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抗疫防癆,守護健康呼吸——第25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攜手抗疫防癆,守護健康呼吸——第25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2020年3月24日是第25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今年我國的宣傳主題是:攜手抗疫防癆,守護健康呼吸。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的由來在人類與結核病鬥爭的歷史長河中具有里程碑意義。1882年的3月24日,德國著名科學家羅伯特.科赫(Robert Koch)在柏林宣佈:結核病的致病元兇是結核桿菌。這一重大發現為結核病的研究和控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學基礎,併為診斷和治療這種疾病帶來了希望。為紀念這一特殊貢獻,世界衛生組織從1996年起,將每年的3月24日確定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你瞭解結核和營養的關係嗎?

有一種病,

病原體入侵人體後,

在機體內慢慢繁殖,

釋放對人體有害的代謝物或毒素,

使機體營養狀態受到損害,

導致中毒和全身性反應,

機體長期不規則低熱,

消耗增多,

蛋白質分解代謝顯著增強,

造成蛋白質丟失過多,

出現負氮平衡,

累及包括脂肪在內的整個身體組織。

......

它就是——結核!!!

攜手抗疫防癆,守護健康呼吸——第25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結核離不開營養

在結核病活動期,全身毒血癥使患者食慾減退、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影響患者的攝入量而增加丟失量,使能量及蛋白質攝入嚴重不足,共同作用的結果是患者極易出現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導致患者免疫力下降,淋巴細胞減少、萎縮,患者機體容易遭受感染,同時因缺乏病灶修復所需的纖維蛋白、多糖和彈性纖維等綜合基質,使對病原菌的包圍和病灶的修復發生延緩,在腸結核這種表現更為明顯。結核性胸膜炎和結核性腹膜炎時,胸腔積液及腹水中大量的蛋白質丟失,而結核病灶修復也需要蛋白質,加重了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如不及時補充,可影響整個機體,最終導致惡液質的發生。

而且,營養不良造成的低蛋白血癥使抗結核藥物載體缺乏,不能保證抗結核藥物的有效濃度,影響療效。

攜手抗疫防癆,守護健康呼吸——第25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因此,結核患者除了必需的藥物治療外,合理的飲食與充足的營養補充對疾病的恢復亦很重要。

應該怎麼吃?

平衡膳食的基礎上

高能量

高蛋白質

高維生素

充足礦物質

多飲水

具體怎麼吃?

  • 主食:250克
  • 蔬菜:500克
  • 水果:250克
  • 雞蛋:1個
  • 奶:350毫升
  • 肉:100~150克
  • 豆製品:50-100克
  • 水:1.5升
  • 能量

能量的供給對於結核患者來說應稍高於正常人,一般以能維持正常體重為原則,在毒血癥不明顯、消化功能良好的情況下,按每千克體重40~50千卡的能量供給,全日能量達2400~3000千卡為宜,以滿足患者的生理需求及疾病的消耗。但結核肥胖患者、老年患者及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能量不宜過高,一般控制在2000千卡左右。

  • 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的重要物質。並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如人體內發揮免疫功能的抗體、白細胞和淋巴組織都是由蛋白質構成的。優質高蛋白飲食可利於結核病灶的修復,因此,蛋白質是保證結核病營養治療的第一要素。提高蛋白質的供給量,佔總能量20%,或按每千克體重計算,給予結核合併糖尿病患者每天每千克體重1.5~2克蛋白質,其中優質蛋白質應占50%以上,優質蛋白質來源於乳類、蛋類、魚類、肉類、動物內臟和豆製品等。牛奶中含有豐富的酪蛋白和鈣質。患者應每天食用350~500克,但不超過500克,對於乳糖不耐受患者可選擇舒化奶或酸奶。

  •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應足夠,食量不足,不利於保護肝腎功能,攝入量一般不加限制,但是結核患者伴有糖尿病時,碳水化合物的供給量每天應限制在200~300克左右,其中應包括一部分粗糧。

  • 脂肪

結核患者對脂肪的攝入量以適量為原則,每日攝入量在60~80克,儘量降低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防止血清脂質升高,同時增加ω-3脂肪酸的攝入來調節飲食有助於減少機體的炎症反應。烹調用油控制在每日25~30克為宜,宜選擇大豆油、花生油等植物油,亦可應用橄欖油、山茶油、亞麻籽油等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調製涼菜。

