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撒哈拉的主權到底屬於哪個國家?現在是什麼情況?

小幹探


千萬別提西撒哈拉主權,一提西撒哈拉主權好多人就頭大,好多國家也頭大。

別看這個西非小國只有26萬平方公里、人口不到40萬,但它的主權歸屬卻堪稱世界級難題。

有關西撒哈拉歸屬和主權,在世界上一個國家一個說法,甚至一個國家在不同場合的說法都大相徑庭。 不過中國政府最聰明,中國一直奉行的是不干涉別國內政的立場,同時又尊重各族人民自己決定自己其前途的權力,誰也不得罪。

從摩洛哥控制西撒哈拉之後, 聯合國的立場一直是尊重西撒人民的自決權和獨立權力的。所以西撒的地位待定,聯合國不承認誰對那裡擁有主權。 主張獨立的西撒人陣成立阿拉伯撒哈拉人民共和國得到40多個國家承認,但其在聯合國沒有合法席位。


西撒哈拉現狀是:

法理層面。西撒哈拉主權還屬於摩洛哥。

客觀來說,西撒哈拉處於分治狀態。西撒哈拉在摩洛哥和西撒人陣分別控制之下。 摩洛哥在西撒哈拉控制的區域面積有四分之三,建立有4個省,通過這些省級機關對這些地區實行管理。省的下面設立了各級管理機構,每一級都有地方會議,也就是相當於中國的人大,擔當著行政和司法工作。

在西撒哈拉上述地區,有好多合法政黨參與這些地區的大政方針和國計民生決策。 西撒哈拉主權的爭議並沒有影響摩洛哥的建設,摩洛哥這些年在西撒哈拉陸續投資十多億美元,進行城市建設,摩洛哥還在西撒首府阿尤恩修建了國際機場。


西撒哈拉在摩洛哥控制區內經濟繁榮,首府阿尤恩市從幾十年前一個2萬餘人的小鎮發展為擁有13萬人的現代化城市。為了保證穩定, 摩洛哥在西撒哈拉的駐軍和後勤人員有15萬人左右,幾乎與所轄區人口相同。

而西撒人陣控制區僅有西撒哈拉總面積的四分之一。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名義上把西撒哈拉分為了5大行政區,可是隻有摩洛哥、毛里塔尼亞、阿爾及利亞交界的狹窄地帶被他們控制,而且這些地區土地荒蕪、自然條件很差。

西撒人陣在阿爾及利亞設立有難民營,這些難民營裡設立有學校、衛生所。 難民營還是一個生產機構,負責控制地區的生產和建設。一共有15萬人生活在這些難民營中。


這些難民每年可以從聯合國難民署得到350萬美元的經濟援助。平均每人僅有23美元。

那麼,這個國家為什麼會有主權爭議呢?

西撒哈拉是阿拉伯人先到那裡的,進入的時間大概在七世紀的時候。阿拉伯人到達這裡幾百年之後,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來到這裡打破了阿拉伯人的平靜生活。 1934年。西撒哈拉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 1958年,正式成為西班牙的一個省。

對於西班牙這些不速之客的到來,當地好客的阿拉伯本來是歡迎的,但這些西班牙人反客為主,不但欺負阿拉伯人,還把這些家園據為己有,儼然以統治者自居,阿拉伯人就開始反抗了。

到了1973年,這些零散反抗的組織合併成一個規模很大的組織—西撒人民解放陣線,簡稱西撒人陣。他們成立武裝的目的就是爭取獨立,趕走西班牙人。


西撒哈拉的鄰國本來就對西班牙人的統治看著不順眼,看到阿拉伯人反抗西班牙人,大家都站到了阿拉伯人一邊。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亞都站了出來主持公道。 西班牙一看自己陷入孤立,就在跟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亞簽署協議後在1976年灰溜溜地撤出了西撒哈拉。

西班牙在協議中放棄西撒哈拉的主權,把西撒哈拉分給了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亞兩國。 根據這個協定,摩洛哥分到了西撒北部17萬平方公里,毛里塔尼亞分到南部9萬多平方千米。阿爾及利亞一寸土地也沒有拿到,意見很大。

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亞瓜分了西撒哈拉,但卻沒有爭取這片土地的主人阿拉伯人的意見,西撒人陣就拿起武器跟佔領者開展武裝鬥爭,在分贓中一寸土地也沒有分到的阿爾及利亞成了西撒人陣的後臺。

這場仗打了三年,毛里塔尼亞一看這西撒的土地是燙手的山芋,不值得為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把自己弄得焦頭爛額。於是毛里塔尼亞就說這土地我不要了,放手了,你們該怎麼怎麼著吧。


毛里塔尼亞撤出西撒之後,摩洛哥心中大喜,趁機佔領了這些地區。 從此之後,摩洛哥就站在了西撒人陣的對立面,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

