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言|左暉的讀後感

一勺言|左暉的讀後感

兩年前,我與董小姐在咖啡館,與一個好朋友談貝殼與鏈家。

我問,為何此時出貝殼?

對方說,戰略窗口期出現了。

我又問,誰是真正的對手。

對方回答,反正現在市面上被提到的對手都不是。

那個時候,四年前與鏈家不再合作後,搜房開始押注線下,58系姚先生風頭正勁,來勢洶洶,人們都以為,這兩位「被分手」的人,就是目標假想敵。

但是,多少人錯了呢。

今天,時過境遷,貝殼初長成,鏈家已成國民品牌。真正視野裡的對手,已經把目光投向了其他賽道。

商業是一個集資源、決心與時機於一體的易碎品,對很多潛在的競爭者來說,機會的窗口已經關閉。

可是,競爭仍然到處存在。

恆大推出了充滿爭議的恆大寶,打算髮起甲方的反攻;易居房友引入了區塊鏈技術,來克服公盤的道德風險,換一種思路做平臺;58姚勁波推出了58愛房反擊聯盟,向外界證明,他還不想結束比賽。

然而,當軟銀、騰訊等一大批標誌性資本機構領投貝殼時,有機會上第一名的船,大概率不會投第二名、第三名了。

但這並不是左暉首先考慮的問題。

他的做法一如既往充滿了「左暉風格」:選擇對內思考。

前天,一勺言推送了一篇「鏈家新人的底薪漲了」,激起無數點評。其中,包括左暉。

繼去年11月,他在新經紀峰會上做了一個「一條又緩又長的雪道」的演講後,昨天傍晚,他又寫了一篇近年不多見的長文章:「改善行業供應鏈」。

略有不同的是,這是一篇針對一勺言文字的讀後感。

寫的非常有料,好到會讓你覺得,這一屆老闆走到今天的財富地位,真的是有理由的。

改善行業供應鏈

左暉

2020.03.23

今天看到一勺言發了關於鏈家招募大學生的話題, 這個事的確牽扯到我們一些底層思考,寫下來和大家分享。

1、經紀人群體未來大概率會有幾個特徵:

A,從藍領到灰領,很難說是白領,但“白”的成分會越來越大,對知識、對professionalism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當然,今天很多藍領工作也在知識化);

B,戰狼型底線低成交為王的經紀人,競爭力會越來越弱,服務型木訥老實和女性經紀人,競爭力會越來越強;

C,很長時間經紀人的主體都是社會的freshman,我們完全不同於美國行業平均年齡50歲的情況。

2、中國需要多少存量經紀人?我們每年需要多少經紀人?

美國的數據是經紀人是城市人口的0.5%, 中國也許會低一些但也差不多,我們未來可能需要400萬左右的存量經紀人。

銷售行業流失率高,經紀行業更高(保險經紀也是),有一定流失率是正常且健康的,流失率過高,就很難完成行業的人才積累和自我升級。

但是,月度的絕對流失率低於2,是不正常的,高於8,就很難形成行業人均從業時間的增長(今天的行業,各個體系各類城市不同,但高於10%並不鮮見)。

假定行業目前有200萬存量經紀人(不算開小賣部順便賣個房子的),未來10年增長到400萬,月度流失率可以控制到5%,那麼行業每年需要補充140 萬到200萬新人,流失掉120萬到240萬人。

3、 這個職業的吸引力到底是什麼?

招募對這個行業太重要了,特點是年輕人為主,大批量。而行業不令人滿意的地方就太多了,我就說說有吸引力的地方吧。

A,職業生涯的現金流模型非常好,隨著年齡的增長、行業齡的增長,收入的增長是極其確定且呈指數曲線。

行業沉澱帶來的知識經驗和口碑(2C和2B兩端的)的積累,隨著時間會充分變現。當然反過來就是新人不好乾!

B,有意思且有成就感。畢竟是幫助消費者解決人生重大問題,優秀的經紀人都會收穫消費者的友誼甚至成為 一生的朋友。

另外喜歡看房子,喜歡觀察人生百態的那就有太多機會了。

C,現在很難做到,但未來趨勢一定是,工作時間相對自由。經紀人以店面為單位作業,本來就沒什麼人管,我也一直支持經紀人累了煩了就出去玩會,別被主管逮著就行。

未來我不覺得中國會有parttime經紀人很大空間,我也認為經紀人依然會是一個時間投入很大的職業,但的確會越來越由自己決定如何安排投入的時間。

4、有了上面的認識,我們回來討論一勺言所說的。其實不僅鏈家會把招募重點放到統招本科生, 我們也會推動貝殼連接品牌。

原因我用下面三點來說說。

首先,房地產經紀這個行業在藍領市場上已經徹底喪失競爭力,我們面對快遞騎手專車這種千萬級需求體量的是完敗,這是由行業特點決定的。藍領市場上勤奮老實的都快被他們buyout了。

