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火鍋,使人們聚在一起

15世紀末,哥倫布到達美洲,在加勒比海發現辣椒並將其帶回歐洲。辣椒傳入中國,先被當成觀賞花卉,用作調料後便一舉取代了“辛香料”在食客心中的地位,更影響了川渝一帶的飲食風格。放眼世界佳餚,能給辣椒如此重要地位的國家,屈指可數。

四川, 火鍋,使人們聚在一起

◤ 成都的菜市場,辣椒佔有絕對地位

【1】

吃火鍋有圍聚之樂,川渝的火鍋店無論傳統派還是創新派,總免不了將店裡裝修得熱熱鬧鬧,暖黃的燈光映照翻滾紅油,熱氣騰昇久不散去。各色食材擺在眼前,豐儉由人,邊吃邊煮邊聊,吃得是菜更是氣氛。作為土生土長的四川人,我人生的各個階段似乎都能和火鍋聯繫到一起,正如李伯清曾說,為全國人民科普火鍋串串冒菜是每一個川渝人的畢生課題

前些日子,接待遠道而來的友人,三五好友,自然選在火鍋店相聚。絕大多數情況,從火鍋店門口等位的情況就能猜出味道在業內是個什麼水平,火熱的店鋪往往從下午四五點開始就排起長龍了。

朋友剛開始不解,為了吃,竟然動輒就要等上一兩小時,甚至更久,有這個時間乾點什麼不好?待了幾日,她便也熟練加入等候隊伍中去,還要用蹩腳的四川話解釋,“入鄉隨俗,來都來了嘛。”

四川, 火鍋,使人們聚在一起

如今火鍋鍋底形式豐富,人們喜愛的還是最簡單的紅油鍋底(有紅牛油和紅清油之分,重慶老火鍋多用牛油,成都多用清油)也最能看出店家對底料的把控。湯料越煮越有味才算用心,就怕酒過三巡,興頭上來,鍋中滋味卻越發寡淡,那還能有什麼意思!這也是在川渝吃火鍋要配油碟和蒜蓉的原因。

朋友初來乍到,看到每人面前都擺著一大碗油碟,還未開吃先被膩倒了,半哄半勸,終於讓她暫且放下對麻醬的衷心,一片肥牛入口便解開緊皺的眉頭。

“原本以為會很辣!”

這就對咯,火鍋的辣味主要來源於湯底,用朝天椒、二荊條和各種花椒、大料炒出來的底料不僅挑戰味蕾,更為難腸胃。油碟不僅為麻辣中和鮮香,又能為腸道減輕負擔,當然,火鍋江湖中不乏吃“幹碟”(其實是一小碟乾的辣椒粉,加上鹽,味精等調料)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各路豪傑,寫到這裡,我似乎都能感受到他們隔著屏幕的微微一笑。

“吃嘛,不辣!”既是本地人對外地人的最大謊言,也是本地人對本地人的調侃

四川, 火鍋,使人們聚在一起

◤ 幹碟

番茄鍋鮮美、菌湯鍋滋補,吃來吃去,我仍最喜歡牛油鍋,這兩年牛油鍋底捲土重來,華燈初上,街頭巷尾便飄來濃郁的香味。湯從鍋裡濺到桌面上,沒過多久就凝結成蠟狀,加上“火鍋原湯”調成的蘸碟,實在令人慾罷不能

再想講究一些,得挪步重慶嚐嚐“九宮格老火鍋”。關於此種形式的由來眾說紛紜,比較靠譜的是,由早年的“水八塊”演變而來。當年在碼頭做工的棒棒軍,難以承受火鍋的價格,朝天門的小販便將鍋加上銅片或鐵片,讓不同的食客分吃,大家一人一格,各自酌料,各自結賬,燙些家畜的心、肺、肚、腸易熟的食材。如今條件變好,這種趣味卻被保留下來。

由此及彼,在山城吃“下水”,尤其爽快!

