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明節也要放假?感覺這個節日不重要?

神叨俠


為什麼

我們講家國天下,家就是國,國就是家。

現在我們還推崇儒家文化,大力向外發展孔子學院,儒家文化講究“仁義禮智信”,講究忠和孝。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華文化得到有效復興,而從近年的發展情況看,中華文化,更適合我們。

在經過將近100年的精神西化、文化西化、科學西化之後,終於開始正視我們自己的文化了。

文化復興是為了促進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更能促進文化復興。文化復興,才有可能民族復興。

為了能夠文化復興,我們便要把我們的遺失的文化尋找回來,重視起來。

而文化是需要有一定的儀式感的。

比如過年放炮、貼春聯,八月十五吃月餅,端午節吃粽子等。

自然就會選擇有儀式感的,重要的節日進行推廣。清明就順理成章了。

為什麼是清明節

清明節是祭拜先祖的節日,是中國比較傳統而特殊的節。

清明節宣揚的是孝,這是我們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東西;

清明節回家祭祖,非常注重儀式感,有型有神;

清明節在春季,是踏春最好的時節,適宜出遊消費。

所以,宣揚中華文化,體現忠孝精神,儀式感強,時間合適,所以就選擇大力推廣清明節了。於是就放假了。


瘋哥哥l


清明節以前,是不放假的。後來國家安排了假期。

清明節是幹啥的?大家都知道,是祭拜祖先的。按理來說,祭拜祖先這種事,還要驚動國家,專門安排一個假期?

假期這期間,促消費拉內需就不說了。我們就來說說,祭拜祖先這事,為啥得到國家認可,專門安排了一個清明節。

美國有聖誕節,紀念基督教耶穌的。印度有印度教,伊斯蘭國家有伊斯蘭教,泰國有佛教,還有些七七八八的其他教派。想想中國,好像除了外來的佛教,本土的道教,也沒啥叫的出名字的教派了。就這二個,好像信的人也不多。這些個都是宗教信仰。中國人啥啥都不信,是不是可以說中國人沒有信仰?

我國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宗教的自由,我身邊的朋友,有信基督教的,也有信佛教的,有信本土道教的,甚至還有信飛天拉麵神教的,一般情況下,咱們相處都很融洽。但我最反感有人說我們中國人沒有信仰。

其實,中國人肯定是有信仰的。誰啊?信春哥?開玩笑。那只是網絡的一個老梗。

中國人信祖先。

中國人確實不太敬什麼天地鬼神,不追求什麼虛無縹緲的來世和神格化的偶像,但我們尊重人啊,我們敬祖先和英雄啊。

我們中國人信仰的,其實是人,是千千萬萬個了不起的人,是祖先,是同胞,也是自己,是那捲帙浩繁的文章中展現出的“人”的精神。只要勇敢、正直、善良、智慧,都可以學習,都值得信仰。

所以國家給個清明節,是在強化中華民族骨子裡的那種精神,也是祭拜中華民族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耳根不淨


要回答你的第一個問題,還是先從第二個問題說起吧。

清明重不重要?我小時候跟你的看法一樣,感覺不重要(“君子”勿噴)。那時候住在鄉下,父母健在,清明也不放假。上墳祭祖的時候,大人們領著去,墳地裡有很多墳頭,到處是綠的樹,青的草,五顏六色的花。上墳的事情由大人們操辦,我們小孩子在墳地裡到處跑,采采野花,折折柳枝,只有正式祭拜時趕緊跑到先人的墳前磕幾個頭,跟墳裡的人沒見過面,沒有太深的感情。至於清明踏青,那時候更沒有想過。因為每天上學,要在青草如茵、鮮花鋪道的鄉間小路上走好幾里路,天天踏青。有時候還會逃課到油菜地裡,燻著濃郁的油菜花香,美美地睡上半天。

長大後就不一樣了。全家搬到了城裡住,整天忙忙碌碌,離大自然越來越遠,踏青就成了奢望,變得越來越令人嚮往。更重要的是,後來父親去世了,清明就更加不同尋常了,每年的清明節或者之前幾天,我總是會抽空去父親墳前陪他說說話,有時自己去,有時帶孩子一起去。

聽說美國的學校在清明之前會放春假,他們沒有清明祭祖的習俗,但清明時節春暖花開,宇宙清明,踏青確是必須的,放假也就順理成章了。


胡王使者3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眾所周知,國家規定清明節放假三天,而題主覺得清明節並不重要。其實並不然,清明節作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標誌著萬物的甦醒,提醒百姓們春耕的時期到來,要辛勤耕作,同時也是掃墓祭祖、緬懷故人的重要節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為什麼要放假。

