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倉促的結尾,這是要拍第二部的節奏嗎?


《安家》倉促的結尾,這是要拍第二部的節奏嗎?


熱播劇《安家》雖已圓滿收官了,可作為觀眾的我們卻總覺得這部劇的結尾安排得太過於倉促。

倉促到讓人覺得彷彿是廣電局對都市劇的長短有所限制一般,所以才不得不再很多事情都沒有交代清楚,或是強行安排的情況下草草收尾。這對於觀眾們來說的確有些搞不清楚狀況,也有很多朋友猜測難道做此安排是要拍第二部的節奏嗎?

可不管怎麼樣,“強行”結尾的《安家》既留下了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地方,也存在著許多潛在的隱患與不恰當的情節。

那今天就由我帶領大家來看一下該劇中存在的隱患,以及情節安排不恰當的地方。

《安家》倉促的結尾,這是要拍第二部的節奏嗎?

01 徐姑姑創業所面臨的最大隱患

這也是許多朋友一致認為該劇中所存在的最大隱患。

首先,從徐姑姑的性格上來看,他就不太適合創業,因為他太注重感情了。

在他身邊時間一長的人,包括街坊鄰居在內都有可能被他視為親朋好友,他既不忍傷害他們,也不懂得如何拒絕他人。這一點我們只要看她在對待張乘乘的態度上便可得知。

即便張乘乘把他給“綠”了,他都沒有對張乘乘說過一句狠話,還把所有財產都給了她。要不是好友的提醒,徐姑姑連另一套房產都沒有準備收回。


《安家》倉促的結尾,這是要拍第二部的節奏嗎?

這樣心慈手軟,善良到了幾乎沒有底線的人在創業中會吃大“苦頭”的,到最後他基本上只有兩條路可走。

  • 一、以情為重,放棄創業,從此退出江湖;
  • 二、得罪身邊的人,像俞敏洪當年那樣在痛定思痛中來個逆襲成長。

這其中所承受的煎熬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得,而“暖男”姑姑的稱號也會在江湖中從此消失。

其次,從跟他創業的成員上來看,除去兩個合夥人以外,剩下的人員都是靜宜門店裡的同事,如今跟他創業之後就成為了生死與共的患難之交。這樣一幫患難之交且不說能力大小的問題,就出於情面,將來遇到事之後,你徐姑姑應該站在哪一邊都會成為問題。

最為重要的是雙方無論過去合作如何的愉快,可大家都是在給安家公司打工,都是平起平坐的打工仔。

而徐姑姑變成了老闆,大家都在為你徐姑姑在打工,你的任何舉動都會牽扯到大家的利益。時間一長,外加遇到困境時,矛盾自然也就產生了。

到最後還把房似錦的弟弟牽扯進來,這完全是朝家族企業發展,這簡直又為徐姑姑創業路上埋下了更大的伏筆,畢竟房似錦的家庭關係很複雜,你幫了弟弟,還有房似錦的姐姐、外甥……

外加發小,好友都牽扯進來,這麼多的親朋好友讓人多少有一種“徐姑姑,你這是在創業,還是在玩過家家遊戲”的感覺。


《安家》倉促的結尾,這是要拍第二部的節奏嗎?

最後,從他和房似錦的關係上來看,這顯然是要開夫妻店的節奏。

夫妻原本做同事就存在著許多弊端,比如最常見的就是兩人的個人空間減少,更加容易出現審美疲勞,並且容易把工作和生活混為一談,不利於感情發展,更不要說還是一起創業了,存在的風險與問題那就更多了。

去年的李國慶和俞渝事件鬧的眾所周知便是最好的證明。

夫妻店牽扯了太多關係與利益在其中,而這些因素都會限制公司的規劃與發展的,除非夫妻兩人在分工上能夠明確一些,或者能夠達成某些共識。

比如說著名的財經作家吳曉波和邵冰冰夫婦,夫妻二人的定位與分工就非常的明確。

吳曉波比較擅長用文字的方式記錄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而邵冰冰更擅長運營和管理公司事務。夫妻二人共同創業,公司日常事務幾乎由邵冰冰獨自打理,吳曉波做好自己所擅長的事情就好。

雖說夫妻二人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的負面消息,不過在期間經歷磨合期也是免不了的。

倘若徐姑姑和房似錦能夠一直走下去的話,兩個人在公司事務的打理上就得有一個明確的分工,否則的話後果仍舊不太樂觀。

這也就是很多觀眾不看好徐姑姑和房似錦一起創業的原因所在。


《安家》倉促的結尾,這是要拍第二部的節奏嗎?

