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股評家,是不是都一直高位叫人加倉、低位叫人空倉?

皮蛋瘦肉粥鋪老闆


所謂的股評家,也只是一種職業而已。他們的職業要求就是要有粉絲、關注度,這就需要把自己裝扮的越像股神越好。

他們更多的時候,只是在行情好的時候唱多而已,因為對的概率大些。反之,行情不好的時候唱空也是同理。當然也不排除,有些股評和某個財團合作,忽悠接盤現象的存在。

一、股評家可信嗎

股評的話到底該不該信呢?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我是從來不看不聽的。如果股評們真的有這麼厲害,能預測市場的走勢,那股市對他們而言不就是想永不枯竭的提款機一樣?!誰還會辛辛苦苦的做個股評賺這點錢呢?

二、股評家的市場

在中國,股評的市場還是挺大的,以前兩天被約談的李大霄為例,我特意查了查,其在頭條的粉絲竟然有89萬之多!李大霄是聰明的,起聰明就在於永遠唱多,因為只要經濟是發展的,股市必然是震盪向上的,只是時間問題。這就讓其站在了制高點上,而且避免了左右打臉的可能。

三、股評家是情緒的助推器

股評家們在市場好的時候,極力唱多,因為錯的概率小些,而在市場不好時唱空,這些言論會在一定程度上助推投資者們的情緒,使牛市時更加貪婪無畏,在熊市時感到更加恐慌悲觀。就像2月份還是牛市的言論鋪天蓋地,可是進入3月以後好像一下子就全都銷聲匿跡了。所有的這些只是他們的工作所需而已。

總之,投資最關鍵的是自己,要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交易系統,能不被外界所影響是最好的。


動靜之間萬物顯盡


呵呵,你說的這不叫股評家,叫黑嘴,高位叫人加倉、低位叫人空倉,幾次下來,大家都虧得血肉模糊了,誰還會相信他,他還怎麼生存呢?而且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一個股評家要是次次都這麼不靠譜,名聲很快就會毀掉的,玩不轉的。

真正的股評家是這樣的:比如,針對近期行情,某股評家作出判斷:短期震盪尋底、中期築底回升、長期牛市確定。感覺怎麼樣?是不是有點像廢話,說了跟沒說一樣?

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們看啊,短期震盪尋底,如果判斷準確,他就是高手,粉絲會覺得他很厲害。中期築底回升,如果沒回升,那麼他就是宏觀視覺,長期牛市確立,如果沒確立,那說明時間不夠長,老師的格局足夠大。

總之,人家說這話的時候,就已經留下了足夠大的餘地,進退自如啊!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經常上節目,上電視,對著大眾吐沫橫飛,侃侃而談,怎麼樣?是不是有種算命先生的感覺?嗯,我覺得還是很像的。說到這,想起一則古代趕考的故事:三個進京趕考的讀書人,找一個很有名氣的算命先生,請他預測下考試結果,算命先生笑而不語,豎起了1個手指頭,包含了所有考試結果,如果三位都考上,可以解釋為一位都不落榜,如果考上兩位,他可以解釋為有一位落榜,如果考上一位,他可以解釋為只能考上一位,如果三人都考不上,他可以解釋為一位也考不上。


投資和理財那些事兒


高位叫人加倉,低位叫人空倉。

這要麼是黑嘴,要麼就是 水平的確低劣。

對於黑嘴,這部分一般是草根出身,在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過程中,分享行業紅利而誕生的。他們幾乎都沒有紮實的金融功底,一般都是非科班出身。在混跡市場的生涯中,逐漸掌握了一些專業術語。

但是更多的是隻是知道macd、kdj以及rsi這些初級的指標,至於這些指標是如何計算、推演出來的一概不知道。

大多數只能照本宣科,什麼死叉金叉。

但是這些人口才特別好,通常供職於國內的證券諮詢公司,也取得了投資或者分析師證書,他們大勢看多或者看空,通常和其任職的機構有關,一般就是收取什麼服務費,賣什麼軟件這類的。

而股評家從大類上講也屬於投顧,但是這些投顧檔次要高一些,通常的代表一些機構發聲,大多來自於券商研究所或者券商營業部層面,在公開媒體比較客觀的點評市場。

記住他們的之所以高位唱多,那一定是市場最火熱的,這是不唱多,鬼才去證券公司開戶炒股,沒有人炒股,他們的收入就有影響。反之,在低位空倉,同樣一個道理。

之所以頻繁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很多股評家都秉承一個理念,隨大流,錯了大家都錯了。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溯源歸一


