吒、楊戩。在中國的很多地區,我們還能在門楣、屏門、房梁等地方看到“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字樣。

我們現在可能認為這主要歸功於明代小說《封神榜》對於姜子牙的刻畫。可是在小說中,姜子牙雖然是主角,卻可以說是最沒有存在感的主角了。就像《三國演義》狀諸葛亮多智近乎妖,在《封神榜》中我們幾乎沒有看到他作為“武聖”應該有的能力,反倒是更像一個神棍。如果一定要說姜子牙為什麼能夠擔當“扶周滅商”這個重任,只能說他有一個無比牛逼的背景,去掉這個原因感覺申公豹都比他稱職。

在小說中,姜子牙本是朝歌人,在三十二歲的時候上崑崙山學藝,還拜了當時修仙界最大勢力,闡教的教主元始天尊為師,所以姜子牙在《封神榜》中的輩分極高,楊戩、哪吒這些全都得叫他師叔。結果學了四十年也沒有學到什麼真本事,就在七十二歲時被元始天尊以沒有仙緣為由打發下山去扶周滅商。

而在扶周滅商的過程中,我們沒有看到排兵佈陣,沒有看到文韜武略,只看到每次姜子牙都被商朝的一名普通將領打的丟盔棄甲,落荒而逃。然後就不知道哪裡跳出來一個師侄不僅救了他,還把對方打敗了。當對方來了一個更厲害的,把小的打了,必然又引出小的身後老的,不斷的反覆循環。反正最後勝利了還是不知道有什麼本事,只知道他背景大,靠山硬,幫手多了。

可結果就是這位沒有仙緣的姜子牙,卻是真正的人生大贏家。就看他的十二個師兄,號稱十二金仙如何,還不是被削去頂上三花,千年道行毀於一旦,只能重新修行。闡截兩教,多少資質比他好,修為比他高的,落得個身死道消,魂魄上封神榜的下場。連厲害如通天教主、元始天尊、老子都被鴻鈞老祖罰去閉門思過,不得干預紅塵事物。就只有姜子牙不僅被封到齊國,享受人間富貴,更手持一杆打神鞭,諸神辟易。(注:在中國神話體系中,成神比簽了終生996制賣身契還要慘,所以書中所有人都不願意名字上《封神榜》)

這就給人一種遐想,姜子牙應該有什麼非常厲害的身份背景,就像上面空降下來鍍金的太子爺一樣。反而沒有人去關心姜子牙為什麼在歷史上被稱為“武聖”、“百家始祖”。

那麼姜子牙在真實歷史上,究竟有怎麼樣的身份背景呢?我就通過歷史文獻中的蛛絲馬跡為大家還原一下。

姜子牙身世

姜子牙是哪裡人?常見的說法有三種,一是“東海上人”即東夷人士;二是河內汲人;三是“西方人”(此西方非我們現在說的西方,指古代相對於中原的西方,今天山西山西等地,如姬昌為“西伯侯”。)

第一種說法在普通人中最為流行。主要依據,一是《史記·齊太公世家》:“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二是《呂氏春秋·首時》:“太公望,東夷之士也。”但是這種說法非常的突兀,也存在著無法解釋的漏洞。比如同樣是《史記·齊太公世家》又記載:“太公封於營丘,比及五世,皆反葬於周。”《齊記補遺》載:“太公葬於周,齊人葬衣冠於此。”中國人講落葉歸根,古代周人尤其有這個習俗,姜子牙反葬於周正是證明了他不是“東夷人士”。“東夷說”估計是因為姜子牙封地在東方而產生的誤會。

第二種說法主要是漢代高誘在《呂氏春秋·當染》中注曰:“太公望,河內汲人也”,而在汲縣東門北側有太公廟,廟前有碑雲:“太公望者,河內汲人也”這種說法同樣也沒有依據,大概是因為姜子牙曾在流經汲縣的磻溪中垂釣而產生的。

第三種“西方說”是我目前支持的觀點。一是姜子牙反葬於周的記載,在《禮記·檀弓》記載;

