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

現在很多人喜歡宅在家,不喜歡社交。或多或少的具有社交恐懼症。下面我們聊聊社交恐懼這個話題。

社交恐懼症的概念: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亞型,原稱恐怖性神經症,是神經症的一種。

社交恐懼症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1、怕在重要的人面前講話;

2、在別人面前臉紅,難受;

3、不喜歡參加聚會和一些社會活動;

4、不敢和陌生人講話;

5、怕別人議論自己;

6、害怕當眾講話;

7、怕當主角,人們的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

8、怕為難別人,別人求到自己時又怕拒絕;

9、怕接打電話,不知說什麼好。

舉幾個例子吧,這是我親身經歷過的。

例一、我上初二時,有一段時間鬧肚子,有一天上數學課,肚子很不舒服,很想舉手打報告,請假出去上廁所。可思來想去,怕同學們的目光投向我,笑話我,也怕打斷老師的講課,甚至怕老師不讓我上,讓我忍著,讓我難堪。忍著,咬緊牙忍著,屁股左挪挪右挪挪,終於憋到了下課。

例二、以前我坐公交車時,怕有生人,特別是異性的同齡人坐在我旁邊,更怕他問我問題。如果有與我年齡相當的異性坐在我身邊,我會低頭玩手機,也不知玩的什麼,可能就是開鎖解鎖,開鎖解鎖的等到站。手裡全是汗,臉紅口乾的,很緊張。

例三、在街上碰到熟人不知怎麼處理,有時生怕對方看到,繞道而行。如果對方先看到我向我打招呼,我決不多說一句話,別人問一句,我答一句。別人問:吃了嗎?我答:對。別人問:幹嘛去的?我也答:對。回答問題時還不敢抬頭看別人的眼睛。有時鼓起勇氣想去打招呼,可又怕對方聽不見,反而旁邊的人聽見了,都注視自己,感覺尷尬。

例四、有時候家人聚會或朋友聚會,凡是人多的活動,我總是想辦法推脫,要麼說自己有事,要麼說不舒服。總之想辦法不去。有時即使去了,也埋頭吃,很少講話,在別人面前好像一個吃貨,好多天沒有吃過飯似的。即使有時插句把話時,也是顫顫驚驚,小心謹慎,生怕自己說錯話,有時自己說出一句話冷場了,我就會萬分的難受,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說錯話了,後悔當初說話。一場聚會下來,滿頭大汗,廁所都上幾遍,比打架都費勁,就等散場。

例五、有時就怕聽到電話響,響就煩。接了電話後,不知說什麼,也不知怎麼說,真煩。能用語音的決不打電話,能用文字的絕不用語音。我以前發微信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能否打字,說話不方便。很少主動發微信,因為發了後我就會焦急的等回信呀,如果對方不回,我又開始胡思亂想了:為什麼不回呢?是不是我說錯什麼了,是不是對方反感我了……

社交恐懼症是怎麼形成的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遺傳。自己的父母都很內向,不善交流;

2、家庭環境。家長過於專制,家長說了算,不讓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如果說了,就說孩子頂嘴,進行打壓。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敢說話了,也不想說話了。

3、父母的教育。父母什麼都包辦,只要孩子學習就行。不讓孩子社交,當然孩子也就不喜歡說話交流了。

4、被虐待,被忽視。這在家庭中會出現,在學校和職場上也會出現。老師同學不看重自己,工作上,得不到領導的重用。認為自己可有可無,不給任何機會讓你去表現,被孤立起來了,也會產生社交恐懼症。

5、曾經有過社交中,別人對自己的消極的評價,甚至冷嘲熱諷,讓自己下不了臺,丟了面子,失去自尊。最後怕社交,怕再次受傷害,被打擊。

總之社恐產生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因為不自信、擔心別人的指責,活在別人的評論裡,想得太多,太糾結造成的。

今天主要說的社恐的表現及造成的原因。下章我們會繼續談社恐的危害,提高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及具體方法。

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