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OMark还值得信任吗?

xhide


近几年来手机拍照成为了消费者们最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何提升拍照的效果是很多人都在寻求的,除了一些摄影技巧以外,一部硬件规格高、软件优化好的手机也显得十分有必要,所以一部手机拍照好不好,最终还得看厂商的实力够不够硬。

那么如何检验一部手机拍照究竟厉不厉害呢?对于这个问题,2018年的时候,华为P20 Pro送测DxOMark,最终打出了总分109分、拍照细项114分的成绩,成为了首款综合得分超过100分的手机,也是在那个时候,DxOMark这个平台也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

最初DxOMark仅仅只是一个相机测评网站,为相机的传感器和镜头打分,首次测试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是2011年的时候,并于2012年推出DxOMark Mobile,但真正打响名气还是在华为P20系列的时候。

后来华为就一直在DxOMark霸榜了近两年,直到今年的小米10 Pro发布,124分的成绩以一分的优势超越了华为Mate 30 Pro 5G。其实这次超越也让人开始对DxOMark的可信度提出了质疑,仅仅是以一分之差实现的超越。

在此之前DxOMark还干过这样的事情,原本华为Mate 30 Pro是121分,去年11月小米CC9 Pro尊享版取得了121分,和华为并列第一,随后才有Mate 30 Pro 5G重测一次的小插曲,至于为什么超越了两分,可能是为了给荣耀V30 Pro留个位置,后者为122分。

再到前段时间,OPPO发布Find X2系列的时候,过去OPPO副总裁沈义人还对这个平台产生过质疑,并表示世界的美不应该是千人一面。可到了如今,OPPO也避免不了陷入DxOMark的大坑里面,而且还把产品给玩砸了。

原本送测DxOMark是一件比较正常的事,但DxOMark给出的Find X2 Pro评测文却让人大跌眼镜。这款手机的综合得分是124分,夜景得分是65分,作为发布不久的小米10 Pro同样是124分,但夜景只有60分。

从分值来看,理论上Find X2 Pro的夜景表现会更好一些,但评测样张中的裁截图却显示小米10 Pro无论是细节还是色彩,都要比Find X2 Pro好很多。就我个人观点,现在的DxOMark公正性真的不如前几年的时候了。

之前还有博主爆料,厂商主动送测DxOMark需要大概10万欧的"测试费",这中间还可以根据机构的指导优化"鸡血版本",最后测试完可以选择公开最好的成绩,不理想可以不公开。像华为Mate 30 Pro 5G这种反复送测的机型,后面还得加钱。

现在的DxOMark可不可信真有两说,它的权威性现在更像是满地鸡毛,就拿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荣耀V20 Pro所使用的硬件以及算法优化与Mate 30 Pro 5G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却最终只有一分之差,所以你认同这番结果吗?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对DxOMark的看法。


王石头科技



第三方机构的数据,都仅仅只是作为参考,不能够只拿某一个机构的数据来说事情,无论在什么行业都是这样的。


前面中保研对大众中国版帕萨特的25%碰撞测试,不出意外的撞出了历史最低成绩。大众在中国一直偷工减料造车,号称“移动铁棺材”、“全村吃饭车”、“要你命3000”。但是大众把外观做得大气一点,车门做得牢靠一点,最后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还不是排名第一,贡献了大众全球销量的一半。


消费者嘛,永远都是记吃不记打,手机拍照这种事情也是一样的,DXO的分数只是参考,最后还不是看手机颜值来付钱的......

DXO Mark 是做什么的?


很多人说DXO Mark 这个机构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就跟国内某家“客观、独立、第三方”的机构那样,拿着厂商给的投资,然后在某些视频上面有着严重的倾向性,导致我国的消费者一直对号称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嗤之以鼻,认为“评测机构只要交钱,就可以给你讲好话,因此说的东西并不可信。”这样偏激的认知。


别说,我还真的去查了查DXO Mark这家企业的背景。DXO本身是一家法国企业,成立于2006年,但是主要的业务是针对企业级别的用户提供图像处理方面的软件,本身是有摄影方面的技术积累的一家企业。最初DXO只是给相机企业提供专业的实验室测试数据和评估报告,佳能、尼康这些企业都是客户,压根就没有做手机这个行当。


一直到了2011年,智能手机全面崛起之后,DXO才开始针对手机和移动设备,进行相机方面的测试和评估。因此DXO这家企业并不是一个草台班子,本身做图像处理软件出身,之后连续做了几年数码相机的实验评测,最后再新增了手机和移动端设备的数码相机评测。因此在专业性方面完全足够,并且DXO的评测标准和最终的排行榜,是受到来全球各大媒体的信任,目前主流的科技媒体都在引用DXO的数据。


因此如果有人非要说交钱就可以上第一名,那么坦率的讲论资金实力,几个手机厂商里面谁能够比得过苹果?并且欧洲法律明确规定,如果有提供第三方评测服务资质的公司有发现被上游厂商注资或者投资的嫌疑,直接吊销营业执照,最高可以罚款50万欧元。

DXO Mark 都在测些什么?


