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所有兄弟姐妹之間不和的家庭,都是父母造成的”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不贊同這個說法。如果說有一些關係,那就是父母在家風建設上管理的不好。但如果把兄弟姐妹們不和的原因主要歸罪為父母,這純粹是給父母甩鍋!

說說我的故事。父親早年去世,我結婚後母親一直與我們住,一直到現在,母親都80多歲了。我們兄弟姐妹4人,我排行老三,也是長子。我結婚住的妻子的房,母親把她的舊房子給了弟弟結婚用。但她喜歡與我們夫妻住一起。這麼多年來,無論經濟上,還是精神上、精力上,我們為母親付出最多,老人家的衣食住行,吃藥看病,日常生活,我們負擔了絕大部分。老人家收入只有每月500多元的撫卹金,兄弟姐妹們每人每年給幾千的零花錢,當然我們給的最多。母親從來不捨得花,都存起來了。前些年弟弟買房子,母親一下子給了8萬塊錢,兄弟姐妹們、媳婦兒女婿們都非常支持。母親說:你弟弟生活條件不如你們,幫幫他,你們不要有意見,這錢都是你們兒女們給我的零花錢,吃飯穿衣看病吃藥你們都管了,我要這錢有啥用?按說應該等我百年之後交給我大兒子去主持處理,但你弟弟遇到了困難,我能不管嗎?母親的心思我們非常理解。老人家對子女都是公道公平的,誰家日子難些,她的牽掛就多些;誰家光景好些,她操的心就少些。我們給老人零花錢,不管她給誰我們都沒意見,因為讓老人家開心快樂,這才是我們最想要的結果。當然,有老人,有兄弟姐妹的家族,一定要有一個能引領家風,做出表率,能撐得起事的主心骨或核心人物。這個人一定要公平,公道,正直,還要肯吃虧,肯付出,這才能把家人們凝聚在一起。還要有通情達理,三觀一致,重情重義,不斤斤計較,能夠維護大家庭整體的兄弟姐妹、媳婦兒、女婿等。大家必須互敬互愛,互諒互讓。有時候,妻子會有些想法,怨言,覺得付出多了,吃虧了,會給我發牢騷,我非常理解,我也會用各種方式加倍回報她。她在我們整個家族也非常受尊重,非常有威信。我也和她開玩笑:付出就有回報,沒有白吃的虧。我們家庭美滿,家族和詣,子孝母安,其樂融融,這不是最好的回報?雖然我們都是普通人,沒有大富大貴,但我們沒有煩心事,人人思家念家,氛圍非常好。人到這個年齡,家到這個狀態,這不就是最好的回報?家事雖然難斷,但只要每個成員都有一顆善良,包容,寬厚,仁慈的心,都把血濃於水的親情貫穿其中,怎麼會出現那些個不和?更沒有理由歸咎於父母!








飛天tt


絕對是父母造成的,我比妹妹大十四歲,妹妹從小粘著我,兩歲就和我一起睡,走哪跟哪,有一年寒假我們在外婆家被大雪天耽誤了,一直住到臘月二十六,母親也不說去接我們,後來我和五姨騎自行車回家,五姨帶著我妹妹結果摔倒了,我妹手摔破皮了,回去見到我們她把我妹從我自行車上抱下去親裡乖裡你姐把你凍壞了吧?問都沒問我冷不冷,後來我妹手凍傷了,多年後她還對我妹說怪我把她手凍傷了!


一縷陽光7714516549709


我的父母特偏心老小!導致我與他不合主要元因就是母親從中合希泥,立場不堅定!元因不想多說,我做為家中老大應有的那份地位得不到絲毫遵重,儘管我為家庭付出了許多,我現在以經和他她們斷了來往,仍就在家庭中無論怎樣都得不到任可,只能各過各的吧!


手機用戶50992020493


與家長有關係,這裡說的家長包括經常有來往的親戚,我有一個姑姑,到我姐姐家就說我妹妹的這不是那不是,在妹家就說姐姐這不是那不是。父親在時也和姑姑一唱一和。在一起就嘰嘰歪歪。父親去世後有套房產,我問都不問。他們兩還鬧出很大的矛盾,兩家條件都不錯,我比他們差很多。因此說子女不和與家長有關。家長應該是協調和解釋和敷衍而不能附和,不然就真的形成矛盾了!我家的情況與母親過早離世有關,不然也不會讓我姑姑扯是拉非!


凡心153884854


我有同感,我家姐妹8個,父母重生男輕女,也是有緣因的,父母那代人就父親一人受氣,兩個姐姐下面是三個哥哥,我和老妹妹。我家姐妹全給三個哥哥付出,那也得不了好。父母沒了家也沒了。也好也沒有牽掛了,我家姐妹


用戶9440514014546


這句話太誇大父母的作用了!兄弟姐妹之間的糾紛,就是一個原因“利益”。說是父母造成的人,可能主要是指父母對待子女時一碗水端不平,有厚此薄彼的情況存在。父母在長期的家庭生活中,有意無意地出現對子女的親疏情況,也是在所難免的。原因也是複雜的。即便是這樣,只要子女多一份理解,少一份對利益的追逐,姊妹們照樣親親密密。我們常說“好客歇一店,黑豬臥一圈”,如果姊妹們互相關心,你推我讓,從不想從父母那裡得到多少,從不想誰比我多得多少,即使父母造成天大的不公,也在姊妹們的嬉笑中煙消雲散!

如果大家幾個對一分錢的事情斤斤計較,你爭我奪,那即使父母多公平,這會頻出事端,雞犬不寧。因為公道自在人心,公平也只是一種感覺而已。


隨遇而安132388326


認同,主要是男女不平等,資金分配不平,事業安排不當,有的父母偏愛一方,一碗水沒橙平。在兄弟姐妹中產生了心不平,在父母有困難時要子女承擔義務時,子女就會曝發氣憤指責父母,指責某兄弟應多盡責任,所以矛盾來了父母年高又無能擺平事情,最終的責任就全部由父承擔了。


維爸爸1


我認為是正確的,至少在相當多的農村,父母偏心起來難以言表,特別對只有女兒沒有兒子的孩子,不單單是偏心而已,更是對無子的媳婦兒子辱罵歧視,慘忍難表。唉,他們認為十個清華女比不過一個痴呆兒,說是有兒就不是絕後。所以看到兒孫成群的老人卻孤苦伶丁,可憐的人自有可恨之處。


針之韻


這話不能苟同,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殊不知還有弟兄為願弟兄窮,妯娌為願妯娌懟。

再說還有樹大要分叉、兒大要分家。

兄弟之間產生矛盾那是人之常情、古時煮豆燃豆秸、這兄弟之爭,能怪曹操嗎?

所以兄弟姐姝之間產生矛盾不能全怪父母的教育


用中華利劍


有道理!

首先必須肯定父母的養育之恩。父母是人不是神,處理問題有所偏頗在所難免。以下就事論事。

多子女家庭父母有所偏愛是事件之源,愛寵者有所倚仗,餘者忍氣吞聲。成人之後受寵者已經形成自私無他性格,行為或驕橫或吝嗇,而其它兄弟姐妹不買賬或爭取權益發生衝突比比皆是。

相反,受寵者無論在家庭義務擔當和在對待父母擅養上,都不如其它兄弟姐妹。

不信,請看看你的周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