西撒人陣和摩洛哥政府軍之間的衝突持續不斷,嚴重影響到非洲穩定和地區和平。美國、聯合國,非洲統一組織多次出面調解。 國際社會一致認為,西撒哈拉的前途和命運應該由西撒哈拉人公投決定,但摩洛哥則希望保持主權的情況下給予當地人高度的自治,雙方談不攏。

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摩洛哥也不得不贊同公投,可是心裡面又不情願,公投的事情始終不能進行。 可是西撒哈拉問題一天不解決,西撒人陣就一天不放棄武裝鬥爭,這也讓該地區的形勢日趨複雜,並且讓這些地方成為恐怖分子活躍的地區,讓非洲的反恐形勢變得愈加嚴峻。

西撒問題久拖不決也制約了摩洛哥的發展,讓摩洛哥在非洲事務中失去話語權,因為對非洲統一組織在西撒問題的立場不滿,摩洛哥在1984年退出非統組織,在國際上陷入孤立。 眼下還看不到西撒問題解決的曙光,西撒的不穩定局面還將持續下去。


小約翰


西撒哈拉不是一個主權國家。目前摩洛哥佔領西撒哈拉3/4的領土。其他1/4的領土被撒哈拉人民陣線佔領,併成立了撒哈拉民主共和國。



1.西撒哈拉麵積26萬平方公里,有548萬人口,GDP147億美元,歷史上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1975年西班牙撤離西撒哈拉,與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亞分別簽署了分治協議。

2.1975年摩洛哥派軍隊進入西撒哈拉,1976年西撒哈拉人民陣線宣佈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並不斷地與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亞的軍隊發生衝突。1979年毛里塔尼亞同西撒哈拉人民陣線簽訂和平協議,放棄對西撒哈拉的領土要求,撤出西撒哈拉。

3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武裝為了能使西撒哈拉獨立,與摩洛哥軍隊進行了武裝衝突,武裝衝突一直持續到1991年。

4.目前摩洛哥佔領西撒哈拉3/4的領土。其餘1/4的領土被西撒哈拉人民陣線武裝控制。世界上共有47個國家承認該武裝政權為撒哈拉民主共和國。


香堂風子


從非洲大陸的地圖上看,摩洛哥西南、毛里塔尼亞西北有一塊名為西撒哈拉的區域。西撒哈拉一共有三個鄰居,北方的摩洛哥,東南的毛里塔尼亞,還有在摩毛兩國之間僅通過極窄的邊界相鄰的阿爾及利亞。嚴格來說,西撒哈拉是一個只存在於地圖上的國家,因為就連他們的政府都設置在阿爾及利亞的難民營裡,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撒哈拉大沙漠的鼎鼎大名不需要過多解釋了吧?那麼可以想象這個以“西撒哈拉”為名的國家,其境內的地理環境該是什麼模樣!沒錯,正是一望無際的荒漠和沙子,因此儘管坐擁26萬多平方公里的國土,但是真正適合人類居住的區域卻少得可憐。西撒哈拉全國的人口還不到60萬,然而就是這區區幾十萬人卻把宗主國西班牙搞得焦頭爛額。

十九世紀末期西班牙從葡萄牙手中奪走西撒哈拉,於1886年宣佈其為西班牙海外殖民地的一部分,但兩次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了非洲的地緣政治格局,原殖民地國家紛紛謀求獨立,這其中當然也包括西撒哈拉。起初西班牙為了避免事態擴大,打算給殖民地一點好處,儘量做到息事寧人,於是把西撒哈拉昇級為西班牙的海外省,結果卻事與願違,殖民地的獨立鬥爭更加風起雲湧。

到1976年西班牙殖民當局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對西撒哈拉的控制權,面對神出鬼沒的沙漠游擊隊,這些來自歐洲的貴族兵實在難以招架。於是識趣的西班牙人選擇開溜,但留給當地人的不是一個獨立的新國家,而是兩個虎視眈眈的強鄰。就在西班牙人撤走的同時,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亞同時出兵,企圖瓜分西撒哈拉,這讓阿爾及利亞格外生氣,你們瓜分鄰居怎麼能不叫上我呢?如此一來,阿爾及利亞和西撒哈拉穿起了一條褲子共同對抗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亞。

可憐的西撒哈拉人剛剛趕走了西班牙軍隊,還沒來得及休整就不得不重新拿起武器對抗外族的入侵。摩洛哥與毛里塔尼亞相比實力稍強,那就先拿軟柿子開刀,在西撒哈拉民族解放組織的打擊下,毛里塔尼亞的採礦業幾近癱瘓。與擴張領土相比,儘快恢復國家經濟才是正題,更何況要擴張的還是寸草不生的沙漠,於是毛里塔尼亞政府審時度勢地宣佈退出戰鬥,放棄對西撒哈拉的所有領土主權。

