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脛腓骨骨折多少天能下地負重行走?

用戶5466110429062


這個問題問得好,估計很多人現在對於骨折還是抱著“傷筋動骨一百天”的想法,會告訴骨折的病人先臥床三個月,之後看片子根據骨頭癒合情況決定是接著躺著還是開始活動。

作為沒有骨折的人說這話很簡單,但是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下,就算沒有骨折,隨便哪兒個人躺床上三個月不讓下地活動,您受得了嗎?可能躺三天您就開始煩躁抑鬱了!何況骨折的病人呢!骨折的病人如果真在床上躺三個月,那真的會變成小品裡說的:“四肢都能躺退化了!”。

然而骨折的病人癒合確實需要休息,在休息和活動之間如何權衡呢?什麼時候可以開始適度活動了呢?我們來探討下這個問題!

討論這個問題,尤其脛腓骨骨折的病人,我們基本要從兩種種情況來考慮這個問題,第1種是患者沒有進行手術,採取了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療。第2種是患者採用的是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

脛腓骨骨折的特點:癒合慢

脛腓骨骨折,是所有骨折部位當中比較難癒合的部位。大家看下圖可能會更好的理解,為什麼?如果大家仔細看下面這張圖,尤其是中間的那份圖的話,我們稱之為脛骨的中段骨折,如果骨折發生在這個位置,不知道大家是否發現在脛骨的骨折部位下段會有很大一個範圍的空白區,這個空白區就是缺少血運的區域,而一旦缺少血運骨折自然很難癒合。而且朋友們可以按壓一下自己小腿前方這個位置,基本都是皮包著骨頭,所以這個部位本身它的血運就不是很好。一旦發生小腿骨折,尤其是中下段的骨折,癒合起來是比較困難的,臨床上一般一年以後再癒合是非常常見的事情,有的時候需要花費的時間更長。

我們先來說說手術治療的脛腓骨骨骨折患者什麼時候開始下地行走?

現在一般小腿骨折,醫生通常會採取兩種主流的手術治療方式,一種是髓內釘固定,一種是鋼板固定。髓內釘固定是一種比較好的治療方式,醫生會將一根長的鋼釘置入到脛骨的中間也就是骨髓腔內,調整好骨折的位置以後,將這根長釘上下各通過特殊的鋼釘給予橫置固定(年輕人如果骨骺沒有閉合的話,是不允許做這個手術的,因為可能破壞骨骺線以及骨髓腔)。這樣做的優點是,即使骨皮質骨折但是患者可以非常早期的下地,負重的過程當中力量會傳導到鋼釘上,減少對於骨骼的刺激。

而什麼時候患者做完隨內釘固定以後可以下地呢,術後第一天就可以!當然,這種做法來自於國外術後鎮痛比較好的數據統計,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做到這樣的機器,一般我們會等到患者切口癒合比較好,而且手術疼痛減輕以後,也就是術後一週左右開始下地行走,就已經非常不錯了。當然如果有的患者疼痛耐受能力非常強,也完全可以在術後第1天或第2天就可以下地。

一般早期行走採取非負重行走的方式


患者可以通過雙柺的助力使用柺杖和健側的腿,支撐進行早期下地行走,具體怎麼行走,大家看下圖就會立刻明白,這樣可以不會刺激到骨折的部位,避免導致早期活動影響的切口以及骨折部位的疼痛。

慢慢可以部分負重行走

如果下地行走以後,患側的足步腫脹或者是切口周邊的疼痛有了明顯的減輕或者是不疼痛了,那麼就可以慢慢的採取單拐支撐行走。


在下地的行走過程當中出現肢體遠端的青紫腫脹,這都是很正常的,因為骨折以及手術都會影響肢體遠端的血液迴流,最開始行走的過程當中,時間不要過長,要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量,因為每一個人體質不同,早期就像下地行走的狀態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可能很早期就可以行走比較長的時間,而有的人只能走幾分鐘。當使用單拐行走以後,患處並沒有明顯的疼痛,那麼可以嘗試正常步行,但是建議在嘗試的時候,身邊一定要有別人幫忙,或者是在專業的醫生指導下進行系統的鍛鍊以後,再開始脫拐行走。

鋼板內固定的患者要略晚一些行走

進行鋼板內固定的患者建議,行走的時候,最好要晚一些,應該在術後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複查x線可以看到有少量的骨痂形成以後,再行走是比較安全的。具體行走的方式,與髓內釘固定的患者是一樣的。

有的人可能會問,這麼早的下地行走,會不會影響到骨折的癒合?

答案是隻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是不會影響癒合的,而且適度的負重行走反而會刺激到骨折的折斷,促進骨折的癒合。有的時候因為做了髓內釘內固定手術,患者遠端骨折線癒合的不是特別好,醫生還要將遠端的螺釘取出來,故意讓折端有些許的微動,這樣反而會促進骨折的癒合,這種手術我們稱之為動力化。

保守治療的脛腓骨骨折的患者,什麼時候適合下地行走呢?

有的患者脛腓骨骨骨折,位置比較好,骨折對位對線佳的情況不需要手術的時候,通常醫生會可以採取石膏外固定的辦法。


雖然這種治療辦法可以很好的幫助患者達到骨折癒合的目的,但是需要的時間比較長。而且在康復的過程當中,一般醫生是不允許患者在三個月以內過度劇烈活動的,因為很有可能因為一次扭傷就導致骨折的再次鍛鍊。

在臨床上我們通常會指導患者每半個月或者是一個月到醫院複查一次小腿的x線片子,如果發現有明顯的骨痂形成,那麼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雙柺助力適當的行走。

但是具體要何時行走,每個人就不一樣了,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癒合能力不一樣、是否有糖尿病這些影響癒合的因素是不一樣的,通常情況下可能至少要需要兩個月左右的時間,患者才能在雙柺助力下適度行動活動。



總結

以上就是對於題主的解答,針對脛腓骨骨折這個癒合比較困難的部位,我們通常是主張早期下地行走的,這樣可以避免因為長期臥床導致的心肺功能下降,導致肌肉的萎縮,適度的活動反而會促進骨折的癒合。然而每個患者的病情不同,每個患者的骨折方式和位置不同,要區別對待,制定個體化的康復計劃才是最正確的治療方式,建議有脛腓骨骨折的患者可以諮詢當地醫院的康復師或者是康復治療師,制定個體計劃,根據每個人的病情進行科學系統的訓練。如果您還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討。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複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謝謝了!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脛腓骨骨折後多久能走路?

這個一般不能說到多久時間就能走路,每個人恢復的情況快慢都不一樣,建議的話可以先複查看骨癒合情況,要骨折端已經癒合穩定就可以適當活動走路,很多走路過早導致二次骨折錯位,骨折期間一定要積極治療。

經常碰到一些患者說都三個月了骨怎麼還不癒合,不是說傷筋動骨100天就好了嗎?

很多患者以為骨折手術後休息等骨自己恢復癒合什麼都不做,結果錯過了最佳的康復時期,到前三個月是最佳的康復期,所以自己一定要重視起來,積極治療康復鍛鍊



侗藥骨傷外治石醫生


這個我有體會呀,前幾年在工地上摔了,右手手腕關節下去三公分,整個大骨頭裂開了,這個我摔下來時知道了,當時手腕處立馬鼓起一個大包,手掌成紫色,立馬送醫院,拍片後,打了石膏,三個月拿了,整整一年多,手抓東西沒力,只能四個月後慢慢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