DXO Mark将手机镜头分为了两个场景进行测试,分别是“拍照”和“视频”。拍照一个分数,视频一个分数,结合起来再得到一个综合分数。目前全球综合得分第一名的是OPPO Find X2 Pro 和 小米10 Pro ,都是124分;华为Mate 30 Pro 5G紧随其后,综合得分123分。


DXO对于两种场景的评测参数主要是下面几项:

曝光:考察镜头对拍照场景光线的感知程度;

色彩:考察镜头对拍照场景颜色的还原程度;

自动对焦:速度越快越好,对焦目标越准确越好;

纹理:镜头对细节的解析能力;

噪点:对干扰的处理能力,主要考察硬件CMOS和算法;

伪像:光线折射导致,主要考察相机模组的镜头镜片设计;

除此之外照片拍摄还有夜景、变焦、散景、广角 四个纬度的评测分数;视频拍摄还有防抖功能的评测分数。这些分数按照统一的权重综合打分之后,就可以得到我们看见的DXO得分。



实际上不难看出,DXO本身对于对于手机拍照的评测标准还是非常客观的,无论是镜片模组,还是CMOS,还是最终的算法,都在综合考察。

比如说前两年不流行算法,拍照方面还没有“夜景”这个评测项目,而是“闪光灯”,但是随着算法进步,DXO将闪光灯改为了夜景,考察厂商的算法能力。

比如说近两年才流行起来的三摄镜头,其中最大改进就是新增了“超广角”镜头,于是DXO也就在拍照标准中增加了“广角”的考察项目。

DXO Mark 为什么只能做参考?


有人看到这里,或许会说:既然DXO这么专业,那么我们只看它的分数来买拍照好的手机不就可以了? 非也,非也。我再次重复:DXO的拍照评分,只能够作为购机的参考,并不能作为某一种标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DXO所有评测的标准全部都是公开透明的,无非就是我们上面讲的那么十几项不同的角度来测试相机模组,约等于开卷考试。那么这个时候,对于厂商来说,完全可以专门针对某几个点来做优化,然后拿一个高分。


比如说自动对焦拿高分,我完全可以采用TOF镜头,甚至是新iPad Pro上面采用的雷达对焦不就好了;比如说广角拿高分,那么我就用一颗大底高像素的广角镜头不就好了;比如说夜景拿高分,我就专注于后期修图,P个月亮,P个星空不就好了;比如说防抖要拿高分,我直接用上光学防抖结构不就好了;比如说变焦要拿高分,用高像素CMOS,或者潜望式镜头不就好了......


这就是一本固定的考试题目,厂商想要拿高分完全可以专门做手脚。但是低分的机器是不是就一定比高分的机器差,从体验上来讲不一定,真的。iPhone 11 Pro 得分只有117分,但是谁敢说华为、小米、OPPO这些品牌124分的拍照水平就真比iPhone要好上太多么?坦率的讲,我手里一部iPhone Xr 101分,一部Note 10+ 5G 117分,我自己使用下来真的不觉得拍照方面两者差了有多少。追求画质,买台相机不好么。


因此DXO作为一家独立的相机评测机构,其打出的分数值得信任,但是仅仅只能够作为参考,因为它是一套固定的题目,厂商完全可以针对某几个点拿个高分,就像是社会中总有一些高分低能的人;DXO本身的存在,侧面上刺激了厂商在相机方面的发力,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但是真正要买手机,咱们还是亲自去实体店体验之后再购买吧。


PM宋先生


像DXOMark这样的量化评测,优点是相对比较全面,得分高低很直观,易于理解,但必然无法涵盖所有拍摄场景下的表现。DXOMark得分高,说明一款手机综合拍摄实力不错,但就此认为任何情况下都拍的好就太理想化了(其中还牵涉拍摄者本身的拍摄水平),或者说对量化评测的要求太高了。如果想更细致的了解,肯定需要多方面的查找各种对比才能找到答案,嫌麻烦?那只能说您要求很高,自己却很懒。

天下没有看个得分就一切尽在掌握的好事,因为实际上没有任何量化评测能做到结果简单易懂同时面面俱到,能做到比较准确反映产品的差异性就可以了,至少对一般消费需求而言已经够了。


温柔的小瓜


存在即为合理,大家都公认的,虽然手机场商会把手机相机有意按他的标准优化算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