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陽光16法則陰天光圈F8.0,感光度100、快門速度500。拍攝的照片明顯曝光不足為什麼?

用戶6638171474


死板,相機測光系統自動識別環境光線強弱,一旦確定了拍攝對象所需光圈,調整快門直到曝光標尺調整到中間(如果光圈優先模式,相機依然按同樣的測光算法,自動將標尺對中),然後對焦構圖咔嚓,就這麼簡單!所謂的法則已經集成到相機的測光算法中!


我要吃嘠嘠


按陽光16法則陰天光圈F8.0,感光度100、快門速度500。拍攝的照片明顯曝光不足為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要搞清楚什麼是陽光16法則。

陽光16法則(也稱陽光16定律)是攝影術中不借助電子測光表來估計照相機的光圈大小和快門長短的法則。例如:在室外陽光下,如用光圈是 f/16,而所用膠片的感光度為100,則快門應為 1/100秒。但如果稍有一點陰,在快門速度不變的情況下,把光圈設為f11,如果更暗一些的話,就把光圈設為f8,當然快門速度仍然保持1/100秒。如果天氣非常陰沉,就可以把光圈設為f5.6。

當然,這些都是理論知識,在膠片時代對於攝影師非常有幫助,那時候拍照無法實現實時回放。現在是數碼時代,拍照不能生搬硬套,還需要通過實踐摸索,拍玩照片後看看,然後調整參數再進行拍攝。

最後就是你上面說的是陰天,根據陽光16法則,你之需要將快門速度調整到1/100秒,曝光應該就是正常的。不過就算曝光不正常,只要不是差的太遠,也可以通過後期來修補回來。


雨點音樂匯


按陽光16法則陰天光圈F8.0,感光度100、快門速度500。拍攝的照片明顯曝光不足為什麼?

有幾個回答其實連“陽光16法則”是什麼都沒說清楚就跟著瞎攪和。所以首先,我們梳理一下,什麼叫“陽光16法則”?

在晴天陽光下,18度灰被攝物的正確曝光約為:光圈f/16,快門數為感光度的倒數。

回到本問題,題主你把光圈從f/16調節到f/8,那麼通光量是原來的4倍,而快門則需要相應調節到原來的1/4。

所以:

1、題主你的“陽光16法則”用錯了。

你的快門速度應該是1/400秒,而不是1/500秒。從理論計算上,你的參數就已經欠曝25%。


2、太陽常數是一個估值。

在膠片時代,中國的工業化沒有現在發達,空氣質量也比較好。而現代的空氣質量與過去是不能相提並論的。所以在運用“太陽16法則”的時候,你還要考慮空氣質量下降引起的光衰。


3、在膠片時代,感光度是一個嚴格的標稱值。而在數碼時代,有些沒節操的廠家嚴重虛標感光度數據。(最離譜的就是富士與奧林巴斯)

所以在數碼機上,千萬不能用“陽光16法則”去判斷曝光,結果一定是個悲劇。

我羅列幾個數據你看看:

佳能的1DX的ISO 100, DXOmark實驗室的實測值是ISO 80。

佳能的1DXII的ISO 100, DXOmark實驗室的實測值是ISO 64。

奧林巴斯的EM1 II的ISO 200(原生最低ISO), DXOmark實驗室的實測值是ISO 80。(虛標2倍多!)


從耗子胖成豬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具體什麼是陽光16法則。所謂"陽光16法則"是指的在晴天戶外陽光下使用F/16光圈值拍攝,快門速度可以設置為感光度的倒數。這個是在數字測光技術不發達的時候為了方便人們在沒有測光表的時候如何正確的去估算曝光參數使用的一個…我分稱之為口訣就好了。現在隨著技術的進步相機的測光系統已經非常強大了,完全沒有必要再背誦這些口訣了。


如果你想利用陽光16法則也並不是說非要使用F/16的光圈值。只不過F/16光圈值下剛好快門速度是感光度的倒數。如果你的光圈變大,進光量增加,你的快門速度也需要成倍的提高。比如你使用感光度100進行拍攝,光圈值F/16的時候,快門速度設置1/100s就可以了,如果你的光圈值改為F/11以後,進光量是原來的2倍快門速度需要設置成1/200s,按照題主的設置F/8的進光量已經擴大了四倍,快門速度也應該提高四倍也就是1/400s,如果1/500s自然就曝光不足了。

如果你使用古董膠片機,手頭還沒有測光表,你可以繼續按照這個陽光16進行曝光。否則你使用現在的數碼相機,還是老老實實去按照相機的測光進行拍攝吧。

感謝您的點贊轉發,更多攻略,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分享優秀攝影作品,學習實用攝影知識。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歡迎關注和留言。

浩影映像


按陽光16法則陰天光圈F8.0,感光度100、快門速度500。拍攝的照片明顯曝光不足為什麼?