解決了毛里塔尼亞,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實力強大得多的摩洛哥了。在西撒哈拉與毛里塔尼亞糾纏的那段時間裡,摩洛哥軍隊不僅佔據了西撒哈拉的大批國土,還在毛里塔尼亞退出戰鬥之後順勢佔領了先前毛佔領的區域。有人說西撒哈拉方面不是有阿爾及利亞的援助嗎?可要知道的是阿爾及利亞畢竟也是一個貧窮的非洲國家,除了極其有限的增援之外,西撒哈拉得不到什麼實質性的好處。

時至今日,摩洛哥佔領了西撒哈拉90%以上的國土,並宣佈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西撒哈拉這樣一個國家。至於剩下10%的國土為什麼沒有被佔領呢?答案是太荒涼了,連人都住不了,不要也罷。而今在阿爾及利亞的難民營裡,西撒哈拉的流亡政府還在爭取國際輿論支持,可承認它的國家真的沒有幾個。


地圖帝


在非洲國家當中,命運最悲催的,無疑是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簡稱“西撒哈拉”或“西撒”),不僅被鄰國摩洛哥侵吞包括首都阿尤恩在內75%的領土,而且為了生存,只能將政府和國民遷移至鄰國阿爾及利亞境內的難民營當中,每年依靠大量的國際救濟為生。那麼問題來了,摩洛哥為何要侵吞西撒的領土?國際社會對此是什麼態度?



西撒位於非洲西北部,地處撒哈拉沙漠西部,東瀕大西洋,與摩洛哥、毛里塔尼亞、阿爾及利亞三國接壤,面積約26.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55萬,首都為阿尤恩。西撒本是柏柏爾人的聚居地,從7世紀開始,大量的阿拉伯人遷居至此。從15世紀中葉開始,西撒相繼遭受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侵略,到1934年時,完全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


西撒人民不堪忍受殖民者的統治和掠奪,數百年來一直進行著艱苦卓絕的鬥爭,而摩洛哥、毛里塔尼亞也反對西班牙在該地的殖民統治,並都以西撒靠近自己為由,視其為自己固有的領土。所以,摩洛哥、毛里塔尼亞獨立後,便對西撒提出主權要求,並與當地民眾一起戰鬥,意在驅逐當地的西班牙殖民軍。



1973年5月,西撒各支抵抗武裝聯合組建“西撒人陣”,對西班牙殖民當局進行攻擊,並在戰鬥中不斷地壯大實力。西班牙政府不堪其擾,最終在1975年11月跟摩洛哥、毛里塔尼亞簽訂《馬德里協議》,決定於1976年2月26日撤離西撒。隨即,摩、毛簽訂分治西撒協定,其中摩佔領北部17萬平方公里,毛則南部9萬平方公里。


摩、毛兩國私分西撒的決議引起西撒人陣的不滿,而與摩洛哥不和的阿爾及利亞則援助西撒人陣,支持建立西撒人自己的國家。所以在西班牙撤出的次日(1976年2月27日),西撒人陣在阿爾及利亞的支持下,宣佈獨立建國,並對侵入境內的摩、毛兩國軍隊展開進攻。1979年9月,連戰連敗的毛里塔尼亞被迫放棄對西撒的領土要求,並撤軍回國,而其佔領的區域隨即被摩洛哥吞併。



跟實力孱弱的毛里塔尼亞不同,摩洛哥軍力強盛,在佔領沿海地區、抵抗住西撒人陣連番進攻後,有條不紊地向西部腹地推進。至1987年,摩洛哥侵吞了西撒大部分領土,直打到毫無經濟和軍事價值的荒漠地帶才停止進攻。此後,摩洛哥沿著佔領區邊界建立起6道總長2720公里的防禦牆,派駐數萬軍隊防守並設立行政管理機構,從而建立起穩固的統治。


摩洛哥對西撒赤裸裸的入侵,引起國際社會的譴責,在強大的壓力下,只好在2007年4月拋出“西撒哈拉自治計劃”。按照該計劃,西撒在摩洛哥主權範圍內實行高度自治,由摩洛哥政府控制西撒的外交與安全,西撒自治政府則享有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權力。這個計劃無疑遭到西撒人陣的強烈抵制,所以直到今天,西撒問題的僵局一直無法打破。



如今,摩洛哥控制區和西撒人陣控制區的面貌,呈現出天壤之別。摩洛哥在控制沿海及中部將近75%的土地後,在該地區投資十多億美元,大肆興建居民點並移民。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摩洛哥控制區發展迅速,首府阿尤恩已經由2萬餘人的小鎮,發展成為擁有13萬人的現代化城市,並建有國際性機場-哈桑二世機場。


