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都那麼累那麼努力地活著,還房貸,養孩子,不能選擇另一種生活方式嗎?

偉大的安格斯


我想做個三和大神,但是我不能...

且把雜談換酒錢 2019-04-27 14:02:55

昨天看了NHK拍的三和大神紀錄片《三和人材市場-中國硅谷深圳年輕打工者實錄》

一群80、90年代出生的人,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第二代農民工。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一個叫“三和人才市場”的地方,做著日結零工,做一天玩三天,消磨著沒有前途的人生,把過日子變成混日子,人生的意義僅剩延展長度...這群人,被網友稱為“三和大神”

某人才市場

1.深圳這座城市——《昨天,這兒是一座村莊》

《昨天,這兒是一座村莊...》

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這篇文章,這是我讀小學的時候的一篇課文。在落後的農村,火車汽車只能靠想象的地方,我通過課本,知道了深圳這座城市。那會兒我們被灌輸的概念是深圳是天堂,是孕育夢想的沃土,是改變命運的地方。

深圳

於是,父親那一代開始有人出去,蛇皮袋、綠皮車是他們的標誌。他們的行為被稱為“打工”,他們的夢想是賺到錢養育家庭,存點錢再回到農村過好一點的生活。他們的特點是文化水平低但是吃苦耐勞,生活水平低但是儲蓄率極高(這個儲蓄率可能用的不太恰當,我想表達的是他們拿2000塊的工資每月甚至能存下1500-1800),十分掛念家人卻每年只在春節回去一次,可能是沒時間,但絕大部分情況是捨不得多花路費。90年代初,我們村打工的叔叔伯伯們,他們一年可以帶回家一萬多塊錢,要知道,他們月工資也不過一兩千塊...

深圳的騰飛,從一個村莊變成大都市,當然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居功至偉,但是第一代農民工的血汗,也同樣不能忘記。

第一代農民工背井離鄉去打工,子女變成了留守兒童,祖輩管教不當,或者說學校教育缺失,再加上父母每年回家帶回的一摞摞鈔票,花花綠綠的新衣服等等因素,給了第二代農民工奔向大城市的充足動力...他們就是曾經的留守兒童。九年義務教育的國策執行到21世紀初,我們鎮上去中學的道路兩旁還寫著大大的標語“磨刀不誤砍柴工,讀完初中再打工”

當年看這個標語的時候覺得很好笑,很幽默,現在一回想,滿滿的悲哀...

2.第二代農民工,廣東的吸引力遠遠超過校園

80、90年代出生的那群孩子,尤其是像我這樣在農村成長的孩子。從書籍、電視、打工回來的人的描述中瞭解到了外面的世界。我們在懵懂的年紀,1990-2010這個時間段,對外面的花花世界充滿嚮往。甚至我在初中的時候看到“安土重遷、背井離鄉”這些成語的解釋的時候,心裡面充滿了疑惑。為什麼不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那麼美好...

1999年,我小學六年級,我們當地的小學六年級合併,各個村即將進入六年級的學生全部集中到鎮上讀書。那會兒的星期天下午,我們村的孩子們會呼朋引伴,騎上自行車,浩浩蕩蕩、熱熱鬧鬧的一起去鎮上上學,那會兒,有30多人、30多輛自行車...

2003年,美國打伊拉克,我應該沒記錯,因為那會兒就只有我和另外一個同村的還在讀書,一路上我們倆騎著自行車聊著天上剛飛過去的那是不是打仗的戰鬥機...

3年時間,從30多人變成了2個人...

他們都搬家到鎮上了?不,他們追隨著父輩的腳步去打工了...

