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懇請包機接留學孩子回家遭嘲諷”怎麼看?

香菜不要吃


這一方面是母親對於孩子的擔憂,畢竟孩子這麼小身在異國他鄉而且又是疫區為人父母怎能不擔心?另一方面,如果嚴格按照要求隔離,配合檢查問題不是太大。所以沒必要去嘲諷。抗擊疫情人人有責,既然沒有什麼大力量我們約束好自己就行。


牧陽人C


據HESA對2019年英國高校學生的細目統計顯示,中國留學生人數超過12萬,會計金融、教育、經濟、市場營銷、商業管理等專業有的班級甚至超過一半是中國留學生。其中年齡在10-17歲的小留學生有15000餘人,平均年齡14歲,日常主要依靠寄宿學校和監護人(或者商業監護公司)照顧,學期中住在學校宿舍,假期一般是回國或者住在監護人家或者寄宿家庭(多為老人家裡)。


家是心的歸宿,遭受挫折、承受失敗、面臨災難時,人最容易思親想家。留學生尤其是小留學生在當前疫情肆虐的情況下想回國,於情於理可以理解。目前只有祖國才是最安全的地方,回到祖國才不會被區別對待甚至毆打報復,更不會因感染而客死他鄉。

可憐天下父母心,母親懇請包機接留學孩子,是焦急的驅使、更是無助的期盼。任何時候,祖國都是中華兒女最堅強的後盾,他是你的,也是他們的。此時此刻,國內的孩子只要老老實實呆在家裡;而出國的孩子則正接受疫情和人性的炙烤。

換句話講,外國的月亮不一定圓。疫情當前,中國模式,詮釋在患難與共眾志成城的行動;中國力量,匯聚成不向災難低頭的倔強;中國速度,體現在為了每一個生命的奔走。若干年後,不知道這些外國無法護他們周全的孩子會不會回來報效祖國,但人不能忘恩,更不能忘本,千萬不能“建設祖國沒有你,千里投毒你第一。”


期瞰


留學生包機回國勢必會增大中國的防疫成本和普通群眾的感染風險, 但是, 因為留學生是中國人,在確保防護措施安全的情況下, 我支持。

近幾日,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範圍內的發展依舊不容樂觀。

12天內,全球累計確診病例翻了一番,控制境外輸入病例也成為了國內疫情防控的重要部分。

在這樣的情形下,“留學生跑毒回國”毫無懸念地成為了網絡上熱議的話題,有人批評現在回國的留學生是“千里投毒”,也有人表示祖國永遠歡迎在外遊子。

但是,我們為什麼不去換位思考一下呢?

或許你們也許不知道、也不會相信那些留學生會因為擔心千里之外的家人和朋友,焦慮到失眠;

不知道留學生們每天討論的話題,除了作業考試就是疫情;

或許他們每天睜眼閉眼第一件事也是刷疫情數據、微博熱搜和各大新聞平臺;

又或許他們除了要擔心疫情在身邊的傳播,還要接受種族歧視的無助。

英國一名留學女生因為被人言語攻擊為“中國病毒”,反抗而被打的頭破血流;美國一名紐約華人女子被黑人從地鐵上推下去還被暴擊頭部……這樣的現象或許還有許多。

身為一箇中國人,這是我最看不過去的……

站在父母的角度上來說,一百多個家庭懇請包機讓他們的孩子回國,也是情有可原的。中國疫情爆發時,他們的孩子不能回國,不代表不擔心他們的家人,現在國外疫情爆發;同樣的,他們的母親也會害怕悲劇發生,這些母親只是在擔心他們的孩子。

站在中國人的角度來說,他們也是在保護這個國家,防止病情的再次復發,這是一種責任,一種擔當,他們只是在保護中國母親,也並沒有錯。

既然如此,為什麼大家不將心不心,互相體諒一下呢?一切總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九九姑娘


平常心看待吧。現在遭受的嘲諷,僅僅是償還當初把孩子送出去時得意甚至炫耀乃至嘚瑟欠下的債。這種母親就是自我為中心慣了,忘記上天大致是公平的。當然,人道主義的援助,有條件時還是要提供。


xiacw2006


任何合理的要求都不足為過,不是嗎?每個人都只有自己的想法,只要是合理的能夠把道義理清的,沒有對錯。我們不是經常說過這樣一句話,“事情不發生在你身上,你當然感受不到”,沒有多少人會設身處地思考他人,有的話那也是境界高的人。

母親救孩子,這是每個母親都會做的,不僅是人,動物也會做的,一個人如果連這樣的情感都沒有,那麼這個人活在這個世上就太可怕了,會自私到什麼程度,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沒有人會知道。

可能有人說這樣做就是對的了?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的,如果什麼事情只認對錯,不講情感,那麼世界會變得冷漠很多,母親想著孩子,裡面有太多的情感,太多的細節,懂得的人可能認為對的,只認對錯的人會覺得不應該。

世上最難的就是情感的抉擇,最後問心無愧就是最好的。




平常陌客心


自己不犯法,怕他們說什麼。

隨筆/舊韻/

人生勵志自書求,

月下琴箏釋水流,

竹筆孤身春柳醉,

梅花三弄解冬愁。



小雨9899350470051


這就是中國父母,自己孩子大於天


和諧渭南235


認清當前疫情嚴峻形勢,國內14人剛剛經歷一場與病毒的生死搏鬥,不要為了一己之私讓整個國家的戰鬥成果功虧一簣。


安運七分公司踐行郝


包機是一種大浪費!請把這些錢捐給山裡的一些上不起學的孩子吧!也算是積德行善了!不知道這個母親有沒有這個覺悟


用藥如用兵


不要嘲諷,這要求也不過分,不就是包個飛機嘛,畢竟兒行千里母擔憂,只是目前的防疫形式不太容許,宜靜別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