反觀西撒人陣控制的東部狹窄地帶,僅佔總面積的25%,並且絕大多數都是沙漠或半沙漠,氣候乾燥、水資源奇缺,生存條件極為惡劣,根本不適合人類定居。為了堅持鬥爭,西撒人陣將大部分軍民遷移至阿爾及利亞境內,並在當地建立起4個大的難民營,下分幾個小營,各營地均建有學校、醫院、衛生室等設施,並進行必要的生產活動。



如今,生活在阿爾及利亞難民營中的西撒軍民多達15萬人,甚至連政府機構都在這裡辦公。由於西撒人陣幾乎沒有經濟來源,所以聯合國難民署出於人道主義考慮,每年向該組織撥款350萬美元,用於救濟災民。除此之外,阿爾及利亞、利比亞等國也對西撒人陣提供必要的援助,使其勉強維持生存能力。對於一個國家來講,混到向他國“討飯”求生的境地,實在是難堪的很。


西撒建國至今,已經走過43年時間,並得到阿爾及利亞、利比亞、越南、墨西哥、委內瑞拉等47個聯合國會員國的外交承認,雖然國際認可度比較高,但遠遠達不到被普遍認可的程度,尤其是聯合國五常均不承認西撒的獨立地位,由此導致它遲遲無法加入聯合國。西撒人陣被摩洛哥奪去家園,自己辛苦建立的國家又無法“入聯”,堪稱非洲最悲催的國家。



由於西撒問題遲遲難以解決,由此給該區域的穩定與發展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而摩洛哥因為態度頑固強硬引起非洲國家,尤其是北非國家的憤慨,致使它被長期排除在阿拉伯馬格里布聯盟、非洲聯盟之外,形同被孤立。更為嚴峻的是,由於摩、阿、毛、西撒接壤地區得不到有效管理,已成為恐怖組織的“天堂”,嚴重威脅到各國的安全。西撒僵局該如何破解,考驗周邊各國,尤其是摩洛哥的智慧與決心。


資料來源:《列國志:毛里塔尼亞、西撒哈拉》


文史磚家


西撒哈拉今天的大部分地區是被摩洛哥所控制的,但其境內的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一直在武力爭取西撒哈拉獨立

西撒哈拉,位於非洲西北部,地處撒哈拉沙漠西部,西邊濱臨大西洋,東邊與毛里塔尼亞、阿爾及利亞接壤,北部與摩洛哥接壤。

(西撒哈拉地理位置)

西撒哈拉是一個有爭議地區,當地武裝組織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簡稱:“西撒人陣”)統治著該地區東部大約三分之一的荒蕪地區,其餘大部分均為摩洛哥王國所佔領。

目前,共有47個國家承認西撒人陣所領導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為獨立的阿拉伯國家。主要居民為阿拉伯人、柏柏爾人和撒哈拉人。

西撒哈拉最初是無主之地,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進入該地。15世紀中葉,葡萄牙人入侵此地。19世紀,西班牙人也開始入侵西撒哈拉,於1886年佔領該地。二戰後,西撒哈拉被西班牙政府改設為撒哈拉省,隸屬於西屬西非洲。

然而,西班牙在該地區的殖民統治遭到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以及毛里塔尼亞等三國的反對。

1973年5月,在阿爾及利亞的支持下,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宣佈成立,該組織通過武裝鬥爭爭取西撒哈拉獨立。

(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武裝)

1975年,摩洛哥軍隊開進西撒哈拉。在巨大的軍事和國際輿論壓力下,西班牙同摩洛哥、毛里塔尼亞三國簽訂《馬德里協議》,同意於1976年2月26日前撤離西撒哈拉。

次年,西班牙履行協議,開始陸續地將其軍隊全數撤出西撒哈拉,但西撒哈拉並沒有因此獲得獨立。與此同時,摩洛哥便與毛里塔尼亞簽訂了瓜分西撒哈拉的協定:摩佔領北部17萬平方公里、毛佔領南部9萬平方公里。

摩、毛兩國此舉遭到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和阿爾及利亞的強烈反對和譴責。

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隨即宣佈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此後,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和摩洛哥以及毛里塔尼亞不斷髮生武裝衝突。

到1979年,同樣是迫於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的軍事壓力和國際輿論的聲討,毛里塔尼亞放棄對西撒哈拉的領土要求,而摩洛哥則趁機佔領了原來的毛佔區,並不斷向西撒腹地推進。

此後一直到今天,摩洛哥幾乎控制了西撒哈拉的大部分領土。雖然在1997年,雙方達成休斯敦協議,預定在1998年舉行公民投票,但在摩洛哥反悔之下未能實現。

如今雙方依舊分歧巨大,西撒哈拉前景仍不明朗。

(西撒哈拉黃色的地區為摩洛哥控制地帶,紅色的區域是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控制地帶)


