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斬首時周圍老百姓拍手叫好,這是什麼原因呢?

歷史一書生


在晚清危在旦夕之時,當時慈禧太后也全然不顧大清的生死存亡,而是一心張羅自己的六十大壽,不僅如此,當時清朝可用的大臣也沒有多少,為數不多的幾位名臣也都受慈禧太后的調派。而且清朝末年,有慈禧在,大清王朝的皇帝只能是形同虛設。在這樣的形式下,清朝的亡國之路已經漸漸清晰了,而當時的窮苦百姓雖然生活艱苦,但是他們長期生活在封建統治者的壓迫下,對局勢根本就沒有清楚的判斷,更加接受不了改變,所以戊戌六君子的出現對於當時的清朝百姓來說,並不是幸事而是一種災難。

戊戌六君子都接受過西方教育,他們雖然出生在封建社會,但是通過了西方先進思想的洗禮,已經開始覺醒,並意識到清朝統治的腐敗和無能,如果再不及時拯救國家將會危在旦夕。因為有相同的愛國之情,所以戊戌六君子馬上就達成了一致,他們希望可以通過變法讓國家重獲新生。這個時候戊戌六君子也得到了光緒皇帝的支持,光緒皇帝支持戊戌六君子的主要原因有兩點,其一光緒皇帝也推崇西方先進思想,所以他認為變法可行。其二光緒皇帝長期在慈禧太后的壓迫下,他希望通過變法來推翻慈禧的統治地位。所以在光緒皇帝的主張下,戊戌變法開始計劃實施。

但是這場變法卻以失敗而告終,在變法經歷了一百零三天之後,和戊戌變法有關的人物都受到了制裁,當時戊戌六君子被抓到菜市口,並在眾目睽睽之下被砍掉了腦袋,光緒皇帝被慈禧太后囚禁起來,不僅失去了人身自由,也不能再幹涉政事。

當時戊戌六君子要在菜市口被砍頭時,有很多百姓都紛紛圍觀,而這些百姓們一點都不感到悲哀,甚至認為戊戌六君子是該死的,百姓還拍手叫好,當時的場面讓戊戌六君子徹底心寒了。因為戊戌六變法的發動是為了拯救國家,沒想到變法失敗了,還成為了眾人口中的罪人。

不過也不能怪當時的百姓,他們一直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受到封建社會思想的影響太深,所以他們只聽大清統治者的話,大清統治者說戊戌六君子是反叛分子,危害了社會的安定團結,百姓們就認為是對的。當時支持戊戌變法的只有少數人,他們無法和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做對抗,也鬥不過固守利益的統治階層,因此只能落得悽慘結局。


歷史課課代表


因為康有為、譚嗣同為了籌改革所需經費要賣掉“新疆、西藏、青海、蒙古、甚至東北” 。

他們要效仿當年俄羅斯賣阿拉斯加給美國換取金錢。康有為等人便建議把西藏賣給英國,把新疆賣給俄羅斯。

譚嗣同認為:“中國最重要的是漢地十八省,其它的不重要,東北賣了也可以”。

譚嗣同給老師歐陽中鵠的信件中說:“試為今之時勢籌之,已割之地不必論矣。益當盡賣新疆於俄羅斯,盡賣西藏於英吉利,以償清二萬萬之欠款。以二境方數萬裡之大,我之力終不能守,徒為我之累贅,而賣之則不止值二萬萬,仍可多取值為變法之用,兼請英俄保護中國十年。”

“滿洲、蒙古緣邊之地亦皆可賣,統計所賣之地之值,當近十萬萬。”


看來譚嗣同“湖廣熟天下足”的思想根深蒂固。


清朝慈禧掌權前割讓土地:

康熙 興安嶺及額爾古那河以西約二十五萬平方公里國土,尼布楚條約。

雍正 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十萬平方公里國土,恰克圖條約。

乾隆 庫葉島,俄國吞併。

道光 屬邦哈薩克,俄國佔領。

道光 屬邦布魯特,俄國佔領。

咸豐 混同江以西,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廣大地區,面積約四十六萬平方公里土地為俄帝侵佔,璦琿條約。

慈禧掌權:

光緒 屬邦浩罕國,約三十五萬平方公里面積土地,俄國吞併。

光緒 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陰,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爾達止,約二萬平方公里國土,伊犁條約。

《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後被贖回,《南京條約》租借香港。

康熙至咸豐割讓了大片領土,慈禧收復新疆,當然不能讓光緒再把新疆西藏賣了。

各位“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憤青,北京菜市口一點不遠!

