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過的哪些書籍讓你開悟或提高悟性?請推薦一下。謝謝?

手機拍四方


首先樓主有想開悟的心,我個人覺得已經很好了[贊][贊][贊]!

開悟有頓悟和漸悟之分,想通過書籍開悟本身就需要悟性,屬於頓悟,就像壇經裡面的六祖慧能,一本金剛經就開悟了!

但我們大多數人是普通人,是裡面的神秀,需要修!所以神秀大師提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我這裡說的開悟是指知行合一的人,不是滿嘴道理,只是用道理讓人思考和反省!而是能讓大家運用的具體方法!真正的逆修方法!

這裡給你推薦一篇文章,2018年人民日報海外版的一篇文章《中國傳統文化勢必造福人類》,我頭條裡面也有,可以看看,希望能對你有一點啟發!



子曰平衡


最近在學《周易》,我覺得這本算是可以讓人開悟的書,不過讀起來需要些耐心。

《周易》大家都聽說過,那它到底是一本什麼書呢?

其實歷史上的《易經》不只一種,在《周易》之前還有《連山》和《歸藏》,不過都失傳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周易》就是周朝流傳下來的《易經》加上戰國至秦漢成書的《易傳》組成的。

《易經》相傳是伏羲作八卦,最初是沒有文字的。周文王被商紂王關在羑里的時候,把八卦重疊起來,組成了六十四卦,還加上了卦名、卦辭、爻辭。

《易傳》相傳是孔子及其弟子所作,包括了《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文言》,《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因為一共十種,也稱為“十翼”。

不過伏羲作八卦、周文王重卦、孔子作《易傳》這些說法都不可靠,很有可能是古人借名人之名而已,畢竟伏羲是不是真有其人還是代表一群人現在還搞不清呢。但不管誰是作者,都不影響《周易》作為一部經典的地位。

“經”就是經典,是不變的;“傳”就是流傳,是可變的。所以《易傳》就相當於對《易經》的讀書筆記。但是《易傳》又非常重要,因為如果沒有《易傳》,《易經》只是一部卜筮之書,就跟現在廟裡的籤文一樣。《易傳》通過儒生的解讀,把《易經》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

認真閱讀《周易》,就可以發現,它的確是中國古代智慧的源頭。

比如,中國人以謙虛為美德,這在《易經·謙卦》裡已有體現,現在我們常說的“謙謙君子”就是出自謙卦第一爻的爻辭。謙卦上地下山,把山藏在地下面,意思是我雖然已經達到了一座山的高度,但是表面看起來像地面一樣平靜,不顯山不露水。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謙卦的六爻斷辭都是“吉”或“無不利”,是六十四卦裡唯一全是吉爻的卦。現在我們常說“虛心使人進步”,源頭就在這裡。

又如,第41卦損卦義理是損下益上,損己利人;第42卦益卦的義理是損上益下。兩卦相反相成,但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損己利人者,自己也會得利。相反,如果一味只想著自己得益,自私自利,最終一定是兇。

這個道理在很多的歷史事件中都得到了驗證,例如明朝後期的嘉靖、萬曆等幾個皇帝,都是貪財之輩,為了皇家的享樂,不斷派出太監到地方開礦、徵稅,瘋狂斂財,弄到地方民不聊生,到了要打仗的時候,又不捨得拿內庫的錢出來。這就違反了益卦損上益下的教訓。

皇帝是九五至尊,本來對應的是益卦的九五爻。益卦九五爻爻辭是“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意思是:如果誠心做對百姓有益的事,不用占卦也知道是吉利的,因為老百姓會念著你的好,就會支持你。

但是如果只想著自己得益,就走到了第六爻,爻辭是“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兇。”意思是:不要再老是謀求自己的利益了,否則會有人來打你。立心不恆的結果就是兇。


明朝的幾個皇帝顯然沒有聽從這樣的勸告,結果就是到處爆發農民起義,“或擊之”。最後大明終於土崩瓦解。


《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為什麼呢?讀了《周易》再去讀《論語》《老子》《莊子》等書,就會發現儒家、道家的思想都是發源於《周易》。如老子說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不就是損卦的義理嗎?“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不就是謙卦的義理嗎?而《易傳》本身就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之一(甚至可以去掉“之一”)。

