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錢開道!特步野心初顯!要做下一個安踏?

摘要:走捷徑的人很多,但摔跤的也不少!(歡迎關注空口有評NBA)

用錢開道!特步野心初顯!要做下一個安踏?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2009年,藉著北京奧運會的東風和空前高漲的民族自豪感,李寧迎來了創立以來最春風得意的時刻:國內市場銷售額超越阿迪達斯,成為僅次於耐克的第二巨頭。

為了這張亮眼的成績單,李寧此前在線下攻城略地,以近乎變態的速度擴張門店。

狂歡過後,寒冬不期而至!

隨著奧運聖火一同熄滅的,還有不少民眾的運動熱情,一切迴歸原點,已經飽和的運動市場,殘殺開始,去庫存成了所有品牌的痛點。

用錢開道!特步野心初顯!要做下一個安踏?

就連耐克、阿迪這樣的大牌,也放下身段,打起了價格戰,事實證明,在誘人的價格面前,我們的消費者並沒有那麼愛國......貨。

在耐克、阿迪的降維打擊面前,首先倒黴的,就是好不容易爬上老二位置的李寧,急劇萎縮的市場和強大的價格壓力面前,李寧倉促應戰。

此時,盲目擴張的弊端顯現出來,李寧公司對加盟店控制力乏力,數千家門店沒能步調一致,去庫存完成得很差。

2012年是整個行業最艱難的一年,李寧無奈地吞下近20億元虧損,元氣大傷。

而彼時,穩紮穩打的安踏,沒有像李寧那樣狂飆突進,一直紮根於三四線市場,並且始終強調對門店的控制力。

安踏的穩健獲得了回報,在李寧虧掉20億的同年,安踏把13億元利潤裝進自己口袋。

用錢開道!特步野心初顯!要做下一個安踏?

自主品牌的格局悄然發生著變化,但真正讓安踏彎道超車的,是一筆大膽的收購......

在信奉“愛拼才會贏”的閩南地區,這裡的人從來不缺闖勁,安踏董事會主席丁世忠17歲那年,就向父親借了1萬塊錢,背上600對鞋,隻身闖蕩北京。

敢闖,才可能突破原來的格局。

打拼數年後,小有所成的丁世忠回到家鄉,創立了屬於自己的品牌——安踏。

1999年,安踏年銷售額3000萬,較創立之初,已不可同日而語,但丁世忠還有更大的野心。

為了打響品牌知名度,丁世忠費盡口舌,說服父親和家人用80萬的天價(當時北京的房子才2000塊一平),簽下個性張揚的乒乓球世界冠軍孔令輝,並砸下300萬元在央視打廣告。

用錢開道!特步野心初顯!要做下一個安踏?

在當時的晉江,這是許多鞋企想都不敢想的事兒。

而這380萬元,幾乎是安踏那時一整年的利潤,據說簽約時,丁世忠的父親丁和木,手都在發抖。

更讓丁世忠不安的是,這筆錢砸下去之後,安踏銷售額並沒有起色,難道這300多萬就這麼打水漂了?

所幸,兩個月之後,廣告效果開始顯現,全國各地的經銷商慕名而來,安踏的銷量猛增。

次年,悉尼奧運會乒乓球男單決賽,孔令輝與瑞典名將瓦爾德內爾鏖戰五局,方才分出勝負,站上世界之巔的孔令輝,瘋狂親吻胸前的國旗,令無數國人動容。

用錢開道!特步野心初顯!要做下一個安踏?

而孔令輝的那句“我選擇,我喜歡”,成為當時百姓耳熟能詳的一句話,這一年,安踏的銷售額突破3億元,丁世忠賭對了!

2009年,意大利品牌FILA在華經營不善,令百麗國際十分頭疼,瞅準了機會的安踏,向百麗開出6.5億港元的價碼,獲得了FILA在中國地區的商標使用權和經營權。

當時,很多人都不看好這筆收購,但事實證明,還是丁世忠老辣。

在完成對FILA收購後,丁世忠制定了兩個差異化路線:一是FILA本身,要與安踏品牌區分開,有獨立的門店,有專門的設計、營銷團隊,主打中高端市場;二是FILA不要和耐克、阿迪在專業運動領域正面交鋒,改走時尚路線,差異化生存。

為此,安踏特地挖來了鱷魚(Lacoste)在中國的前行政總裁姚偉雄,打理FILA的事務。

用錢開道!特步野心初顯!要做下一個安踏?

為了扶持FILA,安踏用自己的渠道,為FILA造勢,並在產品研發和推廣上大手筆投入,逐漸讓國內的消費者,接受了這個有著百年意大利血統的品牌。

在安踏努力下,FILA的經營狀況逐步改善,門店數量穩步增長,2014年,FILA扭虧為盈,併成為安踏集團最強力的增長點。

2010到2015年,FILA銷售額增長均超過50%,遠高於安踏集團整體20%的增速,由於FILA產品定價高、且多為直營門店,FILA的毛利潤率也遠高於安踏。

可以說,靠著對FILA的收購,安踏集團成功打入了國內運動用品高端市場,在FILA的加持下,安踏營收突破百億元,甩開李寧好幾個身位。

FILA的成功併購經驗,給了丁世忠信心。

用錢開道!特步野心初顯!要做下一個安踏?

