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藝術簡史.人物篇——大衛·霍克尼



西方藝術簡史.人物篇——大衛·霍克尼

盧西安·弗洛伊德所畫的大衛·霍克尼肖像

在西方現代藝術史中,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1937—)通常被歸於波普藝術麾下,而事實上,也許需將“波普藝術”這個專屬概念稍加引申,才能將他的作品涵蓋進來。因為,具有波普意味的繪畫創作,只是他創作生涯中的一個階段,並不是他藝術的全部。

西方藝術簡史.人物篇——大衛·霍克尼

《克拉克夫婦和佩爾西》(1970-1971)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為熟諳藝術發展史的當代藝術家,霍克尼是機智而淵博的,他不會任“風格”和“流派”這樣的條條框框限制其個人藝術的自由與發展。對於藝術,霍克尼始終懷有少年般的熱情與夢想,幾十年來,他始終在探索藝術創作的多種可能性,醉心於各種試驗,樂此不疲、矢志不渝。霍克尼不僅是畫家,還是攝影師、舞美設計師、藝術理論家;不僅是“英國活著的最出名的畫家”,還是始終“在路上”的新藝術手段的探索者。

西方藝術簡史.人物篇——大衛·霍克尼

《我的父母》(1977年) 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方藝術簡史.人物篇——大衛·霍克尼

《克里斯多夫·伊舍伍和唐·巴卡迪》(1968年) 圖片來源於網絡

簡潔的構圖,和諧的色彩;平滑溫潤,絕不張狂。大衛·霍克尼描繪尋常的家居風景和人物,但呈現的卻是不尋常的景緻,波瀾不驚的生活在他的筆下散發出淡淡的詩意。

西方藝術簡史.人物篇——大衛·霍克尼

《兩個人的游泳池》(1972年) 圖片來源於網絡

霍克尼對中國藝術情有獨鍾,他曾談到中國繪畫大師與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大師之間的區別:“如果中國繪畫大師擁有一座花園,不管這花園多小,他願意在花園裡散步,這樣他就會在花園裡鋪上小路,使散步的時間更長。所以,他先是在花園中的小徑上散步,然後再回去作畫,繪出花園或者繪出他在其中散步的體驗。

西方藝術簡史.人物篇——大衛·霍克尼

《一朵更大的水花》

與此不同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是坐在屋中,透過窗口向外觀察,然後再作畫。他是把自己固定在那兒,創作‘窗口作品’,因此,他就想到透視法。中國畫家不用透視法,因為當時間在流動時,他們並沒有站在那裡,他們在散步中觀察。這樣看來,他們之間的出發點大不相同:一個是坐著的,一個是走動的。中國畫家作畫時,也會坐下來,但是他的作品絕不是坐著繪製的結果,而是在花園裡散步觀察的結果。”


西方藝術簡史.人物篇——大衛·霍克尼

《康熙南巡圖》(局部)

他以清初畫家王翬的《康熙南巡圖》為例,認為卷軸畫獨特的觀看方式,使觀者可以在卷軸漸漸展開的過程中,跟隨畫家一步一景地進入畫面,相當於參與了畫家的整個創作過程。他還以倫勃朗的一幅張揚恣意的樹木風景為例,考察論證倫勃朗受到過中國水墨技法(進口瓷器上的水墨畫)的影響。

西方藝術簡史.人物篇——大衛·霍克尼

《旅店天井的景觀Ⅲ》1984-1985

霍克尼醉心於“焦點透視”和“多點透視”的研究與探討,甚至於1999 年暫時停止了藝術創作。他藉助於物理學家查爾斯·法爾考(Charles Falco)對一些古代繪畫大師的作品所進行的數學分析,於2001 年推出了《秘密知識》(Secret Knowledge )一書。他們由近及遠回溯西方繪畫史,認為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da Caravaggio)、凡·艾克(Jan Van Eyck)以及15 世紀30 年代布魯日(位於比利時西北部的古城,現為西佛蘭德省省會)圈子裡的畫家,都是藉助於透視儀器(透鏡、針孔和凹面鏡)進行創作的。此書一出,輿論譁然。

西方藝術簡史.人物篇——大衛·霍克尼

《梨花公路》 1986年

西方藝術簡史.人物篇——大衛·霍克尼

PlaceFurstenberg, Paris, August 7,8,9, 1985 #1 1985,Photographic collage,

面對各種爭論,霍克尼卻表現出從容平靜的心態,事實上,他研究焦點透視的歷史,目的就是要為自己推崇的“多點透視”原則提供更為有力的史學依據。


西方藝術簡史.人物篇——大衛·霍克尼

《比弗利山莊淋浴人》(1964年) 圖片來源於網絡

面對藝術,霍克尼永遠懷有一顆童心,始終以驚奇的目光注視著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其個性化的創作為庸常的生活注入了鮮活的色彩和溫情的詩意。

本文節選自《顛覆與建構:西方現當代藝術解讀》,李黎陽 著,中信出版社



西方藝術簡史.人物篇——大衛·霍克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