讀《周易》,除了可以懂得哲理,還有一個實用的功能,就是占卦。

有的人一聽到占卦,就以為是迷信。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們每個人生活在世上,都會遇到一些難以決斷的事情。這時我們都希望有父母或老師在身邊可以請教。當無人可以給你意見的時候,你可能會迷茫。但是如果學了《周易》,就可以用占卦來參考。

《周易·繫辭》裡有一句:“無有師保,如臨父母。”意思就是,沒有師長、父母請教時,《周易》就是我們最好的、貼身的、不分白晝黑夜的老師。

通過占卦,可以發現我們憑理智可能看不到的方面,從而幫助我們決策,減少迷茫。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曾經為《周易》的英譯本寫過一篇序言,名為《與中國精神》。他在文章裡也舉了自己占卦的實例,分析了西方人的科學、因果律與《周易》思維方式的異同,運用同時性原理來解釋《周易》的占卦。

他在文中高度肯定了《周易》的作用:“《易經》出自歷史悠久的中國,我不能因為它的語言古老繁複,詞采華麗,就認為它不正常,恰恰相反,我應該向這位虛擬的智者道謝,因為它洞察了我心中隱秘的疑惑和不安。”

我對占卦的看法是,它可以讓你在做決定的時候多一種參考,相當於你多了一位可以隨時請教的高人。至於這位高人給出的意見,你接不接受,還是要有自己的決斷。通過對《周易》的學習,我們對宇宙人生的理解越來越深之後,不需要佔卦就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才能趨吉避凶了。這就是孔子說的“不佔而已矣”和荀子說的“善易者不佔”的道理。其實他們不是反對占卦,而是不需要佔卦已經可以預知了。我們一般人不容易達到這種境界,所以需要求助於占卦。

我們都知道《易經》難讀,那要怎麼入門呢?

我的建議是先讀一些現代人對《易經》的介紹書籍,如傅佩榮的《樂天知命——傅佩榮談易經》,這是作者從五十歲開始學易經的全部心得,解說得非常通俗易懂。還有南懷瑾的《易經雜說》,這是他講座的錄音整理的,不太成系統,好處是親切易懂,涉及面廣,可以大體瞭解《易經》到底是怎樣的一本書。

如果想看更輕鬆有趣的,可以讀下易中天的《周易故事》和熊逸的《周易江湖》。前者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了周易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思想;後者用輕鬆幽默的方式,講述了易經的占卦方法和歷史上幾個有名的占卦例子,談來妙趣橫生。

對還想進一步深入學習的朋友,我推薦黃壽祺、張善文的《周易譯註》。這書也是很多人推薦的周易譯註,對歷史上多家的註解進行了分析選擇,可以說讀這本書就能讀到多家的研究成果。

對占卦有興趣的朋友,推薦《白話高島易斷》。這書是有“日本易聖”之稱的高島嘉右衛門(高島吞象)的代表作,也是他畢生研究周易的心血結晶。裡面除了對每一卦卦辭、爻辭都有解釋,而且釋義的水平比國內的很多專家都高。還有,他對每一爻應該怎麼占斷都有講到,並且舉出了他占卦的實例。看他解卦的實例,可以逐漸提高自己的解卦能力。

更為難得的是,這書的譯者孫正治、孫奧麟父子也是易學專家,而且文筆相當高,讀起來曉暢明白。書後附錄有一篇孫奧麟寫的《譯註有感》,用半文言寫成,思想和文筆都令我折服。

不知不覺寫了那麼多,其實我也是今年春節才開始學,有一些心得就想分享出來,對《周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我會繼續更新學易心得。前輩高人也請多多指教,讓我更快提高。

空山說歷史


讀書是一個過程,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光靠讀書開悟,是有一定難度的,還需要有生活的積累和自己的思考。讀書、積累、思考,便是一個完成的體系。推薦幾本對自己有感悟的書,希望對您有幫助。

1、對生活的態度:《慢煮生活》汪曾祺

生活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不能著急。汪曾祺的好書很多,這只是其中一本。生活是好玩的,是值得期待的。萬水千山走遍,還是生活最真。你看門前的樹,窗外的花,一花一葉皆有情。你去品生活的家長裡短,你去感自己的一茶一飯,去體會生活的真。一個人的口味雜一點,寬一點,東甜西辣南酸北鹹都去嚐嚐,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