在不少人心中,火鍋的靈魂在“燙”不在“煮”。毛肚、鴨腸這類吃薄脆的,千萬別一股腦丟進鍋裡,得用筷子夾穩,伸進鍋中最滾沸的湯底裡來回汆燙,待食材捲曲變色,便抓緊時間裹上蘸料送入口中,一來二去準吃得滿頭大汗。

四川, 火鍋,使人們聚在一起

四川, 火鍋,使人們聚在一起

◤ 汆燙之樂

冬日吃火鍋暖身理所應當,但我獨愛在夏天走進火鍋店。臺灣美食家焦桐對此亦很贊同,“炎炎伏天,一手執筷涮煮,一手搖扇驅熱,頗有點火上澆油的況味。”

現如今商家為了吸引食客,多在店內開足冷氣,細心的老闆還會準備手機保護套、皮筋、去味噴霧等等小物件發放,儘可能減少火鍋味道在衣物上的殘留。方便是方便,卻少了點當初“揮汗吃毛肚,出汗當風涼”的豪氣,多了一絲矜持。

若有機會,還是願意回到大家被熱氣燻得眼花耳熱,頭頂冒著熱氣的年代。

四川, 火鍋,使人們聚在一起

四川, 火鍋,使人們聚在一起

【2】

朋友來蓉七天,吃了三頓火鍋,腸胃已然臨近崩潰,最後一日萬萬不再踏入火鍋店半步,尋來找去,走進有名的串串店。朋友探頭一看,紅湯滾滾,這不還是火鍋嗎!

串串和火鍋雖有千絲萬縷聯繫,但還真不是一個東西。光是串串就能分成冷鍋串串、油炸串串、熱鍋串串等等,是不是覺得我們在吃這方面費盡了心思?撇開花樣不談,總體還是將菜穿到竹籤上放在冰櫃裡自選,吃多吃少,各憑本事,比火鍋更加自由。

吃飽後光是放下筷子可沒人遞來賬單,要大喊一聲“數籤籤”,老闆才會收齊竹籤,開始結算。

四川, 火鍋,使人們聚在一起

四川, 火鍋,使人們聚在一起

◤ 串串種類多種多樣

冒菜出現的時間很難考究,想必亦是另種火鍋的衍生品。問及區別,四川人總會用火鍋是一圈人的冒菜,冒菜是一個人的火鍋來解釋。

以前不懂要搞這麼複雜,直到某天加班,回家途中已是飢腸轆轆,滿大街火鍋味引得腹中饞蟲作祟。我恐怕是太貪吃了,以至於工作日大半夜還想著呼朋喚友來湊桌子,結果自然以失敗告終。

正想著乾脆下碗麵打發自己時,就瞧見不遠處的店家門前一口大鍋下爐火熊熊燃燒。循著香味走進,不由覺得當年勞動人民真是有無限智慧啊!食客選好的菜被分別裝進一個個小竹簍或漏勺中沿鍋沿掛著,竹簍在翻滾的湯水中上下起伏,一會兒沉下去一會兒冒出來,可不是“冒菜”嘛

吃飽打道回府,身心均被填補妥帖。大到火鍋,小到冒菜,具帶著熱辣濃郁的風格,食客從四面趕來圍坐一團,或推杯換盞敘舊情或熱火朝天慶相聚,再不然就一家人在樓底下過過嘴癮。

如此樂趣,只有身處其中才享受其中。

四川, 火鍋,使人們聚在一起

2. 各地辣椒知多少

川渝以及周圍地區,辣椒都是主要調料之一。辣椒的果實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能增進胃口。辣椒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原產墨西哥,明朝末年傳入中國。跟隨西遊蛙來看看各地主要的辣椒種類吧!

雲南:涮涮辣、小米辣、孟定朝天椒、那刀辣、花椒、小雀辣、丘北辣椒

四川重慶:朝天椒、二荊條、小米椒

貴州:花溪辣椒、蝦子辣椒、牛場辣椒、雞爪辣、牛角椒

湖南:朝天椒、邵陽幹辣椒

新疆 :益都紅、望都紅、線椒、金塔、玫瑰紅)

西藏

:長椒、圓錐椒

海南:黃燈籠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