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被斬首的皇帝都有誰,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古今之變


有這麼一個皇帝不僅是被砍了頭,他的頭顱竟然還被保存了數百年,他就是王莽。



公元23年,綠林軍擁戴劉玄組成的更始軍攻入了長安城,皇帝王莽在混戰中被綠林軍所斬殺,王莽的頭顱迅速被割下,他的屍體則被數十個軍士分割。

王莽割下的頭顱被懸掛在了當時的宛城(南陽)示眾,一般來說掛一段時間後就可以扔到荒郊野地裡了,但王莽的頭卻被後來的東漢王朝給收藏了起來,意圖警告謀朝篡位者。
但大家也是知道的,在東漢王朝最終還是被老曹家給篡位了,顯然王莽的頭顱根本就沒有起到任何警示作用。更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之後的曹魏和西晉也選擇了繼續保存王莽的這顆頭顱。一直到公元295年晉惠帝時,西晉首都洛陽的武庫發生了火災,保存在武庫裡面的國寶“王莽頭”再也找不到了。


浮沉的歷史


在中國古代,封建皇帝大都是遭受叛亂被殺,抑或亡國被殺等等,基本上是死於非命,且數量居多。歷史上被斬首的皇帝一共有七位。

一、新朝皇帝王莽

王莽,西漢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出生在一個王姓家庭,是漢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因其父早死,故能生活節儉,勤奮博學,在貴族、官僚中頗有聲譽,官至大將軍、大司馬,臨朝輔政。他屢次捐錢獻地,籠絡民心;又奏請增加大臣俸祿,擴充京師太學,因此聲望日隆,各地上書頌揚王莽功德者,以及獻祥瑞、呈符命者,絡繹於途。公元前8年,王莽自認是舜的後裔,應受漢禪,藉助“易姓改命”的思潮代漢自立,並逼迫小皇帝劉嬰禪位於他,建立新朝。就這樣,王莽成了中國歷史上新朝的開國皇帝,即新始祖,亦稱建興帝或新帝,從此拉開了新朝歷史的大序幕。

王莽做了皇帝后,企圖通過復古西周時代的周禮制度來達到他治國安天下的理念,於是仿照周朝的制度開始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亦稱“託古改制”。王莽的政策是:將天下田改名“王田”,以王田製為名恢復井田制;奴婢改稱“私屬”,兩者均不得買賣。其後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把鹽、鐵、酒、鑄錢及山林川澤收歸國有。但由於這些政策只求名目復古,很多都是與實際情況相違背的,而且在推行時手段和方法不正確,在遭到激烈反對後,又企圖通過嚴刑峻法強制推行,使諸侯、公卿直到平民因違反法令而受重罪處罰者不計其數,加劇了社會的動盪。加之有旱、蝗、瘟疫、黃河決口改道等災害頻臨,人民更是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雖然說改制是件好事,只是人們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各項政策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因此導致天下各路豪強和平民的不滿,終於爆發了以赤眉、綠林為主的農民大起義。

地皇四年(公元23年)10月,起義軍攻入了長安城,王莽逃往漸臺(今陝西省長安縣),在混亂中為商人杜吳所殺,校尉公賓問杜吳王莽的屍身在哪,杜吳告訴他在“室中西北陬間。”公賓就斬了王莽的首級,懸於宛市(今河南南陽)的鬧市示眾,數十個軍士爭相分裂了王莽的屍體。據《漢書》記載:商人杜吳殺莽,取其綬。校尉東海公賓就,故大行治禮,見吳問:“綬主所在?”曰:“室中西北陬間。”就識,斬莽首,懸宛市,軍人分裂莽身,支節肌骨臠分,爭相殺者數十人。

王莽一生共在位16年,卒年69歲,他統治下的新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短命的朝代之一。

二、桓楚皇帝桓玄

桓玄(公元369年—公元404年),漢族人,一名靈寶,字敬道,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大司馬桓溫之子,原是東晉傑出將領、權臣。後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篡位稱帝,建立桓楚政權。

元興二年(公元403年)12月,桓玄殺司馬道子,從此成為東晉的權傾者。次年1月,桓玄篡位,正式登位為帝,改國號為楚,改元永始,史稱桓楚,貶晉安帝司馬德宗為平固王。

