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家珍:縱使悲傷的逆流成河,也泯滅不了女性心靈的高貴

一個溫柔善良,聰明漂亮的女孩,正值青春韶華年紀,卻陰差陽錯的嫁給了一個流裡流氣,輕浮放蕩的富家子弟,把一生的命運和幸福託付給了一個吃喝嫖賭成性的男人。

自古紅顏多薄命。命運似乎總拿溫柔漂亮善良的女人開玩笑,在人生路上為她設下種種苦難的陷阱,企圖降服這個外表柔弱內心堅強的女人。可她沒有抱怨,也沒有退縮,欣然接受命運的安排,在貧困、死亡和疾病的纏繞中頑強的活著,這個女人,就是《活著》的女主人公:家珍。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也是其成名作,多次斬獲文學大獎。小說講述了男主人公徐福貴因賭而導致家庭敗落,在時代的變遷中,親人一個個接連死去,最後只剩下一頭老牛陪伴他在落日的餘暉裡漸行漸遠。

也許更多的人在福貴身上尋求並體會著活著的意義,同情他的不幸和悲慘。而在我看來,福貴的女人家珍最令我為之同情和動容,她用短暫的一生演繹了一個傳統思想下的中國女人溫柔善良和忠貞堅強的形象,接受命運,但又不屈服於命運,在與命運的抗爭中,詮釋了傳統女人對“活著”的理解。

《活著》家珍:縱使悲傷的逆流成河,也泯滅不了女性心靈的高貴

1.一個美麗聰慧的姑娘,受封建思想的壓制,被迫接受命運的安排,走上了坎坷的人生之路。

女人是水做的,天生溫柔、軟弱。封建傳統思想影響下的女人,自由受到束縛,權利受到壓制,不得不遵從男尊女卑,三從四德,夫唱婦隨的道德約束,家珍也沒有擺脫封建思想的藩籬。她本是縣城陳記米行的富家小姐,溫順典雅,聰慧漂亮,讀夜校時,因高貴的氣質被遊蕩的福貴看上。

知書達理的家珍為什麼下嫁給二流子的福貴,是出於本意,還是家庭的安排,小說中沒有提及,但我們可以猜測到,並非家珍個人心願。

女人就怕上錯花轎,嫁錯郎,一輩子的終身大事,怎麼託付給一個不能給其幸福和安全的男人,但家珍無力反抗。舊時代,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都要遵從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這是一種道德標準,否則會被貼上大逆不道的標籤,被人指指點點,父母顏面掃地。


《活著》家珍:縱使悲傷的逆流成河,也泯滅不了女性心靈的高貴

一個地主少爺,在縣城吃喝嫖賭,經常路過陳記米行,也算得上是京城“四少”式的風雲人物,家珍也許不瞭解福貴,可她的父親不會不知道富貴的所作所為。但在男尊女卑的社會里,在陳老闆眼裡,男人的那些行為被視為正常現象,福貴爹年輕時是這路貨色,估計陳老闆也差不到那裡去。舊時代講究門弟之見,擇偶選婿要門當戶對,陳老闆看福貴家是比自己還強的大戶人家,自然門當戶對,至於人品則另當別論。單純的家珍沒有選擇,只得遵從父母之命,嫁入豪門。

福貴對家珍一見鍾情,只是看重了家珍的美貌,並沒有愛慕之意,只是動物性的佔有慾,與愛情一點都不搭邊。在男權盛行的舊社會,女人成了男人的附屬品,等待家珍的不是花前月下的浪漫,而是獨守空房的寂寞。

作家柳青說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要緊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人生。”

