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農民有什麼影響?疫情過後如何才能使廣大農民增加收入?

農事觀察


疫情對農民最大的影響是,正處在銷售農產品的大棚種植戶,和養植戶。如蔬菜,草莓等這些產品,不能及時地賣出去,使農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農民都盼望著,疫情早點消除,迴歸以前的正常。疫情過後,要加強大棚的管理。爭取以後。或下一查多賣錢,來彌補以前的損失。把損失降到最低。


用戶桃哥習和


你這個問題問得好啊,剛才我就跟我朋友在視頻上討論過這個問題,因為我本身就是農民工,我是做工地的,因為今年因為疫情影響,所以說工地都暫時不會開,起碼要到三四月份,四月底才會動工,本來農民工的生活壓力就比較大,從目前的情況看來,只有回到農村解決溫飽問題,因為工地不開工,沒有收入,回到農村消費會相對來說小一點,現在全國疫情這麼嚴重,如果想疫情過後增加收入的話,這個還是相對來說比較困難的。


大熊日記1


疫情對農民的影響分為幾個方面:

第一、對一些經作區的農民來說,影響是比較大的,春節前後,正是蔬菜、草莓、柑橘等經濟作物好行情的時候,而疫情的發生,使這些產品不能及時銷售出去,而投入又比較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民收入。

第二、對比中部地區的農民來說,2月開始,正直小麥打除草劑、殺蟲劑、增產類藥劑的時候,然而因為疫情的影響,農資產品無法及時運達到鄉鎮、村上;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小麥的產量,不過目前剛開始用藥,後期如果能跟得上,影響不大。

第三、對於已經沒有土地,只能外出打工的農民來說,疫情期間沒有收入,這其實跟一些非農戶口的城鎮居民一樣,疫情期間不能上班,勢必影響收入。加上購房產生的房貸,壓力會比較大。

第四、對於有春耕習慣的地區,疫情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耕種,不過很多地方已經下發通知確保春耕農資供應車輛放行。

以上是疫情對農民影響的一些分析。那麼,疫情過後,如何才能使廣大農民增加收入呢?

其實,農民的收入來源是比較單一的,供應鏈的任何一環出現問題,就會收到很大影響。因此,增加收入來源是增加收入的一個方法。比如,種植養殖相結合,我自家就是種地加養殖相結合的,當然,這也比較辛苦一點。其實,很多農村人除了種地,還會找一份離家近的工作,這也很不錯的。

其次,多元化種植,就是俗話說的“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如果地比較多的話,可以多種幾種作物,成熟時間不同。因不可抗拒因素導致其中一種作物絕收,不影響其他的收成。

另外,現在抖音,快手等網絡平臺在農村也普及開了,有農產品的農民朋友,可以通過直播銷售自家農產品,這也是很好的途徑。

以上就是我的見解,有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共同探討一下農村發展大計[呲牙][呲牙]


椒農網事


【現在探討疫情過後農民增收還為時尚早,但非疫區務工經商宜趁早】


疫情對農民的短期影響最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眾多返鄉過年農民工因為“封村(社區)”“封小區”,甚至像湖北幾乎全省“封城”,無法外出務工經商,他們的收入無法保障,坐吃山空,生計受到很大影響,影響程度取決的疫情持續的時間。

二是全國大範圍經濟社會生活因防疫幾乎按下暫停鍵後,酒店餐飲娛樂旅遊等第三產業損失無法估量,而農業是這些產業上的關鍵一環,三產大面積停滯,農產品市場迅速冰凍,如大量養殖戶水產品和畜禽賣不出去,大量蔬菜水果失去市場,已經有一些種養殖大戶春耕春播資金出現困難。

從長期來看,疫情對“三農”的影響的深層次影響將逐步顯現。

一是農業市場供求信息和價格信息出現紊亂,如一些地方物流受疫情影響,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供應困難,價格上漲且幅度較大,給市場傳導了價格上漲信號;但實際情況是,大量菜農蔬菜無人收購賣不出去爛在地裡,水產品需求極度萎縮,這些菜農和水產養殖戶得出的供求信息相對悲觀。

