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清木刻版畫第一人:陳老蓮

陳洪綬(1598年—1652年),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淨名,晚號老遲、悔遲,漢族,浙江紹興府諸暨縣楓橋陳家村(今諸暨市楓橋鎮陳家村)人。明代著名書畫家、詩人。

中國明清木刻版畫第一人:陳老蓮

陳洪綬幼年即展露出了極高的繪畫天賦。相傳陳洪綬四歲時到已訂親的岳父家讀書,見室內牆壁粉刷一新,便用桌椅做腳手架,在牆上畫了一尊八九尺高的武聖關公像,像身拱手而立,栩栩如生,老丈人見了,嚇得趕緊下拜,並且長期供奉。 九歲父親去世,隨藍瑛(“浙派三大家”之一)學畫花鳥。藍瑛讚歎道:“使斯人畫成,(吳)道子、(趙)子昂均當北面,吾輩尚敢措一筆乎!”自愧在人物寫生上力不及洪綬,並從此立誓不再畫人物,曰:“此天授也。”

中國明清木刻版畫第一人:陳老蓮

陳洪綬所畫的人物,體格高大,衣紋細緻、清晰、流暢,鉤勒有力度,整體效果在仇英、唐寅之上,人稱三百年間沒有他這樣格調的筆墨。

中國明清木刻版畫第一人:陳老蓮

明清之際,摹仿陳洪綬的畫家多達數千人,其作品和技法遠播朝鮮和日本。陳洪綬一生從事版畫藝術,以書籍插圖的形式廣泛流傳於世。他的作品數量很多,流傳下來有《九歌圖》、《西廂記》、《鴛鴦冢》、《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五種,都有與他同時代的著名刻工雕刻,是明清木刻版畫的代表作。他的版畫藝術,對清代畫家蕭雲從、任熊等名家從事版畫創作,都有著明顯的影響。


中國明清木刻版畫第一人:陳老蓮

陳洪綬的藝術成就,首先表現在版畫方面。明代至清初是中國版畫的黃金時代,尤以蕭雲從、陳洪綬兩位主持畫壇的大家之作為最。蕭的傳世木版畫以山水為佳,而陳洪綬則獨霸人物畫壇。


中國明清木刻版畫第一人:陳老蓮

《水滸葉子》是陳洪綬二十八歲時,花費四個月所作的另一組版畫精品。陳洪綬在這套《水滸葉子》中,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從宋江至徐寧凡四十位水滸英雄人物。陳洪綬大量運用銳利的方筆直拐,線條的轉折與變化十分強烈,能恰到好處地順應衣紋的走向,交代人物的動勢。線條均較短促,起筆略重,收筆略輕,清勁有力。


中國明清木刻版畫第一人:陳老蓮

這套圖一出世,不僅民間爭相購買而且博得了一班文人畫友的交口稱讚。明末,陳老蓮的《水滸葉子》遍傳天下,以致後世繪寫水滸英雄的畫工很難脫出他的範疇。在中國美術史上,獨立創作一組個性極強的歷史人物而達到特殊效果的,《水滸葉子》是顯著的里程碑;


中國明清木刻版畫第一人:陳老蓮

誇張的人物造型是基於深刻的精神氣質性格特徵,他的想象力在此顯示出極強的說服性,葉子成為他人物畫作風的有力說明,而且解釋了為什麼對後世有如此大的影響;

中國明清木刻版畫第一人:陳老蓮

他利用各種作畫技法適應不同題材,如用折筆或粗渴之筆表現英雄、細圓之筆表現文士美人、用遊 絲描表現高古,成為中國傳統人物畫法的豐盛寶庫。陳洪綬一生秉性孤傲倔強,吞恨而終。他是一位擅長人物、精工花鳥、兼能山水的繪畫大師,與北方崔子忠齊名,號稱“南陳北崔”。當代國際學者推為“代表十七世紀出現許多有徹底的個人獨特風格藝術家之中的第一人”。著有《寶綸堂集》、《避亂草》等作品集。

中國明清木刻版畫第一人:陳老蓮

陳洪綬的畫對日本“浮世繪”有重大影響。毛奇齡在《陳洪綬別傳》中記載,有人用竹筒裝了兩幅畫到日本,“貽日本主,主大喜,重予宴,酬以囊珠,以傳模筆也”。可見陳洪綬的畫在日本的影響。日本天皇得到陳洪綬的兩幅畫,竟重重地酬謝了一口袋寶珠。實際上,這兩幅畫是別人臨摹的作品,即“傳模筆也”,並非真跡。日本畫界更是對陳洪綬的畫崇拜得五體投地,尤其是“浮世繪”盛行時,陳洪綬的《水滸葉子》木刻被日本人反覆翻印、刻版,風靡一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