騎自行車不要打鬧

3.《三和人材市場-中國硅谷深圳年輕打工者實錄》,我從這部紀錄片看到了我小時玩伴的影子

大神,這個稱呼這幾年突然流行起來,凡是能被稱之為大神的,肯定是在某個方面跟普通人不一樣,不一定是優秀啊,極有可能是另類。三和大神就是一個另類,打工者之中的另類。他們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基本上是初中水平,且不管在校成績如何。他們逐漸失去了父輩吃苦耐勞的精神,不願意在流水線上從事機械而又枯燥的體力勞動,不願天天加班禁錮在廠區。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他們要追求自由,而且往往是隨性所動,不考慮未來。真正的叫做“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不談什麼理想抱負,不談什麼創造價值實現人生意義,所做的一切,只是渾渾噩噩的延展生命的長度,不談廣度、深度...如果,肚子不會飢餓,身體不會寒冷,那麼,只是延展長度也未嘗不可...無憂無慮,神仙般的日子

大家都想自由,誰不想追求自由呢,只是被現實種種所制約,不敢隨心所欲。

寫這段文字的時候,我並沒有想批判他們好逸惡勞,甚至,我很有點羨慕他們...

4.我想過三和大神一樣的生活,可是我不能...

雖說我現在也是自由職業者,但是遠遠沒有他們那麼瀟灑。我會顧忌周圍人眼光,我會顧忌父母家人的想法,我會顧忌自己讀過大學的身份,我會顧忌圈子裡的人的生活水平。我努力地想做出一番事業,我努力地想用自己的知識創造價值,可是生活總是無情的擊碎夢想。當你發現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填平與生俱來的鴻溝與差距,當你發現無論怎樣努力夢想都是遙不可及,當你強行鞭策自己小有成就的時候遭遇陷阱,被社會的險惡打倒在地,血淚橫流的時候,也許你真的會羨慕三和大神...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努力之後的失敗

努力之後的失敗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拼盡全力努力之後的失敗

拼盡全力努力之後的失敗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已經沒有力氣再去努力了

是的,我很羨慕三和大神,我很想過他們這種拋棄一切的生活。去他的生命的意義,去他的事業有成成功人士,去他的社會價值。做一個不負責任,放蕩不羈的人多好

我大學有位可愛的師妹說過一句話,至今讓我記憶猶新:我的夢想是過豬一樣的生活!

哇,這位可愛的師妹,比我們更早的體會到了人生的真諦,不知道她現在夢想實現了沒有...

5.三和大神的影子無處不在,社稷病了...

不是隻有深圳才出三和大神,也不是隻有在三和人才市場那群人才叫三和大神。仔細回味下,周圍的三和大神少嗎?你以為西裝革履的不是?你以為坐辦公室的不是?你以為企事業單位的沒有?你以為讀過書的就不是?不,很多,很多...可能讀過書的人不會自認為是三和大神,因為他們會給自己掛上標籤,比如“阿Q精神”,比如“佛系青年”,比如“肥宅”,比如“不婚主義”、比如“丁克”...

每個人應該都有追求自由的想法吧,只是方法不一樣,速度不一樣,時間不一樣...

三和大神是社會的病,是無數的努力失敗之後的後遺症,是怎麼努力都無法抹平差距,填平鴻溝之後的自暴自棄。是一些基本生存資料被資本炒作成奢侈品之後的無奈,是弱小的身軀和心靈被現實屢次擊垮之後的苟延殘喘。一小撮想著不勞而獲或者少勞多獲的人利用權、勢、力等資源貪婪的攫取利潤,成了社稷的腫瘤。被攫取者也許讓人恨鐵不成鋼,但是攫取者就可以站在道德制高點來心安理得的享受利潤嗎?何況大多數攫取者早已出賣了道德...

累嗎?

80、90這一代,本應當是社稷柱石,可是卻被生活中人為設置的重擔壓的喘不過來氣。教育、醫療、住房、養老、育兒等等問題...多少光鮮亮麗的西裝革履之下包裹著疲憊的內心...

我們曾經夢想成為科學家、醫生、老師,現在只想成為明星、網紅...不是這些職業有多麼高大上,而是這些行業來錢快...

我們曾經尊重科學家,尊重老師,現在我們尊重商人,老闆。不是他們為社會做了多麼了不起的貢獻,而是他們有錢...

你說,當一切的衡量標準都變成錢的時候,這是進步了呢,還是倒退了呢?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我一直以為上等的生活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現實卻明明白白的告訴我,上等生活是:有錢!