因為農業有其週期性,從種養到上市有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偏偏眼下市場終端價格虛高與菜農供過於求信息顯著矛盾,農業投資投機者可能依據自己的判斷作出投資決策,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吸引一批新人帶著賭一把的心態投身農業,將產業風險放大,一旦賭對了就可能大賺,若賭錯了則可能大虧,一切取決於相關產品上市時的供求關係和行情變化。

去年上半年天價水果與下半年的水果過剩,去年四大家魚等主流水產品行情低迷,都以農業的週期性波動風險,給農民追漲殺跌敲響了警鐘。

二是疫情的不確定性,帶給酒店餐營等三產很大考驗,若抗疫速戰速決,行業復甦將到來,甚至可能出現報復性反彈;若疫情持續時間更久一點,甚至出現疫情常態化,則對三產的影響將持續,農產品需求將長期萎縮,這恐怕是“三農”面臨的最大考驗。

鑑於疫情對“三農”的影響難以捉摸,現在探討疫情過後農民增收還為時尚早,需要有關方面密切追蹤疫情動態,運用大數據合理推演,對疫情和“三農”的關係作出相對合理的判斷,理性決策,以免一邊倒似的樂觀或悲觀誤導農民。

不過,看得見的機會是,因疫情造成的經濟社會生活暫停,打亂了幾乎所有行業的節奏,經濟社會生活逐漸重啟時,不少人還在猶豫要不要出外務工經商,戰勝不了對病毒的恐懼。這樣的時候,農民要對疫情風險有合理預判,在風險不高的情況下,及時返城返崗,既為復工復產做貢獻,也用勞動和汗水換來真金白銀。如2月23日,湖北省外省區市新增確診病例只有11例,顯示湖北之外疫情風險已經非常低,到這些地方務工經商宜早不宜遲。

此外,後疫情時期,疫情對行業的影響將持續,人口聚集型行業可能有一個緩慢恢復的過程,快遞、快餐等行業可能借勢成長,農民工有必要適度追逐後疫情時期的“朝陽”行業。

2020-02-24


作家程明盛


新型冠狀病毒發生以來,隨著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各地防控意識加強,新增確診病例在持續減少,治癒人數不斷增加,但是每天仍然有新增確診病例,如果沒有找到解決、治療、防控的方法,那麼就要繼續防控疫情,如果疫情沒有得到控制,封閉道路、設卡防疫檢查就不會解除,具體到什麼時候,現在沒有人能夠給出準確的時間,雖然專家之前預測拐點2月中下旬將會出現疫情的峰值,從根本上控制病毒的傳播,4月前疫情將可能會結束。

此次受疫情影響,各個產業的經濟都遭受到了打擊,對於農民來說,一方面是由於各地開展的疫情防控措施導致很多的交通管制,農民工出行遇到極大的困難,另一方面是隨著疫情對整個經濟的打擊,很多第二、三產業的就業職位縮減,這將直接造成農民工的就業困難。

雖然相關部門宣佈,2月20日部分企業可以開工,但是目前疫情的很嚴峻,如果想外出打工,還需要向村委提交申請,通過之後才能夠放行,不過一旦出去了,在回農村又要進行隔離觀察,農民工即使到了城市,大部分也會被勸返或者進行隔離觀察14天,另外,由於很多行業都沒有復工,也很難找到工作,所以從防疫情況來看,各行各業恢復要生產仍要等待一段時間。

農民工是我國產業工人的主體,去年整體的農民工人數已經達到了將近3億人,其中有1.7億的農民工是屬於常年外出打工的人群,這部分農民大部分是屬於一線的工廠普工以及消費行業的服務人員,所以說農民工受疫情的影響最為直接。

對於在老家農村有地的農民今年可以適當改變一下就業方向,現在已經是2月末,等到疫情完全消除後,最少也要到5月初的時候,等到5月份在外出打工的話,基本大半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並且受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今年適合農民工就業的崗位肯定要少很多,所以與其待在家裡,不如轉變觀念,留在家裡種地,目前正是春耕備耕的階段,在打工前景不明確的情況下,可以嘗試留在家裡種地。