千佛山車神


說到西撒哈拉,這話可就長了。

西撒哈拉位於摩洛哥、毛里塔尼亞和阿爾及利亞之間,大西洋之濱,15世紀之前長期由摩洛哥摩爾人建立的瓦塔斯王朝控制。1476年西班牙拉斯帕爾馬斯一帶的蘭薩羅佩島領主德埃雷拉(Diego García de Herrera)開始殖民西撒哈拉(這個西班牙領地實際上在非洲附近的大西洋上,離西撒哈拉不遠),但屢屢受挫。隨後西班牙王室介入,和摩洛哥瓦塔斯及此後的薩阿德、阿拉維王朝不斷爭奪西撒哈拉,直到1860年才確立了對西撒哈拉的殖民統治。

1934年摩洛哥(當時還是法國保護國)重新對西撒哈拉提出領土要求。二戰結束後聯合國在1960年把西撒哈拉列入“需要去殖民化”的17個殖民地之一,1967年,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亞先後提出對西撒哈拉的領土要求,而1973年成立、得到阿爾及利亞支持的西撒哈拉人民陣線(波利薩里奧陣線Frente Polisario)則宣稱西撒哈拉應該獨立。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國旗


1975年3月,摩洛哥發起“綠色進軍”試圖佔領西撒哈拉,11月西班牙、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亞簽署《馬德里協定》,宣佈對西撒哈拉三家共管,但沒多久西班牙就因力不從心宣佈放棄(1976年2月26日),1976年2月27日,波利薩里奧陣線在阿爾及利亞境內廷杜夫的薩赫拉維Sahrawi難民營宣佈,“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Sahrawi Arab Democratic Republic)成立。

此後摩洛哥、毛里塔尼亞和西撒哈拉(背後則是阿爾及利亞)展開混戰。1979年毛里塔尼亞宣佈退出,並且和波利薩里奧陣線達成和解,但摩洛哥隨後佔領了原屬毛塔的大部分西撒哈拉土地,和西撒人陣展開漫長而殘酷的戰爭,至今尚未落實早在1991年就草簽全面停火協議。

各方佔領區的邊界自1999年8月後基本穩定,因為聯合國西撒哈拉特派團派遣了維和部隊將各方武裝隔離開來


1984年,非洲聯盟前身——非洲統一組織宣佈承認“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為獨立國家,並吸收其為非洲統一組織正式成員國,這導致摩洛哥退出該組織。由於得到非盟正式承認,因此西撒哈拉的獨立國家地位有多達84個國家承認,但其中不包括任何聯合國安理會“五常”國家,聯合國既不承認西撒哈拉現階段是獨立國家,也不承認摩洛哥對西撒哈拉的吞併合法,2006年4月19日,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布特羅斯-加利(Boutros Boutros-Ghali)致聯大的報告闡明瞭這一立場,可被視為聯合國在西撒哈拉問題上目前的官方立場。

西撒哈拉的外交狀況


目前西撒哈拉領土近80%被摩洛哥佔領,約20%控制在“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手裡,毛里塔尼亞則仍佔有半廢墟的南部城市LaGüera一角和Cabo Blanco半島東半部。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的首都是西撒哈拉首府拉尤恩,如今控制在摩洛哥手裡。其實際政府所在地原本一直設在阿爾及利亞廷杜夫的薩赫拉維難民營,並宣佈了一個位於西撒哈拉境內的臨時首都比爾勒赫盧(Bir Lehlou,其實是靠近阿爾及利亞邊境的一個小村)。由於近年來局勢有所緩和,臨時首都搬到了3000人口的較大城市蒂法裡蒂(

Tifariti),這裡駐紮有聯合國西撒特派團的維和部隊,因此安全是有保證的。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臨時首都蒂法裡蒂,背景中的國旗都是目前承認該國獨立地位的國家的。


陶短房


西撒哈拉位於非洲西北部,地處撒哈拉沙漠西部,瀕臨大西洋,與摩洛哥、毛利塔尼亞、阿爾及利亞相鄰,面積266000平方公里,人口約為548000人,GDP總量147.62億美元,人均1986美元。公元7世紀時阿拉伯帝國在向北非擴張的過程中曾將西撒哈拉納入到其版圖之內,此後西撒哈拉逐漸阿拉伯化和伊斯蘭化。從9世紀中葉開始阿拉伯帝國逐漸走向分裂衰亡,此後西撒哈拉曾被摩洛哥的薩阿德王朝統治過。

15世紀中葉作為殖民主義先驅的葡萄牙人進入西撒哈拉,西班牙人也緊隨其後進入西撒哈拉。1885年西班牙將布朗角到博賈多爾角一帶劃為它的保護地。到了1934年西班牙宣佈整個西撒哈拉為自己的殖民地,1958年西撒哈拉成為西班牙的海外省。