最矛盾且最悲哀的是,躲在出租屋裡敲下這段文字憤世嫉俗之後,我還得為明天的生活發愁。

不敢也不能就這麼追求自由,不敢也不能把讀書寫字這個愛好變成衣服食物

當然,不會,絕不會把讀書寫字這個愛好丟掉,人,總要在心裡留一塊淨土。

三和大神的生活,我向往,可惜不敢也不能去過那樣的生活...

加油,努力奮鬥,財務自由那天,我一定丟掉一切,獨自徜徉於我心中那片淨土


且把雜談換酒錢


不請自來。

看到題主的問題,我也仔細思考了好久,過了好久才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是一個在深圳生活的普通人,如題主所說那樣,在深圳做著一份普通的工作,還著不知道還要多少年才能還清的房貸,養著一個兩歲大的女寶,每天朝九晚五,沉默而努力著。

為什麼我不能換一種生活方式?可以嗎?


曾幾何時,我也有機會在畢業時選擇回到家鄉,雖然一樣是當個普通的上班族,但在家鄉的日子會比在深圳愜意許多。

不用辛苦還房貸、不用花費鉅額養育一個女兒,不用每天忙得像某種動物一樣。但我卻並沒有多少後悔當初選擇來到深圳。

之所以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我有自己的考慮。

首先當然是社會現狀的影響。

俗話說得好,家是港灣,是一個任你在外面受盡多少傷害後,都可以感受到安全、溫暖的特殊存在。

在深圳生活的這麼些年,我深知一個家對我的重要性。租房子不是不可以,但那種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要舉家搬遷的突然,讓我懼怕。

為了讓自己的安全感最大化,我只能選擇拿出自己的絕大部分資源,換取一套不大還要每月交出大部分薪資的房子。

你說這樣苦嗎?相信每一個跟我一樣還著房貸的人都會說苦。但我相信依然會有人選擇這麼做,究其緣由,不過是讓心有一個能夠放鬆下來的地方而已,我想這已經足夠重要了。

其次,養育孩子,讓我體會到為人父母的責任、美好,以及人生的完整。

中國人講究無後為大,這一直以來都是傳統。我當然也不例外,從小就受著這方面的薰陶。

但這並不是我選擇養育一個小孩的最重要原因。

生而為人,我對自己有一些要求。我想在有限的人生中,體驗一切我能夠體驗的事物。


我是一個很喜歡小孩的人,這首先就讓我對與小孩相處這件事不感到排斥。而當我有了機會成家之後,我有了自己為人父母的機會,我並不想輕易放過。

所以在跟妻子達成了共識之後,婚後幾年我們有了女兒。家裡有小孩的人應該都會有這樣一個感受,一個小孩足以奪取家庭所有的注意力,他們會給一個家庭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歡樂。

而在與小孩每一天的互動當中,你會越來越多地感受到這世間的美好,生命是如此靈動、有愛的。


最後,我想說,這樣的生活方式,究竟是不是累,是不是苦,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我也並不是說沒有房貸、沒有孩子的生活不好,但我想,既然來到了這個世界,總要順自己的心意,想做就去做,如果一種生活方式能夠讓你自在、快樂,那應該也就足夠了吧。

囉囉嗦嗦,個人之見,勿怪。


牛魔王愛寫作


我現在還房貸,一個月給孩子交各種錢,每個月好幾千,自己也花點,父母花點,老婆有工資,夠花。總感覺剩不下錢,可能還是自己掙得少

偶爾想一想,如果當時不結婚,不生孩子,不買房子,現在不多說,手裡應該有幾十萬吧,想幹啥幹啥,買個機車,來個說走就走的旅行,玩夠了,就回來繼續幹活,父母活的也不至於這麼累,不用總幫我。

偶爾和朋友喝喝酒,玩一玩,說去溜達就出去溜達,等自己過夠了再找個相當的女人結婚生子,也不錯吧。

只是想一想吧,現在的生活也不錯,雖然沒什麼餘錢,但是老婆孩子熱炕頭,也挺滿足,一家人齊齊整整的


涼薄涼否


現在我才知道我上了這麼多年學,熬過這麼多夜,做了數不清的習題,面對著各種壓力,參加亂七八糟的考試,然後實習,工作,加班,戀愛,分手……

我這麼辛苦,就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然後平凡地度過一生啊。


至於能不能選擇另一種生活方式?當然可以啊。


我可以在應該讀書的年紀逃課,打架,談戀愛,甚至可以選擇退學,然後混社會。等社會放棄我了,就找一個工廠上班,做各種流水線工作。到了該結婚生子的年齡,隨便找一個合適的人在老家結婚生子。

