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機關服務中心抗疫工作紀實:每位同志都是戰鬥員


“每個崗位都是陣地,每位同志都是戰鬥員”

——最高檢機關服務中心抗疫工作紀實

初春的清晨,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河沿大街147號的最高人民檢察院機關秩序井然,一片祥和。在保衛人員的指揮下,人車分流、測溫消殺有條不紊,機關幹警開啟了忙碌而充實的一天。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最高檢嚴陣以待,周密部署,堅持自身疫情防控和辦公辦案工作“兩手抓、兩不誤”,經受住了危機的考驗。

各項檢察工作高效運轉的背後,離不開後勤服務保障部門的堅守與奉獻。防護物資儲備、衛生防疫消殺、餐飲通勤保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最高檢機關服務中心牢固樹立“大考”意識,努力把後勤服務保障各環節做深做實做細,用責任與擔當為機關辦公辦案築起了一道堅實的健康防線。

反應迅速,緊急聯繫防護物資

1月23日一早,服務中心負責人像往常一樣打開手機,滿屏的武漢封城消息讓他震驚!一場硬仗已經開始,他立即取消回老家陪父母過年計劃,迅速聯繫有關負責同志商議疫情防控值班值守、物資採購儲備等工作。

在最高檢黨組的統一部署下,服務中心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在京同志迅速投入抗疫鬥爭中。“防護物資最緊缺,必須趕在機關上班前有儲備”,最高檢院領導提出明確要求。儘管下手早,但市面上防護物資基本售罄。按程序政府採購救不了急,服務中心一邊商計財局對零星採購開通綠色通道,一邊與時間賽跑,組織工作人員到藥店排隊買口罩酒精,發動親友尋求物資採購渠道。

2月6日上午,第一批防護口罩隨當天航班運送至首都國際機場空港倉庫,但受疫情影響,物流公司無法派送。負責接貨的服務中心行政處負責人緊張焦慮地等待提貨消息,直到晚上8時許,才通知可自行去機場提貨。從裝車運輸,再到卸貨清點入庫,一直忙碌到凌晨,大家才長舒一口氣。

2月23日,第二批口罩到位。但這次遇到的麻煩更棘手——口罩非獨立包裝。為防止分發中造成汙染,服務中心決定在紫外線消毒環境下對6000多隻口罩無菌分裝,3名責任心強、幹活利索的職工連續三天干到凌晨才完成。

“中心領導要求做到全方位防護。”醫務室負責同志告訴記者,服務中心在各辦公區及時配製中藥飲,準備防護手套,積極做好院內防護。同時,還為幹警發放醫用酒精、消毒液等,為居家防護提供幫助,讓大家抗疫的信心和底氣更足。

外防輸入,嚴格做好進門檢測

春節後幹部職工陸續返京,防控形勢更加嚴峻複雜,服務中心堅持把“外防輸入”作為重點,努力築牢“防火牆”。

外防輸入要盡最大努力做到精準,體溫監測排查是關鍵一環。據介紹,為解決體溫監測難題,服務中心緊急採購多臺體溫檢測儀器,在春節期間就組織人員嚴密測試和操作培訓。最高檢明確要求,疫情防控期間,只有經過登記備案的工作人員才能進入辦公區,所有人一律先接受體溫測量,正常方可放行,誰也不例外。

2月6日,北京全市範圍突然普降中到大雪。服務中心保衛處負責人早上6點剛過,就和同事們守在大門口,對進入車輛人員逐一測量體溫、消殺作業。“大災大難考驗黨性,黨員必須衝在一線,雨雪中堅守是我們的責任。”該負責人感慨道。

記者瞭解到,為最大限度將防疫工作做到安全可靠、高效便捷,保衛處積極開動腦筋,將步行上班幹警體溫檢測點移至機關大門外,將自駕來院幹警體溫檢測點縱向增至3個,做到人車分離、同時檢測、互不干擾。

“您不用下車,我給您測下體溫”“腳底也要消消毒!”這是最高檢香山辦公區保安隊長步豐坡近期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他臨時退掉回家過年車票,帶領留守在京安保人員戰鬥在防疫一線,在方便幹警、提醒叮囑中,牢牢守住進出辦公區大門這道防線。

“一線人員承擔了大量工作,很辛苦,奉獻很大!我們要多關心,組織上的關懷要及時送到位。”最高檢院領導在多個場合提到。服務中心堅決抓好落實,對口罩酒精、消殺用品等緊缺防護物資,足額保障執勤保障等一線需要。對連續值班排崗的人員,強制輪休,採取多種方式慰問,努力為奮戰在一線的幹部職工穩固好後方大本營。

內控擴散,不放過一個衛生死角

“對外守住了大門,對內還要防擴散!”服務中心負責人在不同場合反覆強調,做好疫情防控必須打好“外防內控”組合拳,內控的關鍵是想在前、做在細。

記者採訪瞭解到,最高檢機關各辦公區內部消殺工作由物業部門承擔,為做到聯防聯控,消除衛生盲點,各辦公區物業公司員工24小時待命。每天,他們對各個辦公樓大廳的門把手、電梯轎廂按鈕、走廊樓道、垃圾桶等公共區域進行不少於4次消毒;電梯內配置一次性按鈕紙巾,避免人員直接接觸按鍵;設置一次性口罩回收點,避免二次汙染等,把感染風險隱患降到最低。

疫情防控期間,最高檢物業部門職工譚慶國負責辦公樓消殺工作。每天早上6點半,他就背起40斤重的消毒噴霧器開始消殺。人手緊張時,他每天還要給140多輛汽車輪胎消殺。譚慶國說,“任何一個衛生死角都不能放過,我們多用點心,幹警就少操心!”