在19世紀帝國主義瓜分非洲的狂潮中西撒哈拉周邊的摩洛哥、毛里塔尼亞、阿爾及利亞都淪為了法國殖民地。二戰後英、法兩個老牌殖民大國在戰爭中被大幅削弱,殖民體系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逐步走向坍塌,到了60年代摩洛哥、毛里塔尼亞、阿爾及利亞三國都從法國的殖民統治下獨立出來。

在周邊鄰國的獨立浪潮刺激下西撒哈拉於1973年5月成立了薩基亞阿姆拉和里奧德奧羅人民陣線(簡稱“西撒人陣”或波利薩里奧)。阿爾及利亞隨即宣佈支持“西撒人陣”以武裝鬥爭爭取西撒哈拉獨立,後來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亞也參與了進來。摩洛哥、毛里塔尼亞、阿爾及利亞之所以支持西撒哈拉獨立可不是無償的,而是直接提出了領土要求。

1975年11月14日西班牙、摩洛哥、毛里塔尼亞簽訂《馬德里協議》:西班牙宣佈將於1976年2月26日撤離西撒哈拉,承認摩洛哥、毛里塔尼亞兩國的領土所有權。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亞隨即簽訂了分治西撒哈拉協定:西撒哈拉北部1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劃歸摩洛哥,而南部9萬多平方千米公里的土地則由毛里塔尼亞佔領。一無所獲的阿爾及利亞隨即譴責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亞瓜分西撒哈拉並支持“西撒人陣”獨立建國。1976年2月27日“西撒人陣”在阿爾及利亞的支持下宣佈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簡稱西撒哈拉國)。

西撒哈拉國的建立使佔據西撒哈拉土地的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亞的利益受損,於是兩國聯合起來與得到阿爾及利亞支持的西撒人陣的武裝力量不斷髮生衝突。1979年8月毛里塔尼亞由於國內發生軍事政變,於是同西撒人陣簽訂和約,放棄對西撒哈拉的領土要求。隨著毛里塔尼亞的退出摩洛哥趁機佔領了毛里塔尼亞此前佔領的地區,西撒人陣則在阿爾及利亞的支持下繼續同摩洛哥交鋒。雙方的對立引起了非洲統一組織和聯合國出面斡旋。

1979年第十六屆非洲統一組織首腦會議建議在西撒哈拉全面停火併組織公民投票以決定獨立或維持現狀。1981年6月第十八屆非洲統一組織首腦會議通過決議:要求在西撒哈拉舉行公民投票併成立西撒哈拉問題實施委員會。1983年6月第十九屆非洲統一組織首腦會議通過決議:要求作為衝突雙方的摩洛哥和西撒人陣直接談判,以實現停火和公民投票。在1984年11月的非洲統一組織第二十屆首腦會議上西撒哈拉首次作為非洲統一組織成員國的身份出席會議,堅持對西撒哈拉擁有主權的摩洛哥則以退出非洲統一組織作為對這一事件的回應。

自1975年以來聯合國大會多次通過關於西撒哈拉問題的決議,重申西撒哈拉人民有不可剝奪的自決和獨立的權利。1986年4~5月在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的主持下摩洛哥和西撒人陣在紐約舉行了兩輪間接談判,在這兩輪談判中雙方各自堅持自己對西撒哈拉問題的一貫立場。1987年7月雙方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第三輪會談,這次會談主要討論了關於聯合國派遣技術小組去西撒哈拉進行實地考察的問題。在經過聯合國技術小組實地考察後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於1988年8月15日會見了摩洛哥和西撒人陣雙方的外交代表並向他們各自遞交了一份解決西撒哈拉問題的和平建議,對此摩洛哥表示原則上同意、西撒人陣則表示有條件地接受。1989年6月德奎利亞爾訪問了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西撒哈拉地區並組成西撒哈拉和平計劃實施技術小組。1990年6月19日德奎利亞爾發表關於西撒哈拉局勢的調查報告,提出了和平計劃的執行方案。

1991年4月29日聯合國一致通過690號決議批准秘書長關於西撒哈拉公民投票的修正案,同年9月6日摩洛哥和西撒人陣宣佈停火。儘管仗是不打了,可問題並沒解決:摩洛哥堅持聲稱自己對西撒哈拉擁有主權;而西撒人陣則堅持聲稱西撒哈拉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事實上西撒哈拉約四分之三的地區都處於摩洛哥的控制下,這裡豐富的磷礦和石油資源使摩洛哥不會輕易放手。2007年4月摩洛哥推出“西撒哈拉自治計劃”:西撒哈拉將在摩洛哥主權範圍內實行高度自治,摩洛哥中央政府控制西撒哈拉外交與安全,西撒哈拉自治政府則在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享有充分權力。然而這一計劃遭到了西人陣的堅決反對,認為摩洛哥此舉完全背離了先前同意西撒哈拉自決的立場。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呼籲下有關各方在2007年7月、2007年8月、2008年1月、2008年3月連續舉行了四輪會談,均未能取得明顯進展。2009年8月在聯合國斡旋下摩洛哥與西撒人陣開始舉行非正式會議,直到2012年3月13日雙方已先後進行了九次非正式會談,仍拒絕將對方提議作為未來談判的唯一基礎。