桓玄即帝位之初多行仁道,不久就走下坡路,不思朝政,遊玩打獵、興築宮殿,增加苛稅,百姓苦不堪言,因此人心思變。

桓玄如此昏庸無道,在位僅僅三個月就遭到劉裕舉兵反抗,桓玄不敵而逃奔江陵重整軍力,逃亡途中被益州督護馮遷殺害。桓楚王朝便宣告覆滅了。

桓玄死後,東晉北府兵將領劉毅等將恆玄的屍身運送到南朝宋城建康(今江蘇南京),並在南城門朱雀門外的浮橋上將其斬首,百姓看見後都十分欣喜。據《晉書·桓玄傳》:“毅等傳送玄首,梟於大桁,百姓觀者莫不欣幸。

三、前涼皇帝張祚

張祚(?—公元355年),字太伯,小字螽斯,安定烏氏(今甘肅平涼西北)人。前涼世祖張重華的哥哥,文王張駿的庶長子,十六國時期前涼第六位皇帝,公元354年—公元355年在位。

建興四十一年(公元353年),世祖張重華去世,張重華年僅十歲的兒子張耀靈繼位。當時的張祚還是一個長寧侯,狂妄自大,對小侄子張耀靈這個幼帝橫豎都看不順眼,最終廢其而代之,隨即自稱大都督、大將軍、涼州牧、涼公,並且霸佔張重華庶母馬氏及妻女三代,無不姦淫,簡直是荒淫至極,在宮中影響甚大。

永和十年(公元354年),張祚採納尉緝、趙長等人的建議,僭號稱帝,設立宗廟,設置百官,大赦天下,改元和平,凡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以及文武官員每人爵一級,同時還追崇曾祖父張軌為武王,祖父張寔為昭王,從祖張茂為成王,父親張駿為文王,弟弟張重華為明王。立妻子辛氏為皇后,弟弟張天錫為長寧王,兒子張泰和為太子、張庭堅為建康王,張耀靈弟弟張玄靚為涼武侯。

稱帝之後的張祚更多的則是縱情享樂,其在位期間荒淫殘暴,濫殺成性,臣民敢怒不敢言,最終爆發了兵變。

和平二年(公元355年),張瓘大舉率眾向前涼都城姑臧進攻,宋混、宋澄兄弟與張瓘等裡應外合進攻姑臧,宋混等人攻入宮門,殺死張祚,後把張祚的頭割了下來,在城內外示眾(即斬首示眾),暴屍在路邊。國中人都呼喊萬歲。宋混等人又把張祚以普通百姓的規格埋葬,並且殺了他的兩個兒子。據《晉書》記載:混等梟其首,宣示中外,暴屍道左,城內鹹稱萬歲。以庶人禮葬之,並殺其二子。

後來,張祚的弟弟張天錫繼位後,備禮改葬張祚於愍陵,追諡為威王。據《十六國春秋·前涼錄》記載:“天賜即位,備禮改葬於愍陵,追諡威王。”

四、南燕皇帝慕容超

慕容超(公元384年―公元410年),鮮卑族人,字祖明,南燕獻武帝慕容德的侄子,北海王慕容納之子,十六國時期南燕最後一位皇帝。公元405年—410年在位,統治南燕五年。

南燕建平六年(公元405年),獻武帝慕容德去世,慕容超即皇帝位,大赦境內,改年號為太上。大封宗室和群臣的官爵。

慕容超即位後,宗室貴族慕容鍾、慕容法等聯合叛變,最終除了慕容鍾逃出投奔姚興之外,其餘叛黨皆被一舉抓捕受車裂之刑而死,內亂平息。

平定叛亂之後的慕容超,可謂是和尚出山——走下坡路,從此開始荒廢朝政,奢侈糜費,出遊圍獵,百姓深受其害,另外還肆意凌虐宗室大臣。慕容超如此行徑,左僕射韓倬實在看不下去了,於是向其直言極諫,他卻置之不理。不久,慕容超便失去了人心、眾叛親離。

南燕太上六年(公元410年)正月,東晉太尉劉裕率領軍隊討伐慕容超,慕容超向後秦求援無果,而此時適逢大夏皇帝赫連勃勃大敗後秦,因此,前燕的支援夢想徹底破滅了。結果前燕軍隊在沒有外援軍隊的支持下,節節敗退。