2、對人生的思考:《圍爐夜話》王永彬

《圍爐夜話》是一本通俗格言集,由清朝人王永彬所著。王永彬處在風雨飄搖的晚清,他以對現實洞若觀火的燭照,力求用自己的心靈之光照耀出一條走出精神困境的道路。《圍爐夜話》沒有嚴密的思辨,而是以簡單精粹的格言取勝,三言兩語,蘊含著深刻的人生道理,讓人覺醒。

3、對閱讀的尊重:《閱讀致富》貝克·哈吉斯

這本書開啟了我的閱讀生涯,是最初的啟蒙讀物。書中有很多人生的常識和智慧,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書淺顯易懂,能為我們的人生的道路指明方向。如果你能喜歡閱讀,並通過閱讀將成功的法則付諸行動,你沒有理由不取得成功。

4、對開悟的禪心:《禪者的初心》鈴木俊隆

生活中,我們抱著初學者的心,放開一切執著,瞭解萬物的規律。要始終保持這一顆初心,迴歸平靜的生活方式,這是鈴木俊隆禪師給我們最大的體會。“開悟”是鈴木禪師禪道的核心,如果你想提高悟性,這本書是最好的讀物。

讀好書,讀經典。讀書,積累,思考,提升。而開悟,便要在閱讀和人生之中體會……


大志讀書


要問哪些書籍讓我開悟?非《影響力》莫屬。


這本書,既是心理學領域的一部鉅作,也是每個追求思維拓展的人必讀的睿智之書。

讀他的時候,你會感覺到書的內容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一些在生活中較常發生、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其實背後都有你意向不到的套路。

比如在蘇州寺廟裡成功讓你交了20大元以示“對佛的敬意”,比如本來向你借1萬但你最終借了3千的朋友。

你以為你賺了,其實你錯了。真正的高手在用影響力悄悄引你入套,“逼”你就範,以達到自己最初的目的。



讀罷這本書,最令我感觸深刻的是以下3點。

一、互惠原則

簡單來說,就是對方先給予你一點小惠小利,讓你的內心產生虧欠感,進而“報恩”,不得不答應對方的請求。

經典應用: “拒絕-退讓策略”。

1.先向對方提一個大要求(提高對方的心理預期);

2.對方拒絕後,再提出一個小要求(真正的目標)。

面對這樣的套路,臉皮薄一點的人一般都會中招。


具體案例:朋友向你借1萬塊錢

第1步:朋友A想向你借錢,他為了提高成功率,可以先開口說要借1w,其實他的目標就是想借低於5k的數額;

第2步:如果你覺得1w有難處(並表示拒絕),朋友A就作出讓步,降低數額至5k,同時將1w的巨大數額和5k作對比,使你形成心理反差;

第3步:你很有可能會跟隨對方作出讓步,最後說出自己能接受的數額3k;

第4步:你給出的數額高於對方的預期,成交。

二、承諾和一致

簡而言之,就是:一旦你認為自己的選擇和決定是對的,就會想方設法證明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

具體案例:支持、相信伴侶的做法

有女性朋友向你炫耀,自己新交的男朋友多金、顏值高、人品好,簡直是上天賜給她的禮物。

沒想到過了半年,她開始訴苦了:有一次竟然發現男朋友同時跟好幾個女生深夜聊天,被發現之後就解釋說她們都是自己同事,最近可能要被公司優化,有點不開心,他去安慰她們而已。

朋友相信了他並原諒了他,因為她認為這是人之常情,而且,自己選的這個男朋友不會有大問題。

這便是典型的“承諾和一致”原則的現實說法。

一旦我選擇了你,你出了錯,不是你的問題,而是我自己的選擇本身就出現了問題,我總不能承認是自己的眼光有問題吧?

所以,我會想方設法證明,自己沒有問題,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三、 稀缺原則

你是不是也很認同“物以稀為貴”這句話?

“稀缺”原理,解釋的是:機會越少見,價值就越高。這似乎也說明了,人對於失去某種東西的恐懼,要比獲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發人的行動力。



經典應用:商場“先到先得”、“數量有限”、“限時打折”之類的促銷手段。

這背後的原理便是,他彷彿在向顧客宣示:趕緊下決心買,要不然之後的購買價會更高,甚至根本買不到了!——促銷商品的稀缺性,此時降價不買更待何時?

四、 寫在最後

影響力,說到底是一個心理學的問題。

會用套路並不代表你很牛,真正的高手都是將套路掩蓋在他真實的目標背後,讓你完全察覺不出,這便是他影響力之深厚。


《影響力》這本書,恰恰就從生活中的例子中破解了很多套路,值得一讀!


