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辛勞奔波一輩子,至今還耕耘桑田,兒女心裡有什麼感受?

鄉村布衣


這個世界上比所有行業都更辛苦的是為人父母。

從成為父母的那天開始,父母的心就係在了孩子身上,無時無刻不在為孩子操心。24小時為孩子待命,隨時準備為孩子奔波成了父母的一種本能,可是

年輕時誰不曾漂亮瀟灑,肆意年華,一杯烈酒,三兩好友就以為可以浪跡天涯。自從有了孩子後,這些都要放下,你的任性給了孩子,你的閒暇給了孩子,有了對孩子的責任只能逼著自己迅速成熟長大。

曾經白嫩細膩的雙手,在永遠做不完的家務中日漸粗糙;以往每天仔細呵護的臉龐因長時間缺乏照顧而日漸衰老;勉強扛起了生活的重擔,你或許都還注意到,昔日挺直的背脊已日漸彎曲。當你為了孩子,為了家庭默默奉獻時, 歲月並沒有把你忘記,它早已在不知不覺你為你留下時光的印記。

父母為孩子的操心什麼時候都不會停止,孩子卻不會永遠賴在父母身邊,

在欣慰之餘,父母心中更多的是不捨和憂慮,孩子這就不再需要我了嗎?不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孩子在外面能不能照顧好自己?這是一種專屬於為人父母

誠然新生命是可貴的,他是一個新的希望的來臨,一份新的幸福的開始,對於孩子的父母和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可貴的珍寶,要千方百計來妥善安放。新生命也像一個時間的鬧鐘,把你從生活的忙碌中敲醒,叮囑你時光荏苒中,來日已經不多,長江後浪推前浪,從前的日子按照年來算,以後就該一天天的倒數了。

辛苦一輩子,你早已經受了那些大風大浪,奔走過,無助過,但是幸好都挺了過來,因為生活教會了你堅強和隱忍。

這份被生活打磨出的堅強是你的,在它的幫助下,你才能闖過一道道難關,越過一次次藩籬,在餘下的歲月裡也能無往而不利。

一個人一生要經歷那麼多的磨難,幸好,在孤獨無依的日子裡,還有老伴陪著你。

TA陪著你一起翻閱你們年輕時拍下的相冊,陪著你一起回顧一路走來的辛酸與甜蜜,陪著你一起等待孩子空閒時回家的看望,也陪你一起分享子女健康,後輩成長的滿足。






淡Dan的菸草味


父母年邁,仍耕耘桑田。一方面,令兒女感到辛酸無奈。另一方面,也令人欣慰滿足。

因為,這,一方面,說明父母身心健康、勤勞善良、明理厚道,另一方面,在田野裡陽光下適當進行體力勞動,其實十分有益健康。田間地頭辛勤耕耘的老農,大概是不會心情抑鬱和心理絕望的吧?抑鬱症原因之一應是嚴重缺乏陽光、空氣、泥土的滋養,是體力勞動嚴重缺乏、心理負擔又過於沉重。病從口入,病亦由心生。所以,適當的戶外勞動,可接觸天地自然,可享受陽光雨露,可放鬆心靈與精神,可活動舒展肌肉筋骨,其實大有益處。

人在城市,終日困於鋼筋混凝土的冰冷森林,遠離自然,不見陽光,不接地氣,呼吸汙染的空氣,耳聽喧鬧的噪音,眼見忙碌的車水馬龍,身心俱疲,焉能放鬆和清靜?一顆疲憊的心,何處安放?

如今,農村雖不如城市繁華熱鬧,似乎處於停滯不前的落後狀態。但是,這恰恰保護了土地不受工廠和過多人口的汙染,讓土地和尚留守於土地上的農民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休養生息。而留守在這些土地上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老人,只要身心健康,只要還有勞動能力,在故土古老而寧靜的土地上適當耕耘勞作,未嘗不是有益的事情。

而且,許多農村老人住慣了自家有大院的寬敞平房,若兒女孝順將他們接到城市贍養,可是老人們卻並不習慣封閉狹小的單元樓的諸多不便,一生辛勤勞作也不喜歡無事可做的過分清閒,往往不久就會懷念故鄉。

活到老,學到老,勞動到老,不也是一種幸福嗎?閒愁最苦,無事生非。君不見,那些辛勤勞作的人多數心地善良、正直厚道,那些好吃懶做、好逸惡勞、遊手好閒的人長於家長裡短、搬弄是非?