家珍被迫走出這一步,讓她原本幸福的道路改變了模樣,貧窮、磨難、悲傷乃至病痛將伴隨她走完跌宕的一生,但同時也見證了她骨子裡的善良、貧窮下的勤勞、柔弱中的堅強。

2.一個嫁為人婦的女人,不甘於命運安排,外表的柔弱掩蓋不了骨子裡的堅強。

生活本身就是一道選擇題,掌控所能掌控的,放棄所不能掌控的,其他的交給時間。

家珍是一個聰慧的女子,她知道,以她一已之力是撼不動封建思想的固執守舊,但她能做的是用理性和智慧去勸說丈夫改邪歸正,走向生活的正道。

為了勸說福貴不再去風月場所,她笑盈盈做了四樣蔬菜,每個菜下面都放著一塊肉,意在暗示福貴,女人看上去各不相同,到下面都是一樣;為了勸說福貴戒賭,不惜拖著七八個月的身孕,放下自尊,跪在福貴身邊,最終卻招致福貴打罵,深夜孤身一個人,走回十多里路的家。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陳舊觀念的束縛,家珍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面對福貴的冷酷無情,選擇了逆來順受,隱忍不發,這是封建道德統治下的女性的悲哀。


《活著》家珍:縱使悲傷的逆流成河,也泯滅不了女性心靈的高貴

福貴敗光家產,變得一貧如洗,似乎命運後悔讓一個柔情的弱女子遭受生活的如此磨難,給了家珍一次逃離的機會。陳老闆把女兒家珍接回家,揚言和福貴斷絕一切關係。然而命運之神也似乎小看了這個弱女子,時隔半年之久,家珍又回到了福貴身邊,共同面對貧苦生活。

她的舉動,令人感到詫異,既已跳出火坑,為何還要自投羅網,作踐自己?家珍有自己的活法,“生是徐家的人,死是徐家的鬼。”她要用一顆對愛忠貞的心去感化福貴,去挽救整個家庭。福貴真正認識到他的女人,不但美麗漂亮,更重要的是心地善良,有一顆金子般的心。他徹底被家珍征服,洗心革面,改邪歸正,租種了龍二五畝地,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然而,好景不長,福貴去縣城為生病的母親抓藥,卻下落不明,生死不知。家珍不知福貴被國民黨抓了壯丁,獨自掌起家庭責任,安葬了死去了婆婆,卻因沒錢治病,三歲的女兒鳳霞發高燒,變成了啞巴。家珍沒有自怨自艾,帶著一雙兒女遠走他鄉,去尋找屬於她的幸福,她守著這個破舊的家,過著“活寡婦”般的生活,期盼著福貴回來,這一等,就是二年。

貧困的生活,加上長期高強度的勞動,透支著家珍的生命,她得了治不好的軟骨病。即使病成這樣,家珍為了多掙工分,扛著病體堅挺著去割稻;饑荒的年代,瘦成皮包骨的家珍,拄著柺杖,獨自走了三十多里路,去孃家借糧;即使病越來越重了,走不動了,她也躺在床上幫別人縫補衣服,最後邊針線也拿不動時才放棄勞動。

《活著》家珍:縱使悲傷的逆流成河,也泯滅不了女性心靈的高貴


家珍看起來柔弱,面對艱難困苦卻異常堅韌,沒有依靠,就活成兒女的依靠;沒有希望,己就活成家人的希望。在生活的磨難面前,他用精神的堅強抵抗人生的苦難,給家人一個溫馨的港灣。家珍對家的執著和婚姻的不離不棄著實讓人感動,而這些,恰恰是我們現代女性在面對愛情和婚姻時所或缺的。

3.一個慈愛溫和的母親,無奈的接受親情的離去,平靜的結束苦難的一生。

生活的磨難,疾病的纏身對家珍來說算不了什麼,親情的離開,才是致命的打擊,致使家珍心力憔悴,最終撒手人寰,離開了給她帶來苦難的世界。

有慶因為給縣長夫人獻血,被抽乾了血而死於非命。一個活蹦亂跳的孩子,瞬間卻陰陽兩隔,作為父母,誰能忍受這麼大的打擊。福貴找縣長拼命,卻發現縣長是昔日的戰友,生死弟兄春生,心軟的福貴原諒了春生,又怕躺在病床上的家珍悲傷難過,謊稱有慶在住院,獨自安葬了有慶。