如果你在當時的清朝北京菜市口,你會拍手稱快嗎?


荷花小評


當年戊戌六君子被殺,觀看的人有的喊好,有人說群眾愚昧。其實不是愚昧,而是人類的本能,客觀決定主觀。

先看一下自己的身邊,有的人減肥,說喝涼水長胖。真是這樣嗎?肯定不是!還是嘴管不住自己。是管不住嗎?肉就在面前,如果不吃才怪。有的人為什麼不吃呢?顯示出了意志嗎?那也是外力,比如疾病,比如財富,比如其他壓力在施壓。

觀看六君子被殺的也是這樣,當時六君子是被看作反叛的,動了他們奶酪的人,六人被殺,能不喊好嗎?所以就反映出一個問題,所謂的君主立憲制,老百姓並不知道,是宣傳不到位。老百姓感受不到其中的好處,沒有任何好處,當然只能做看客,甚至做打手,這是不足為奇的。就像現在的有些民主,在世界範圍內來看,好多都用腳投票,因為他們覺得與己無關,於是就高高掛起。

因為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為中心活著,不管他承認不承認,因為人是為成就感而活,人都是這樣。比如抗日戰爭時期的南京大屠殺,人們恨日本鬼子,但反過來想一想,中國人自己呢?殺與被殺之間,中國人有多少的反抗?數字上30萬中國人被殺,應該還要多,很多後人經常質問,中國為什麼不反抗?有人說是麻木,在生命面前沒有麻木的,因為他覺得有人可能來救,或者日本鬼子停止了等等這樣的從眾心理。

這不是中國人的天性,而是人類的共性,包括動物們。所以,改變的不是愚昧,而是改變的體外部條件。那是來改變呢,還是這些人,告訴他們,改變比不改變好,有幾個人起來了,就會有從眾心理 ,就會越來越多。這一點,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說的特別明白,願做中國為改變流血第一人,他要做旗幟用鮮血祭旗第一人,他們都是民族的壯士烈士!



大志遠思想空間


戊戌變法,最終還是以慘敗結束!這不是偶然,而是歷史的必然?只是可惜了戊戌六君子,壯志未酬身先死,成為了清政府腐敗無能的替罪羊!

為何當年的菜市口刑場,面對著押赴刑場即將斬首的戊戌六君子,不但沒有喚起老百姓絲毫的同情,反而受到周圍老百姓的深惡痛絕,拍手稱快!

這到底是為什麼,是老百姓的麻木不仁,還是老百姓冥頑不化與愚昧無知?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短暫的一百零三天時間,就已經弄得全國上下,人心惶惶!儘管推行的新政和制度適應時代的潮流,對國家的建設和社會的發展有利,可終究還是遭到保守派的極力反對,也終究沒有等到老百姓覺醒過來!

中國人歷來講究自己的傳統文化,固步自封和守舊觀念長期以來籠罩著民族的靈魂!中國人視外來物種如洪水猛獸,唯恐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戊戌六君子,以慷慨赴義來喚起國人的覺醒,以鮮血和生命來拯救國家的命運?可這一切來的實在太突然,也太快了。一時半會,老百姓又怎麼能夠理解和接受?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讓我們永遠的記住烈士們的慷慨悲歌吧,這才是真正的民族魂!




用戶22954642155


巜人血饅頭》北有六君子,南有鑑湖女俠秋瑾。臨行刑時的情景都一樣,傾城而出,人山人海,如同正月十五鬧元宵。皇帝與民同樂,一派國泰民安,安居樂業,豐衣足食,興興向榮的景象。我國自盤古開天地始,人世間即分富貴貧賤,有錢人熟讀巜山海經》無錢人目不識丁,二者雲泥之別,判若涇渭。讀書人通曉古今中外,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知書達理,精於世故,在他們眼中,六君子與和秋瑾都是某王篡位的十惡不赦異已分子,應五馬分屍,實行車裂。滿門抄斬滅九族。目不識丁者,個個無一例外,處在陰暗潮溼,汙穢不堪的社會最底層。天天如螻蟻一樣為一日三餐而奔於非命。今天千載難逢的殺頭大戲,怎容錯過?更何況家中還有奄奄一息的患者臥在病榻。衝啊!為了病兒我得衝鋒陷陣搶的先機。一個自封為上下五千年文明歷史傳承的泱泱大國,你正天高聲詠讀儒家思想的書籍,高唱人之初,心本善。但一遇到北京菜市口和紹興軒亭口,你這正人君子還不是和普通老百姓一樣,踮起腳尖看熱鬧!、