慕容超見形勢不利,便和身邊的數十人出城逃跑,被劉裕的軍隊抓住。劉裕數說慕容超不投降的罪狀,慕容超神色自若,一言不發,只把母親託付給劉敬宣而已。慕容超被押送到建康(今江蘇南京),並在街市將其斬首,時年二十六歲,南燕滅亡。據《晉書》記載:超與左右數十騎出亡,為裕軍所執。裕數之以不降之狀,超神色自若,一無所言,惟以母託劉敬宣而已。送建康市斬之,時年二十六。

五、後秦皇帝姚泓

姚泓(公元388年-公元417年),羌族人,字元子,南安赤亭(今甘肅隴西西)人,後秦文桓帝姚興的長子,十六國時期後秦最後一位皇帝。公元416年—公元417年在位,統治後秦一年。

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姚興病死,太子姚泓即皇帝位,改年號為永和,並大赦殊死以下的罪犯,內外百官增加一級品位,下令讓文武官員要直言進諫,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無需忌諱。姚泓如此寬宏和氣,開明大度,不失為是一個明君,只可惜他無治理國家的才能,最終還是沒能擺脫國破家亡的悲慘命運。

義熙十三年(公元417年),東晉太尉劉裕總領大軍討伐姚泓,最終姚泓軍隊因戰事失利,敗於東晉,姚泓無計可施,想要向劉裕投降。他11歲的子姚佛唸對其父姚泓說:“晉人將會隨心所欲,我們最終一定不能保住性命,希望還是自己了斷。”姚泓茫然若失而沒有回答。姚佛念於是登上宮牆投地而死。姚泓帶著妻妾子女到營壘門前投降。姚贊率領宗室子弟一百多人也向劉裕投降,劉裕把他們全部殺死,其餘的宗族成員被遷到江南。並把姚泓送到建康(今江蘇南京)的鬧市中斬首,時年三十歲,後秦滅亡。據《晉書》記載:泓計無所出,謀欲降於裕。其子佛念,年十一,謂泓曰:“晉人將逞其欲,終必不全,願自裁決。”泓憮然不答。佛念遂登宮牆自投而死。泓將妻子詣壘門而降。贊率宗室子弟百餘人亦降於裕,裕盡殺之,餘宗遷於江南。送泓於建康市斬之,時年三十……

三、南朝齊帝蕭寶卷

蕭寶卷(公元483年―公元501年),漢族人,原名蕭明賢,字智藏,齊明帝蕭鸞的次子,南朝齊第六位皇帝。公元498年—公元501年在位,統治南齊三年。

據《南齊書》記載,見下:

蕭寶卷即位之後,終日玩樂,視百姓如草芥,對文武大臣也不知愛惜,動輒大開殺戒,就連自己的親表兄弟江祏和江汜、親孃舅劉日宣也未能倖免。蕭寶卷如此昏庸殘暴,使得朝中上下人心惶惶,驚懼不安,導致發生始安王蕭遙光、太尉陳顯達與將軍崔慧景先後起兵叛亂,但都以兵敗被殺而告終。

蕭寶卷平定叛亂之後就過河拆橋,派人毒殺了平定叛亂有功的尚書僕射蕭懿。結果導致蕭懿之弟梁王蕭衍於永元三年初(公元501年)在襄陽起兵,大舉發兵進攻南齊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並且改立南康王蕭寶融於江陵稱帝。

此時,國家危難迫在眉睫,而蕭寶卷卻不知末日將臨,仍沉溺於嬉戲玩樂之中,聽信宦官梅蟲兒讒言,凡無法解危京城之戰將,應當殺之,於是蕭寶卷再一次地向大臣們舉起屠刀。蕭寶卷的殘暴終於促成了內外反對勢力的聯合,加速了他的垮臺。

不久,梁王蕭衍的軍隊攻打到城外,守城將軍王珍國因痛恨蕭寶卷嗜殺成性、昏庸無道的統治,自願配合蕭衍的軍隊,大開城門,率兵夜入皇宮。梁王蕭衍聯合齊將王珍國攻入建康城的那一夜,蕭寶卷在含德殿已經欣賞完歌舞。此時,蕭寶卷躺在龍床上還沒有睡熟,聽到軍隊闖進來的聲音,連忙從北門溜出,近侍太監黃泰平舉刀砍傷了他的膝蓋,蕭寶卷摔倒在地,罵道:“奴才要造反嗎?”,緊接著另一名太監張齊不由分說一刀砍下他的頭,血濺滿地,蕭寶卷當場身首異處,死時年僅十九歲。

