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能救人的樹,存水量高達2噸,被中國引進後卻變了樣

原產於南美地區的紡錘樹,對於不少中國人而言是一種完全陌生的物種。這種樹的形狀就和它的名字一樣,形同紡錘,像一個大肚子的瓶子,它的特別之處不僅在於外表,它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它的功能。紡錘樹有儲存水分的作用,憑藉對環境強大的適應能力和發達的根系,紡錘樹體內的存水內高達2噸。如果沙漠中有人遇到紡錘樹,只需在樹上鑽洞就可以從中獲取生命之源。

沙漠中能救人的樹,存水量高達2噸,被中國引進後卻變了樣

沙漠中能救人的樹,存水量高達2噸,被中國引進後卻變成這樣。這種奇特的樹吸引了一些中國人的注意,珠海農科所將這種樹引進到中國南方,現在種植在廣東與福建。

沙漠中能救人的樹,存水量高達2噸,被中國引進後卻變了樣


然而當初負責引進的人怎麼也沒有想到,紡錘樹在中國水土不服,它沒能生長到大家期盼的高度,反而和中國本土的其他景觀樹差不多高,相較於在國外的樣子,腰圍也變細不少。相應的,它的存水能力自然也會下降。所以說當初花了不少錢引進紡錘樹似乎沒有什麼用處,實在是雞肋。不少中國網友認為這種樹應該被種植在沙漠中,用來治沙,還可以儲水救人,不然就是浪費資源。

沙漠中能救人的樹,存水量高達2噸,被中國引進後卻變了樣


但是這種樹又十分需要水分,中國北方顯然不適合種植紡錘樹,一旦低於10攝氏度,它的葉子級就會很容易掉落,美麗的花朵也不會綻放。事實證明,有些事物就算再強大,也需要一個適合的環境,不然根本無法發揮自己的特長,淪為庸庸碌碌之輩。其實如果當初負責引進的人可以先引進一兩顆試種,發現並不適合在中國種植,也就不會造成後續的浪費。說起來,紡錘樹的故鄉南美洲,本就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紡錘樹也並非中國從那裡引進的唯一的植物,我們常吃的紅薯和馬鈴薯以及玉米,它們的故鄉都在南美洲。

沙漠中能救人的樹,存水量高達2噸,被中國引進後卻變了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