我們搞攝影也不是很早,不過聽說過什麼“陽光16”法則,大概的意思就是說,比如在室外陽光拍攝條件下,用光圈是 f/16,而所用膠片的感光度為100,則快門應為 1/100秒;但如果稍有一點陰,在快門速度不變的情況下,把光圈設為f11;如果更暗一些的話,就把光圈設為f8,當然快門速度仍然保持1/100秒;等等。

第一、“16大法”有一定的技術價值。這一套拍攝參數,是攝影人在過去技術條件落後的情況下,不斷地試驗、探索、累起來的一組數據,然後根據變化了條件,運用光圈、速度、感光度的互易律在進行變化適應。這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一套很有價值和很成功的理論,真的難能可貴。



第二、時代進步了,科技發達了,老本本兒已經基本過時。過去,攝影人還用過手指高度來估算距離等等這些手段,你說現在的測距手段幾乎可以精確到毫米級,這老玩意兒還能再用嗎。


第三、我們的拍攝還是得根據現代相機的測光、對焦機理選擇相應的模式進行。現在的相機都有光圈優先模式、速度優先模式、全自動模式,甚至還有兒童模式、花卉模式、微距模式、運動模式、夜景模式,等等,真實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我們完全可依據現場條件、創意思路、個人風格去選擇一種拍攝模式,那麼多的選項,“總有一款適合你”,自己在平時的拍攝中多學習、多練習,不久的時候,一到現場你對拍攝模式的選擇就會信手拈來。

第四、練習熟悉到了一定程度,你可以試著玩玩手動檔拍攝。到那個時候,你再結合“16大法”的思路,去構想一些拍攝方法和技巧,也不會嫌遲。

如果覺得說的有道理,請關注《拍客張光林》。


拍客張光林


既然你按照陽光十六法則來拍照,那我們來看看何為陽光十六法則吧:豔陽16陰天8,多雲11日暮4,陰雲壓頂5.6,雨天落雪同日暮,室內球場2秒足,客廳戲臺快門8!


陽光16法則這是以前膠捲相機沒有測光表的情況下,使用肉眼進行手動調整的一種參數表!因為膠捲相機不會給你刪掉重拍的機會,一張照片就是一張膠捲,拍黑了就浪費一張膠捲,而且膠捲很貴!所以就有陽光16法則!
現在拍照可以肆無忌憚的使用連拍模式,一秒咔咔咔十幾張,光線不行刪掉重拍就可以了,頂多浪費可以更換的快門而已!我不懂題主為何用以前的參數來對比現在的拍攝狀態?以前沒有辦法才按照法則進行測光曝光!現在隨手一張就可以看到曝光問題,沒必要按照以前的老套路拍照!除非題主用膠捲拍攝!


婚禮攝影師Tanke


這個什麼法則、口訣個人覺得在實際應用中很不規範,不論是晴天還是陰天,每個時間段環境的明亮度都是不同的,你拍攝的主體的位置、角度也是不同的,順光、逆光、側光都會使照片產生變化,不能單靠一句口訣去死搬硬套的設置相機數值。

根據個人拍攝經驗來看,你使用小光圈、低感光度、高速快門來拍攝,如果是比較暗的陰天環境,肯定會曝光不足,導致照片整體發黑。

因為你沒有具體說明拍攝的環境是怎樣的,在不改變光圈情況下,只能建議你適當提高ISO或者放慢快門速度,增加曝光補償,來得到曝光正確的照片。


裝個渦輪出氣


按陽光16法則陰天光圈F8.0,感光度100、快門速度500。拍攝的照片明顯曝光不足為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要搞清楚什麼是陽光16法則。

陽光16法則(也稱陽光16定律)是攝影術中不借助電子測光表來估計照相機的光圈大小和快門長短的法則。例如:在室外陽光下,如用光圈是 f/16,而所用膠片的感光度為100,則快門應為 1/100秒。但如果稍有一點陰,在快門速度不變的情況下,把光圈設為f11,如果更暗一些的話,就把光圈設為f8,當然快門速度仍然保持1/100秒。如果天氣非常陰沉,就可以把光圈設為f5.6。

當然,這些都是理論知識,在膠片時代對於攝影師非常有幫助,那時候拍照無法實現實時回放。現在是數碼時代,拍照不能生搬硬套,還需要通過實踐摸索,拍玩照片後看看,然後調整參數再進行拍攝。

最後就是你上面說的是陰天,根據陽光16法則,你之需要將快門速度調整到1/100秒,曝光應該就是正常的。不過就算曝光不正常,只要不是差的太遠,也可以通過後期來修補回來。


古嵐達索攝影


老編從92年學習攝影起,今天第一次聽說什麼陽光16法。哪位“老師”自創的?極度不科學。千萬不要跟這樣的老師學。其實在膠片時代如果沒有測光表,相機也沒有測光系統,怎麼辦?

很簡單,打開膠捲包裝看看。所有的膠捲包裝都有曝光參數的簡易說明。照做就是。

初學者玩膠片,不要擔心曝光。膠片的寬容度超乎想象。越是好的進口膠片,越不需要擔心曝光不足。薄的底片不怕,我看到過太多薄的底片,後期製作都可以彰顯其中的層次。






91拍照聊相機


生搬硬套不合時宜的理論意義何在?況且這套理論也不是這樣用的,過去學攝影,首先是喂膠片,不停的拍,各種光線條件拍個遍,並且用筆詳細記錄下每一張的拍攝數據。然後洗出來對照,喂的多了了自然就會形成自己的一套精準參數。然後再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的需要加減檔。過去電子測光技術還沒那麼成熟,相機內置測光不一定準,所以還有專業測光儀一說。這時候經驗就很重要,曾經一次攝影我全手動相機出片驚豔過那些專業全自動相機的原因也就是依據一條強紫外線環境下減檔的經驗操作。不過時過境遷,數碼時代所見即所得。iso更是越做越高,光圈快門的組合早已不再侷限過去的標準。還拿這個來研究甚至奉為經典就有點迂腐了。說白點,別人都用上機關槍了,你還在研究刀槍招式,怎麼打?打不贏也毫無意義。好像前些年那些高喊著要把膠片進行到底的遺老遺少現在不也都安靜了嗎。順便總結一下攝影中最無厘頭的三大堅持:膠片,直出,全手動。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