一滴水1118


六君子被斬首之時百姓紛紛叫好的畫面,就算放在今天,也依舊如此。這就是國人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特色。

魯迅先生曾痛斥國人的這種劣根性,但很遺憾,這種劣根性一直延續,從未改變。

以譚嗣同為首的六君子儘管在今天看來是力圖衝破阻礙,剔除頑疾,變法圖強的有志之士。但在那個年代,這些人就是百姓眼中的亂黨分子。老百姓根本不會為這些人死感到一絲悲愴和惋惜,反倒因為能看他們被殺頭而感到興奮。

不要認為只要大清國的百姓如此,今日裡若仍有菜市口殺頭的事兒,想必依舊人山人海。不能近前觀看者則因此而不爽,而看的清楚之人,則在事後大書特書,認為自己是幸運之人,能離得最近看的最清楚。

從古至今,我們常被大人教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是啊,死的那個不是自己,而是別人,自己跟這些人既不沾親也不帶故,他們在做什麼,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江山社稷,還是為了民生,都跟自己沒有關係。我該吃我的滷煮還吃我的滷煮,該喝我的豆汁還喝我的豆汁。長毛來了,英法聯軍來了,八國聯軍來了,日本鬼子來了,又能怎樣?我這碗滷煮照吃不誤,這碗豆汁該怎麼吧唧嘴還怎麼吧唧嘴。管他什麼六君子,七君子,死了活該。沒事不好好在家待著,去鼓搗皇帝維什麼新變什麼法,死得其所,死不足惜。

這些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心裡話,你對一個起早貪黑賣豆腐腦的談什麼西洋文化、東洋思想,你認為他能聽得懂嗎?他最關心的是今天買賣好不好,自己這鍋老豆腐能不能賣完,一家老小還眼巴巴的等著換錢買米買面呢。你今天變法明天維新,搞得朝廷氣氛緊張,搞得百姓人心惶惶,生怕自己跟亂黨沾邊。你說他們能不恨你嗎?殺頭的時候能不叫好嗎?

不要認為大獅子胡謅白扯,那些在網絡上張口閉口大仁大義,聲言自己慷慨赴死的都是鍵盤俠。你太高估自己了,你保不齊就是個送快遞,送外賣的,社會的發展和改革靠的不是這些底層人,而是靠極少數的精英。你想變法,你想維新,誰聽你的,又知道你是個誰?只有那些最接近金字塔頂端的精英才有可能改變時勢,當然,最先犧牲的也是他們。為什麼不是你,因為你不夠資格!

還是那句話,六君子之死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他們高估了自己,憤青的意氣用事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光緒皇帝。他們尊奉康有為為導師,卻不知道康有為並非伊藤博文,光緒更非明治天皇!


大獅


戊戌變法死於操之過急,戊戌六君子的死也是那時代的必然結果。

第一、

當時的大部分民眾哪知道什麼改革創新,經過長時間的奴化思想,他們只知道,當今世上,皇帝最大,朝廷就是法律,就是規矩,朝廷打壓的對象就一定不是什麼好東西,他們為此堅信不疑。

他們也沒時間去了解這些,他們也看不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他們只知道不要餓肚子就行。中國人的從老祖宗時代開始就愛看熱鬧,中國人就愛往人多的地方湊。

第二、

中華民族上奸下愚,部分的權貴人士的權益被觸碰到,當時的人們各取所需,鑽舊社會的空子,一旦變法,就無利可圖,利益體系崩塌,誰也不願意看到。

那些飽讀詩書的士階層雖然看到國家岌岌可危,看到自己國家被肆意欺凌,他們的思想尚且不能接受大多“戊戌變法”的內容,更何況要廢除八股文了這致命一條了!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要知道讀書可是老一輩的最看重的,也是底層人民翻身的最大希望,你若是中了,既使是秀才也能光宗耀祖了,不僅能享受特權,鄰里另外來巴結你們一家。

廢除科舉制這才是他們文人最忌憚的,相對於國家興亡,自身能不能鹹魚翻身,才是第一位,人的天性總是自私的。

人民只會在自身利益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再去湊熱鬧。

況且即使變法成功,筆者感覺我們也可能過的沒現在好,當時的局勢的混亂可不是能通過這麼一場變法就能改變多少的。


Xanny大人


我是“讀史自思”,僅提供個人觀點,以期拋磚引玉。請關注!


