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字畫歷史久遠,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我國國畫的一大特點

我國繪畫的歷史非常久遠。早在石器時代,已經開始在陶器上繪製絢麗的圖形。而刻畫在巖壁上、描繪在地面上的畫作,有可能比陶器上的繪畫更早。先秦兩漢盛行帛畫、漆畫、壁畫、畫像石和畫像磚,保留有許多繪畫的遺存。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中畫”的藝術形式逐漸成熟。

中國畫又稱國畫,作畫使用特製的筆、墨、紙、硯、絹素、礦物顏料等。以題材的不同,中國畫可分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三大畫科。在表現技法上,中國畫又有工筆與寫意的區別。

中國字畫歷史久遠,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我國國畫的一大特點


山水畫是中國畫的精粹,通常以自然風景為主要描繪內容。帶凡名山大川、田野村居、城市園林、樓觀舟橋、歷史名勝均為可入畫。山水畫特別講究佈局構圖,畫面普遍具有氣勢雄壯、意境深遠的特色。 意境是山水面的靈魂。在創作上,山水畫家往往注重用畫面傳達主觀情感與神韻,並不拘泥於客觀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寫。

中國字畫歷史久遠,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我國國畫的一大特點


文人畫,又稱做“土大夫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或文化現象,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文人畫,區別於民間和宮廷畫師的繪畫,在創作上強調個性表現,追求抒情寫意,融文學、書法、繪畫、篆刻等多種藝術為一體,集中體現出畫家多方面的文化素養。唐代詩人王維以詩入畫,被後世奉為文人畫的鼻祖。宋代蘇軾的詩句“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就反映了傳統文人畫注重詩意的特點。所謂“畫中有詩”,其實也是諸多中國畫傑作的共同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