  • 維生素和礦物質

維生素和結核患者的恢復密切關係,而且結核患者體內維生素B和C含量往往降低,這與結核病灶消耗了大量維生素B、C有關,故結核患者的膳食中也要添加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以滿足機體對維生素的需求,而某些礦物質對於結核患者修復病灶及疾病恢復亦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維生素A

長期食用高蛋白膳食,維生素A的需要量也隨之增加,且嚴重營養不良的患者肝臟中維生素A的儲量低下,也需要加以補充,維生素A還可增強上皮細胞抵抗力。

維生素A的良好來源是動物肝臟、魚肝油、奶製品、蛋黃等;維生素A原的良好來源是深色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胡蘿蔔、紅心紅薯、南瓜、西紅柿等。

維生素D

長期採用高蛋白膳食易出現負鈣平衡,維生素D可促進鈣的吸收。魚肝油、蛋黃、海魚是維生素D的良好來源,經常曬太陽是人體獲得廉價維生素D3的有效來源。

B族維生素

有促進食慾、健全肺部和血管的功能,且與能量代謝密切相關,高能量膳食中B族維生素的供給量應明顯增加。維生素B1和B6還能減少抗結核藥物的副作用,維生素B1的良好來源是雜糧、瘦肉、動物內臟、豆類、堅果等,維生素B6的良好來源是白色肉類、肝臟、豆類、堅果類。

維生素C

具有參與神經遞質的合成、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增加膳食中非血紅素鐵的吸收率等作用,主要來源是新鮮蔬菜和水果。

能維持多種生理功能,尤其對結核病的康復很有幫助,病灶鈣化是結核病痊癒的形式之一,這一過程需要大量的鈣質,奶製品含鈣豐富且吸收率高,是重要的鈣來源,建議結核患者每日食用牛奶350~500克,除提供豐富的易吸收鈣外,還提供優質的蛋白質。除奶製品外,豆製品、綠葉蔬菜、海帶、紫菜、蝦皮等也是鈣的良好來源。

製造血紅蛋白的必備原料,結核病患者,尤其是伴有咯血、貧血、低蛋白血癥者更應該增加鐵的攝入。食物中的鐵有兩種存在形式:

  1. 非血紅素型鐵:主要存在於植物性食物中,佔膳食中鐵總量的絕大部分,但其吸收率僅3%~5%,甚至更低。
  2. 血紅素型鐵:主要來自動物性食品,雖然膳食中血紅素型鐵佔較少部分,但其吸收率遠遠高於非血紅素型鐵,一般血紅素型鐵的吸收率為20%~30%,血紅素型鐵的良好來源是動物肝臟、動物全血、畜禽肉類、魚類等。

鎂對神經系統和心肌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還可促進骨骼生長和維持骨骼正常功能,對於結核患者尤其是骨結核患者有著重要的作用,鎂的良好來源是綠葉蔬菜、粗糧、堅果等。

  • 膳食纖維和水

足夠的膳食纖維和水是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秘,防止消化不良和避免體內廢物積聚的必要措施。保持大便通暢,可以避免大便秘結,防止因排便而引起咯血。除腸結核患者外,其他結核患者每天應供給一定數量的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及粗糧。必要時可選擇膳食纖維製劑,每天補充10~20克為宜。

結核病患者一日參考食譜

總能量:2242千卡

蛋白質:106克

脂肪:77克

碳水化合物:294克

  • 早餐:饅頭(麵粉50克),豆漿200毫升,煮雞蛋60克,白蘿蔔絲拌萵筍(白蘿蔔50克、萵筍50克)
  • 加餐:鴨梨(200克)
  • 午餐:米飯(大米50克),蒸紅薯(紅薯100克),肉片菠菜(肉片25克、菠菜150克),雙茄燴(西紅柿50克、茄丁100克),紅燒雞塊(雞腿150克)
  • 加餐:酸奶125毫升
  • 晚餐:蒸餅(麵粉100克),肉片西葫蘆(肉片75克、西葫蘆150克),豆腐絲炒豆芽(豆腐絲50克、綠豆芽150克),清蒸草魚(草魚100克)
  • 睡前加餐:牛奶(200毫升),蘇打餅乾(麵粉25克)

(全日烹調油30克)

(來源:《營養與疾病預防——醫護人員讀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