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40歲,沒必要去參加同學聚會了”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我覺得,人過了40歲,反而可以去參加同學會呢!當然,年紀再大一點,反而更好!

剛畢業的時候,幾乎每一兩個月,大家都會聚一次,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會聚。後來慢慢的,一兩年部分人聚在一起。大家的話題也慢慢的從懷念學生時代,抱怨生活現狀,變成了工作,吹牛。

後來,大家慢慢的就不聚了,可能會在某個人的婚禮上相遇,抽著煙喝著酒,不動聲色的露出奔馳寶馬鑰匙,掏出LV的錢包……名字什麼的已經不叫了,大家都是總,一邊說著自己混的不如大家好,又一遍攀比著不露痕跡的炫耀著……

人過了40歲之後,人也成熟了很多,大部分人也算是真的事業有成,有情有義的我覺得可以聚一下,畢竟孩子上學工作啥的,不得需要人幫忙啊[淚奔]就算不要幫忙,多認識幾個人總是多點人脈關係。

到了退休後,大家有情有義的,就更可以聚聚啦,畢竟人老了,沒啥事做,就剩很多回憶了。幾個老頭老太太相約爬爬山,回憶回憶青春,多好呀!

當時,前提是,大家都有這份心,沒這份心的就不用聚了。




哆哆哆啦


我雖然還沒到40歲呢,但我現在已經不參加同學聚會了,我有些反感同學聚會,記得一次同學聚會後,加了幾個初中同學的微信號,後來不到一週內,就有三個同學家裡辦事,有兩個是給公公婆婆過生日的,還有一個是同學奶奶去世三週年,說實話,真的特別反感,而且這三個同學,都已經十幾年沒有聯繫了,就一次聚會後,就這麼多事,後來我果斷的退群了。

如今只跟幾個一起長大的同學聯繫,其他的都不聯繫了,現在同學聚會幾乎除了攀比心理,沒有什麼純粹的同學友誼了,人都變得特別現實了,所以我覺得,選擇適合自己的人做朋友比較好,不適合自己的,不管什麼關係,都斷然拒絕,餘生開心非常重要。



寶寶jiao


我認為,不管多大歲數,只要沒有特殊事情或困難,還是應該參加一些同學聚會活動,敘舊言新,聯絡感情。去年,我參加了3次大學同學畢業30週年聚會活動。一次是班級在曼城南京高淳搞的大學畢業30週年“相聚高淳”的聚會活動;一次是在常州母校搞的89屆畢業生畢業30週年返校活動,還有一次是在我們連雲港搞的“連雲港浪漫之旅”活動。在高淳的活動中,由我設計了2套會標,為主持人擬寫了講話稿,受到老師、同學們的好評。在常州母校的活動中,我被推薦代表班級在全體畢業生聯誼會上演講,掌聲雷動。我組織的“連雲港浪漫之旅”活動,主要目的是把前兩次因特殊情況,沒有參加的同學再組織一次“補漏的活動,同學們都稱讚我考慮事情周到而大力支持。我在校時,是一名普通的班級學生,現在是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混”的並不算好。但通過這3次的聚會活動,體現出了我的不普通,展現出了自己都不知道的能力,得到了老師和老同學們的認可和稱讚,提高了自信,增強了快樂感。你看,我這個問題回答的這麼多,就知道同學的聚會給我帶來了多大的快樂、多大的幸福感。朋友們,有機會還是多參加一些同學聚會吧,說不定你獲得的快樂比我還有多!











廊橋詩夢


我有一個同學是個開發商,聽其他同學說是同學開發我家這片,讓我去找找他照顧一下,因為我在外地工作不能在家等太長時間,所以想把拆遷的事情交給同學代辦,不想佔便宜,正常手續就行,於是就去找開發商同學,去了人家招呼都不打,帶答不理的覺得很尷尬,我也沒好意思說就走了,大範圍沒有質量的同學聚會我不參加,互相攀比,覺得不想給故意炫耀的人當陪襯。有幾個比較要好的同學聯繫聯繫就挺好的。