一週一本書


我看了魯濱遜漂流記,講的是主人公喜歡航海,放棄了富裕的生活,做了自己喜歡的事,一次意外,漂流到一個小島上,只有他自己倖存的活下來,在小島上,從一無所有,到自己種田、做飯、縫製衣服搭建屋子造船,造槍、弓箭,抵抗外人的侵襲,最後得以回家。這個故事太精彩了,太激勵人了,太震撼了。



成長為最好的自己


近期重讀了豆豆著作《遙遠的救世主》,頗多啟悟。“文化屬性”是本書探討的主線。

本書主人翁是丁元英,他不但是成功的投資人,還是超級音響發燒友,他是一個洞察人性,掌握了中國人文化屬性的人,用他的助理肖亞文的話說:“他跟正常的人思維顛倒了,說鬼話,辦鬼事,倒行逆施,但是還有道理…”,他“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認識這個人就是開了一扇窗,就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聽到不一樣的聲音,能讓你思考、覺悟”。由於肖亞文的安排,丁元英隱居到了古城,與女主人翁芮小丹相識、相愛,展開了一段令人久久不能忘懷的覺悟人生人性的心靈之旅。

一、私募基金清盤以及與韓楚風酒談

丁元英在私募基金賺錢將近翻倍,在投資狀態最好的時候,跟投資人清盤散夥了。由於對原因不願明告於外國朋友,按合作協議他應分配的幾百萬馬克利潤被凍結三年。他離開北京來到古城時囊中實是羞澀的。

他離開北京前與老朋友韓楚風有一席酒桌談話。解釋了清盤原因,私募基金於法無依,賺錢是狼嘴裡叼肉,要適可而止。私募基金是對股民的屠殺。他說,中國股市對於智者是一臺提款機,因為智者掌握了文化密碼。愚昧是智者的社會資源,利用其掠奪好處越多,心裡越不安。利用外國資本大賺特錢國人的錢,有失一箇中國人之體統。所以,他不想幹了,要到一個清靜之處待著。

他說,中國人的文化是強勢文化還是弱勢文化?是符合事物規律的文化還是違背事物規律的文化?任何一種命運,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不以人意志轉移。

丁元英說,中國是政治搭臺,文化唱戲,政治是根本,決定文化走向。傳統文化是皇恩浩蕩的文化,統治者以恩主自居。老百姓期望包青天,其實就是期望救世主,期望別人救自己。是等靠要的文化,靠別人,唯獨想不到靠自己。這滲透到民族骨子裡的價值體系,根深蒂固的可怕。

這席話,振聾發聵。韓說丁元英活該孤獨,如尼采所說:“更高級的哲人獨處著,這並不是因為他想孤獨,而是因為在他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

二、進古城,愛小丹,扶貧神話

丁元英來到了古城,由於肖亞文說丁“酗酒、女人、花天酒地”,有一年多時間小丹對丁元英並無好感,沒有接近。

按照套路,小丹的朋友歐陽雪說丁會沒事就打電話撩她的,結果八個月愣是沒一個電話。這激起了這位警花的好奇心。臨近春節,她給丁元英去了個電話,本意是關心過問一下,結果丁元英在電話中問她“有事嗎?”這個人一入古城近一年,不工作,春節不回家,令小丹覺得不合常理。事後她一直想這問話,反而佩服丁元英了,這個人腦子裡沒有找人幫忙的程序,只有“我能幫你做什麼”的設置,是不自覺的居高臨下的意識。由於好奇,由於唱片,音響,小丹一步步走近元英,認識、理解和接受元英,心疼他,就不知不覺愛上了。一向視女人為虎的丁元英,居然也破了功,愛上了小丹。小丹不是花瓶,有思想,有覺悟,本質上是同一類人,所以他們同類相吸了。

為了給愛人一個“神話”,丁元英在古城策劃了格律詩音響扶貧公司。這個辦公司充分體現了丁元英縝密前瞻的思維,深沉可怕的人性洞察力。他不參與股份,站在背後操盤,設立的股權架構是歐陽雪控股,劉冰等幾人佔其餘股份。公司與被扶貧的農戶,產權互相獨立,不產生直接的勞動僱用關係,而是公司借錢給農戶扶持農戶成為個體生產者,農戶靠自己的產品吃飯,產品不過關公司則不要,損失的是農戶,這樣扶貧更像是從根本上扶持,不是給現成的好處,而是給思想啟智,給發展機會,改變命運的不是公司,是農戶自己。這是對扶貧公司和農戶的雙重保護,果然在後來的官司中,由於這種機制,格律詩公司和農戶都得到了勝利。