都說母子連心,家珍隱隱約約感知到有慶出事了,福貴反常的舉動,細心的家珍判斷出有慶已經死了。家珍“撲在了有慶墳上,眼淚嘩嘩地流,兩隻手在墳上像是要摸有慶,可她一點力氣都沒有,只有幾根指頭稍稍動著……家珍一直撲到天亮……”

《活著》家珍:縱使悲傷的逆流成河,也泯滅不了女性心靈的高貴

孩子是母親的心頭肉,有慶的死,比挖了家珍的心還痛苦,她哭幹了眼淚,悲傷到極點,可是命運就是這麼殘酷,誰又能左右的了呢,人就如同草芥一樣,不可承受生命之重。

自從有慶死後,家珍半條命都快沒了,躺在床上不吃不喝,眼睛也整天半閉著,就連醫生也斷定她活不了一個月了。但她又奇蹟般的挺了過來,她還有一份牽掛,那就是割捨不下她的啞巴女兒鳳霞。

值得寬慰的是,她看到了自己的女兒結婚了,還生下了一個男孩。但代價是,鳳霞因為大出血而死在了接生臺上,這無疑對家珍又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看著死去的鳳霞,家珍毫無反應,“她一顆淚水都沒掉出來,只是看著鳳霞,手在鳳霞臉上和頭髮上摸著。”沒有哭也沒有叫,只是偶爾搖搖頭。對於一個母親,一雙兒女居然都先她而去,家珍早已心如死灰,平靜的迎接死亡的到來。“鳳霞、有慶都死在我前頭,我心也定了,用不著再為他們操心,怎麼說我也是做孃的女人,兩個孩子活著時都孝順我,做人能做成這樣我該知足了”。


《活著》家珍:縱使悲傷的逆流成河,也泯滅不了女性心靈的高貴

面對生活種種磨難,家珍到死都沒有抱怨這個多災多難的世界,沒有悲傷,也沒有痛苦。生活都是痛苦堆積的,因為看開了,悟透了,放下了,也並不覺得苦了,反而有了絲絲甜意。“家珍像是睡著一樣,臉看上去安安靜靜的,一點都看不出難受來”。

4.小結:卑微的身體裡流淌高貴的血,歲月的磨礪中彰顯人性的光輝。

“家珍是個好女人,我這輩子能娶上這麼一個賢惠的女人,是我前世做狗吠叫了一輩子換來的。”“家珍死得很好,死得平平安安、乾乾淨淨,死後一點是非都沒留下,不像村裡有些女人,死了還有人說閒話。”

卑微的身體裡流淌高貴的血液,歲月的磨礪中彰顯人性的光輝。家珍美麗善良、溫柔可親、忠貞賢惠、勤勞堅強,集中國傳統女性可貴品質於一身。她順從命運的安排,又不屈服於命運,用柔軟的肩膀承擔起勤儉持家,相夫教子的重擔,讓丈夫改邪歸正,迴歸正途,又獲得了一雙兒女。雖然一生經歷那麼多磨難,但她懂得知足,她找到了屬於她的幸福。

正如《基督山伯爵》中所說:“這個世界上無所謂幸福與無所謂不幸,只有一種狀況和另一種狀況的比較,如此而已。只有體驗過極度不幸的人,才能夠品嚐到極度的幸福。”


《活著》家珍:縱使悲傷的逆流成河,也泯滅不了女性心靈的高貴

懂得了承受生活中的所有磨難,才能堅強地面對人生中所有的挫折,拼盡全力,用心生活,苦過了,痛過了,方知生活的甜。

家珍所處的時代早已封存在歷史的塵埃中,那陳舊的思想也隨之灰飛煙滅,而中國傳統女性柔情似水的美和善良純真的德,與獨立自強的精神相結合,讓現代女性更自信,更有勇氣去面對不完美的人生,在跌跌撞撞中追求自己的幸福,活出自己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