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不合 永遠都不是一路人

三觀不合  永遠都不是一路人

一、三觀不合,不相為友

《易經》:「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人能成為朋友,靠的是相同的志趣,也就是看待事物的立場與觀點接近。

真正的朋友應該有共同的興趣愛好乃至理想追求,或者說,朋友應該是同道。

相反的情況,古人稱之為「道不同,不相為謀」,用現在的話來說,叫做「三觀不合,不相為友」。

三觀就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這「三觀」不合的人是不太可能做朋友的,勉強不來的。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三觀,才是人和人之間最大的障礙!三觀不合的人,所說的話難有交集,更談不上碰出火花,寒暄片刻尚可,相處時間稍長,便如雞同鴨講,彼此都覺得索然無味,甚至有可能互相傷害。

有一則寓言說,青蛙和老鼠成了好友,想時時刻刻都在一起。於是,它們把腳綁在了一起。

剛開始,它們在地面上行走正常,還能吃到穀子。

當它們來到池塘邊時,青蛙一下就跳進了水裡,把老鼠也拖下了水。

青蛙在水裡玩得高興,而可憐的老鼠不會游泳,淹死了。

最後,老鼠的屍體浮上水面,它的腳仍然和青蛙綁在一起。

一隻老鷹發現了老鼠,便衝向水面,抓起老鼠,而青蛙也跟著被提出水面,成了老鷹的美食。

三觀不同的人密切來往,就像寓言中的青蛙和老鼠,只會給雙方帶來傷害。

三觀不合  永遠都不是一路人

摸不透的心就算了,不必費力去揣摩;看不清的人就遠躲,不必勞神去猜測。人生短暫,精力有限。我們應該將所有傾注於所愛的人、相處愉快的人。

對於那些志不同道不合的朋友,我們大可以選擇悄悄離開。畢竟,誰的生活裡也不會缺了一個人就不行。

所謂打交道,交在其次,重要的是有相同的道,也就是「三觀」要合。

三觀不合  永遠都不是一路人

三、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人是群居動物,怎麼可能離開群居而獨自生存?這是圈子存在的必要性。

對我們平常百姓來說,處世方式相近,三觀較為一致的,自然就在同一個圈子,相互幫助,同進同退。如果我們一路同行,那便風雨同舟;如果我們只是彼此的過客,那便淡淡一笑,無需多言。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敗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斷則傷;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遠。

三觀不合  永遠都不是一路人

朋友不在多,而在是否能同道,是否能知心。同道則能共行,知心則能互信。

當然,志同道合指的並不是完全一樣,而是求同存異,互相包容。人生就像一列行駛的列車,中途陸陸續續有人上車,也有人下車。

你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人只是擦肩而過,有人會短暫停留,也有人陪你一直到終點。當有人要下車的時候,你可以目送他的背影逐漸消失,但是不必追。

因為,分別,不會讓你們漸行漸遠;而三觀,才是你們之間最遙遠的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