由於想贏怕輸、只想成功靠別人的文化屬性的問題,劉冰等人遇到官司要輸的時候,怕擔後果,背叛“恩人”,揹著大哥丁元英,逼著歐陽雪同意他們退股,與即將到手的機會失之交臂。丁元英本來是看在小丹的面子上,策劃這樁生意度一度劉冰等人,結果是悲劇的,由於人性的弱點,劉冰失心瘋了,他想要的太多,但修行不夠,支配不了,到手的失去了,失去了卻想用下乘的手段挽回,結果扒著井沿看了一下天后再次跌入,並且萬劫不復。

元英的女朋友小丹在歡欣中圓滿了自己的角色,為人生劃下句號,給元英留下永遠的愛戀思念。人間愛也盡有對稱的同質性的同覺悟的對等的互尊互愛。

這部書不是單純的故事給人痛惜,而是深刻地直麵人生人性,探討文化屬性問題,是少有的解人頣的力作。對於尚在投資投機坑中掙扎的我們來說,啟發和刺激是不容小覷的。

是為薦。


牧童爸碎語


1、《人性的弱點》

《人性的弱點》為卡內基經典之作,於1937年首次出版。本書彙集了成功學大師卡內基的思想精華,深刻剖析了人性中的弱點,同時引用了許多名人及普通人的真實案例;講述了他們如何通過學習書中的內容,以尊重、理解、真誠為基石,改變自己為人處世的態度,提高語言溝通能力並增強自信,從而獲得他人的信任甚至影響他人,然後取得成功。

2、《曾國藩全集》

《曾國藩全集》分為四部分:《挺經》、《冰鑑》、《家書》、《家訓》,分別從不同側面展現了曾氏傳奇的一生。《曾國藩全集》堪稱一部協調人際關係的指南,一部正直、嚴肅地為人處世的教科書。

它是“千古完人”曾國藩一生感悟的總結,是智者對世道人心的觀察體驗,是讀者對讀書論學的經驗之談,是成功者的奮鬥經歷,更是胸中有萬千溝壑的大人物心靈世界的袒露。

1917年,毛澤東在通讀《曾文正公全集》之後,對中國歷史上的大人物進行了一番研究,得出了“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的結論。

本書力圖通過簡明的體例、精練的文字、新穎的版式等多種要素的有機結合,讓讀者回歸到那個風雲激盪的歲月,為讀者打 造一條走近曾國藩的文化走廊,提供把打開曾國藩謀略寶庫的鑰匙。