大公封於營丘,比及五世,皆反葬於周。君子曰:“樂樂其所自生,禮不忘 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古人認為狐狸如果死在外面,一定會把頭朝向它的洞穴,表示思鄉之情。因此姜子牙反葬於周,表明了他的家鄉在西方,在周。

另外,相對於其他觀點,“西方說”在歷史上更有跡可循。《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

其先祖嘗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人,尚其後苗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

《國語·晉語》又記載:

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生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

也就是說姜子牙為炎帝一族後裔,又因炎帝一族居住在渭水一條叫姜水(今陝西寶雞市境內)的支流,所以得姓姜。後來姜子牙的祖先曾經擔任過“四嶽”的職務(《周禮》載四嶽為四時之官,主四嶽之事。),因為幫助大禹治水有功,於是被封在了呂和申。《史記索隱》中也記載:

譙周曰:“姓姜,名牙。炎帝之裔,伯夷之後,掌四嶽有功,封之於呂,子孫從其封姓,尚其後也。

而《尚書》記載伯夷的確曾經擔任過四嶽的稱呼而被稱為太嶽,他的後裔逐漸發展成齊、許、申、呂四個部落(《國語中》:“齊、許、申、呂由太姜。”)。而這呂國便是姜子牙的祖籍,因此以國為氏,又叫做呂尚。

那呂國又在哪呢?《左氏》記載:“時周時不以嵩高為中嶽,知虞、夏時亦然,故當以霍太山為太嶽也。”由此可知當時四嶽當在霍太山周邊,即今天山西省中部,而當年堯舜的都城都在山西南部,四嶽剛好在他的北鄰。因此呂國當在此附近,又有《元和郡縣誌》記載:“霍邑西南十里有呂鄉”,即今天的山西霍縣。

而據《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

(呂尚)蓋呂侯枝孫,起漁釣,佐周文王,為武王太師,定天下有大功,封為齊侯。

又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

太公博聞,嘗事紂。紂無道,去之。遊說諸侯,無所遇,而卒西歸周西伯。

現在一般推測,姜子牙出身為呂侯旁系孫,因為並非是嫡系出身,所以沒有繼承爵位的資格。但畢竟出身貴族,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以博聞,來到商朝的首都尋求發展,並謀得了官職。

結果因為紂王無道,政治腐敗,所以姜子牙棄職離去,並遊說各方諸侯,結果並沒有遇到明君,直到後來迴歸周,遇到了周文王。

而我們常說姜子牙八十為相,在《尉繚子》中曾有:

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賣飲孟津。

《說苑》裡也有:

呂望年七十釣於渭渚,三日三夜魚無食者,望即忿,脫其衣冠。上有農人者,古之異人,謂望曰:“子姑復釣,必細其綸,芳其餌,徐徐而投,無令魚駭。”望如其言,初下得鮒,次得鯉。刺魚腹得書,書文曰“呂望封於齊”。望知其異。

可見,姜子牙去職之後,又沒有遇到明主,生活困頓,以屠牛賣肉,賣飲,垂釣為生。一直到70多或80歲時遇到了周文王。

最終我們從目前已知的資料發現,姜子牙,姓姜,名尚,字牙,子為當時敬稱所加,伯夷之後,商末生於山西霍縣,以國為氏,故又稱呂望,為呂侯旁支孫,入商為官,因紂王無道,去之,屠牛賣漿為生,最後於磻溪垂釣遇周文王。另外《史記·齊太公世家》索隱注曰:“後文王得之渭濱,雲‘吾先君太公望子久矣’,故號太公望。”


潘不安講究史


但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年表的推算,周康王六年是公元前1015年,姜子牙的的生卒年大致為公元前1128年公元前1015年,即113歲。當然這只是大致的年限,也有其他的說法。

姜子牙是一位滿腹韜略的政治、軍事家,被譽為兵家之祖,他所著的《六韜》,又稱為《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素書》,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軍事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


