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松江浦南,上海第一座大跨徑斜拉橋即將重生。

近日路過葉新公路泖港鎮附近時,能看見兩根高大的紅色柱子,遠看彷彿像是立在了道路中間,它就是尚在建設中的新泖港大橋。

在很多上海人印象中,上海第一座斜拉橋是位於上海黃浦區的南浦大橋,這座1988年12月25日動工、1991年11月19日建成的雙塔雙索麵疊合梁結構斜拉橋,在當年以主跨423米的長度成為國內第一,世界第三斜拉橋。

然而,像南浦大橋這樣的特大型斜拉橋也不是在沒有任何經驗的情況下就憑空建造起來的,在大橋建成前的二十餘年裡,上海也曾試驗性的建造過幾座小體量的斜拉橋,為之後的橋樑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位於松江浦南,上海第一座大跨徑斜拉橋即將重生。

▲新五大橋(圖源:網絡)

上海松江浦南一帶河網密佈,當地人往來只能依靠渡船,交通非常不便,也影響當地經濟發展。

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中國開始探索建造斜拉橋,1975年10月,在上海松江建成了上海第一座斜拉橋——新五大橋,新五橋橋長105.2m、寬6.60m、主跨54m,橋樑橫跨在五厙鎮的五厙港上,是一座雙塔雙索麵斜拉橋。

位於松江浦南,上海第一座大跨徑斜拉橋即將重生。

▲泖港大橋

在新五橋的成功建設後,1978年4月,在松江泖港鎮的大泖港上,又新建了一座斜拉橋——泖港大橋,大橋主跨200米,兩側跨徑各85米,全長391.8米,橋面寬12米。大橋為雙塔結構,橋面以上塔高44米、塔頂離地52米,為鋼筋混凝土直塔,塔柱間設置鋼筋混凝土十字交叉型抗風腹杆,柱兩側各設置11對拉索,全橋共有164根斜拉索,全橋於1982年6月建成通車,是國內第一座跨度突破200米的混凝土預應力斜拉橋。

位於松江浦南,上海第一座大跨徑斜拉橋即將重生。

▲泖港大橋

泖港大橋建成至今已經安全運營了近四十年,橋樑整體已經略顯老舊,僅12米寬的主橋面僅有兩根機動車道,已無法滿足道路運輸需求。

大橋跨過的大泖港又稱為平申線,是溝通浙江和上海的重要省際航運通道。2015年起,平申線啟動整治工程,按IV級航道標準改造。而既有泖港大橋距離水面距離過低,影響通航。

位於松江浦南,上海第一座大跨徑斜拉橋即將重生。

▲泖港大橋銘牌

為了滿足今後對水、陸交通需求,改建工程也因此提上日程。大橋的建成曾創下過全國第一,也使當地交通得到改善,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因此有人提出,橋樑遇到的最大難題是通航高度不夠,能否通過抬升橋面高度滿足通航需要,同時能夠保留老橋。

但老橋經過多年使用,結構已經無法承受大規模改造,因此最終還是決定拆除老橋,重建新橋。

位於松江浦南,上海第一座大跨徑斜拉橋即將重生。

▲建設中的新泖港大橋

2017年12月,平申線航道(上海段)整治工程泖港大橋啟動建設,工程西起葉新公路中興路以西至泖新東支路後落地,新橋主跨225米,兩邊跨徑各110米,總長1765米;橋面總寬38.5米,佈置雙向六車道、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橋面距水面淨空高度7米。整個工程計劃於2021年建成通車。

位於松江浦南,上海第一座大跨徑斜拉橋即將重生。

▲泖港大橋近況

近日趁疫情轉好,去泖港鎮看了下泖港大橋建設情況,目前新橋引橋已經建設完成,兩座主塔也已建成,主橋的面建設完成了一半,目前是新、老兩座大橋共存階段,可以非常直觀的對比出兩橋體量上的區別。待新橋建成通車後,老橋也將完成歷史使命。

位於松江浦南,上海第一座大跨徑斜拉橋即將重生。

▲兩橋主塔對比。

新橋主塔已經建成,斜拉索也已經佈置了一半,對比老橋不難看出,新橋的造型、肌理幾乎完整保留了老橋的設計元素,只是雙塔雙索結構的主塔變成了雙塔單索的結構,也是對老一輩造橋人以及對一座劃時代橋樑的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