掃墓祭祖

清明節掃墓祭祖的活動歷史悠久,戰國時期,掃墓習俗就非常盛行。到唐朝時期,唐玄宗在《舊唐書·玄宗紀》中記載到:“寒食節上墓拜掃禮經無文,但近代相沿,積久成俗,土庶之家,每逢寒食節無不祭掃”。於是唐玄宗便將清明節掃墓祭祖作為當時的五禮之一。掃墓祭祖不僅表達對逝者的敬意和緬懷,還可以梳理整個家族的歷史,通過這祭祀活動在陰陽兩界,在生者與死者之間建立起一個精神交流的橋樑

除了掃墓祭祖之外,清明節還有著郊遊、踏青、插柳等習俗。在古代,因為醫學並不發達,人們時常生病。所以在清明節外出郊遊是百姓們的主要目的,插柳、踏青、放風箏等等運動,在古代放風箏又稱之為“放晦氣”,就是為了釋放出冬天淤積在身體裡的不怏之氣,所以清明節也是人們強身健體的媒介。

清明節的重要

在我國現代,有很多人為了生活,或者為更好地發展,選擇了移民至新加坡、美國、英國等等地區。而在這移民之後,他們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根,沒有忘記自己祖先以及祖國。而這種傳承靠的是什麼?是每一代人的口口相傳以及血脈中的節日傳承,清明節更是將我們的華僑同胞與故鄉、祖輩的靈魂緊密聯繫。在清明節時,他們會從異國他鄉趕回故鄉進行掃墓祭祖,與先人進行心靈交流。

清明節為什麼放假

在古代,很多官吏是在異地任職的,而古代的交通又有限,出行最快得也是騎馬與坐馬車,所以在清明節時期,只能放假給官吏們回家祭祖掃墓了。在唐朝時期,假期更是長達7天之久。而現代,不僅公務員外地任職,更多的人選擇了離開故鄉,到外地打工,所以清明節放三天假期也是合情合理的。

謀謀說:

清明節在“破除迷信”的下,祭祀祖先被罩上了“迷信”的字眼,祭祖活動也不同程度的扼制,我們對祖先的印記越來越淡漠,關注的更加現實,相信金錢萬能和拼命工作,但我們缺少了對先輩們的緬懷,更是缺少了最珍貴的“敬畏”

。如果沒有假期,在快節奏生活下的人們只能在親人的墓碑前匆匆一瞥,甚至那些在異國他鄉的人們無法回到故鄉。在現代的快節奏社會,需要我們明白與重視清明節的意義,沒有清明節的緬懷之情,在忙碌的生活中也失去了情感的寄託。

各位如有不同看法,可在評論區一起探討探討~


謀謀侃文化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唯一一個放假的節氣,但是我想,這並不是它放假的原因。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中國除了週六日的法定節假日。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可以看出,陽曆假期為元旦,勞動節,國慶節。而陰曆假期為春節,端午節,中秋節。而清明節是按節氣排的,一般是陽曆4月初。

那麼在我們上面提到的陽曆假期中,元旦和勞動節是與國際接軌的,國慶是祖國的生日,必須是假期。陰曆假期中,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都與歷史有關。顯然,如果把唯一按節氣分的清明節分類,肯定是歸到陰曆,與歷史有關的假期一組。

這就涉及到清明的作用,即這個節日是幹嘛的?(不作節氣分析)

清明是祭祀祖先,追悼,掃墓的日子,是見列祖列宗的日子。是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延伸,它提醒我們炎黃子孫要不忘祖先,不忘根本。同時也說明它非常重要。

我想,清明的作用,便是它是假期的原因。


蓮柒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們對已故人的一種哀思。考慮到為了不影響工作,放假一天讓我們去墓地掃墓


麗的739


我與題主的觀點恰恰相反。重要的節日很多,在我心中最重要的是中秋節、清明節春節。另兩個節日暫且不提,為何清明節如此重要呢?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官方的解釋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即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

對於國家來說,清明節追念先賢、緬懷先烈,不能忘記那些革命先烈戰鬥英雄為國家為人民所做的一切,因為他們的犧牲奉獻,才有中華名族的崛起復興。而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清明節祭祖掃墓,追憶逝去的親人,訴說從前現在的生活。我認為不管對國家還是普通人,清明節都很有意義。

真正的死亡是遺忘。清明節讓我們不要忘記那些逝去的親人,犧牲的先烈,不要讓那些可親可敬的人消失在回憶裡,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們活在我們的回憶裡,永不朽。

