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OMark還值得信任嗎?

xhide


近幾年來手機拍照成為了消費者們最關注的焦點之一,如何提升拍照的效果是很多人都在尋求的,除了一些攝影技巧以外,一部硬件規格高、軟件優化好的手機也顯得十分有必要,所以一部手機拍照好不好,最終還得看廠商的實力夠不夠硬。

那麼如何檢驗一部手機拍照究竟厲不厲害呢?對於這個問題,2018年的時候,華為P20 Pro送測DxOMark,最終打出了總分109分、拍照細項114分的成績,成為了首款綜合得分超過100分的手機,也是在那個時候,DxOMark這個平臺也逐漸走進了大眾視野。

最初DxOMark僅僅只是一個相機測評網站,為相機的傳感器和鏡頭打分,首次測試智能手機和其他移動設備是2011年的時候,並於2012年推出DxOMark Mobile,但真正打響名氣還是在華為P20系列的時候。

後來華為就一直在DxOMark霸榜了近兩年,直到今年的小米10 Pro發佈,124分的成績以一分的優勢超越了華為Mate 30 Pro 5G。其實這次超越也讓人開始對DxOMark的可信度提出了質疑,僅僅是以一分之差實現的超越。

在此之前DxOMark還幹過這樣的事情,原本華為Mate 30 Pro是121分,去年11月小米CC9 Pro尊享版取得了121分,和華為並列第一,隨後才有Mate 30 Pro 5G重測一次的小插曲,至於為什麼超越了兩分,可能是為了給榮耀V30 Pro留個位置,後者為122分。

再到前段時間,OPPO發佈Find X2系列的時候,過去OPPO副總裁沈義人還對這個平臺產生過質疑,並表示世界的美不應該是千人一面。可到了如今,OPPO也避免不了陷入DxOMark的大坑裡面,而且還把產品給玩砸了。

原本送測DxOMark是一件比較正常的事,但DxOMark給出的Find X2 Pro評測文卻讓人大跌眼鏡。這款手機的綜合得分是124分,夜景得分是65分,作為發佈不久的小米10 Pro同樣是124分,但夜景只有60分。

從分值來看,理論上Find X2 Pro的夜景表現會更好一些,但評測樣張中的裁截圖卻顯示小米10 Pro無論是細節還是色彩,都要比Find X2 Pro好很多。就我個人觀點,現在的DxOMark公正性真的不如前幾年的時候了。

之前還有博主爆料,廠商主動送測DxOMark需要大概10萬歐的"測試費",這中間還可以根據機構的指導優化"雞血版本",最後測試完可以選擇公開最好的成績,不理想可以不公開。像華為Mate 30 Pro 5G這種反覆送測的機型,後面還得加錢。

現在的DxOMark可不可信真有兩說,它的權威性現在更像是滿地雞毛,就拿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榮耀V20 Pro所使用的硬件以及算法優化與Mate 30 Pro 5G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卻最終只有一分之差,所以你認同這番結果嗎?歡迎在評論區說說你對DxOMark的看法。


王石頭科技



第三方機構的數據,都僅僅只是作為參考,不能夠只拿某一個機構的數據來說事情,無論在什麼行業都是這樣的。


前面中保研對大眾中國版帕薩特的25%碰撞測試,不出意外的撞出了歷史最低成績。大眾在中國一直偷工減料造車,號稱“移動鐵棺材”、“全村吃飯車”、“要你命3000”。但是大眾把外觀做得大氣一點,車門做得牢靠一點,最後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還不是排名第一,貢獻了大眾全球銷量的一半。


消費者嘛,永遠都是記吃不記打,手機拍照這種事情也是一樣的,DXO的分數只是參考,最後還不是看手機顏值來付錢的......

DXO Mark 是做什麼的?


很多人說DXO Mark 這個機構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是不是就跟國內某家“客觀、獨立、第三方”的機構那樣,拿著廠商給的投資,然後在某些視頻上面有著嚴重的傾向性,導致我國的消費者一直對號稱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嗤之以鼻,認為“評測機構只要交錢,就可以給你講好話,因此說的東西並不可信。”這樣偏激的認知。


別說,我還真的去查了查DXO Mark這家企業的背景。DXO本身是一家法國企業,成立於2006年,但是主要的業務是針對企業級別的用戶提供圖像處理方面的軟件,本身是有攝影方面的技術積累的一家企業。最初DXO只是給相機企業提供專業的實驗室測試數據和評估報告,佳能、尼康這些企業都是客戶,壓根就沒有做手機這個行當。


一直到了2011年,智能手機全面崛起之後,DXO才開始針對手機和移動設備,進行相機方面的測試和評估。因此DXO這家企業並不是一個草臺班子,本身做圖像處理軟件出身,之後連續做了幾年數碼相機的實驗評測,最後再新增了手機和移動端設備的數碼相機評測。因此在專業性方面完全足夠,並且DXO的評測標準和最終的排行榜,是受到來全球各大媒體的信任,目前主流的科技媒體都在引用DXO的數據。


因此如果有人非要說交錢就可以上第一名,那麼坦率的講論資金實力,幾個手機廠商裡面誰能夠比得過蘋果?並且歐洲法律明確規定,如果有提供第三方評測服務資質的公司有發現被上游廠商注資或者投資的嫌疑,直接吊銷營業執照,最高可以罰款50萬歐元。

DXO Mark 都在測些什麼?