勵志達人說教育


林格學貴用心悟,非悟無以入妙。別人的東西永遠是別人的,只有悟到的東西才是自己的。——林格小語“開悟”是佛教中的詞語,但也早已成為關於教育上至關重要的概念了。覺悟性規律,是生命發展的基本規律之一。利用這次《成長中的教育家》深度培訓的機會,今天我來試著講講——人究竟是怎樣開悟、覺悟的?1、只有悟到的才是自己的。為了理解開悟的發生,先講一個故事:在南北相對的兩座大山上,各有一個寺院。他們相互之間的見解、主張不完全相同,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事情。每天早上,兩個寺院分別派一個小和尚到山下的市場去買菜,兩個小和尚血氣方剛、年輕氣盛、互不服氣,在市場上相遇,經常或明或暗地較勁,互試機巧。一天,南寺院的小和尚問:“你到哪裡去?”北寺院的小和尚答道:“腳到哪裡我就到哪裡。”南寺院的小和尚聽之,無語言對,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買了菜,回到寺院問師父,師父說:“下次你碰見他的時候,就用同樣的話問他,如果他還是那樣回答,你就說‘你沒有腳,你到哪裡去?’這樣你就能擊敗他了。”小和尚聽完,很高興。第二天早上,南北寺院的小和尚又在菜市場相遇。南寺院的小和尚又問道:“你到哪裡去?”北寺院的小和尚答道:“風到哪裡我便去哪裡。”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南寺院的小和尚完全沒有招架之力,又站在那裡,一時語塞。回到寺院,師父見小和尚滿臉晦氣,便問道:“難道我教給你的方法不靈嗎?”小和尚便將早上的事如實講了出來,師父聽了哭笑不得,對小和尚說:“那你可以反問他‘如果沒有風,你到哪裡去?”小和尚眼睛一亮,心想:“明天一定能取勝!”第三天早上,南寺院的小和尚又碰見了北寺院的小和尚了,於是問道:“你到哪裡去?”“我到市場去。”南寺院的小和尚又沒有話了,因為他不可能說:“如果沒有市場,你到哪裡去?”觀晚霞悟其無常,觀白雲悟其卷舒,觀山嶽悟其靈奇,觀河海悟其浩瀚……學貴用心悟,非悟無以入妙。別人的東西永遠是別人的,只有悟到的東西才是自己的。南寺院的小和尚並不可笑,人都是這樣一步一步階段覺悟的,在教育中的覺悟是分階段的,而且必須是分階段的,教育者要有足夠的耐心。 2、悟性的存在。人的悟性是怎樣獲得的?首先要深入的掌握“悟”字深遠內涵,還需要結合腦科學的原理,進行深化、消化、活化。有時候,我們有必要重新認識一些漢字,漢字是中國文化的根,也是智慧的邏輯起點,比如,“悟”字,豎心旁,應當是“用心”的意思,右邊是“吾”,就是“自我”,加在一起,就是自悟頓悟、內心透亮。人為什麼要“悟”呢?是因為,人永遠都是“迷”的,“迷者的悟”是也。最為經典的覺悟之道,某過於“啟發”兩字了。大家也許並不知道的是,“啟發”是中國本土化教育的第一品牌,也是對世界教育的重要貢獻。而啟發的覺悟必須分階段,因為人的覺悟是分階段的。因此,人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引導原則。否則,若是一次性塞給對方過多的東西,只會讓對方失去學習的興趣。正確的方法應該是讓人從簡單處學起,放慢速度,讓人學懂、學會,看到成績,嚐到甜頭。康德及黑格爾所提出的認識模式:感性——悟性——理性,已經顯示出了操作的消極性。在實現人的悟性的過程,其更加有效的模式是:感性——理性——悟性。這與佛教的覺悟模式:戒——定——慧,幾乎異曲同工。感性,是指感覺上的認知,理性是邏輯上的抽象與總結,只有在理性層面上,才能進行悟化,亦即形成“跳”出來之後的新認識,是躍遷式的。悟性認識包含了人們從理性認識中提取出來的模式,是學透了能靈活應用活化了的知識,是完全屬於自己個性所有的知識,更是人們在理性認識中親切感受到的東西。悟,就是在理性中尋找感性,在抽象的理性中尋找更高級的感性。悟性,是在理性中所隱含的更高級的感性。如果說,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是“鑽進去”,那麼從理性到悟性的過程就是“跳出來”,這與我們所已經認同的“實踐——理論——實踐”是一致的。從左右腦協同的角度上看,“鑽進去”是左腦的邏輯思維,“跳出來”是跳出左腦,進入右腦的獲得模式上的確認,這就是人的悟性。人通常是這樣認識事物或者知識的,先有感性認識,經過深入挖掘,抽象出共性後形成理性認識,但這是遠遠不夠的,“深入”之後要求“淺出”,再一次變為理性中的感性認識,這就是“悟性認識”。悟,即理性中尋找感性,悟性,就是在理性中潛含的感性,是最高級的認識。這個問題有點過於抽象,不妨打一個比方,比如我們十年前認識了一個人,這十年來從來沒有見過,但偶然在一次聚會上又碰見了,儘管他的體形、身高都有很大的變化,但你還是能一下子就認出來,所謂“燒成灰都能認出來”,就是指你對他的理解和認識已經形成了“模式”,並實現了遷移:模式,就是可靠的概括。那麼對於學習來說,怎樣才是實現了遷移呢?比如孩子知道了4的二次方=4×4,然後當看到雞的二次方=?,他立即知道雞的二次方=雞×雞,這就實現了遷移。這個案例不僅折射出一個人開悟的本質,而且還折射出教育最基本方法“啟發”的過程:在“有”與“無”之間,引導人學會覺悟,舉一而反三,最後融會貫通。3、想得到——做得到。為什麼我們總是想得到,做不到呢?在“想到”和“做到”之間有一座怎樣的橋樑呢?這座橋樑——就是我們前面說的“開悟”。人沒有“開悟”時,即使知道了,想到了,還是不能轉化為自己的能力,還是不能轉化為有效行動,達到目標。比如,不善於讀書的人,書讀得越多就越糊塗,知識就成了人的拖累,而會讀書的人,可以通過讀書實現開悟。如何提高執行力,也是這個問題。開悟的方法很多,這裡介紹一個經典的階梯模式:第一模式:讀萬卷書。就是通過閱讀大量的書籍,獲得足夠的信息,並對信息進行分類、區分、整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第二模式:行萬里路。就是通過實踐、體驗、接觸,在閱歷的基礎上,獲得重返的感性認識。第三模式:閱人無數。就是大量接觸不同的人,從不同人的身上找到相通和交集之處,從而獲得對事物的“模式認識”。第四模式:跟隨成功者的腳步。模仿與跟隨是普通人獲得頓悟的一種捷徑。第五模式:高人點悟。高人的啟發與點悟,是人開竅成本最低、效益最佳的至高形式。第六模式:自覺自悟。最終的覺悟是人內在的、深度的自我覺醒與豁然開朗。總而言之,開悟或者覺悟,從某一種意義上說,是人生的一種歡喜。世界上任何的歡喜,精神的,肉體的,都會在堅持之後的某一個拐角處出現。大人物與小人物的區別也就在於能否堅持,沒有堅持,就沒有歡喜,也就沒有能力。堅持,不是爆發力,是一種韌性,無堅不摧的往往正是這種看似綿薄但後勁十足的持久力。我們在學校上體育課的時候,經常做雙手懸掛運動,通常在單槓上堅持做十幾分鍾就覺得再也堅持不住了,並從單槓上安全地跳到地面。但我們這樣設想一下,如果是在一種意外的情況下,你的雙手握住的不是離地面2米的單槓,而是離地面500米的機翼,你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被人營救,於是只有耐心地堅持著,這時,也許你能超乎尋常地堅持一個小時以上。這,就是意志力在發生作用。人有許多極限,通常情況下,是無法超越的,所以許多人做事情,到了艱難的時候,就放棄了,就像從單槓上輕易跳到地面一樣。而事實上,歡喜,往往會在艱難困苦的時候再堅持一會兒時出