躍如博士


父親由於極度操勞早早的走了,母親辛苦地將我們帶大。母親一直留在農村,我除了供養母親的生活,每償儘量騰出時間回家去看望她老人家,每次回家母親都顯得對我十分地依戀。每次臨走,母親都步履蹣跚地從臺階上走下來,送我到大門口。她一站著,就這麼站著,直到望著我的身影從山坡上消失,每到此時我怎麼也不能止住眼眶裡的淚水。我心裡明白,母親對我有依戀,她需要我的陪伴。

…世人都說‘’你養我小我養你老‘’。父母將我們養大,我們做兒女的應該奉養老人盡到天年,傳統的觀念是這樣的。小時候,每當父親早起劈柴回來,見他挑著滿滿的挑子吃力地走進院子的時候,我每償都有一個念頭,‘’我長大了不會讓父親受這個苦‘’,父親起早貪黑的抱棍壓面供全家人吃飯,我幫父親推碾的時候在想‘’怎樣不讓父親再這樣勞苦‘’。我沒有達成心願,原因是父親沒能熬出那艱難困苦的年代,早早地走了!給我留下一個永久的遺憾:沒有給我一個補償他的機會:贍養他老人家天年。

按常理講,父母為生我們養我們付出了千辛萬苦。勿庸多講,我們的母親熬過十月懷胎至一朝分娩有多麼地不容易,從我們降生那一刻開始我們的小生命就被我們的父母推奉到崇愛的最高點。在以後的十幾二十年裡,父母便一直兢兢業業地撫養我們,邊教邊養。細想起來,這一段人生我們的父母為我們的付出對我們來說應該是情深似海。

從襁褓的掙扎,咿呀學語的教養到整個學期的教育階段,相信哪一對父母都是歷盡辛勞拉扯我們這些做兒女的。因為我們是他們永遠的兒女!有希望。但是,我們長大了,我們因為我們的成長離開了我們的父母,我們又用同一種方式開始了我們個自的人生:這時候,我們的父母也已經老了。

倒不是因為做兒女的打拼忽略了父母,因為這時候的我們總感覺很忙:由於生計的需要在終日的奔波。而於此時呢,我們年邁的父母確沒有因為我們做兒女的立世從而使得他們的生活得到相應的維護與保障。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確是很快。但是,為父母盡孝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這是責任。新生代趕上了好時候。有房,有車,有好的生活。你可想過父母仍然在農村,他們依然面向黃土背朝天的在田裡耕作,每日在重複著他們幾十年的勞做模式,在默默的維持著自己。你是否知道他們的無奈?兒女在外,他們有牽掛。他們撂不下這份兒女親情。

他們有企盼。他們在等待——

2019.11.3.


銘志千年健


父母可以說是非常辛苦且無私的付出的不求回報的,作為兒女的我們更應該去理解珍惜孝順父母


朱老七z


只要讓父母衣食無憂,老人願意幹點活而不是強迫他幹,就不足為奇了!農村老人愛勞動…再說,出門見山,在家也沒啥好玩…順其自然吧!


村莊000


年邁的父母仍在耕耘桑田,是兒女最大的不安和無奈。表面上是父母勞作慣了閒不下來,實際上還是不願連累兒女,仍在延續著對兒女的愛。我們愧疚沒有能力,讓父母像城裡那些離退休的老人一樣去享受琴棋書畫,唱歌跳舞,遊山玩水的快樂,但是我們可以做到如何來安撫他們孤獨的心靈,聊一聊這個社會越來越多的新科技,新鮮事,買一些他們喜歡的食物,物品。他們年事已高,我們要盡孝心,切莫藉口拖延。多留出時間陪陪父母說說轉轉,才不會給自己將來留下遺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