02 與父母和解安排的太過於勉強

這樣的情節也是觀眾們認為安排得最不恰當的地方。

首先潘貴雨的結局沒有交代清楚,之前網傳的是母女和解,因為當初潘貴雨沒有能力再養房似錦,想讓老公公出錢來養,所以才演了一出要把房似錦丟井裡的戲碼。

其目的還是為了給潘貴雨“洗白”,好在劇情沒有按照這個套路發展,否則的話天下所有“有毒”的父母都能為當初不當的言行找到情有可原的理由,或者說是藉口。

儘管有“原諒他人就等於原諒自己”的話語存在,不過很多傷害不是說原諒就能夠撫平內心的創傷。更何況潘貴雨自始至終都沒有透露出半點對女兒的虧欠,這樣的母子關係不緩和相信也沒多少人會說房似錦一個“不”字。

當然啦,在劇中我們看到在得知母親生病後,房似錦仍舊被徐姑姑說服趕了幾百公里的路去看潘貴雨。


《安家》倉促的結尾,這是要拍第二部的節奏嗎?

其實說到底,在房似錦的內心深處還是渴望母親對她的態度能夠有所改變,哪怕只是一點點,就如同《原生家庭》中所提到的那樣:

“在大多數孩子的生活中,對家庭的忠誠是他們身上異常強大的一股力量,不論他們的家庭有多不堪。”

房似錦不斷地受到母親要錢的脅迫,表面上是因為爺爺,實則還是希望母親對她的態度能有所改變。

只不過遺憾的是潘貴雨始終沒能給房似錦好臉色,這一點也的確讓人感到心寒。

再者就是徐姑姑最終原諒了父親徐有道,這樣的安排不太合理,也顯得有些“狗血”。

首先在其中牽線的人是房似錦,一個原生家庭關係壞到沒朋友境界的人,還能去幫助男友和父親複合,這事本身就有點說不過去。

這並非是心地善良與否的問題,而是在某一方面缺失的人心底本身就有邁不出去的坎的問題。

再者徐姑姑已經很明確的表示自己狠那個給了他生命的男人,而母親的死亡,以及之後20年的父愛缺失真的不是單純的金錢就可以彌補得了的。

這需要進行專業的心理輔導,之後父母與子女之間做出相應地改變,關係才有可能真正得到緩解,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很多人一生都無法療愈童年所遭受到的傷害,包括所缺失的關愛。

就如同著名節目主持人倪萍和父親的關係一樣。

倪萍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儘管她姥姥一直都說她的父親是個好人,只不過與她的母親性格不合而已,所以才會分開,可從小缺失父愛的她卻在父親還在世前,始終沒能叫過一聲“爸爸”。

倪萍在《姥姥語錄》一書中寫道:

我從沒有在爸爸面前喊出過 “爸爸”這兩個字,是姥姥一生的遺憾。

在姥姥的生活哲學中,一個孩子不會叫爸爸,不曾有機會叫爸爸,這是多麼讓人心碎的一件事,她一生都在努力地讓我叫出一聲 “爸爸” ,可我就是發不出這個聲音。我的自私、我的狠也是我至今糾結的一個點,不能自我說服的一個謎。多大的過節、多大的委屈、多大的災難我都可以化解、都可以承受、都可以改變,為什麼這麼小、這麼不是事兒的事兒在我一生中就改變不了,就是一個事兒呢?

可見,親子關係的緩和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事情,這與一個人的學歷與職業都沒有太大的關係。

而《安家》中徐姑姑和父親的關係得到緩解的情節設計的確實很勉強,也不太恰當

另外,該劇中還有闞文濤與闞太太的關係,以及翟雲霄最終會遭到什麼樣的懲罰都沒有說清楚。

作為觀眾的我們在感到疑惑的同時,總覺得就這樣的結尾不拍攝第二部怕是有些說不過去的感覺吧?

倘若真的要拍攝第二部,但願情節能夠安排的再合理一些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