每天我面對的是柴米油鹽和不懂事的孩子,要是在家閒的無聊了,就出門坐在門口曬太陽,跟一群差不多年紀的女人八卦誰家男人又出軌了,誰家兒子還沒娶上媳婦兒。

而我的老公呢?朝八晚五,甚至是一天工作12個小時,回家以後吃了飯就打遊戲,打完遊戲就睡覺,睡醒了再上班。你想讓他跟你看電影,玩文藝?他腦子有病還是我腦子有病?


這兩種生活,哪種更讓人嚮往呢?第一種努力一下還可以創造奇蹟,後一種,抱歉腦袋裡全都是一日三餐吃什麼。

這是玩笑嗎?不,這是現實。


十二聊情感


昨天晚上大寶已經進入夢鄉,小寶還在吵鬧不肯睡覺,老公說著,“車險已經買了,房租交了,兒子的學位預定費交了,,,,,”老公笑著說“老婆,壓力好大哦.”因為我一直堅持把兩個孩子帶在身邊,再加上日常生活的各種開銷所以生活壓力確實很大。但是我們依然笑著去面對。身邊很多朋友勸我把孩子送回老家讀書,這樣我們就不用那麼辛苦那麼累,我都堅決說“不”,孩子待在父母身邊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即使每天很累,當看到孩子稚嫩開心的笑臉,對父母來說一切都是值得的。有人說為什麼要養孩子?我想養孩子不僅僅是一個生命的延續,更是對生活的一種感恩!感恩生活,感謝孩子對我們生活的陪伴。

生活總是給我們出意想不到的難題。對我們來說每個人生活都很累,每天都要面對不同的難題。但是我們依然要笑著面對,努力的去生活,努力讓愛我們和我們愛的人生活的更好!苦點累點都不算什麼,因為我們還年輕!

每個人都想有個安定的家。在一個城市拼搏,只有買了房子才可以真正安定下來。買了房子,孩子也可以讀好一點學校。我和老公也要好好努力,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在這個城市也可以擁有自己的房子,加入還房貸行列。努力吧,年輕人!


航菲媽媽


8月底剛成為一名新手媽媽,深感做母親不易。而我老公雖然不需要每天像我一樣困在家中帶娃,但房貸的壓力和工作的壓力同樣也很難讓他輕鬆下來。


這麼累、這麼辛苦,究竟是為了什麼,就不能換一種生活方式嗎?


1.生活是公平的,我們付出的同時,也在收穫

我是17年結婚的,過了兩年才生的小孩,一方面是考慮生活壓力大,另一方面擔心影響工作。所以儘管婚後家裡明裡暗裡地催著生孩子,但我和老公都堅定地堅守原計劃。


這一個多月的帶娃經歷讓我深深體會到當媽的不容易,一天24小時都得圍著娃轉,生怕孩子餓了病了,很難有自己的時間。

其實我是個喜歡自由,非常需要個人時間和空間的人,然而現在有了娃,我只能奉獻自己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雖然這樣的生活讓我覺得很不適應,但看到寶寶可愛的小臉,酣睡中開心的笑容,也會覺得美好幸福。


生活難免艱辛,但付出的同時,又何嘗不在收穫呢?


做母親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但孩子同樣也給母親帶來了幸福和快樂。還房貸壓力很大,但卻能為我們提供棲身之所。


人活在當下,就要學會享受當下。


2.特立獨行需要能力,更需要勇氣和冒險精神

每天辛苦工作,還房貸車貸,養孩子,多麼沒意思的人生?有時候我也覺得這樣的確很累,那麼我們可以換一種生活方式嗎?


比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這的確很酷,但如果沒有充足的資金,只是窮遊的話,也未必會很開心吧?而且辭了工作之後,接下來的生活怎麼辦?