這種現象是長在大部分中國人骨子裡的劣根性,魯迅先生的《藥》已經把這點說透徹了。

於此問題,我就淺談自己的幾點感想,歡迎大家拍磚。


01 戊戌六君子誤判了當時的形勢

滿期末期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的光緒皇帝想通過維新來挽救頹勢,所以採用了以康有為為首的一批維新人士的治國策略。這樣的行為肯定會對當時掌握清廷實際權力的慈禧太后集團造成威脅,在對方的武力鎮壓下,維持百日的維新運動宣告失敗,史稱“百日維新”。

首先,維新派沒有真正掌握清廷的權力的基礎上是無法推動真正的改革的,能做的只是隔靴搔癢,失敗是必然的結局。


其次,當時參與維新的都是一些熱血學子,說白了都是一些政治菜鳥,怎麼可能是政壇老鳥們(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實權派)的對手。


最後,維新派未給底層老百姓帶去真正的實惠,很多措施只是空中樓閣,得不到底層人民的支持,猶如沙灘上建高樓,大水一來就崩塌。



02 戊戌六君子跟錯了老大,被忽悠的頭腦發熱

百日維新之後,康有為立馬逃到了日本,繼續過著自己的瀟灑日子。戊戌六君子則成了替罪羔羊被押上了菜市口進行斬首。

直到現在的我讀到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都能感受到他的豪氣與為事業的犧牲精神。這才是使我們這個民族歷經這麼多磨難還能屹立世界的脊樑之一!



最後,透過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失敗者永遠在失敗的那刻是最悲慘的,得到的是永遠是別人的落井下石並加上一腳。所以,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斬首時周圍老百姓拍手叫好的根源還是在於中國人只是敬畏強者,踐踏弱者,缺乏真正的理性思考的能力,更缺乏獨立的自我判斷能力。

讀史自思


這個問題,無異於在問“為什麼戊戌六君子會被斬首?”

恐怕當時晚清大多數臣民內心裡都會這樣回答“肯定是他們做了犯上作亂、於國於民不可饒恕罪大惡極之事。”


實際上歷代那些目睹了被斬首之人的大多數老百姓,甚至並不清楚所斬首何人,生前何為,無非是被上千年來犯上作亂、明正典刑的統治者牽著思維走而已。而當局為了維護統治,對所斬首之人免不了一番對其“罪不容誅”的輿論包裝,大多數百姓並不具備理性思維與判斷,也便信了,即使不讀春秋,兩千年儒家忠君思想的薰陶與傳承都會讓人們視其為大敵,被當局利用了內心的愚忠對異類分子恨不得剝其皮,食其肉,碎其骨。

比如我們說到戊戌六君子,在剛毅處斬六君子時,已經對六君子對外口誅筆伐了一段日子,極盡抹黑六君子如“蠱惑君主、妖言惑眾、愚弄百姓思想、企圖顛覆政權致黎民蒼生於水深火熱”等。

這樣一來,已經被滿清文字獄與八股文壓抑了幾百年的腦袋,早已經缺少了主觀理性思考與判斷,自然步入一個狀態:“偏聽偏信”。再加上被封建強權一威嚇則深信不疑。

加上朝廷歷來以雷霆之法嚴懲挑戰皇權所謂異類份子,沒有人願意和此等人物搭邊,甚至沉默也不願意,深恐被別有用心之人拉下水,不得不站到滿清一條線,作深惡痛疾狀。


最主要一個原因是,深處最底層老百姓都堅信,那些歷代企圖挑戰皇權興兵犯上作亂的人,總是會讓他們過上家破人亡的日子,讓他能連最基本有衣可蔽,有飯可食得日子都過不上,過去太平天國如此,戊戌六君子也正是被當局渲染成了這樣的人,也就可以想象他們對六君子心裡有多恨了。