與往事幹杯51


那要看什麼同學會,年過四十,不再是同學一吆喝就去的同學聚會了,通常都會有所選擇。

我記得我以前是班長,中學又分了幾次班,所以基本每個班都有過我當班長的時候,還是青春年少時,一到同學聚會,合不合適,應不應該,班長都是必須出現,必須簽到的,否則不給面子,看不起同學,我基本都會出現,反正年輕,湊熱鬧,順便被蔥白一下[呲牙]滿足自己小小虛榮心。可是聚著聚著,讀書都沒啥話說的同學,聚在一起更多尬聊了,有一句沒一句的搭著話,甚至有一些已經不記得或者說他記得我而我卻一點印象都沒有的同學也要真熱情的互相介紹一下現狀和吹捧一下,年年如此,乏味。慢慢的同學會就分成了好幾個了,相熟的或者聊得來的就小型聚會了,不再大型同學聚會幾十人圍在一起腦殼疼,現在三五個一場小聚會,打聲招呼,你就來,不在侷限吃飯卡拉OK打麻將[呲牙],人到中年,喜歡喝個茶聊聊天,或者找個安靜的地方品品紅酒聚聚,這樣的同學聚會我挺喜歡的。最近一兩年,大型的同學聚會再沒去過了,乏了累了,自己覺得杯籌交錯的時候敷衍的太假,人到中年,這種掩飾連眼神都出賣,所以偶爾三五個三觀一致的同學聚會我還是很欣然赴約的,或許這已經不是同學聚會了,而是變成好友平常的生活聊天的樣子,這又何妨?都是從大型同學會篩選出來的志同道合的同學聚會也是聚會[呲牙][呲牙]。

所以同學聚會一定要去,找到和自己三觀一致的朋友繼續加深感情和人脈,人生就是積累一路走來的人和事情,才能一起看星辰大海和春暖花開。


還是一個秋


回老家參加了一場畢業20年的同學聚會,組織者也是煞費苦心,提前2個月籌劃,安排了各種項目。一大半的同學和老師都到了,酒喝到酣時,大家抱成一團,好像回到了青蔥歲月。散場過後,來往的還是一直有來往的,不來往的還是不來往。我幫同城沒去的同學帶回一本相冊,寄給他他不要,說見面拿,兩年了相冊還在我家躺著。說來好笑,相冊的名字叫“青春不散場”。其實,從高考結束開始,大部分同學此生不會再有交集了。


光著腳丫跑


個人認為過了四十歲,可能更注重自己心裡感受。不惑之年了,不會再對任何之事抱有幻想。同學之誼,個人一直把它當做最真的一份感情保藏心底。平時常聯繫的也就是在校時能聊的來那幾個,誰生意做大了,誰升官了,這些都不重要。因為你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同學聚會,不在於非得那一天,放下身邊重要的事,趕過去,胡吃海喝一頓。回來後心底裡比較一番,五味雜陳。倒不如,率性而為之。因為畢業20多年了,聯繫的也就一直聯繫著,不聯繫的見面後也是尷尬。你說呢?


晏嬰沂蒙山人


人過40歲沒必要參加同學聚會了。大部分同學都有家庭了。有老婆孩子。現在社會又是世風日下,物質社會,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社會。每個人都很現實。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我們每個人都變得現實和勢利了。都被金錢腐蝕了。成為了金錢的奴隸。嫌貧愛富的社會必然影響到現在這個社會的每個人。同學條件好的有能力有本事的開公司有豪車有別墅。老婆,小三,情婦都好幾個。沒本事沒能力的打工賺錢。還有沒有結婚的更不會去參加同學聚會。有錢有本事有能力的同學高高在上趾高氣揚的,嫌沒有本事的同學。有幾個有錢人能像馬雲那樣謙卑低調。有一點點錢腦袋頂到天上去了。有錢人永遠和有錢人做朋友。什麼鬼同學情,還不如一個陌生人。陌生人還能給你鼓勵給你尊嚴和自尊。有錢的同學給你的只是傷你的自尊。