四人大是


說起姜子牙,在中國老幼婦孺,必知其名。歷史上確實有姜子牙這個人,但並不像《封神榜》或《封神演義》裡傳的那麼神……。

姜子牙 姜姓,呂氏名尚,出生於商朝末,是周朝開國元勳,齊國的締造者,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被後人譽為兵家鼻祖。

縱觀姜子牙一生,是非常富有傳奇色彩,大器晚成的人物。前半生窮貧潦倒,坎坷多磨,後半生轟轟烈烈、扶周滅商。根據史料記載,他生活於公元前1156年到前1017年,共活了139歲,先後輔佐了幾位周王。

姜子牙的先祖是四嶽首領之一,因幫助大禹治理水有功,被封在呂地(今南陽西),以封地為氏。後來家族在夏商時期,淪為平民,姜子牙就是其遠代後裔。

姜子牙出生時,家境已經敗落不堪,年輕的時為了生計,不得已四處奔波,期間做過屠夫,宰牛賣肉,後來還開過酒店,賣過酒,生意難見起色,依然過的半生寒微,一無是處。不過,他始終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總期望自己能有天為國家施展才華。成功往往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

直七十歲時,他到渭水之濱用直鉤釣魚,這才吸引到了求賢若渴的西伯侯姬昌,被拜為太師,才有了後來廣為流傳的,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典故。

姜子牙確實是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國的賢才,作為周朝首席智囊,他先輔佐周文武姬昌運籌帷幄,建立霸業。又輔佐了周武王消滅商紂,建立周朝。再後來又力助執政的周公旦,平定內亂,開疆擴土。

自古就有姜子牙興周八百年之說,可見其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鄉野老甲


很多人讀過"封神演義\

張小奎


很多人讀過"封神演義\

建國79761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1] 。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2] 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智囊、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等諸子百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半生寒微

姜子牙,亦作姜尚,是東海邊之人或牧野之人[4] 。其先祖曾做四嶽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時被封

半生寒微的姜子牙

在呂地(今河南南陽西),所以又稱呂尚。有的被封在申,姓姜。夏、商兩代,申、呂有的封給旁支子孫,也有的後代淪為平民,呂尚就是其遠代後裔。呂尚本姓姜,因為以其封地之名為姓,所以叫作呂尚[12] 。

姜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輕的時候幹過宰牛賣肉的屠夫,[13] 也開過酒店賣過酒,聊補無米之炊。[14] 但姜子牙人窮志不短 ,無論宰牛也好,還是做生意也好,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可是直到70歲還是一無事處,閒居在家。

姜子牙72歲時,垂釣渭水之濱磻溪(今陝西寶雞境內),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姬昌[17] ,姬昌在出外狩獵之前,占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姬昌於是出獵,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與姜子牙談論後姬昌大喜,認為姜太公是個奇才,說:“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說:‘定有聖人來周,週會因此興旺。’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18] 因此稱姜子牙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19] 。

此即為“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來源。[20-22]

有人說,姜子牙博學多聞,曾為商紂做事。商紂無道,姜子牙就離開了。四處遊說列國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終西行歸依姬昌[23] 。有人說,姜子牙乃一處士,隱居海濱。姬昌被囚禁在羑里時,姬昌之臣散宜生、閎夭久聞姜子牙之名而召請他。姜子牙也認為“聽說姬昌賢德,又一貫尊重關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為了營救姬昌,尋找美女奇寶,獻給紂王,以贖取姬昌。姬昌因此得以被釋,返回周國。雖然姜子牙歸周的傳說各異,但大旨都認為他是姬昌、姬發之師[24] 。

太公輔佐文王

姬昌從羑里脫身歸國後,暗中和姜子牙策劃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紂政權,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權謀和奇計。姜子牙輔佐姬昌積善修德,明道行仁;對外促使姬昌聯絡對紂王不太滿意的其他諸侯國對其納貢,從而使紂王放鬆警惕;對內定愛民之策,行惠民之事,提倡生產,訓練兵馬;所以後代談論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隱秘權術的,都尊法姜子牙的基本策略[25] 。姬昌為政清平,尤其在明斷虞、芮二國的國土爭訟後,被詩人稱道為膺受天命[26] 。姬昌又討伐了崇國、密須和犬夷,大規模建設豐邑[27] 。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都歸心向周,多半是太公謀劃籌策的結果[28] 。