不書


戊戌六君子被斬首時,的確有老百姓拍手稱快。出現這樣的令人痛心的畫面,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既有老百姓自身的因素,還有戊戌變法的主導者們的因素,更有清政府的反動因素在內。這種局面的出現,不僅是老百姓的悲哀,還是資產階級的悲哀,更是近代中國國家的悲哀。這實際上是中華文明在1840年以後自我更新的表現,是占人口大多數的人民群眾對少數人政治的一種反抗。


首先,戊戌六君子為什麼會被殺?他們做了什麼?造成了什麼後果?

第一,戊戌六君子之所以被殺,是因為戊戌變法失敗。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地主階級頑固派,發動了戊戌政變,大肆逮捕維新派人士。戊戌變法的領導人物康有為梁啟超成功出逃,但是戊戌六君子卻被抓住了,最後被殺掉。也就是說戊戌六君子之所以被殺是因為在政治鬥爭中失敗了,是政治鬥爭的結果。

第二,慈禧為什麼發動戊戌政變?因為康有為和梁啟超主導的戊戌變法觸動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地主階級頑固派的利益。康有為和梁啟超實際上是資產階級的代表,他們進行戊戌變法,最主要的任務是在中國建立君主立憲制。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君主的權利,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這實際上是符合當時的社會潮流的,是進步的。但是在變法的過程中,資產階級的大量撤換政府官員的做法觸動了慈禧太后的權力基礎。頑固派的利益來源於慈禧太后的權力,觸動慈禧太后的權力,實際上就是觸動頑固派的利益。


第三,戊戌變法成為光緒皇帝奪取權力的工具和手段。名義上康有為梁啟超是要把中國建立成君主立憲制的民主國家,但實際上他們支持光緒皇帝從慈禧太后手中奪回權力。這就使戊戌變法複雜化,不再是一次單純的近代化中國的一次改革;而是變成了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頑固派的權力鬥爭,變成了光緒皇帝奪權的具體實施。慈禧太后可以忍受光緒的親政,可以忍受國家的近代化,但不能忍受權力的失去。權力就是利益。

第四,資產階級沒有實力,但卻實施了激進的刺殺式的手段。康有為和梁啟超策劃了“圍園殺後”的計劃,想借袁世凱的手殺掉慈禧太后。但最後袁世凱向榮祿告發,計劃失敗。慈禧太后對於資產階級維新派策劃的對自己的刺殺行為十分憤怒,所以在發動了戊戌政變,抓住了戊戌變法的主要人物以後,就把他們斬首。資產階級要殺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自然也會殺資產階級。

戊戌變法失敗意味著中國政治近代化的改革失敗了,統治中國的仍然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但是我們要認識到戊戌變法,的確也起到了解放中國人思想的作用。

其次,戊戌六君子被斬首的時候,為什麼有的老百姓拍手稱快?

第一,中國的老百姓比較愚昧。從漢武帝開始,中國就以儒家思想之國;到明朝實施八股取士,人的思想逐漸的禁錮,到清朝統治中國時,大興文字獄,嚴重的摧殘了人們的精神。中國人民只能接觸到也只能相信四書五經上的一套,自然變得比較愚昧。況且在舊中國90%以上的中國人民是沒有受到教育的,沒有受到教育就沒有自己的想法,沒有自己想法的人自然是愚昧的。魯迅先生筆下的血饅頭,就很好的反映了這種愚昧。


第二,儒家忠君愛國思想的影響。作為統治思想的儒家經典,一直以來,教授給人們的就是皇帝是上天之子,是老天爺的兒子。也就是說皇帝就是神,皇帝的聖旨就是神的意願。漢朝的董仲舒就說過:“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人民自然是畏懼老天爺的,那麼自然也就是畏懼皇帝的,人們是相信老天爺的,自然也是相信皇帝的。清政府說戊戌六君子反對皇帝,是在造反,那麼老百姓自然就反對戊戌六君子,並欲除之而後快。