攀閱


佛頂尊勝陀羅尼,金光明經,僧伽吒經,地藏經,華嚴經


悠悠63067340


最近在看一本有關江南寫的小說《龍族》,之前也有看過。現在準備重溫一下。我特別喜歡小說裡的故事情節,就是說一個衰小孩如何在別人的幫助下一步步成長的故事。

但是,《龍族》同樣也是一個悲劇。在書中的每一個人都逃不過命運的安排。主人公路明非雖然有那麼多的主角光環的加成,但是他自始至終都能感覺到孤獨在慢慢地侵蝕著他,因為血之哀,因為小惡魔路鳴澤。他體內擁有著強大的力量,但是他卻只想剋制住他。他的骨子裡依然還是那個衰衰的小男孩,所有人對他的愛都是像對他的施捨。

因為楚子航和諾諾兩個師哥師姐在幫助著他,他黑暗的世界才慢慢地光明起來。因為繪梨衣,他體會到了生離死別的痛苦。那種極度想要保護自己身邊的人的慾望,讓他越來越像一個真正的男人一樣在戰鬥!當我們一路隨著主人公路明非走過來,我們也慢慢地成長了。過去的生活雖然很美好,但是未來要想可期,註定風雨兼程。

謝謝《龍族》陪伴我的那段美好時光,它讓我在無聊的生活當中重拾希望。我們其實有時候也和路明非一樣,逃避著現實,甚至不想長大。但同時也害怕失望,內心善良,無慾無求。但卻也偶爾中二,心中的不屈的火焰隨時都會燃燒,不為別的,為的是保護自己最愛的人,自己的親人,自己的朋友。曾經那個受你們保護的小孩總有一天也會長大,也會成長起來保護你們。總之,《龍族》這本書裡面有太多太多讓人感動的地方,每次都會戳中我心裡最柔軟的地方。這種心裡的描寫,讓我們陪伴著他一同成長,這就是青春啊。總會有一天,自己身邊的人會慢慢地離開自己,總有一天,自己也要保護自己所要保護的人。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但是骨子裡的熱血依然還是沒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