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主謀康有為卻逍遙“海外”,揮金買島

1898年慈禧太后發動她人生中的第三次宮廷政變——“戊戌政變”

。這場政變的爆發是慈禧和光緒之間的矛盾不斷積累的結果。這是一場現實利益的搏鬥,也是新舊觀念差異的戰爭。

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主謀康有為卻逍遙“海外”,揮金買島

手握重權的慈禧自然而然取得了這場政變的勝利,在9月23日慈禧在勤政殿舉行訓政典禮,廢除“戊戌變法”的各項政策,並且禁止諸如康有為的士民上書,慈禧將光緒帝關進了瀛臺,使他變成“無伽之囚”,而後又下令捉拿和這件事有關的人士。

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主謀康有為卻逍遙“海外”,揮金買島

康有為、梁啟超在聞詢之後,匆忙地逃到海外避難,慈禧一時抓不到最大主犯,便將矛頭投向了康有為的部下的維新黨人。

譚嗣同等人被斬

時代造就英雄,也殘害了英雄。慈禧因為沒有將康梁二人捉拿歸案,心裡更是怒氣難平。將譚嗣同、康廣仁、楊深秀、楊銳、林旭、劉光第六人抓住之後,不經審問,直接把他們拉到了菜市口問斬。

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主謀康有為卻逍遙“海外”,揮金買島

問斬他們的是“大將軍刀”,這刀鈍得很,並不能一刀致命。相傳當時康廣仁在被砍了十刀之後,他的頭顱才掉落在地上。而譚嗣同則整整用了二十八刀,其中的痛苦難以言表。由此可見慈禧對他們的仇恨有多深。

維新派的初心是好的,他們希望可以通過變革來圖強,通過新思想的傳播來喚醒民眾的靈魂。可是他們的做法太過激進,一時半會還喚醒不了民眾的靈魂,反而引得他們憤怒,當他們被斬殺的時候,周圍的群眾還開口叫好。

譚嗣同原本可以逃走,可是他希望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鮮血來喚醒國人麻木的魂魄,起身加入變革的行列中去,所以譚嗣同寧願在這二十八刀的折磨中死去,也不願想康有為和梁啟超一樣為了保命而做個逃跑的膽小鬼。

康有為海外酬金“旅行”

比起譚嗣同一干人等,康有為的醜陋行徑著實令人厭惡。

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主謀康有為卻逍遙“海外”,揮金買島

當年光緒帝在預感將要發生不測之時,擬了一個衣帶詔,交給維新黨的人。誰知康有為得到消息之後,自己假冒了一份衣帶詔,還不要臉的自稱:“過承知遇,毗贊維新,屢奉溫室之言,密受衣衣帶之詔。”最終,他憑藉著這一份衣帶詔在日本過上了受人尊敬、衣食無憂的生活。

而後,康有為轉而來到了加拿大。在那裡,康有為憑藉著“三寸不爛之舌”,開始了忽悠華僑的日子。

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主謀康有為卻逍遙“海外”,揮金買島

康有為成立了一個“保皇會”,進入該會的成員要交會費,與其說是會費,其實則是投機取巧的投資行為。因為康有為忽悠他們,等皇帝被救出來了,保皇會的會員們會得到相應的官職。

康有為獲得這些源源不斷的會費之後又做了什麼?

他並沒有把這些錢拿來維持“保皇會”的日常活動,而是將這些錢拿來炒股票,買房地產,辦公司。他用著這些華人的錢來過著環遊世界,豐衣足食的生活。

唐有為還在瑞典購買了一座小島,他在小島上修建房屋,將其取名為“北海草堂”。多麼儒雅,多麼有文人氣息。看看康有為所謂的流亡生活,不知道當他回想起“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慘遭酷刑,譚嗣同捨生取義之時,他會有什麼反應。

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主謀康有為卻逍遙“海外”,揮金買島

歷史的東西我們也不好過多加以評判,“戊戌變法”確實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維新派成員的思想又過於激進,只是當我們想起譚嗣同等人的英雄壯舉時,又不得不感嘆,康有為的膽小與虛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