再有由於疫情的影響,各地相關部分針對農民工都有一定的鼓勵幫扶措施,一些地區為了緩解農民工無法外出打工的問題,會有扶持創業活動,如果自己懂技術又對一些項目的市場有了解的話,可以爭取各地的創業服務和資金的支持,嘗試針對本地的市場需求開展創業活動。

對於一些既無法在家耕種土地也不能進行創業的農民群體,現階段應該儘量縮減自己的不必要的費用,積極關注各地勞動部門的促進農民工就業政策,關注附近縣市的勞動就業機會,暫時附近就業先緩解經濟壓力問題。

這次疫情對沒有鐵飯碗的農民是一個沉重打擊,

請問下一步怎麼過?

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一經正本


愷易物聯網是做現代農業服務的,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

疫情打亂了中國人民生活生產的腳步。當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時期,也是春耕備耕的最佳時期。相關防控措施在不同程度,都影響了各地農業的生產安排。

為助力春耕,愷易物聯網無償為無錫市內所有農業園區和農場提供現代農業諮詢服務。這幾天我們收到了不少朋友的諮詢。許多大棚種植戶朋友表示最近都愁壞了,棚裡的蔬菜作物需要照料,要澆水、施肥、通風、捲簾、遮陽等,而疫情期間出行不便,缺少人工,生產活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疫情是一面鏡子,反映出了傳統農業的許多短板。與現代農業相比,傳統農業生產環節勞動力投入量大,規模化、機械化、智能化水平低,抗風險力較差。在這個特殊時期,智慧農業愈顯魅力。

疫情對農業發展是把雙刃劍,既是短期的壓力,也是一個行業格局變動的機會。相信經歷過這次疫情,越來越多的人會對智慧農業模式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傳統農業轉型升級之路會走得更快速、更堅決。


愷易物聯網


種果木的影響不大。養殖的,雖現在禽和畜的肉類在高價位運行,影響還是大的。進料、餵食、宰殺到市,受出行影響,必定影響它的產出。

對於純種稻糧的農民,疫情按專家說的,能在4月份結束,種一季稻糧,影響不大。按雙季稻播種,就算4月份結束疫情,可能難趕上季節了。過去有句口號:插完早稻過五、一。一年季節就哪麼長。早稻不在五、一前下插,晚稻延期,就算勉強插下去,會因寒露風,有可能白乾!

這次疫情影響著諸多行業。農民自然而然是受影響者之一,影響還不小。哪些抓季節,提高產量,靠多元化增收只是些喊得響不切實際的空白口號。要想農民減少損失。疫後的重建,農村需要懂農業的技術員。種子要靠得住,肥料要紮實貨。國家對種子肥料實行價格補貼,派技術員下鄉,對農民結對指導。補助發放的同時,提高農產品收購價。動用財政,幫農民解困,這是我想農民同志最期盼的!


海拉拉


疫情對農民春耕影響不大,主要是政府及防止疫情上政策到位,基本上還是利用春耕生產該種的地都種上了,但在農作物管理上還是有所制約,出行上還是有一些不便,個別作物種子等不夠齊全,疫情過後當然就會好一些,要增加收入,還有賴於政府引導,加大科學種植步伐,適當給予農機補貼,種子優惠,因為大部分人沒有打工掙錢,這樣的話一部分農民由於購買力不足,勢必影響買農藥種子能力,如果政府扶持一下,就會帶動農民擴大再生產,從而使廣大農民增加了收入,實乃民豐物阜,政通人和,國泰民安之舉,既滿足了民生之需,又穩定了民生,值得實施。


zjx趙景旭


感謝你提問,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疫情對農民的影響。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病毒,來勢兇猛,傳播迅速,而且潛伏時間長。四川第一時間實行重大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對農村農民影響是巨大的,主要反應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精神層面,啟動一級響應後,封村、封城、封路、封農貿市場,電視、微信、網絡完全被病毒的威脅所籠罩,人們談毒色變,醫用口罩、75酒精、八四消毒水搶購一空。