落葉歸根傳統的文化刻在中華人民的骨子裡,而與之相對應的便是隨之產生的清明節,我們的祖先即便跋山涉水,不遠萬里也要魂歸故里。能夠安葬,是去世最好的歸宿,清明節見證了這些。

海外遊子,有的定居在國外。有的始終都牽掛著家鄉。這次疫情,很多外籍華人回到國內避難,有的遵紀守法,有的趾高氣揚。我總是在想,那些瞧不起祖國的人,他們早就忘記了列祖列宗,民族美好的品德全部被抹殺,如果他們也年年過清明節,給他們專門的時間去緬懷先祖,聽聽父輩講述過去那些艱難歲月,是不是就不會變成現在這般被唾棄模樣?


宮商角徵羽哆瑞咪發嗦


怎麼會不重要,尊老愛幼是我們的光榮傳統。祭拜祖宗更是應該的,我們不能數典忘祖。不能老人一走就完事了。生前我們做的再好,不可能沒有遺憾,就當去了後我們的愧疚有個寄託的時候。祝天堂裡的奶奶安好,無痛無災。


藍海4166


清明節是懷念故去的親人,緬懷先烈,不能忘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讓我們珍惜當今生活。


洗春秋


清明節放假是必要的。感覺這個節日不重要,只能說明,你還沒搞清楚這個節日究竟應該如何去過。

清明節放假,是法定祭祖的日子,讓很多人有一個充裕的祭祖機會。

有人一定會問,春節不是也能祭祖嗎?為什麼非得還要多出一個專門祭祖的清明呢?首先,春節時祭祖,更多的是恭賀辭舊迎新,祈求祖先保佑新的一年幸福安康。所以,此時祭祖的主題並不是寄託哀思。而清明就不一樣了,在滿眼綠意和生機的日子裡,專門去寄託哀思,是一種很深沉的情意。其實,在古代,清明就是專門祭祖的日子,這也是一種文化傳承。

另一方面,很多人會春節加班,甚至過年並不回家,也就失去了祭祖的機會。但是,沒有哪個單位會在清明壓榨員工加班!這是一個法定的祭祖日,圓了這些人的夢想,讓他們能夠不急不慢、一心一意地回家祭拜先祖,儘自己的孝道。

清明節放假,家人團聚祭祖,能有效地傳承禮、孝文化和提升家庭凝聚力。

祭祖,是一種文化。雖然祖先已去,但是全家人並沒有忘記他們,依舊對他們滿含哀思與敬仰。當一家人聚在一起,按輩分來依次祭拜先人的時候,這就是一種禮、孝文化的傳承,對於年輕人的教育意義更是極大。有的人抱怨現在傳統文化已離我們遠去,其實,清明祭拜就是傳統文化不變的傳承啊!

當一家人聚在一起共同祭拜的時候,家庭認同感是最為強烈的。我們在一起的這一群人,有著共同的先祖和家族——我們是這世上最親近的人!

清明節有“踏青”之習俗,讓人們能夠盡情領略人間四月的美好風光。

清明節向來有踏青的習俗,可為什麼偏偏清明節去踏青呢?

原來,清明時節,是賞春光的最好時機。三月的時候還在春的萌動期,過了春分一切才開始繁榮起來,經過一段時間,到了清明,一切都可愛而充滿生機。真正到了五月,已經快要入夏了,我們就感受不到那種專屬於春天的生機勃勃了。既然有了這樣的法定假期,我們一方面能夠祭祖,另一方面能夠好好地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賞一賞人間四月天,真是太好了!所以,我們是不是反而得感謝清明放假呢?

清明是一個心態上的轉折,二月三月還是過渡期,過了清明,就能夠真真切切感受到春天的活力。

清明是一個心態的轉折。

從生理上來說,人們和自然一樣,開始富有活力,意氣風發地期待大半年的美好時光。清明的休假,是之前勞勞碌碌幾個月之後的短暫休整,去一去冬天的肅殺,驅一驅早春的寒涼,讓自己以最飽滿的熱情來迎接春夏秋冬。

從心理上來說,清明祭祖完,一年的開端準備才真正結束了。所有的辭舊迎新都忙完了,了卻了諸多心事,於是身心舒暢,輕鬆暢快。過了清明,就要好好地享受美好的時光了,已經蓄足了火力,足以精力充沛地維持到下一個新年。

所以,清明也是一個絕佳的預備期!

看了這些,不知道你是否還覺得清明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