姬昌死後,姬發即位。九年,姬發想繼續完成姬昌的大業,東征商紂察看諸侯是否雲集響應。軍隊出師之際,被尊稱為“師尚父”的姜子牙左手拄持黃鉞,右手握秉白旄誓師,說:“蒼兕蒼兕,統領眾兵,集結船隻,遲者斬首。”於是兵至盟津。各國諸侯不召自來有八百之多。諸侯都說:“可以征伐商紂了。”姬發說:“還不行。”班師而還,與姜子牙同寫了《太誓》[29] 。

牧野之戰時的姜子牙

又過二年,商紂殺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30] 。此時紂王荒淫暴虐到了極點,姜子牙見時機成熟,就向姬發提出伐紂建議。姬發於是通告諸侯共同征伐。姜子牙精選兵車300輛,勇士3000人,甲士45000人,組成伐紂大軍。發兵時姬發占卜龜兆不吉;行軍途中又遇暴風驟雨,姬發和眾臣的決心一度動搖。姜子牙力排眾議,堅定了姬發伐紂的信心。[31] 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周軍到達商都朝歌郊外70裡處的牧野,各諸侯率兵車4000乘會合。商紂王也集結70萬(一說17萬)兵馬趕至牧野。戰幕一揭開,姜子牙親率少部精銳為先鋒在前面挑戰,隨後姬發率領大隊人馬攻擊商紂王的軍隊。商軍人多勢眾,但士卒與商紂王離心離德,紛紛倒戈。紂王見大勢已去,急忙逃回朝歌,登上鹿臺,自焚而死。[32] 姜子牙引姬發入殷都朝歌,詔告天下商朝滅亡,周王朝誕生。

第二天,姬發立於社壇之上,群臣手捧明水,衛康叔封鋪好彩席,師尚父牽來祭祀之牲,史佚按照策書祈禱,向神祇稟告討伐罪惡商紂之事。散發商紂積聚在鹿臺的錢幣,發放商紂屯積在鉅橋的糧食,用以賑濟貧民。培築加高比干之墓,釋放被囚禁的箕子。把象徵天下最高權力的九鼎遷往周國,修治周朝政務,與天下之人共同開始創造新時代。

姜子牙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轟轟烈烈、神秘莫測。縱觀姜子牙一生的建樹,無論從軍事、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貢獻,其中尤以軍事為最,所以太史公言“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稱得上兵家之鼻祖,軍事之淵藪。

姜子牙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國文藝舞臺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還是中國神壇上一位居眾神之上的神主。作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為“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護佑神靈。周朝從古公亶父起,就盼望能得到一個聖人,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國的賢才,來輔助周國實現滅殷興周的任務,所以稱太公為“太公望”,到武王執政時,又以“師尚父”相稱,尊寵權貴無以復加。文王所命太公為“太師”,是西周王朝“三公”中的最高長官,既主軍,也問政。時有“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之言,足見太公在周朝中的地位之重。

姜子牙半生寒微,擇主不遇,飄遊不定,但他能動心忍性,觀察風雲,等待時機,終遇明主,輔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興周。周武王伐紂,太公為軍師,牧野大戰,滅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為齊國君主,他治國有方,創建了泱泱大國,遺風猶存,累世相續,為後來的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礎。


鄧振華


姜尚在西周開國建國事業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兼有總參謀長職能的職官,也是軍事謀略理論的開創者和奠基者。

姜尚,又名呂尚、 呂牙,周人尊稱為 “太公望” 、 “師尚父” ,後世稱他為 “姜太公” 。他的生平事蹟,史籍記載簡略,而且說法不一,但基本輪廓和重要史實還是明確的。從軍事史的角度來看,值得重視的有這樣幾點:

( 1)姜尚的活動範圍相當廣泛。

他的祖先因為助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呂(在今河南南陽) , “從其封姓,故曰呂尚” 。他長時間過著窮困的生活,曾經 “屠牛於朝歌,賣飯於孟津” ,隱居東海之濱,垂釣渭水河畔,足跡遍及現在的河南、 河北、 山東、 陝西廣大地區。

