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與娛樂玩味下的羅馬建築,終究是帝國衰亡的“炮灰”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羅馬帝國曾造就了輝煌的歷史,作為古代西方文明的中心,羅馬帝國不僅有健全的法律、瑰麗的藝術,還有雄偉的建築,帝國時期建造的羅馬城被稱為“永恆之城”,但是永恆之城並沒有給羅馬人帶來永恆,公元5世紀,羅馬帝國就已經滅亡了,但是這些曾經作為羅馬繁榮時期的建築,卻仍然保存了下來,從羅馬建築風格前後期的變化,可以看出羅馬帝國的興衰的過程,

在鼎盛時期作為世俗和娛樂活動的公共場所,在野蠻人入侵時,建造的堅固的城牆,那些不同時期,不同作用的建築,正如一本史書,雖然沒有文字,但是我們一見到他,便似乎打開了羅馬帝國過往的畫卷,從這些建築中,我們可以從中細心品讀羅馬帝國興盛時的奢華,以及衰落時的無奈。

世界王冠上的寶石,早期羅馬城的輝煌

羅馬早期城市建設和各個王朝的發展相輔相成,包括三個階段:從王政時期到共和國時期以及最繁榮的帝國時期,羅馬人認為公元前753年羅慕盧斯謀殺了雷穆斯始建羅馬城,雖然故事有些離譜,但是羅馬城的建立起初還是以實用性為重要依據的——依靠河流來建立,因為河流能提供城市生活所需的充足水源,羅馬城建立在離臺伯河河岸22公里遠處。最早期建築只是以宜居為主,並沒有過多的修飾,為了排水的需要,修建了一條從羅馬廣場到臺伯河的下水道。後來隨著羅馬城的擴大才建立了羅馬努姆廣場以及一座圓形大劇場。漸漸有了公共建築,羅馬城逐漸成為一箇中心城市。


世俗與娛樂玩味下的羅馬建築,終究是帝國衰亡的“炮灰”


到了共和國時期,公元前509年塔克文王被驅逐下臺,羅馬建立了新的共和體制,這一時期的貴族和平民之間矛盾不斷,經過幾次階級鬥爭,平民獲得了勝利,羅馬的社會基礎就此建立起來,在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這短短兩百年,羅馬逐漸經過戰爭征服了周邊國家,成為一個橫跨亞非歐的強大帝國。羅馬人第一次獲得了巨大的優越感,他們戰爭的成功也體現在建築上,羅馬人廣建神廟,這一時期建築最多的就是神廟,同時多年的戰爭也使得羅馬人意識到,必須建立城牆以維護統治,尤其是公元前390年,高盧人入侵羅馬城,給了羅馬薄弱的防禦沉痛的教訓,為此羅馬人建立起了高大的賽維安城牆。


世俗與娛樂玩味下的羅馬建築,終究是帝國衰亡的“炮灰”


公元前27年,奧古斯都統治羅馬,進入帝國時期,奧古斯都大建羅馬城,對之前的建築進行了巨大的改動,建立了奧古斯都廣場、神廟、引水渠、以及紀念功勳的凱旋門和提供公共服務的阿格里帕浴場,在奧古斯都之後,提比略在拉蒂尼山上修建了富麗堂皇的宮殿,後來羅馬帝國的建築更是奢侈至極,尼祿甚至修建了一座金屋,餐廳裝有旋轉的象牙天花板,以便撒花,而且設有孔隙,以便從頂部灑香水。到羅馬帝國各個不同的王朝,羅馬城建築更是被修飾的越來越精緻,各個王朝添加了自己不同的特色,弗拉維建立了圓形大劇場,安東尼王朝建立了圖拉真廣場,哈德良建立了萬神殿。除了王朝建築,居住在羅馬的普通居民建築也是極盡豪華,他們通過豪華的裝飾來顯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世俗與娛樂玩味下的羅馬建築,終究是帝國衰亡的“炮灰”


早期的羅馬城建立能如此豪華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 政治上的和平以及經濟上的繁榮使得羅馬人有大量資金去建設城市。
  2. 對外征服獲得了大量廉價的奴隸勞動力提供了人力成本。
  3. 大量外來移民湧入羅馬城,帶來了先進的建造技術。