而另一邊,每年畢業800萬大學生,除了考研出國 和20-30萬211、985不太發愁工作,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太好找到工作,同時又覺得去幹騎手快遞這種純藍領工作有點「那個」,這就給了我們這個行業機會。

其實,我們也歡迎大家把經紀行業作為職業生涯的週轉站,沒工作先來試試,找到合適的我們歡送,在外面混不下去還可以再回來!(只要沒有紅線)

5、第二個原因就是機會成本,這是我個人最重要的考量。

相對來說,一個接受了 16年制標準教育的學生,他在選擇工作時候一定會有更多的考量,最終選擇經紀人這個職業也承擔了更高的機會成本。

這種機會成本,大概率會轉化為工作中的更有底線和更認真。所以,這也是鏈家為什麼要求統招本科生的原因。

這些年出來了很多奇怪的學校,生源質量應該參差不齊。我們一度在新人培訓上,通過靠考高數和英文來刷人(文科理科這兩門總有個強的),我們還設計了最後面試經紀人的招募官,選了一些生活中就有更高要求、比較挑剔、精神上有些潔癖的同事來擔任。

6、 第三個原因當然是未來對經紀人自身的教育背景就會越來越有要求,對經紀人專業性上的要求會快速提升。

需要強調的是,我們沒有任何學歷歧視。

鏈家和貝殼都有大量的沒有接受過大學教育的優秀的經紀人和幹部,他們很多也在企業的合作項目裡完成了大學教育。選擇統本,更是企業出於願景戰略和成本考慮的經紀人的入門規則,進來後,我們儘量能夠公平評價和選拔幹部。

7、 鏈家是怎麼考慮的?

我想鏈家全面招募統本,其實是拉開了經紀品牌在2b的競爭。

以前,經紀品牌建設本身就很薄弱,如果有的話,核心是圍繞2C的,從安全效率服務體驗角度。

一勺言文中提到的60分40分,也是指C端感受,貝殼的價值在於更大範圍內,使得消費者有機會感受到60分的服 務,對鏈家的要求,就是如何從60分提高到80分。

相對來說,60分更剛性更可測評更理性,而80分增量的這部分更柔性更不可度量更感性。60分靠的是平臺父愛規則的落實,而80分的增量更多靠組織文化價值觀的一致性和穩定性,相對來說,如果組織成員的一致性和穩定性越髙,80分越確定!

同時,既然認識到未來b端招募的競爭,會越來越圍繞大學生或者統本展開(一個前提是你要把b當客戶而非員工,起碼不僅僅是員工看),而統本選擇哪個平臺,哪個品牌或哪個店,核心看的就是「同類人」有多少。這也是鏈家堅定開始建設統招本科品牌形象的原因。

8、經紀人的薪酬從長期看會越來越低保障高激勵,一個是因為高保障低激勵,在這個行業裡對組織能力要求太高,做小而美有機會,大而美太難!另一個原因這是對優秀經紀人的最大激勵;還有一個原因是組織用提高變動成本換來了降低週期性風險。

而針對新經紀人,鑑於大家大概率沒有積累,我必須提供足夠好的保障,怎麼叫足夠好?

A,高於他的同學平均水平20-30%;

B,提供儘量長時間的保障,我們內部在從3個月到6個月再到12個月,我覺 得12個月差不多;

C,足夠友好的合作氛圍,我們鼓勵經紀人合作,強調單邊比這個指標,希望降低經紀人群體的基尼係數。

從長期看,不僅是對新人更優,對老經紀人也是更優解。當然,這些都只是保留經紀人的一部分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只有補齊所有必要條件和儘量完善更多的充分條件之後,這事才能做成。

9、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考量:加大對新人的保障,會不會降低對成熟經紀人的激勵?

我今天還沒有很確定的答案,這取決於我們總體效率水平的變化,即便會也是非常少或者說是短期的。我更相信,即便獨立地看,對新人提供更長更高的保障,對組織的經濟模型也是黑字而非赤字。

其實這些考量的原點,都是消費者(c)對服務者(b)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這個行業的產品不是房子而是b的服務能力,b既是我們的員工又是我們的客戶,而最重要的角色是他們是“提供給c的產品的載體”。

這個行業供應鏈的優化與升級,就是從這些b入手,尤其是決定於未來十年進入到行業裡的是哪一撥社會freshman,他們來了之後,會面對什麼職業教育和執業環境,將會從根本影響行業的發展路徑。

我們正在為此而努力。

歡迎添加微信 ice010913,請務必註明姓名,公司與職務。感謝支持一勺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