他由此形成的廣泛地理知識對後來他能夠駕輕就熟的協助周武王觀兵孟津,決戰牧野有很大幫助。

(2 )姜尚具有豐富的政治經驗。

據《史記》記載, 他博學多才, “嘗事紂, 紂無道,去之;遊說諸侯,無所遇;而卒西歸周” 。所以熟悉商、 周雙方以及各地諸侯的情況。

他對商紂王朝的情況曾作過下面的分析判斷: “今彼殷商,眾口相惑,紛紛渺渺,好色無極,此亡國之徵也。吾觀其野,草菅勝谷; 吾觀其眾, 邪曲勝直;吾觀其吏,暴虐殘賊,敗法亂刑,上下不覺。此亡國之時也。 ”

這說明,姜尚確有在殷商和其他地方從事政治活動的經歷,並且對商紂王朝作過廣泛深刻的觀察,這是他後來能夠協助西周文武二王作出正確戰略決策的一個重要因素。《孫子兵法》所說 “周之興也,呂牙在殷” 是有事實根據的。

( 3)姜尚輔助周文王是歷史的選擇。

據《呂氏春秋》記載,姜尚 “欲定一世而無其主,聞文王賢,故釣於渭水以觀之” 。《史記》也說,姜尚 “年老矣,以魚釣於周西伯” 。

還有一種說法也出自《史記》,說早在 “周西伯拘裡” 的野外,就 “素知” 隱居於海濱的姜尚,派散宜生、 閎夭去聘請他。姜尚則說: “吾聞西伯賢,又善養老,盍往焉” 。

總之,一方面是周文王為成就其滅商興周大業而到處尋找人才,一方面是姜尚為實現其政治抱負而尋求賢主。所以無論誰採取主動,都是在互相瞭解基礎上的雙向選擇,是偶然性的表面下隱藏著的歷史必然性。

至於那個流傳很廣的姜尚和文王相遇於渭水的故事,則帶有很大的神話色彩。這個故事說,周文王出獵以前占卜吉凶,說他將獲得的 “非龍,非癛,非虎,非羆” ,而是 “王者之輔” 。文王出獵於渭水之陽,果然看到姜尚 “坐茅以漁” 。二人由釣魚說到治國,談得特別投機。

周文王還假託他的祖父古公父預言,以後將有一位聖人到周國,周國可依靠他的謀略強盛起來, 說: “吾太公望子久矣 !” 於是稱姜尚為 “太公望” ,和他同車而歸,尊之為師。(見《史記》和《六韜·文韜》)司馬遷在列舉各種傳說以後指出,這些傳說 “言呂尚所以事周雖異,然要之為文、 武師” 。這個結論抓住了實質,與後來姜尚所作出的貢獻、 以及歷史事實是吻合的。

( 4)姜尚對西周開國和建國事業作出的貢獻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牧野之戰的戰略決策和組織指揮,就生動地反映了姜尚重人事而不拘於天道的思想。據《周書》記載,周王朝決策程序是: “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篇” ,最後由占卜的吉凶來決定。

牧野之戰的決策也是這樣。大約在公元前 1027 年,西周完成了對商紂戰略決戰的各項戰前準備,在政治上造成了 “三分天下有其二” 的局面,在軍事上形成了對商都朝歌的鉗形包圍,商王朝內外交困、 眾叛親離,於是西周決定發動對商紂的戰略決戰。不料,出師之前占卜 “不吉” ,又逢 “風雨暴至” ,輜重車浸泡在雨水裡,旗幟斷為三折, “群眾盡懼” 。周公旦、 散宜生等人認為 “天不佑周” , “不可舉事” 。