2019年3月,由安踏體育、方源資本、Anamered Investments及騰訊組成的投資者財團,以371億元的天價,收購了芬蘭體育巨頭Amer Sports。

Amer Sports旗下,有諸多國際知名品牌,其中包括有戶外界“愛瑪仕”之稱的始祖鳥,和網球知名品牌威爾勝。

這次“蛇吞象”的併購,讓安踏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體育用品企業。

根據安踏發佈的財報,2019年上半年,安踏營收達148億元,同比增長40.3%,運營利潤超過42億元,增長58.4%。

用錢開道!特步野心初顯!要做下一個安踏?

安踏的市值一度突破2000億港元,比李寧、特步、匹克、361°加起來還要多,如今,雖然安踏的市值跌到了1200多億元,但依然是李寧的三倍。

在晉江陳埭鎮有一條小河叫烏河,河的東岸住著丁世忠一家,西岸則住著特步創始人丁水波一家。

同晉江很多丁姓老闆不同,丁水波在國內市場是個晚入局者,直到2001年,才把重心從外銷改到國內,創辦特步這個品牌。

在山頭林立的中國運動用品市場,後來者想分一碗羹不容易,丁水波沒有和其他品牌在專業運動市場硬剛,從一開始就主打運動休閒,這一點從他對代言人的選擇上,就可以看出來。

同其他品牌找專業運動員代言不同,特步找的是小鮮肉謝霆鋒,看重的是他在年輕群體中的號召力。

用錢開道!特步野心初顯!要做下一個安踏?

從謝霆鋒到後來的蔡依林、潘瑋柏,特步一直走的是偶像路線,如今回頭看,不得不佩服丁水波當時的眼光,在“流量”這個詞出現前,丁水波就意識到了流量的價值。

從市場反饋看,丁水波的策略很成功,由謝霆鋒參與設計的“風火一代”跑鞋,創下了單款120萬雙的銷售神話,在國產運動品牌中,這個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除了請流量明星代言,丁水波的另一個佈局也很有前瞻性,那就是押寶跑鞋市場。

那時,國內還沒有掀起全民馬拉松熱,但丁水波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國民的健康意識將逐步提高,而專業門檻低、對場地要求不高的跑步,註定會成為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

按照特步官方的數據,從2007年進入跑步市場開始,特步累計贊助或舉辦的賽事超過一千場,累計參與人次達500萬,活動路程超1億公里,特步也成為大中華區贊助馬拉松賽事最多的運動品牌。

用錢開道!特步野心初顯!要做下一個安踏?

由於特步對馬拉松賽事的常年支持,丁水波還當選了中國田徑協會特邀副主席。

以“時尚”和“跑步”兩條腿走路的特步,一步步成長為中國五大本土運動品牌之一。

多年代工和外銷的經歷,讓丁水波對品牌價值有了刻骨銘心的認識,同樣的鞋子,貼上牌,價格能翻幾倍。

但丁水波也深知,要讓消費者認可、接受一個品牌,不是件容易的事。

這些年來,特步的發展雖然喜人,但始終無法擺脫低端的標籤,丁水波從安踏身上找到了破局的答案。

既然短時間內難以打破消費者對特步的“成見”,何不收購現有的國際知名品牌?

恰好歐美體育市場增長趨緩,一些品牌也遇到了發展瓶頸,為特步收購創造了條件。

用錢開道!特步野心初顯!要做下一個安踏?

2019年3月,特步與美國製鞋集團渥弗林(Wolverine Worldwide)達成協議,成立合資公司,負責在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經營銷售索康尼(Saucony)和邁樂(Merrell)這兩個品牌的產品。

在跑步圈,索康尼與亞瑟仕、新百倫和布魯克斯並稱為“四大跑鞋”,有跑鞋中“勞斯萊斯”的稱號。

而邁樂在戶外運動人群中,也有很高的認可度。

同年5月,特步又豪擲2.6億美元,從韓國高端時尚品牌衣戀集團(E-Land)手裡,買下了衣戀鞋業及其所有子品牌,包括帕拉丁(Palladium)和蓋世威(K-Swiss)。

帕拉丁的經典帆布靴,一直是潮男潮女們的標配之一,而蓋世威則一度是對標耐克、阿迪和銳步的美國大牌。

用錢開道!特步野心初顯!要做下一個安踏?

可以說,特步這一系列操作,瞬間提升了整個集團的“逼格”,也增補了特步原先在高端專業運動細分市場和休閒時尚市場的空白。

特步顯然希望能像安踏那樣,通過併購或拿下獨家代理權,魚躍龍門,由國產品牌,搖身一變成為國際品牌。

去年特步年會上,丁水波提出,在2020年,特步要落實“集團多品牌全球化戰略”。

但業內人士指出,國際化有四個層面,即產品國際化、渠道國際化、品牌國際化、企業國際化,難度都很大。

用錢開道!特步野心初顯!要做下一個安踏?

併購當然是條捷徑,但併購之後,雙方的磨合、新品牌的運營和資金鍊的壓力,都很考驗收購方。

安踏的確做得比較成功的,但此前李寧(買過意大利品牌Kappa和Lotto,還有法國高端戶外品牌Aigle)、361°(合營北歐戶外品牌One Way)和貴人鳥(收購美國籃球品牌AND1在華專營權),都有過類似的嘗試,但均以失敗告終。

其實成敗關鍵就在於,你花大價錢請來的國際“名媛”,國內的消費者到底認不認,願不願意掏腰包?

指著這些品牌從歐美市場賺錢給你輸血,完全不現實,否則它們的母公司當初也不會賣。

很多想吃洋葷的企業,非旦沒撈到好處,還把自己都搭進去了。

所以,天上不會掉餡餅,想要餡餅,還得老老實實一張一張烙,只不過,會忽悠的,能讓別人相信,這叫匹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