琿春:溫室大棚春意濃

琿春:溫室大棚春意濃

張宇健 楊文奇 吉林農村報記者 徐文君

早春三月,春寒料峭。琿春市三家子滿族鄉東崗子村的一棟棟溫室大棚內,農戶們忙著整理菜苗、採摘蔬菜……他們用農業生產驅散疫情之寒、播撒增收致富的希望。

張利華是東崗子村第一個利用溫室大棚培育蘑菇的農戶。走進他家的溫室大棚,一摞摞菌菇包整齊堆疊,整齊排列在百餘米的大棚裡。“一個大棚約有3萬個菌包,每個菌包2斤左右。”張利華告訴記者,他每天都開車到億客隆、東市場等地送貨。“今年受疫情影響,琿春市平菇需求量有較大提升,儘管市價偏低,但為了能讓市民吃到平價的平菇,我堅持每天送貨。”張利華說。

走進村民趙軍的牛奶草莓基地,趙軍和妻子正帶著口罩衝肥。“用溫開水衝開紅糖之後發酵,再摻進有機肥中,這樣可以給草莓提供更多營養。”趙軍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來草莓基地採摘的人大幅減少,於是,他通過改良草莓種植技術,提升草莓的口感和顏色,努力提升銷量,減少損失。“洗過草莓的水還可以用來養魚。”趙軍得意地說,改良了有機肥的草莓農藥殘留量遠低於國家標準,是真正的綠色食品,讓人吃得更放心。

離開草莓基地,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關利華帶記者走進另一棟蔬菜大棚,棚內種植的小白菜、油菜等長勢喜人。“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村裡鼓勵農戶大力種植溫室蔬菜,提高蔬菜產量,全力保障市民的‘菜籃子’。”關利華告訴記者,疫情期間村裡為農戶辦理了通行證,有效解決了蔬菜進城銷售的問題,保證產品運得出。同時,藉助鄉村電子商務平臺,通過“互聯網+”擴大銷售範圍,並通過微信、朋友圈加強宣傳,保障產品賣得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