這是建國以來從未有過的緊張和精神恐懼。人們每天最關注的就是湖北、武漢。還有自己生活的地方。看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死亡人數、出院人數的變化,瞭解疫苗的研製進展,有關藥物的治療效果。總之生活在疫情防禦訊息的包圍中。

第二是生產方面,春節期間各種新鮮蔬果大量收摘上市,沃桔,芹菜,花萊,窩芛等等。由於封村封路,切斷了最後一公里。因此這些蔬菜只能爛在地裡,農民損失慘重。養殖業也不例外,成品出不去,飼料進不來,筆者所知的幾個養殖場低價處理未成年雞仔,一斤半的雞才賣5元錢,養殖戶虧慘了。

第三是外出務工人員,這部分人自己家中土地基本流轉別人了,一般過了大年就出去找工作或者開工了。由於疫情的影響,什麼時候出去掙錢到今天還不能確定。經濟富裕一點的還好,如果有車貸房貸的怎麼辦?

第四是春耕生產的影響,民以食為天,一年之際在於春。秋糧田間管理和夏糧種子、化肥、農藥的準備,春耕生產農機的維修保養等等,疫情防禦帶來了巨大障礙。

可喜的是,全國防疫阻擊戰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據環球網報道,四川省從二月二十五日開始,將一級響應下調為二級響應。我們將在嚴防嚴控新冠病毒的同時,抓好春耕生產,確保農民增收。

首先廣大農民朋友積極行動起來,主動自救,把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農資生產資料,農機服務部門主動作為,點對點,一對一服務農民,農業生產合作社。

順應疫情防禦帶來的市場變化,調整種養殖結構,增加優質的,高性價比的蔬果,特色養殖,科技養殖。創新農產品的營銷模式,適應疫情過後人們生活習慣,購物習慣的改變,增加經濟效益。

總之,疫情防禦阻擊戰對農民的損失是暫時的,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歡迎朋友們留言討論,謝謝!


龍人農心


這次疫情,對農民的影響大了,有的簡直算是毀滅性打擊了。因為來得太突然,誰也不會料到的,也來不及,也不可能有補救,只有盡最大能力去減少損失。

農民涵蓋的範圍太大,從事的各種行業也很多,每一個行業的,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這次疫情的影響。就說菜農和果農吧。現在的菜農都不是小打小鬧種一方天地,都是大規模大產量,按以往的產銷模式,都是有固定的銷售渠道,固定的收購商,也有固定的消耗量,就像約定成俗一樣,自然成型了。這次疫情,道路和村莊被嚴厲封鎖,出不去也進不來,更別說交通運輸了。地裡的蔬菜講究實效性,沒有足夠的人手採摘,即便是採摘了,也無法運輸出去。所以,很多的數量巨大的蔬菜,都爛在了地裡,有些芹菜、西蘭花一類的,也完全失去了有效星,成了廢品。農民們原本指望辛苦勞作一年的收成,都成了泡影,血本無歸,欲哭無淚、

這都是電視新聞裡播出過的,現實就是這樣殘酷無情。還有種植草莓的果農,也是一樣的遭遇,草莓的保存和銷售難度更大,但是疫情,交通封鎖,完全卡在了運輸鏈上。

還有經營農家樂的農民,和所有的旅遊業一樣,完全停滯,完全沒有收益。

這次疫情對農民的影響,巨大。雖然有電商在全力給予幫助,但是徒然劇增的產量讓有限的產業鏈無法消化,只能說竭盡全力。

全國上下都在全力打擊這場疫情戰,隨著春天腳步的臨近,防控的趨勢也在好轉,有很多的單位都已經復工了,都在慢慢迴歸正常的社會狀態。各方也已經關注起疫情後如何增加農民的收入,按指導思想,還是運輸鏈的問題,如何保障銷售渠道的順暢,產銷一條龍。

屬於我們的春天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