後來,梁王蕭衍掌權之後,貶蕭寶卷為東昏侯,諡號煬。其陵墓仍按皇帝的級別建造。

七、南明弘光帝朱由崧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身體肥大,酒量也大,整天喝得醉醺醺的。

即位不久的某一天,弘光帝又喝高了,跟身邊侍從耍了一通酒瘋之後,歪在龍椅之上睡著了。

弘光帝一覺醒來,感到身體很不舒服,渾身上下,除了指甲蓋兒、汗毛、頭髮,哪兒都不得勁兒。

正巧此時,大臣劉宗周有事奏報皇帝。

劉宗周看著弘光帝齜牙咧嘴的樣子,就上前勸道:“皇帝日理萬機,但要顧及龍體,酒喝多了傷身體,還是戒掉為好。”

弘光帝發覺自己失態,於是給自己找臺階。

弘光帝說:“嗯嗯!先生所言極是,酒這東西放在罈子里老實,放進肚子裡就不聽話了,戒酒不僅對朕的身體好,也是為了大明子民好,明日朕就開始戒酒,從此滴酒不沾。”

劉宗周有些受寵若驚,皇上還真給面子,有這樣知錯就改的皇帝,大明朝有救了。

劉宗周有些過意不去,隨口說:“皇帝乃一國之君,遇到場面哪兒能滴酒不沾呢?每次進膳可以少喝一點,活血化瘀,這樣反而對身體有好處。”

弘光帝不過是心血來潮,酒勁兒還沒過去呢,見懂事的劉宗周給自己找到臺階,弘光帝借坡下驢:“嗯嗯!好好!以後每頓飯只喝一杯。

弘光帝對酒精早已產生依賴,戒酒簡直就是要他的命。

身邊的太監更懂事兒,在宮裡踅摸出一隻特大號金盃,弘光帝每頓飯確實只喝一杯,這滿滿一大杯足可令他酩酊大醉。

菸民說戒菸,胖子說減肥,酒鬼說戒酒,其實都是一個鬼樣子。

戒酒的弘光帝,不但飲酒量一點沒減,還獲得一個“從諫戒酒”的美名。

整天只知道沉湎酒色的弘光帝,根本沒能力治理半壁江山。

倘若一個朝政就任由無能之輩馬士英瞎折騰了。

在位八個月之後,國都南京被清軍攻破。

弘光帝出逃蕪湖,後被俘獲押至北京,次年被斬首。


唐明國亮


在中國古代,封建皇帝大都是遭受叛亂被殺,抑或亡國被殺等等,基本上是死於非命,且數量居多。其中在死於非命這種方式的範圍中,被斬首而死的皇帝卻不為常見。所謂“斬首”,也就是說將頭和軀幹分離,說白了就是砍頭。歷史上像這樣死法的皇帝非常少,僅僅出現了三位,他們分別是南燕末主慕容超、後秦末帝姚泓和南朝齊帝蕭寶卷。

一、南燕末主慕容超

慕容超(公元384年―公元410年),鮮卑族人,字祖明,南燕獻武帝慕容德的侄子,北海王慕容納之子,十六國南燕末代皇帝。公元405年—410年在位,統治南燕五年。

史載“慕容超身高八尺,腰帶九圍,姿器魁傑”,和慕容德頗為相似,而且“精彩秀髮,容止可觀”。慕容德由於年輕時生的兒子已經在前秦被殺害,晚年只有女兒沒有兒子,所以動了讓慕容超繼承之心。而慕容超亦深知慕容德的意思,因此“入則盡歡承奉,出則傾身下士”,於是輿論一致稱讚,不久即被立為太子。南燕建平六年九月戊午(405年11月17日),獻武帝慕容德去世,九月己未(11月18日),慕容超即皇帝位,大赦境內,改年號為太上。

慕容超登位後,寵信舊部公孫五樓,聽信其言,大殺功臣,時稱“欲得侯,事五樓”。又喜好遊獵,使得人民苦不堪言。他的嬸母、皇太后段季妃等密謀廢掉他立慕容鍾,事發,慕容超殺了相關諸臣,廢黜了段季妃。

太上三年(407年),因母段氏、妻呼延氏尚留在後秦,遂向後秦稱藩,後秦就將其母、妻送還。慕容超追尊其父慕容納為穆皇帝,立其母為皇太后,妻為皇后。

南燕向後秦稱藩後,慕容超即計劃南下攻擊淮北,使得東晉不堪其擾。

太上五年(409年),東晉將領劉裕率軍進攻南燕反擊。次年二月丁亥日(410年3月25日),南燕都城廣固(今中國山東省青州市)陷落,慕容超被俘,被送往東晉都城建康(今中國江蘇省南京市)斬首。死後無諡號及廟號,有史家稱他為南燕末主。