一個人可以沒有能力沒有本事沒有金錢。但是不能沒有做人的尊嚴和志氣,骨氣。有錢人的世界我們窮人永遠不會懂。參加同學是侮辱幾年同學情感。陌生人還可能給你一個微笑。給你幫助和溫暖。做人一定要有底線。一定要有骨氣。骨氣不是用金錢能代替和洩贖的。40歲了有的有小學同學,初中同學,高中同學,大學同學。有的抓住機會賺到了大錢。有的同學靠親戚,同事,朋友,老鄉,陌生人發了財。有的同學一直打工。僅僅養家餬口。在這個攀比心理嚴重的社會。沒有本事沒有能力的人被社會欺負得成什麼樣了。社會上以前很多人被社會逼得殺人的有,當街行兇的有。像四川成都2013年李年勇公交車上持刀殺人案。上海殺害幼兒園小孩案。都是社會歧視弱勢群體造成的命案。社會拜金主義盛行,必然引起社會歧視。攀比心理嚴重下。人的心理失去平衡。就會引發殺人的社會悲劇。這是這個時代下,拜金主義社會下弱勢群體成為時代悲劇。一個社會只有寬容包容底層的弱勢群體。社會才會和諧。一個社會只有理解幫助弱勢群體,社會國家民族才能發展更快。社會歧視是社會主義道路上的絆腳石和攔路虎。嚴重影響了人民的生產生活。阻礙了社會進步。社會只有有序健康的發展,才能讓每一個人擁有尊嚴。每個人都在努力改變自己,都在適用社會發展。

社會發展經濟是一個國家文明富強的基礎。一個國家需要每一個人努力奮鬥才能實現國家整體經濟的上行和發展。社會發展離不開每一個。人過40歲已到不惑之年。一個社會出現了私有化就有階級,就會出現貧富差距和貧富分化。








焊工小輝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我也快40了,對這個話題有一些感觸,可以跟你分享一下。記得在學校的時候我也是活躍分子,也曾擔任過紀律委員、組織委員、體育委員等等,基本上搞氣氛都是少不了我的。工作之後也會突發奇想組織一些同學聚會,慢慢的發現很多人的名字都已經記不起來了,好在大部分都還是能記住我的名字,也許是以前自己比較活躍的原因吧。剛開始的聚會大家還是比較開心的,聊聊工作,聊聊戀愛,談談計劃,意氣風發。見了面也都在懷念過去的快樂時光,同學感情,敘敘舊,很是融洽。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隨著聚會的時間隔間越來越長,在社會上的時間越來越久,有的人混的比較好,收入比較高,買車買房了;有的人結婚了,抱得美人歸,生孩子了。那些混的不好的,還是公司職員,在為溫飽問題每天發愁,為每個季度的房租發愁的同學就開始越來越沉默了。聚會慢慢的開始變得氣氛越來越尷尬。

在以後聚會,大家都不在同一個城市,有的人是開車來的,有的人是打車來的,有的人是公交來的,混的好的人越來越高調,過的差的人越來越鬱悶,漸漸的聚會變成了應酬,成了一件讓人難過的事情。當然那些混的好的可能不會這麼覺得,也許還會比較享受。於是聚會的人越來越少,越來越沒有意思,聚會就成了口號了,偶爾有人在群裡喊幾嗓子,沒有人響應就罷了。

所以我認為不是40歲以後沒有必要參加同學聚會,是每個人都在為了自己的生活為了自己的前途在奔波,本身就是遍佈全國各地,聚在一起就難,聚在一起也沒有了實際的有價值的話題等等各種現實的原因,聚會就失去意義了,偶爾關係好的還打打電話,聚在一起就難了。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認同,謝謝!


做企業生活服務的Tony


其實這個問題還是要歸納於情感類。

想必這個問題80後應該深有體會。凡是受過一點教育的知識分子,目光都不會那麼短淺。聚會聚餐這一類的,都是常事。

同學聚會其實很讓人深有感觸。當一個人年過40,並且接受了完整的教育經歷,那麼同學聚會就相當於親人聚會一樣。同學的感覺是很溫馨的,當你已經進入中年,回想起往事的崢嶸歲月,我想應該沒有一個人會無不感慨。

感慨當年那些青春洋溢的少男少女,對,那正是當然的自己。

連毛澤東在中年後都在感慨往事。他的《沁園春·長沙》寫到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同學聚會不僅是 聚了人,更是將從前的青春歲月重新聚集到了一起。或許同學們都不再是當年那些不成熟的學生,但我們能將從前那份美好牢牢記在心中。少年時期那些暗戀過的人做錯的事,不管是什麼都是一段美好的回憶。不應該自己步入中年老年,而就去抗拒那些東西。反而,那些是你最純真最美好的時光。

如果將來我步入中年,有同學聚會,那我一定會去參加。雖然人老了,但我們的心永遠不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