服務中心物業管理處負責人是一名老同志,一直奔走在防疫一線。從制定防控計劃、指導物業消殺到暗訪衛生死角等,大小事情不聽彙報,親力親為,確保萬無一失。

“實幹擔當履使命,防控疫情踐初心”,物業部門的努力和付出被院領導和職工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最高檢服務中心給他們發出了表揚信。

1月29日,大年初五。按照最高檢黨組指示,在國家檢察官學院香山校區設置最高檢外地返京人員隔離觀察點。服務中心香山管理處密切配合檢察官學院,在物資配備、溝通協調等方面盡力協助,保證了100餘名隔離觀察人員的服務保障。

舌尖防控,讓職工吃上“放心餐”

疫情初期,正趕上春節放假,最高檢機關食堂只有一半工作人員在京。“人手雖不足,但防疫馬虎不得,標準要更高”,食堂大師傅們每天帶頭對餐廳和外採食材全方位消毒。獲得探訪允許後,記者在後廚看到工作人員定時更換口罩、蔬菜經鹽水浸泡清洗三次後使用、菜品出鍋中心溫度達80度以上才上桌……每個可能的風險點都有防範措施。

為避免交叉感染,機關食堂嚴把舌尖防控關口,推行分時分流用餐,延長閉餐時間,提供盒飯供應。工作人員還會提醒幹警戴一次性手套取餐。“這樣吃飯讓人放心、安心。”幾名幹警對記者說。

機關小賣部是幹警生活急需品的“補給站”。為減少幹警出入商超購買食材,給防控帶來風險,小賣部及時恢復主食副食供應,協調蔬菜肉食預訂。

每天下午是食堂班長王乃鋒等人最忙碌的時候,他會根據幹警預訂信息,稱斤分裝,貼好格籤,等待幹警取貨,“能夠讓大家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用在辦公辦案上,我們辛苦一點也值了。”

天還沒亮,魯谷和香山辦公區,後廚早已燈火通明,核查菜品、食品留樣、盒飯發放……“我最開心的就是看到大家吃上冒著熱氣的飯菜,增強戰‘疫’勝利的信心。”魯谷辦公區餐廳負責人王宏旺告訴記者,魯谷辦公區負責盛裝分發盒飯的服務員吉利曉,每天的工作區間是餐廳到後廚僅幾十米的距離,但要走上3萬多步,硬生生走壞了一雙鞋。

保障交通,辦公辦案出行無憂

每天凌晨5點多,駕駛通勤班車的司機們已陸續起床,他們要趕在6點30分到達最高檢機關集中居住小區門口,接送來院上班幹警。這是最高檢黨組為一些工作人員上下班通勤困難開的綠燈。

據服務中心車輛交通管理處負責人介紹,2月3日上班後,每週彙總統計乘車需求,對通勤班車線路多次調整優化,目前10條線路順暢運行。對個別因特殊任務加班趕不上班車的幹警,採取點對點接送。

疫情防控是總體戰,要密切配合、相互協作。服務中心車輛交通管理處和保衛處的同志們每天一大早就趕到機關,簡單溝通、明確任務後,就在寒風中迎候班車到來,指揮停靠、測溫,下班時又安排調度發車,確保幹警開開心心上下班。

據介紹,公務用車保障是交通處另一項主要工作,通過統一安排、科學調度,辦案、機要、應急等用車需求得到了充分保障。

“運送防疫物資、開通通勤班車等任務下達,駕駛員們主動請戰,以實際行動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車輛交通管理處負責人告訴記者。

“兩手抓、兩不誤”,努力把受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

“終於修好了,可以印文件了!”東辦公區文印室一臺老印刷機突然發生故障,運維人員短期回不了京。“文件印刷耽誤不得!”文印室負責人與運維人員遠程視頻連線,自己動手調、反覆試,經過兩天努力終於把故障排除。

3月17日,記者採訪時,正趕上東區維修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例會,會上特別強調要以巡視整改為契機,全面統籌,發揮好遠程辦公、居家辦公優勢,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日常保障”,努力把受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特別是要更加主動精心謀劃東辦公區維修改造項目開工前招標、搬遷方案制定等籌備工作,做好集中片區房產證辦理等工作,在用心用情中提供更好更優後勤產品,在履職擔當中向幹警、向黨組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服務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疫情總體向穩向好,但防控工作仍需“咬定青山不放鬆”。下一步,服務中心將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優化保障方案,使之更加契合不斷變化的防控形勢,提升應對各類風險的防範能力和綜合處置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