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心理学》第六章 思维 2


教师招聘《心理学》第六章 思维 2

第二节 推理与解决问题

一、推理的概念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出发推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二、推理的种类——主要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一)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知识的前提到特殊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

(二) 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到一般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

(三)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从特殊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一种推理,也就是从一个对象的属性推出另一对象也可能具有这属性。

三、影响推理的因素

(一) 推理材料的性质(二) 前提气氛效应(三) 赌徒谬误

问题解决的定义、总结

一、概念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一) 问题解决的特征

1.目标指向性,即解决问题具有明确目的性。做梦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所以不是问题解决。

2.操作系列性,即解决问题必须包括一系列心理操作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自动化或单一的操作不能构成问题解决。如回忆朋友的电话号码,但是这种活动只需要简单的记忆提取,因此也不是问题解决。

3.认知性操作,问题解决的活动必须由认知操作来进行。不具备操作的活动不被看做是问题解决。如骑自行车,洗碗等,虽然也含有目的和一系列的操作,但没有思维的认知操作参与。

(二) 问题的种类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是思维活动的普通形式。因此,问题解决一般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基本步骤。

(一)提出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是由一定具体事件引起得知道问题的所在。

(二)明确问题——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三)提出假设——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案提出假定和设想。

(四)检验假设——对假设验证的过程,它是问题解决的最后步骤。

三、问题解决的方法

(一)算法。

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到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换句话说,算法策略就是逐个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二)启发法。

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较少地搜索,已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法不能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这种方法比较省力。它有以下几种策略:

1.手段目的分析

2.逆向搜索

3.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这就好像登山者,为了登上山峰,需要从山脚一步一步登上山峰一样。

爬山法与手段——目标的分析法的不同在于,后者包括有时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暂时扩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以利于达到最终目的的一种情景。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问题情境对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情境中物体和事物的空间排列不同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2.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二)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不能看到熟悉的物体或以特定方式使用的物体的新用途或功能。功能固着影响人的思维。是问题解决中的一个重要障碍。

(三)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作为原型的事物或现象多种多样,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中。

(四)定势

定势 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惯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五)酝酿效应

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这种现象称为酝酿效应。

(六)问题解决的一般性障碍

1.情绪障碍。2.文化障碍。3.习惯障碍。4.知觉障碍。

总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很多,他们不是孤立地作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