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產品賣不出去,因為你的營銷長期沒有對上焦!

為什麼產品賣不出去,因為你的營銷長期沒有對上焦!


很多人說,2月份沒有做的事情,“五一”都會補回來。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中小企業在這個罕見的“休眠期”,必須想想如何鍛造自己真正的競爭力,以搶食後續市場反彈的蛋糕。


疫情後,為何說消費者將兩極分化,中小企業該怎樣順勢而變?又該如何避免再次陷入同質化、拼刺刀的價格戰?而眾多傳統中小企業,該如何通過擁抱數字化和品牌化,因禍得福地上升到全新高度,實現“小而強”?


而在用戶注意力越來越稀缺、流量成本越來越昂貴的當下,中小企業的營銷信息究竟失焦在哪裡?怎樣提升品牌信息觸達的效率?在定位理論進入中國18年之後,這場突發疫情會帶來“用戶心智模式”上的哪些“變”與“不變”?


市場怎麼變?勝仗怎麼打?


演講:分眾傳媒創始人兼董事長 江南春


疫情期間我寫了一封信給分眾的同學們說:剛剛過去的一年,可能是過去5年中最挑戰的一年,這說明中國市場高速增長的紅利已經結束了,我們被市場推動不斷向前發展的紅利期已經結束了,未來10年,中國市場依舊會充滿機遇,但我們要依靠主動成長才能贏得增長。


2019年是最挑戰的一年,也是過去10年對中國企業最有轉折意義的一年。就像阿里巴巴參謀長曾鳴教授說的:“容易賺的錢沒了,往後大家都得做更辛苦的事。”


反思一:2020年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答案:不僅是肺炎疫情突襲。


我認為這是一個暫時的黑天鵝,而人們對長期經濟問題的擔心開始逐漸超越疫情。


從2019年起,中國企業界、經濟界就進入了一個“流感時期”,並且極具傳染性。這次經營“流感”的背景是2019年有二個紅利結束了。


一個是人口紅利,變成了人口焦慮,按照目前人口出生趨勢,25以後,中國可能只有七八億人口,而且老齡化。


另一個是流量紅利,變成了流量焦慮,移動互聯網的使用人口和使用時長已到極限,沒有增量了,移動互聯網進入了下半場,流量成本會遏制不住的持續上升。


反思二:疫情過後,市場會怎麼變?


答案:疫情過後,大部分頭部企業和頭部品牌不僅不會踩剎車,而且會踩油門。


表面上,疫情對大多數企業都帶來很大的衝擊,有大量企業面臨生死存亡問題,許多人現金流熬不過幾個月。但優秀的頭部的企業其實在幹嘛?都憋著勁搶反彈,擴大份額。


其實迴歸到常識,中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這個消費規模會因為疫情發生改變嗎?顯然不會,市場規模就在那裡,關鍵你在你的行業中是跑贏了大盤,還是淘汰出局了,市場份額是擴張了,還是下降了。


例如中國高端綠茶第一品牌竹葉青,春茶經銷商會因為疫情無法召開。面對疫情,竹葉青立即在下下週推出主題宣傳,告訴大家竹葉青精選峨嵋600-1500米高山,只用明前茶芽製成。抓住每年明前茶的節點,大規模宣傳。


其實大家經歷過非典都知道現在是非常時期,多喝綠茶,多喝高山明前綠茶,不僅有抗氧化的特性,還有殺菌消炎的特性。


非常時期要敢於出手,把危機轉化成商機。


我最近和不少頭部企業的老大們電話交流,最大的體會是,他們認為有危機來、有寒冬來不可怕,會幫忙清掃市場,老大們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各行各業接下來是小公司全面離場,頭部公司大投入擴張份額,品牌集中度會大幅上升。


所有競爭性的市場中總會有雄心的公司搶先同行,提前一步搶市場,打品牌,佔份額。


反思三:企業怎樣在這場疫情中勝出?


答案:品牌化。


在這個時候商戰的根本是:打贏消費者心智之戰。


每一個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都必須回答一個問題,你如何用一句話說出你的差異化,說出選擇你而不選擇別人的理由。


這個時候整個商戰已經轉向了消費者的心智端,你在消費者的心智端相對你的競爭對手如何取得優勢位置?


在過剩時代,在消費者主權時代,企業的競爭力是什麼?是品牌認知。因為你有認知才有選擇,你跟競爭對手必須形成最有利於你的差異化,構建所謂品牌認知優勢。


許多企業的問題是我的產品很好,為什麼賣不掉?


因為你做好了產品,管好了成本,鋪好了渠道,但你依舊賣不掉,因為你都在管企業內部,而真正消費決策在外部,在消費者心智當中。


當你的產品優勢不能轉化為消費者的認知優勢,你就是賣不掉。當你在消費者心智中不具備與競爭對手相區別的品牌心智認知,那麼你陷入價格戰,促銷戰,流量戰只是時間問題。


企業經營通常喜歡馬上見效,什麼能馬上見效呢?要麼搞促銷,要麼拉流量。所以大家銷量一不好就促銷,後來就不促不銷,但促多了就越來越無感,而且企業利潤越來越低,陷入惡性循環。


還有企業喜歡搞流量,短視頻,直播,網紅種草樣樣都來,每次直播都是全網最低價,就像吃偉哥,短暫高潮之後,是更長時間的疲軟。拉流量,搞促銷都是短期見效的,但解決不了你長期的生意發展。


----中外管理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