迄今為止西撒哈拉仍實際處於摩洛哥和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分別控制之下:摩洛哥在西撒哈拉設有4個省的建制並建立了各級行政管理機構和地方會議、協商會議。摩洛哥的十多個政黨在西撒哈拉設立了自己的支部。摩洛哥在西撒哈拉投資十多億美元在首府阿尤恩修建了哈桑二世國際機場和其他城市相關配套設施,這使摩洛哥控制下的阿尤恩市由2萬餘人的小鎮發展為擁有13萬人的現代化城市。與此同時摩洛哥在西撒哈拉還有15萬駐軍及附屬人員。西撒人陣建立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把全國分為5大行政區,但實際控制的僅有與摩洛哥、毛里塔尼亞、阿爾及利亞交界的6萬平方公里的狹窄荒漠地帶。

目前全世界一共有47個國家承認西撒哈拉作為獨立的主權國家身份,這其中以非洲國家為主,朝鮮、越南、老撾、東帝汶幾個亞洲國家和為數不多的美洲國家也有承認西撒哈拉國的,而歐洲則沒一個國家承認西撒哈拉作為獨立的主權國家存在。美國、俄羅斯、中國等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世界大國也都沒承認這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長期的戰火導致西撒哈拉湧現出大批難民,然而由於西撒人陣實際控制區實在太小,以致於西撒哈拉難民營不得不設在阿爾及利亞境內,而西撒人陣的總部也跟難民營一起設在阿爾及利亞境內。目前聯合國的官方立場仍只認定西撒哈拉是一個有爭議地區,並未認可其獨立主權國家的身份。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西撒哈拉地區是個爭議地區,歷史上被殖民,殖民者退出後幾方爭奪,今日兩方爭奪,互不相讓。

西撒哈拉地處西非邊緣,離歐洲相對較近,尤其是離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顆牙(西班牙由於葡萄牙)更近。而這兩顆牙又是歐洲殖民者的“先鋒官”,西撒沒有幸免。西葡都曾入侵此地,最終西班牙這顆牙更厲害,佔據了此地。西撒周圍也淪為了法國的殖民地或保護國。

話說二戰之後,非洲民族獨立運動大潮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周圍的法國勢力範圍於1960年代前後擺脫法國統治,出現了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毛里塔尼亞三個新國家,反對西班牙繼續殖民西撒,其實都想分一杯羹,西撒本土反抗勢力也如火如荼。大勢所趨,西班牙終於鬆了口, 與摩洛哥、毛塔簽署協議,兩家一人一塊,把西撒分了。這下阿爾及可不幹了,合著我這是白忙活半天啊,於是就支持西撒武裝與摩毛開戰。“三國演義”正式開演,毛塔一看不好,放棄到嘴的肉。摩國於是乎趁勢把毛塔的那塊肉也叼在嘴裡。

毛塔退出,就形成了摩洛哥與西撒本土的“西撒人陣”對峙局面,直至今天。就因為西撒問題,摩洛哥一度退出了非洲聯盟。今年2017年1月才重新加入。摩洛哥佔據大部分地區,並且摩洛哥政府網站地圖上已經把西撒作為其領土一部分,不僅如此,還在那裡設置各種管理機構,開佔大規模建設。而西撒人陣的地方只是在東部靠近邊境的“老少邊窮”地區,並且還在阿爾及利亞設立了多大十多萬人口的難民營。兩方舉行過多次談判,但是無奈互不相讓,目前還是僵局,以後…我估計未來三四十年也都是這樣了。再以後?再以後就是那時的年輕人來回答了,我退休了養老去了~~~


北玄武


1975年至今40多年間,它離獲得主權國家地位看似很近,又十分遙遠。此前西班牙曾統治這塊不毛之地81年,結果像手抓流沙——手無點滴,沙歸大漠。

西撒哈拉(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位於非洲西北部,北接摩洛哥,東北一隅觸阿爾及利亞,整個東部、南部與毛里塔尼亞相交,西瀕大西洋,海岸線900多公里。陸上整齊的邊界線昭告世人,它是20世紀初由宗主國西班牙與法國人為劃定,彼時法國控制摩(保護國)、阿(海外省)、毛塔(法屬西非一部分)三地,西屬撒哈拉是“無人要的不毛之地,有些原始的村落和一些破亂的沿海市鎮,而內地則是一片荒原……”

