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麥 節節麥的識別及科學防除技術

雀麥 節節麥的識別及科學防除技術

趙國雲

1 雀麥 節節麥的識別

1.1 雀麥。禾本科雀麥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在冬小麥播種 10 d 左右開始陸續出苗,20 ~25 d 出齊苗。胚芽鞘呈淡綠色或淡紫紅色。第一片真葉,淡綠色。真葉狹細,常扭曲。雀麥基部淡紫紅色。雀麥兩葉時,可明顯看到葉片兩側白色柔毛。柔毛在霧天或有露的清晨愈發突顯。雀麥多生壟裡行間,分櫱能力強,11 月上中旬開始大量分櫱。單株分櫱可達 10 個以上,多者達 20 ~ 30 個。分櫱後的雀麥會和小麥一起進入越冬期。雀麥返青後容易辨析。葉片細長柔軟,兩面和葉鞘部白色柔毛明顯。葉鞘閉合,紫紅尤甚。雀麥入土淺,多鬚根,易拔除。雀麥拔節前,植株矮小,葉片細長、上舉。抽穗揚花後,開花結實時植株明顯高於小麥。雀麥通常比小麥提早10 d 左右成熟。成熟早,落粒強,是雀麥的一個重要特徵。雀麥,分櫱多,繁殖速度快。一粒雀麥種子第二年可產出 500 多粒,第三年可達到 25 萬粒。

1.2 節節麥。禾本科山羊草屬,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穎果卵狀長圓形,黃褐色。幼苗暗綠色,基部淡紫紅色。幼葉初出時卷為筒狀,展開後為長條形。成株期莖稈較細弱。抽穗後比正常小麥高。小穗圓柱形,成熟時逐節斷落。一粒節節麥種子在第二年最少產出 60 粒,第三年可達到 3 600 粒之多。


雀麥 節節麥的識別及科學防除技術

雀麥


雀麥 節節麥的識別及科學防除技術

節節麥


2 科學防除技術

2.1 化學防除。雀麥、節節麥屬於麥田惡性禾本科雜草,目前防除均有專用的除草藥劑。

2.1.1 雀麥防除推薦用藥:優先(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劑;鋤寧(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 + 卻鋤(15%炔草酯)微乳劑,以及世虎等。[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

2.1.2 節節麥防除推薦用藥:3%世瑪油懸乳劑(甲基二磺隆) + 助劑拌寶;3.6%闊世瑪(甲基二磺隆 + 甲基碘磺隆)等。

2.2 物理除治。小麥返青後,麥田施藥防除雀麥、節節麥容易出現藥害,因此建議進行人工拔除。人工拔除雀麥、節節麥伴隨小麥返青後的整個生長過程。拔除後的雀麥、節節麥需帶出田外,集中銷燬。

3 注意事項

3.1 防除雀麥、節節麥要適期,11 月上、中旬 ( 3 ~ 5葉 ) 麥田噴霧防治效果最好。

3.2 需對藥液進行二次稀釋後再噴施,選擇晴天噴施,效果更佳。

3.3 節節麥在防除過程中,噴施世瑪後小麥可能會出現黃化、蹲苗現象,但 3 ~ 4 周後會逐步消失,不會影響產量。部分硬質強筋型小麥品種對世瑪敏感,使用前應先進行小範圍安全性試驗,檢驗安全後再大面積使用。晚播苗和弱苗不宜施用世瑪除草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