慕容超同時也是除了系出同源的吐谷渾外,五胡十六國時期源自鮮卑慕容部的最後一位帝王。

二、後秦末帝姚泓

姚泓(公元388年-公元417年),羌族人,字元子,南安赤亭(今甘肅隴西西)人,後秦文桓帝姚興的長子,十六國時期後秦最後一位皇帝。公元416年—公元417年在位,統治後秦一年。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姚興病死,太子姚泓即皇帝位,改年號為永和,並大赦殊死以下的罪犯,內外百官增加一級品位,下令讓文武官員要直言進諫,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無需忌諱。

《晉書》載,泓孝友寬和,而無經世之用,又多疾病,興將以為嗣而疑焉。久之,乃立為太子。興每征伐巡遊,常留總後事。博學善談論,尤好詩詠。

姚泓即位後,兄弟相爭,國中大亂。八月東晉劉裕起兵伐秦。後秦疲於應敵之際,國內又相繼發生姚懿、姚恢的叛亂。

次年八月癸亥(417年9月20日),劉裕帳下大將王鎮惡攻入長安平朔門。姚泓無計可出,準備出降,他十一歲的兒子姚佛念說,晉朝人“將逞其欲”,(即使投降)我們也一定不能保全自己,我願自殺。姚泓憮然不知所對。佛念登上城牆自投而死。姚泓率一家老小至王鎮惡大營投降,其堂叔姚贊也率宗室子弟一百餘人投降。劉裕將後秦王室全部處死,其餘宗族成員遷往江南。姚泓被押往建康斬首,時年三十,後秦亡。

三、南朝齊帝蕭寶卷

蕭寶卷(483年-501年),字智藏,原名蕭明賢,南齊的第六代皇帝,因殘暴荒淫被殺,後追封東昏侯;為齊明帝蕭鸞第二子。蕭寶卷也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昏庸荒淫的皇帝之一。

 蕭寶卷的生母劉惠端是蕭鸞的正妻,早亡,由潘妃撫養。他年少時不喜讀書,以捕老鼠為樂。498年,蕭寶卷在蕭鸞死後即位,這時蕭寶卷才十六歲,並且封潘妃之侄女潘玉兒為貴妃,潘貴妃生下一個女兒,封為公主,但公主卻百日而殤。

史書記載,蕭寶卷性格內向,很少說話,不喜歡跟大臣接觸,常常出宮閒逛,每次出遊都一定要拆毀民居、驅逐居民,並且興建仙華、神仙、玉壽諸殿,並且大量賞賜臣下,造成國家的財政困難。而且蕭寶卷也殺害不少的大臣,即位之後便殺害六位顧命大臣表叔右僕射江祏、侍中江祀、堂兄始安王蕭遙光(作亂事敗被殺)、司空徐孝嗣、右將軍蕭坦之、舅父領軍將軍劉暄及重臣曹虎、沈文季等人。也由於蕭寶卷的昏暴,導致大將裴叔業以重鎮壽陽投魏;太尉陳顯達與將軍崔慧景先後起兵叛亂,但都兵敗被殺。蕭寶卷胞弟江夏王蕭寶玄響應崔慧景,幾乎被其擁立為帝,蕭寶卷平亂後殺蕭寶玄。

蕭寶卷平定叛亂之後更加昏暴,除了與潘玉奴、宦官梅蟲兒等人日夜玩樂之外,並且派人毒殺平定崔慧景叛亂最力的尚書令蕭懿,結果導致蕭懿之弟蕭衍發兵進攻建康。蕭衍並且與荊州行府事蕭穎胄合作,改立皇弟荊州刺史南康王蕭寶融於江陵稱帝,遙廢蕭寶卷為庶人,又封涪陵王;蕭寶卷就在蕭衍發兵進攻建康的動亂中,被太監張齊一刀砍下他的頭,血濺滿地,蕭寶卷當場身首異處,死時年僅十九歲。

之後蕭寶卷被追廢為庶人,有司請求追封其為零陽侯,不許,請求追封涪陵王,獲准。後來,梁王蕭衍掌權之後,貶蕭寶卷為東昏侯,諡號煬。其陵墓仍按皇帝的級別建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