DXO Mark將手機鏡頭分為了兩個場景進行測試,分別是“拍照”和“視頻”。拍照一個分數,視頻一個分數,結合起來再得到一個綜合分數。目前全球綜合得分第一名的是OPPO Find X2 Pro 和 小米10 Pro ,都是124分;華為Mate 30 Pro 5G緊隨其後,綜合得分123分。


DXO對於兩種場景的評測參數主要是下面幾項:

曝光:考察鏡頭對拍照場景光線的感知程度;

色彩:考察鏡頭對拍照場景顏色的還原程度;

自動對焦:速度越快越好,對焦目標越準確越好;

紋理:鏡頭對細節的解析能力;

噪點:對干擾的處理能力,主要考察硬件CMOS和算法;

偽像:光線折射導致,主要考察相機模組的鏡頭鏡片設計;

除此之外照片拍攝還有夜景、變焦、散景、廣角 四個緯度的評測分數;視頻拍攝還有防抖功能的評測分數。這些分數按照統一的權重綜合打分之後,就可以得到我們看見的DXO得分。



實際上不難看出,DXO本身對於對於手機拍照的評測標準還是非常客觀的,無論是鏡片模組,還是CMOS,還是最終的算法,都在綜合考察。

比如說前兩年不流行算法,拍照方面還沒有“夜景”這個評測項目,而是“閃光燈”,但是隨著算法進步,DXO將閃光燈改為了夜景,考察廠商的算法能力。

比如說近兩年才流行起來的三攝鏡頭,其中最大改進就是新增了“超廣角”鏡頭,於是DXO也就在拍照標準中增加了“廣角”的考察項目。

DXO Mark 為什麼只能做參考?


有人看到這裡,或許會說:既然DXO這麼專業,那麼我們只看它的分數來買拍照好的手機不就可以了? 非也,非也。我再次重複:DXO的拍照評分,只能夠作為購機的參考,並不能作為某一種標準。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DXO所有評測的標準全部都是公開透明的,無非就是我們上面講的那麼十幾項不同的角度來測試相機模組,約等於開卷考試。那麼這個時候,對於廠商來說,完全可以專門針對某幾個點來做優化,然後拿一個高分。


比如說自動對焦拿高分,我完全可以採用TOF鏡頭,甚至是新iPad Pro上面採用的雷達對焦不就好了;比如說廣角拿高分,那麼我就用一顆大底高像素的廣角鏡頭不就好了;比如說夜景拿高分,我就專注於後期修圖,P個月亮,P個星空不就好了;比如說防抖要拿高分,我直接用上光學防抖結構不就好了;比如說變焦要拿高分,用高像素CMOS,或者潛望式鏡頭不就好了......


這就是一本固定的考試題目,廠商想要拿高分完全可以專門做手腳。但是低分的機器是不是就一定比高分的機器差,從體驗上來講不一定,真的。iPhone 11 Pro 得分只有117分,但是誰敢說華為、小米、OPPO這些品牌124分的拍照水平就真比iPhone要好上太多麼?坦率的講,我手裡一部iPhone Xr 101分,一部Note 10+ 5G 117分,我自己使用下來真的不覺得拍照方面兩者差了有多少。追求畫質,買臺相機不好麼。


因此DXO作為一家獨立的相機評測機構,其打出的分數值得信任,但是僅僅只能夠作為參考,因為它是一套固定的題目,廠商完全可以針對某幾個點拿個高分,就像是社會中總有一些高分低能的人;DXO本身的存在,側面上刺激了廠商在相機方面的發力,這對於消費者來說無論如何都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但是真正要買手機,咱們還是親自去實體店體驗之後再購買吧。


PM宋先生


像DXOMark這樣的量化評測,優點是相對比較全面,得分高低很直觀,易於理解,但必然無法涵蓋所有拍攝場景下的表現。DXOMark得分高,說明一款手機綜合拍攝實力不錯,但就此認為任何情況下都拍的好就太理想化了(其中還牽涉拍攝者本身的拍攝水平),或者說對量化評測的要求太高了。如果想更細緻的瞭解,肯定需要多方面的查找各種對比才能找到答案,嫌麻煩?那隻能說您要求很高,自己卻很懶。

天下沒有看個得分就一切盡在掌握的好事,因為實際上沒有任何量化評測能做到結果簡單易懂同時面面俱到,能做到比較準確反映產品的差異性就可以了,至少對一般消費需求而言已經夠了。


溫柔的小瓜


存在即為合理,大家都公認的,雖然手機場商會把手機相機有意按他的標準優化算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