西撒全境面積26.6萬平方公里,地勢東高西低,沙漠廣佈,綠洲點點。

截止2014年,西撒人口40萬,均為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後者是公元初年後從北方前來,為最早居民,阿拉伯人於7世紀後進入。當地人講一種名叫哈薩尼亞語的阿拉伯語方言,用阿拉伯文書寫,西班牙語在城市和上層通用,居民信奉伊斯蘭教。

西班牙1884年底起殖民西撒,在與法國劃定其邊界後,囿於惡劣條件和一戰牽制,它只佔據包括阿尤恩的3個沿海城鎮,直到1958年才佔領全境,西撒成為它的海外省,並派駐總督,成立由部族首領組成的地方議會,創建公司捕撈、找礦、開採磷酸鹽。

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亞很是“惦記”西撒,前者1956年獨立後提出對西撒主權要求,毛塔隨即聲明對西撒也有合法權利。1973年,爭取西撒獨立的當地民族解放組織波利薩里奧陣線(西撒人陣)成立,得到阿爾及利亞的大力支持。西撒人陣與兩個要求主權的鄰國之間的矛盾逐漸上升。1975年11月,摩、毛塔兩國軍隊從北、南進入西撒,摩洛哥國王哈桑二世更是動員35萬百姓向西撒綠色進軍(定居)。1976年1月,西班牙勢力完全撤出,摩洛哥與毛塔分治西撒,前者佔據北部17萬平方公里,後者佔領南部,西撒人陣寸土未得,它於當年1月27日宣佈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並向摩、毛塔駐軍宣戰。1979年,實力不濟的毛塔與西撒人陣簽署和平協議,放棄領土要求,摩洛哥乘機染指原毛塔佔區,西撒人陣背後有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支持,與摩洛哥展開沙漠大戰,1978—1983短短五年,雙方共付出2萬數千人陣亡的代價。摩洛哥在西撒先後建起6道、總長超過2400公里的沙牆,隔離和防禦西撒人陣的襲擊。非盟於1984年接納該國為其成員。

聯合國一直積極介入西撒問題的解決。1975年,國際法院在聯合國請求下對西撒哈拉地位提供諮詢意見,結論1、西撒法律地位問題,應依照聯合國憲章和聯大第1514號(賦予殖民地民族自決權)、2625號(民族自決權的國際法原則)決議規定解決;2、西撒在西班牙殖民前不是無主土地(遊牧民和其部落是土地的所有者);3、各方材料不足以說明西撒和摩洛哥、毛塔之間存在領土主權之法律關係。1991年聯合國特派團維和部隊進駐西撒哈拉,沿150公里的沙牆兩側佈防,監督核查雙方停火。

按照聯合國議程,決定西撒地位的全民公投應在1992年初進行,西撒人陣和摩洛哥始終在選民身份上難尋一致。因為摩洛哥控制著西撒3/4以上的土地,苦心經營建立起穩固的經濟和社會基礎,而西撒人陣僅控制內陸與三個鄰國交界的狹長地帶,且環境最為惡劣。1991年西撒人陣提供數據顯示,當時駐西撒摩洛哥人約60.5萬,包括駐軍20萬、警察等3萬,兩次大移民計37.5萬,而西撒人不足20萬,按照一人一票的公決形式,支持與摩洛哥合併的鐵定佔大多數。二十多年過去,西撒境內雙方的人數比例基本不改,摩洛哥人口數量和經濟實力均是西撒的百倍左右,雖有近50個國家和非洲聯盟承認西撒獨立,無奈西方國家態度曖昧,西撒維持現狀或將延續很長時日。


ruixuezhaofeng


西撒哈拉(阿拉伯語:الصحراء الغربية‎,西班牙語:Sáhara Occidental)位於非洲西北部,地處撒哈拉沙漠西部,瀕臨大西洋,與摩洛哥、毛利塔尼亞、阿爾及利亞相鄰。該地是一個有爭議地區,摩洛哥聲明對此地區擁有主權。西撒哈拉歷史上曾為西班牙的殖民地。1975年,西班牙宣佈撤離西撒哈拉。1979年,毛里塔尼亞宣佈放棄對西撒哈拉的領土主權。而摩洛哥與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的武裝衝突一直持續至1991年。摩洛哥目前控制著西撒哈拉約四分之三的地區。
另外,當地獨立武裝組織波利薩里奧陣線統治著該地區以東大約四分之一的荒蕪地區,其餘大部分均為摩洛哥所佔領。目前,共有47個國家承認該武裝政權所領導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the Sahrawi Arab Democratic Republic)”為獨立的阿拉伯國家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