股評家。讓股民高位建倉第一位空倉,低位空倉。這雖然不是絕對的, 但在現實生活中也八九不離十。成為股民的笑談。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國《證券法》規定,股評家是不允許炒股的。所以大多數股評家只有理論知識沒有實戰經驗。而沒有實戰經驗的言論。大多經不起實戰的推敲。從事後看,幾乎都在關鍵的高低位是錯誤的。雖然偶爾他們也是對的,但不能掩蓋他們整體的失敗的事實。

股評家的這一現象倒給了我們股民一個重要的啟示。就是股評家一致的時候,應該相反的去做。一致看多的時候。你就應該謹慎了,而他們齊齊看空的時候,說還要跌還要跌,一直跌到地獄的時候,你就應該大膽些,做多頭。

曾經有人對股評家的評論進行過跟蹤。一致看空的時候。市場往往是低點,是買入的時候。而他們一致看多的時候,市場不是調整,就是已經到了頂部。不會炒股票。看看股評家的觀點。和他們反著做就行了,大概率會贏的。


鶴城北國週末


所謂股評家就是一些看圖說話的馬後炮,比如當某個股票上漲了50%時,股評家能找出N個理由,轉天又下跌了80%他們還能找出N個理由


請輸入用戶一名


說的不太準確,準確的說法是:股評家,上漲趨勢中叫人加倉,做死多頭;下降趨勢中讓人空倉,做死空頭。這樣做法,賭對行情的概率會有可能會略微大那麼一點點。但是請記住:股市裡沒有神,誰都不能相信,只有自己為自己負責!


心情愉悅是最好


股評家往往分析的頭頭是道,但實際效果往往相反。甚至有的股評家不管股市是否漲,只管天天喊跌,另一種不管行情如何,天天喊漲。

一部分所謂的股評家自己不炒股,天天以預測股市為娛樂,搏取大家眼球。一些明明股市在漲,他天天說股市會跌,總有猜對的時候,一旦猜對了,那就是他偉大的功績。另一些明明股市在跌,他天天言漲言底,而一旦哪天真的上漲了,彷彿股市為他而起的。據說網上還有一些所謂股評家和莊家合作,做莊託,讓人買股接盤或者讓人割肉扔籌碼。

股評家也不能說它是騙人,應該是沒有實際操作能力,而且自己也沒有去操作股票,虧了錢和他沒有半毛錢關係,錢不是他的這點最關健。所以他們有時候分析很不嚴謹,往往後知後覺。只是利用了炒股的一些簡單的知識來評論股票,僅僅用“強者恆強”,“漲不言頂”,“跌不言底”,“久盤必跌”等大家熟知的一些知識來預測股票,精準度大打折扣。一見股票漲了才發現,然後預測會繼續漲,一旦股票跌了,他會預測還會跌,幾乎就是市場跟風者,後知後覺,讓一些聽信他們的人成為追漲殺跌的主要力量。

股市是不可能預測的準的,只能夠順勢而為,如果大家都能夠靠預測準確來炒股,那麼股市也就不存在了。也沒人聽說過所謂的股評家賺過很多錢的,也很少見到所謂的股評家曬過自己的倉位,盈利情況多的。可能他們實際比你還差,比你虧的還多。不過炒股我們也不能夠怪罪於所謂的股評家,他有分析評論的自由,你也有信和不信的自由,關鍵在於我們自身有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阿龍130300051


你說的那種不是股評家,股評家是推薦個股的,會告訴你某隻具體的股票有多好,未來會漲到多少價位,具有很大的投資價值,再不買就來不及了,趕緊買入,坐等拉昇。一般股評家活躍於各類媒體,但基本都是這種套路。他們大多是莊家和機構的代言人,推薦的股票一般都是秋後的螞蚱,蹦噠不了幾天,因為推薦出來的都是莊家準備出貨的。你說的那種讓你高位買入,低位賣出的,都是些沒有水平,但是有很多粉絲的網絡股市大V,這些人其實沒什麼炒股水平,經常會被一根K線改變看法,他自己炒不炒股都不知道,他們只是在猜行情,目的就是搏眼球吸引關注,賺取名利。當然,真正的股神是有的,但是很少,炒股水平也不是粉絲越多越厲害,有的根本就是反向指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