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退回貧困戶2萬元武漢捐款的幹部,想知道你們是誰

硬退回貧困戶2萬元武漢捐款的幹部,想知道你們是誰


老薑有話說,有話好好說。

大家好,我是老薑。

我要找到你小阿楓 - 我要找到你

硬退回貧困戶2萬元武漢捐款的幹部,想知道你們是誰


0 1

她是誰


讓我們先看一張照片。


-

硬退回貧困戶2萬元武漢捐款的幹部,想知道你們是誰


這段模糊視頻裡的女的是誰?她要幹嘛?


02

她很窮


原來,她叫何東,來自四川德陽,今年47歲。


她想捐款2萬元,為武漢加油!


沒錯,她靠縫補衣服、騎人力三輪掙錢。


她丈夫有殘疾。因為肢體殘疾不能幹重體力活,在小區當門衛,每月不到2000元收入,兩個孩子在學校接受著生活困難補助。


他們平時一直得到他人幫助。


她說,現在武漢有難,她捐出來理所應當!


03

她很善良


從這段“她靠縫補衣服和蹬三輪攢下兩萬元想捐武漢,社區幹部三次將錢退回”的視頻,大家可以大約瞭解事件的來龍去脈。


從她身上,我們看到了人世間最珍貴的善良和美好。


從她身上,我們看到了來自社會最底層最樸素的純。


04

社區幹部三次“擊退”捐款


但細細品讀該故事,老薑更願意另一個視角去解讀。


何東她很犟,因為此前社區幹部已先後兩次勸其把錢領回。


第三次,她又捐!


照舊!社區幹部硬是依舊退回了她的捐款。


這樣的社區幹部,太值得讚了!


你們“反道為之”,你們“格格不入”!


三次擊退捐款,是誰讓你們這麼幹的?


只能說,你們幹得太漂亮了!


呼籲群眾捐款,是你們之責;制止“窮人”捐款,同樣是你們之責!


我們太需要這樣的幹部了!


你們這樣做,同樣是一種正能量!同樣代表著政府形象!


相比之下,有些幹部則成了徹徹底底的蛀蟲!


如汶川地震捐款被四川紅會官員貪汙——《新京報》就曾披露四川省紅十字會原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文家碧,受賄貪汙背後的故事。由於牽扯到汶川地震捐款,引發輿論聲討。她也被判刑。


硬退回貧困戶2萬元武漢捐款的幹部,想知道你們是誰


判決書顯示,文家碧涉及的受賄事實共13起,涉及資金人民幣550餘萬元、美元5000元;貪汙事實5起,涉及資金人民幣295萬餘元。受賄款中,有以捐款為權力尋租對象“掙”來的;貪汙款中,則有虛設捐助項目和預算騙來的。


硬退回貧困戶2萬元武漢捐款的幹部,想知道你們是誰


文家碧在看守所的“思想小結”


還有:


陝西漢中紅會1700萬善款被挪用,辦公室主任自殺;某縣民政局幹部挪用72萬慈善捐助款買彩全賠光;又一個郭美美出現,八年間公然挪用紅十字會救災款247萬;

等等。


現實,有時候,真的比戲劇還水深。


冰山一角若塌,能撬動整個冰川。


有的幹部,就像蛀蟲,不吃空不罷休啊不罷休!


像文家碧,像自殺的辦公室主任,像被抓的民政局幹部,他們都是披著羊皮的狼,這樣的幹部,嚴重影響了組織的形象!


有的幹部,不讓窮群眾捐出所有;而有的幹部,卻巴不得掏空他人口袋。


所以,我們尤其對四川三次擊退貧困群眾捐款的社區幹部充滿好感,他們的“阻擊”很有力量!同樣代表著組織的形象!


同樣,我們也對下面新聞中的工作人員致敬!


江蘇73歲阿婆靠撿垃圾攢下萬元 想全捐給武漢 被拒後急得大哭


05

很多時候,這“責”,你擔不起


貧困群眾何東的善,讓我們倍感珍惜。


四川社區幹部的真,同樣讓我們感動。


網友們的評價,也說明了一切。


硬退回貧困戶2萬元武漢捐款的幹部,想知道你們是誰


慈善,應在能力範圍內,一旦影響生活,甚至把後半生的“命”搭上,並不妥。


這不是值得不值得的問題,而是能不能這麼幹的問題,是這樣幹好不好的問題。


用價值觀去道德綁架,顯然過於慘烈。


不客氣地說,在“慫恿”的路上,一些媒體跑得越來越偏。他們像吸血的蠅蟲,雖不致命,卻“誤入歧途”。


所以,當看到“87歲擺攤老人為武漢捐出畢生積蓄20萬”的新聞

硬退回貧困戶2萬元武漢捐款的幹部,想知道你們是誰


看到“工資一兩千塊、家徒四壁的環衛老大爺,捐出了5年積蓄”的新聞

硬退回貧困戶2萬元武漢捐款的幹部,想知道你們是誰


想必有些人的心裡,已經萬馬奔騰。


高曉松也站出來呼籲:建議這些老人尤其是貧苦老人的捐款,能婉拒就婉拒,實在盛情難卻,可以考慮放進一種可撤銷信託基金裡,用年化收益行善,本金可撤回,以備萬一老無所依,不要飛蛾撲火式的捐款,轉眼成灰。


