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我們誤讀的“河東獅吼”

眾所周知,河東獅吼的典故,與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有關。且故事的發生地,並非黃河之畔的河東,而是長江邊上的湖北武漢。

被我們誤讀的“河東獅吼”

【河東獅吼典故】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對河東獅吼一詞解釋:比喻嫉妒而潑悍的妻子發怒撒潑(語本宋代洪邁《容齋三筆·陳季常》所引蘇軾詩“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被我們誤讀的“河東獅吼”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這個號要從他被貶謫黃州說起。黃州,即現在的湖北武漢黃岡。那一年,蘇軾已經44歲。人到中年,才情橫溢,正是志得意滿的好年華。而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降職,趕往貶謫地黃州。在此人生低潮,蘇軾開始冷靜思索,潛心創作,成為其一生的重大轉折點。蘇軾所作二賦一詞,即《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大江東去》,都是在此時寫成。“東坡學士”大名不脛而走,擁躉者眾。

其中一個,就是“河東獅子吼”典故中,“亦可憐”的龍丘居士。陳慥,字季常,當時隱居在黃州龍丘。蘇軾曾在陳慥父親手下為官,算是舊相識。在《方山子傳》中,蘇軾詳盡敘述了他與陳慥“他鄉遇故知”的情形。得知蘇軾被放逐黃州,陳慥親自相迎,並將其接到家中住了5天。文中,可以看出蘇軾對陳慥特立獨行性格和人生取向的讚賞。

被我們誤讀的“河東獅吼”

南宋的洪邁在《容齋三筆》中寫了一篇《陳季常》,記錄陳慥其人其事,其中寫到他與蘇軾的交往。

陳慥,字季常,公弼之子,居於黃州之岐亭,自稱‘龍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喜好賓客,蓄納聲妓,然其妻柳氏絕兇妒……陳慥妻子柳氏暴躁威嚴,很有膽氣。見到陳慥找來歌妓,與友人縱情高歌,徹夜歡愉,就不太高興,拿著一根棍子,敲牆抗議……於是,蘇軾賦詩戲謔: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以洪邁的理解,“河東獅子,指柳氏也”。柳氏善妒兇悍,發起怒來如同“獅子吼”。於是,陳慥也就成了怕老婆的典型,世人以“季常癖”代指如陳慥一般怕老婆的“妻管嚴”。此後,河東獅吼的典故,便以這樣的版本流傳開來。

被我們誤讀的“河東獅吼”

【“獅子吼”非兇悍】

歷史上,“河東獅吼”不斷被改編成崑曲、京戲、越劇、粵劇等各種劇本。2002年,香港拍攝古裝愛情喜劇電影《河東獅吼》,在大多數觀眾中影響至深。這些劇本和電影沿用的都是洪邁的版本,陳季常被蘇東坡帶歪,出入煙花之地,歌舞昇平,洪邁說陳妻柳氏善妒彪悍,常作“獅子吼”,迫於其威懾力,陳季常及時回頭是岸,實現家庭大團圓。

被我們誤讀的“河東獅吼”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是個深情的人,對親情非常看重。髮妻王弗去世10年,他尚且念念不忘,“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怎麼可能帶壞陳季常,令人家夫妻不和,家宅不寧?若果真如此,他怎麼可能將這個情節寫入詩中?是怕“臭名”不夠遠揚?這於情於理都不合。

倘若河東獅子吼是指妻子兇悍,陳季常“妻管嚴”,情形非常可憐。那蘇軾將陳妻兇悍,寫成詩取笑調侃,與此詩風格不符,且玩笑也太過了,一對友人不恭敬,二是自己也欠厚道。雖然此時蘇軾已離開黃州,也決然不會專門寫詩揭人家短吧?

被我們誤讀的“河東獅吼”

黃州期間,蘇軾與陳慥交往密切,“三往見季常,季常七來見餘,蓋相從百餘日也”。《方山子傳》中有寫:“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陳季常是個隱士,學佛很用功,“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住茅草屋,吃素食,不與社會各界來往。與洪邁所說“好賓客,蓄納聲妓”,大相徑庭,人設矛盾。

陳慥的居所“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室中空無所有,極為貧困。但令蘇軾驚詫的是,“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就是雖然不富裕,但妻子和家中人,包括僕人丫頭都很怡然自得,樂哉悠哉。

這樣的家庭氛圍,與每日歌姬如雲,喧鬧歌舞,天壤之別。能夠在窮苦中依然樂在其中,才符合陳季常“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的隱士樣貌。他不是沒有錢財,只是“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如此反常理的行為,妻子竟然“怡然自得”,顯然很理解和支持陳季常,日子平順安逸。何談其妻“絕兇妒”?