特立獨行的確很瀟灑,但也需要實力的支撐,更需要一定的冒險精神。

再比如,做丁克。不需要生娃養娃,壓力自然小不少,而且還能過得更自由。


有時候寶寶一直哭鬧,讓新手媽媽的我覺得心力交猝,也會想,我為什麼要生娃?但做丁克我沒想過,我是個傳統的女性,我丈夫估計也無法接受結了婚不生小孩。所以,我們不會做這樣的選擇。


不過如果兩個人都是丁克,而且非常堅定,那麼也未嘗不可。只是會面臨更多的壓力,需要更多勇氣去說服家人。


所以,不管選擇哪種生活方式,其實都不容易,要想得到,就必須學會忍耐和付出。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是這些,如果覺得對你有用,可以點個贊或者關注我哦!我是笑薇——一個從帝都回歸四線小城,靠讀書寫作月入過萬,實現自由生活的姑娘

笑薇讀書


本人沒房沒車,90後,青島,存款800多萬!租房住!如果我當年買了房,也許會和大多數人一樣工作還房貸,啥也不敢想不敢做!幸虧當時沒買房!

所以我們應該換一種思維方式,房子是必需品,但是量力而行,而且現在房價高的離譜,更應該改變觀念,有自己的主見!

當然我肯定要買房,但是不會再青島!我也肯定會結婚,會有孩子,但是沒有了壓力!

我自己總結,先享受後難受,這我受不了,沒有安全感!我還是比較喜歡先難受後享受的生活方式!!!!共勉!

我們就是太著急了,年紀輕輕就負債累累!一想想就害怕!!!

希望大家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快樂愉悅!


斯蒂芬芳


你所說的另外一種生活方式是什麼?不養娃?不買房?不養老?

人活著總要有目標,才有動力,累在所難免。

我是勞苦大眾之一,算一個普通代表吧。一個農村娃娃通過上大學,得到了到城市工作的機會,後來和同樣身份的他結婚生子。大概是命運開玩笑吧,公婆接二連三的生病,拖累的我們喘不過氣來,後來公司也倒閉了。如今我帶著孩子在農村照顧公婆,老公薪水也不高,除了還房貸,基本沒多少積蓄。不管怎樣,生活總歸要向前,與麻亂中找到生活的方向,向著希望繼續前行,加油^0^~。


菲凰



奮鬥小娥


記得結婚的時候,我把名下所有銀行卡里的錢全取了出來,存在老婆名下。單位開資要求提供銀行卡,我報的是她的銀行卡號。我接到的散單,結算時為對方提供的賬號也是老婆的支付寶號。就連新賣的房子,也登記在老婆名下。

為什麼?

因為我怕有一天我突然先走一步,給她留下什麼爛攤子!

努力,是因為有家!

家,是最甜密的負擔!

題主所說另一種生活方式,是否可以理解為不那麼努力地活著,租房子住,不要孩子等等。

可是,你認為不應當給跟定自己的女人一個自己的家麼?憑什麼別人的女人可以穿數千元的衣服,而自己的老婆就只配用50元的包包?當自己悠閒地走在街頭,看到那些平凡的夫妻一起買菜,一起講價,帶著孩子一起玩,真的不羨慕麼?

中國女人,對房子都有一種執念。彷彿有了房子才有家。既然你有這個執念,我成全!

努力,不是證明自己有多強,而是向家人證明,自己有責任,有擔當!

何況現在這個時代,努力都不一定有所收穫,何況不努力。許多人都是一天勞累,可是一回到家裡,看到親人的笑容就覺得這一切都值得。

人間,值得!

更殘酷的是,人活著從來都不輕鬆,就連豁達如蘇東坡不也被皇帝折騰得一會到杭州,一會兒到黃州,一會到海南島麼?哪怕自己是富翁,名流,那些光光閃閃的背後都是無窮無盡的煩惱。

煩惱,和生活方式沒有關係。只要你是人,就一定煩惱。努力,或不努力,有房貸,或無房貸,養孩子或不養孩子,煩惱都不會少。

都會累!

因為我們是世界上最憐的物種——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