第三,清政府的公信力是非常強大的。人們把對老天爺的敬畏轉移到對皇帝的敬畏上;政府是皇帝的政府,人民自然是敬畏政府的。這造成的結果就是,政府說什麼人民就信什麼。政府說戊戌六君子是亂臣之子,那麼戊戌六君子就是叛亂造反。既然是叛亂造反的亂臣之子,那麼自然是殺掉的好。


第四,消息的閉塞使中國人民不瞭解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雖然當時中國已經與世界接軌,西方的消息已經傳播到國內。但是當時中國國內傳播消息的途徑太少。清政府為了控制人們的思想,達到鞏固統治的目的,是不允許私人任意辦報紙的。沒有電視和電腦,也沒有報紙,那麼人們是無法及時的知道變法的相關消息的。就算有康有為辦的《萬國公報》,但是畢竟數量太少,而且只是像知識分子和政府高層宣傳。下層人民只能靠小道消息,得知一些情況,通常與實際情況是大相徑庭的。戊戌變法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宣傳不到位,人民不認可。導致最後出現了人民對戊戌變法喊打喊殺的局面。


第五,戊戌變法並沒有使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反而在某一些方面損害了人民的利益。我們知道戊戌變法損害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提出階級頑固派的利益,以至於慈禧太后發動了戊戌政變。但實際上這次變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損害了下層人民的利益。別的不說,單說戊戌變法措施中的一條: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被裁撤的官員裡邊,有很多是下層的基本官員。這些與老百姓比較貼近的官員,是反對變法的,老百姓受他們影響自然也是反對變法的。在103天的時間內發佈了300多道諭旨平均一天三道,人民不知所從,困擾愈甚。更加嚴重的是戊戌變法中出現了一些極不合理的措施:“下令禁止在前門大街設攤貿易,將所有攤販趕至東西兩河沿,甚至店鋪禁止懸掛幌子,違者受處罰,致使平日熙熙攘攘的大街為之一空。這種過激的做法,直接損害了一些下層群眾的現實利益。還有那些“除去矇蔽錮習”之舉,本意是為了掃除頹風,但此舉觸動了社會風氣和人民群眾的習俗”。這是科室觸犯了人民的利益,人們對主持變法的戊戌六君子等人就更加的憤恨!

第六,以戊戌六君子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瞧不起下層人民群眾,與下層人民群眾脫離並斷絕了聯繫。在變法的過程中,雖然康有為說要興民權,設議院;但又以中國人民教育程度低下民智未開為理由拒絕的下層人民參與國家管理。說什麼“民智未開,遂用民權,取亂之道也”。對普通人民的鄙視意味濃厚,這自然也就獲得不了人民的同情和支持。維新變法失去了最重要的力量來源。




第七,戊戌變法並沒有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和溫飽問題。在變法的過程中照搬西方資本主義的那一套,反而使更多的農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並且在甲午中戰爭中國戰敗以後,西方列強加強了對中國的侵略。中國民間出現了強烈的反洋教反洋人反帝國主義的鬥爭,而戊戌辦法卻是向帝國主義學習;這就與當時中國人民的意願是相反的。變法未來是先進的,但是資產階級維新派並沒有做好引導人民的工作。導致了人民的反感和反對。

再次,戊戌變法中戊戌六君子的行為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

在戊戌變法的過程中,雖然以康有為和戊戌六君子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不瞭解實際情況,採取了一些不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措施,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措施是符合當時資本主義發展的趨勢的。在變法的過程中,康有為等人最想達到的目標是建立君主立憲制。

這實際上是一種比較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符合政治近代化的要求。資產階級維新派在學習英國和日本的過程中,照搬了他們的資本主義的一切制度;沒有按照中國國情加以變通,結果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狀況。

最後,戊戌六君子被殺時人民高聲叫好的現象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維新派對民眾的不信任不理解甚至鄙視人民群眾在改革中的作用是其變法最終歸於失敗的最重要原因。戊戌變法沒有堅持走群眾路線,沒有到群眾中去宣傳自己的變法思想,當然也就沒有獲得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其做法反而有意拉大自己和民眾運動之間的距離。但是歷史的發展證明:決定了中國改革及革命最終成敗與否的決定性力量都源於人民,改革必須維護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必須建立改革的社會基礎。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取得巨大的成就,就是因為的改革開放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得到了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的支持,這使改革開放獲得了重要社會基礎。只有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的改革才是符合歷史和社會的發展趨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