周武王也猶豫不決,問姜尚: “意者紂未可代乎 ?” 在此緊要關頭, “唯太公強之” 。他力排眾議,勸武王抓住難得的戰機,堅持出兵伐紂。

他說: “聖人生天地之間,承衰亂而起。龜者枯骨,管者折草,何足以辨吉凶。 ” “今紂殺比干,囚箕子,以飛廉為政,伐之有何不可。 ” (見《太平御覽》卷 328 )武王採納了姜尚的勸諫,冒雨揮軍東進,三百輛戰車,三千虎賁,四萬五千甲士,加上諸侯聯軍,浩浩蕩蕩,開始向商都朝歌進軍。

牧野一戰而勝,終於實現了興周滅商大業。


跪射俑


姜子牙真有其人嗎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姜子牙這號人物呢,當然是有的。姜子牙本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著名的道教人物,出生在貴族世家,祖上有封地,賜姓呂,因此姜子牙又被稱為呂尚。姜子牙出生在山東省,從小就展現出與眾不同,極其聰慧,並且能夠未卜先知,預測將要發生的大事。

他是西周的開國大將,為西周的創建立下汗馬功勞。是一個韜略、軍事、政治多方面於一體的人才。同時縱橫百家,被稱為百家宗師。

他早先貧困潦倒,生活的慘慘淡淡,做生意做的幾乎傾家蕩產,可見做生意上他沒有什麼頭腦,畢竟人家專長不在於經商,古人對於商人的看法很鄙視,信奉的是走仕途,但是當時戰亂,想走正常途徑對於姜子牙來說太艱難,他為了避免戰亂躲到了山上修習道教,一直到了七十多歲才下山寄宿在朋友家裡,並在別人的介紹之下娶了隔壁村的老處女馬氏。

但是他生活的太潦倒,妻子常常奚落他,後來還離開了他。後來姜子牙在商紂王手下當了一個小官,但是紂王荒淫,大興土木,建摘星樓,奴役百姓,他預言商紂王必敗,商朝的氣數將盡。我不忍看到百姓在水火之中,你隨著我去西岐。但是他老婆不同意,覺得他沒本事,做個小官也做不好,就不願跟他走,姜子牙只好隻身前往西岐。

後來姜子牙到了西岐之後在渭水邊上安頓下來了,但是後來他釣到了一條魚,並且在魚肚子裡面發現了一本兵書,遇到了周文王,開始自己的政治生涯。

姜子牙厲害嗎

很多人知道姜子牙這個人物就是因為一本歷史長篇小說《封神榜》,在這本小說裡面眾英雄幫助周文王取得了江山的故事。《封神榜》小說裡面的姜子牙是個什麼樣的角色呢?在現實中的姜子牙是不是也是這麼厲害呢?

姜子牙在小說裡面法力高強、聰慧睿智,是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姜子牙的人格魅力也是很強的。在現實中的姜子牙也是個很厲害的人,雖然沒有小說中描述的那麼厲害的仙術,但是他的智慧也是很高深的。在中華上下5000年的歷史中他的智慧是令人無法超越的,能夠與之比擬的人沒有幾個。商朝是紂王從政,姜子牙在商朝為官了一段時間,商朝的朝政是年年的民不聊生、災民怨聲載道,可是紂王卻荒淫無度,天天只想著飲酒作樂,與美人玩樂。姜子牙待在這樣的朝政下也是無法接受了,就選擇了離開商朝的朝歌隱居在一個潘溪峽。他創造了很多釣魚的方式,所以歷史上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個諺語就是這樣來的。

在隱居中生活的姜子牙也是在靜待一個機會,在求賢若渴的周文王的請求下,80多歲的姜子牙最後選擇了出山幫助周文王。姜子牙成為了周文王的老師,他盡心盡力的輔佐周文王,並且教導周文王、周武王一些知識,讓他們勵精圖治、修行品德。姜子牙為了讓商朝人民過得比較好,專門為周文王制定了一些推翻紂王統治的暴政。但是還沒有等到推翻紂王的政權,文王就要去世了,文王在去世前選擇將武王託孤給姜子牙。

武王姬發也是不負所望,在姜子牙的教導下率領3萬大軍打敗了商軍,為了武王奠定周朝。姜子牙也被封了號,封到了齊國,成為了齊國的始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