被我們誤讀的“河東獅吼”

詩中後六句,蘇軾記錄了遊蘭溪訪吳德仁不遇的事。吳德仁的隱居地,清溪繞屋,花樹成蔭。“我遊蘭溪訪清泉,已辦布襪青行纏。”這次拜訪在溪堂“醉臥呼不醒”“落花如雪”,如此景象如何能夠忘記呢?雖然未見主人,但景緻之美,暢快淋漓,堪比“興盡而返,何必見戴”。這才是蘇軾要寫這首詩的緣由,正因為離開黃州,追憶過往美好瞬間,就給老友寫信訴說一番,獨樂樂,何如與人樂?他年若相逢,把酒言歡,豈不快哉?!

洪邁所摘取的詩,出自蘇軾一首七言古詩《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吳德仁名瑛字德仁,蘄春(今黃岡市蘄春縣)人,辭官隱居鄉野。詩中,蘇軾表達了對吳德仁悠閒生活的嚮往,不管是自己的學道,還是陳季常的唸佛,都不及吳灑脫。龍丘居士指陳季常。居士,指在家修佛者。蘇軾到黃州後,亦取名東坡居士。詩是寄給吳德仁和陳季常,無論從句子上,還是結構上,蘇軾講的應當是一個主題,都是談佛悟道。三個人有三種不同的境界。

被我們誤讀的“河東獅吼”

獅子吼”一語即來源佛教,意指“如來正聲”。傳說釋迦牟尼佛初生之時:“分手指天地,作獅子吼聲。”佛家用“獅子吼”來比喻佛祖講經聲震寰宇的威嚴。《方廣大莊嚴經》雲:“如來大法音,外道悉摧伏。譬如獅子吼,百獸鹹驚怖。”“獅子吼”寓指佛具有大威神力,能降服一切魔障。後將高僧或有道行者說法高妙,也稱“獅子吼”。

如此看來,詩中“獅子吼”是借有高人講法,來證明陳季常學佛認真,深陷其中,乃真隱士也。

【柳氏郡望在河東】

陳慥祖籍眉州(今四川眉山),與蘇軾是同鄉,其妻柳氏也是四川人。但蘇軾因何以河東代柳氏?

被我們誤讀的“河東獅吼”


這是因為河東是柳氏的郡望,且河東柳氏天下聞名。在北朝時,河東柳氏以門閥士族,與河東裴氏、河東薛氏並稱“河東三著姓”,屬於關中郡姓。杜甫有詩《可嘆》,便有一句:“河東女兒身姓柳”。唐宋時期,凡說姓柳,都會想到其郡望河東。

至於蘇軾詩中的“河東”指誰?或許另有其人,也姓柳,與蘇軾和陳季常“談空說有夜不眠”。

清朝有個王文誥認為此人是柳真齡。他在《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中寫:柳真齡,字安期,閩人也。與陳季常善,亦從公遊,三人多託禪悅為戲,公書牘中所稱“柳簿”是也。家寶一鐵拄杖……明年張樂全生日,公獻鐵拄杖……又二年,公自南都放還,宜興道中《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詩云:“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也有研究者認為,“河東”確乎代指陳妻柳氏,因柳氏也是參佛悟道之人,諸人對談,開講佛法,陳季常也只能甘拜下風,一時參悟不透,心下茫然。被講法的人用拄杖打手板子,以示警醒。

河東獅子吼,不論河東是否陳季常妻子柳氏,“獅子吼”都不是兇悍的意味,更加不該是悍婦的代名詞。

被我們誤讀的“河東獅吼”

巧合的是,代表佛教智慧形象的文殊菩薩,其坐騎就是一頭青獅,智能威猛。文殊菩薩的道場就在山西的五臺山。“獅子吼”若解釋為智慧之音,那麼,是否可以這樣理解,黃河水滋養的河東大地,自帶幾分智慧的基因。在歷史的長河中,播撒著文學的種子,開出了像王維、王勃、王昌齡、王之渙、柳宗元等一叢叢絢麗的人文之花。

被我們誤讀的“河東獅吼”

河東有幸,因“河東獅吼”而被後世銘記;河東有幸,孕育了華夏古老的文明;河東有幸,承載了眾多彪炳史冊的文壇大家!


被我們誤讀的“河東獅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