硬退回貧困戶2萬元武漢捐款的幹部,想知道你們是誰


但責到用命去還,還請量力而行。


很多時候,這“責”,不該你擔。


很多時候,這“責”,你擔不起。


06

慈善,絕不等同於“犧牲自己式”全盤給予


寫到這,老薑不禁想起了多年前的一篇報道:


據報道,在義烏街頭細心的人們總能看到,一位滿臉滄桑的老人,穿梭在喧鬧的人群中,低頭撿礦泉水瓶。十二年來,他堅持撿礦泉水瓶,每年將攢下的錢全部捐給孤寡老人,老人的善舉感動著十里八鄉……


老人12年撿廢瓶攢錢給孤寡老人,如此裸捐升騰的大愛,令人動容。尤其,在市場經濟活躍的當下,這種慈善精神和道德風尚更如金子般彌足珍貴。


不過,當前公眾越來越認可如此一種認識——裸捐老人,同樣需要關愛;慈善也當有“節制”,不顧個人“底線”的裸捐,可愛但太“殘酷”。


裸捐老人們,都有一共同特點,他們甘願付出不圖回報,竭盡一己之力關心弱勢群體,對自己苛刻到極限,對別人卻大方到極點。無疑,他們舉止能詮釋慈善大義,卻同樣也讓公眾心疼。


近年來,不少“裸捐老人”的事蹟被媒體挖掘出來,讓讀者百感交集:


天津白方禮老人,74歲開始蹬三輪掙下35萬,資助300多名貧困學生,去世時賬單為零;

硬退回貧困戶2萬元武漢捐款的幹部,想知道你們是誰


固執的溫州老人周紹文,月月“裸捐”退休金,130多次計27.5萬元,自己卻撿垃圾度日,十幾年不用水電,直接睡地上;

硬退回貧困戶2萬元武漢捐款的幹部,想知道你們是誰


山東煙臺招遠市蠶莊鎮柳杭村的已故老人劉盛蘭,17年不嘗肉味,不添新衣,“吝嗇”到連饅頭都捨不得買,卻慷慨將拾荒錢全捐給全國各地的貧困學子……

硬退回貧困戶2萬元武漢捐款的幹部,想知道你們是誰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裸捐老人們,將大義贈與弱勢群體,卻將“悲慘”留給自己——撿垃圾度日,睡地上,連饅頭都不吃,對自己如此“狠心”,不小心讓“慈善”兩字背上了包袱。


畢竟,慈善事業宗旨是幫助弱勢群體,讓他們生活得更美好,而老人們的裸捐,雖幫助他人卻也讓自己生活變得弱勢,無意識下也變成需要幫助者。這種以犧牲自己生活水平為代價的慈善,對老人顯然太殘酷。


如鄭州一101歲(2010年)孤寡老太,從來不吃早餐,午飯靠他人施捨的饃菜度日,卻將全部低保費捐出,其精神境界讓人肅然起敬豎大拇指,而現實是,捐出救命錢的老太將自己生活拖入捉襟見肘境地,成了當地部門捐助的對象。低保費本身就是政府給予的“保護費”,裸捐做慈善固然可敬,但這等同於把政府給予的保護全部轉移,此時若社會再不給予老太幫助,老太生活陷入困境無疑。


硬退回貧困戶2萬元武漢捐款的幹部,想知道你們是誰


經驗表明,大數目的捐助還當依靠政府和慈善機構,老人們抱有單純目的“裸捐”,值得尊敬但註定是“車水杯薪”。


慈善,絕不等同於“犧牲自己式”的全盤給予,而當是“來日方長型”的救助。因此說,老人做慈善時要明白,保障個人後再多行善,能力之餘再獻出適當愛心,量力而行,細水長流,更理性、更好一些。


裸捐老人們,敬請留一點愛給自己。社會,也需要關愛這些可愛的老人。一方面,當關注他們生活細節,給予關懷保障;另一方面,亟需制定相關規則“適當控制”老人裸捐,更符合慈善要義。


目前,在美國,已有一些健全清晰的法律法規,構成了可持續發展的慈善捐助規則;在中國也有機構做出了表率——江蘇一慈善機構拒絕84歲鹽城老人張忠泉要求“裸捐”的10萬元,就是一種人性化保護,此舉也得到了公眾普遍認可。


只要制度合理,既讓慈善老人們通過愛心捐助實現人生價值,同時又不再讓他們吃餿飯撿破爛,何樂而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