晚期世俗性與娛樂性並存的羅馬建築,羅馬衰敗的先兆

公元283年,一場大火,破壞了羅馬城大部分區域,其實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羅馬城到後期非常擁擠而且晚期由於羅馬帝國權力的削弱,羅馬皇帝一般都不在羅馬城,所以這一時期羅馬建築主要是修復之前被破壞的建築,和建造一些象徵性的建築,這一時期建築仍然顯示出世俗性和娛樂性的特點

。戴克裡重建了羅馬元老院,在帝國後期,羅馬人對於自身防衛的危機開始建造奧勒良城牆,城牆全長18到19公里,環繞包圍1400英畝土地,城牆高6米,厚3.5米,每隔29.6米就有一個瞭望塔。


世俗與娛樂玩味下的羅馬建築,終究是帝國衰亡的“炮灰”


  • 窮兇極奢的世俗性建築

洗浴是羅馬人一種習慣的生活方式,為了滿足城市人民的世俗性需求,城市建造了巨大的公共浴場,據調查到公元4世紀,羅馬城總共有856個浴池,比較出名的公共浴場有卡拉卡拉浴場和君士坦丁浴場。浴場具有象徵性和實用性的雙重作用,一方面能滿足市民公共衛生的需求,一方面體現出王室對普通市民的恩澤,公共浴場一般不收費,免費供市民使用,羅馬城第二大浴場長337米寬328米,浴場內不僅有更衣室,還有涼水、溫水、高溫三種浴室,以及游泳池,周圍還有體育場、花園以及圖書館等基礎設施。浴場四周裝飾著雕像,彩色大理石的底面,牆上掛著精美的壁畫,使得藝術、建築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世俗與娛樂玩味下的羅馬建築,終究是帝國衰亡的“炮灰”


除了公共浴池,作為世俗性的鬥獸場、宮殿、府邸以及劇場都在宣揚豪華和享樂主義,反倒是作為信仰的神廟退居次要,據估計羅馬在任何時候都至少有62800人運用浴場設施。而作為世俗性象徵的廣場,不僅能顯示出羅馬的財富,還能表現出特權以及提升公民自豪感。這些世俗建築無不顯示出羅馬的強大與輝煌,在羅馬帝國的晚期,其實早已開始衰落,但是帝國上下仍然沉迷於這種自豪之中。


世俗與娛樂玩味下的羅馬建築,終究是帝國衰亡的“炮灰”


  • 醉生夢死的娛樂性建築

在羅馬帝國的娛樂性建築中,除了剛才提到的公共浴場、還有劇院和圓形劇場以及運動場和競技場,英國學者理查德•詹金斯曾說過:“帝國時代建築的豐富,可能成為帝國衰敗的象徵。”羅馬人崇尚實用主義,而這些娛樂建築不僅能夠取悅大眾,也能作為一種政治手段,讓王朝獲得大眾的支持。羅馬角鬥場殘忍的角鬥,正是羅馬公民的墮落和道德、人性的麻木。他們沉醉在一種短暫的娛樂之中,而忘記了其實整個帝國已經在走下坡路。羅馬的劇院和圓形劇場經常會舉辦慶祝節日的活動,公元354年,有177天是常規的節慶日,羅馬人基本處於日日狂歡的狀態。到最後時期羅馬建築呈現出許多軍事建築和基督教建築,因為羅馬帝國已經大不如從前,人們將希望寄託于堅固的防禦措施和虛無的信仰之上,和當時開疆拓土的時代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世俗與娛樂玩味下的羅馬建築,終究是帝國衰亡的“炮灰”


總結:羅馬帝國從起步到繁榮再到衰落,羅馬城市建築作為一種社會產物,顯示出了不同時期的建築特性,前期主要注重實用主義,大力擴張城市,城市建築有著很大的實用價值,到羅馬帝國全盛時期,政治環境和平

為了討好民眾和顯示權威,這一時期的建築顯示出極度繁華的面貌,有大浴場、角鬥場、以及競技場將世俗性和娛樂性發揮到極致,晚期雖然還維持著世俗性和娛樂性的建築,但是隨著羅馬的衰敗,也開始注重加強軍事建築和基督教建築,這一時期是羅馬帝國對自己失去往日輝煌的恐慌,羅馬建築的建築水平高超,對建築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世俗與娛樂玩味下的羅馬建築,終究是帝國衰亡的“炮灰”,無法挽救羅馬帝國大勢已去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