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古道多層文化中的“樓蘭美女”

樓蘭古國的早期歷史,顯得撲朔迷離。從整個西域南道的生態文化遺存看,樓蘭很早就是西域農業發達的綠洲。樓蘭優越的自然環境,吸引著外來民族逐漸成為這裡的常住民。外來民族的融入,改變了樓蘭傳統土著民族的生活節奏。

絲路古道多層文化中的“樓蘭美女”


孔雀河下游兩岸,新發現的古人類遺物、遺蹟清楚地顯示,今天已是不毛之地的樓蘭,自新石器後期、青銅時代直至漢代前期,的確曾綠草茵茵,森林覆蓋率達到40%。史料記載,樓蘭曾經是我國古代西部對外開放最繁華的商城,這裡的居民也種植小麥、飼養牛羊,日常用品多為胡楊木、獸角、草編類製品。


絲路古道多層文化中的“樓蘭美女”

在孔雀河下游的鐵板河三角洲發現的“樓蘭美女”,是一具中年女性乾屍,體膚指甲保存完好。她有一張瘦削的臉龐,尖尖的鼻子,深凹的眼眶、褐色的頭髮披肩。身上裹一塊羊皮,毛織的毯子,胸前毯邊用削尖的樹枝別住,下身裹一塊羊皮。腳上穿一雙翻皮毛制的鞋子。頭戴氈帽,帽上還插了兩枝雁翎。經用她身上的羊皮殘皮做碳14鑑定,表明是一具距今3800年的古屍。她是誰?為什麼會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這一古屍遺存,成為考古界至今的未解之謎。

古樓蘭地域遼闊,最大時東接玉門關,西至於闐國,北到庫爾勒,南依崑崙山,總面積達20多萬平方公里。樓蘭古城遺址是樓蘭古國後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樓蘭城依山傍水,作為亞州腹部的交通樞紐城鎮,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過重要作用。從樓蘭遺址發掘出的文物震驚了世界,其中有珍貴的晉代手抄《戰國策》,其他文物有做工精細的漢錦,還有漢五銖錢、貴霜王國錢幣、唐代錢幣、漢文和佉盧文(絲綢之路通商文字)殘簡等。

樓蘭古城四周的牆垣,多處已經坍塌,只剩下斷斷續續的牆垣孤伶伶地站立著。城區呈正方形,面積約10萬平方米。樓蘭全景曠古凝重,城內破敗的建築遺址了無生機,顯得格外蒼涼、悲壯。

俯瞰樓蘭古城,城中東北角有一座烽燧,雖然經過歷代不同時期的補修,但依然從它身上可以看出是最早漢代建築的風格。

樓蘭古城曾經是人們繁衍生息的樂園。樓蘭古城旁邊有煙波浩淼的羅布泊,城門前環繞著清澈的河流。人們在碧波上泛舟捕魚,在茂密的胡楊林裡狩獵,沐浴著大自然的恩賜。《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在此之後,儘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做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嘗試,但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了。

古樓蘭——鄯善國的最高統治者是國王。據我國學者林梅付的考證,盧文書記載的古樓蘭——鄯善國王有8位:童格羅伽、陀者加、白毗耶、安歸伽、摩習犁、伐色摩拿、疏犁者、休密馱。漢書史料中記載的古樓蘭——鄯善國王有:西漢時期的嘗歸(即伐色摩拿)、休密馱、真達。國王下設“諸執政官”,負責處理王國內部的各項事務,執行法律,調處各級官吏和各地方之間發生的糾紛。王國內分設州、城。州內設有地方執政官,基層政權中則設有百戶和戶長。王國內還設有稅吏,是國王直接派遣到各地負責徵收賦稅的官吏,在王國中掌握實權,是各地王權利益的代表。稅吏不僅收取賦稅,而且還掌管地方上土地糾紛、穀物播種、民間借貸,甚至男女婚嫁等事務。

古樓蘭——鄯善國有獨自的法律,包括稅收、水利、土地、狩獵、保護樹木森林等法規,以及刑法和遺產處理法等。刑法規定:“凡在當地犯罪者,務必死於當地。”保護樹木森林法中規定:樹活著時,如將樹連根砍斷,罰馬1匹;若砍斷樹枝,則罰母牛1頭。此外,古樓蘭——鄯善國還有關於奴隸買賣的法律規定。

絲路古道多層文化中的“樓蘭美女”


古樓蘭——鄯善國的社會經濟以畜牧業為主,其次是農業、園藝業和手工業。國王是全國土地的佔有者,皇家有自己的農莊、駱駝群、牛群和羊群,全國百姓都要為皇家服勞役。古樓蘭居民有的雖然在城鎮過著定居生活,但其從事經濟生產仍然以畜牧業為主。城鎮周圍有粗放的農業。畜牧業和農產品主要有奶酪、酥油、食肉及大麥、小麥等。園藝業以種植葡萄和石榴為主。手工業則以配製葡萄酒為主。葡萄酒是國王徵收賦稅的主要內容。為此,王國設有酒局,專門負責收藏葡萄酒。國王對一些欠酒稅的官吏,甚至採取撤職的手段,以示嚴懲。古樓蘭——鄯善國還有毛毯、陶土、制弓等手工業作坊。

古樓蘭——鄯善國內有一項重要勞役,即擔任過往使者、商人、僧侶的嚮導,併為他們提供駱駝、水和糧食。王國內擔任嚮導的人是世襲的,王國的百姓常有發生逃避擔任嚮導的事。

古樓蘭的商品交易以內地絲綢為主,還有大宛玻璃、安息香料等各種中西商品,漢代的五銖錢和中亞各國的錢幣都可在樓蘭流通。絲綢貿易繁榮了古樓蘭的城鎮經濟,使其成為古絲綢道上絲綢貿易的中轉站。

古樓蘭——鄯善國早期曾有原始的薩滿教,後來逐漸為佛教代替。公元3—4世紀,佛教已成為當時鄯善國的主要宗教,在王國的政治生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佛教有自己獨立的僧界法規,僧人在經濟領域內有獨立權力,他們佔有土地,可借貸糧食,徵收賦稅等,對過去的宗教人士——法師和女巫師則採取排斥的態度,甚至處死。

古樓蘭出土的盧文木簡和文書所反映的材料,生動地展現出古樓蘭文明之光。古樓蘭——鄯善國後期,由於水源枯竭,樓蘭文明衰落了,發生了“諸民遠離國境”的嚴酷事實,越來越多的樓蘭人離開故土,終於導致了樓蘭城在公元4世紀30年代被最後廢棄。

樓蘭人在接受外來文化時並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樓蘭尼雅建築構件上精美的木雕和雕花傢俱堪稱樓蘭藝術的代表作。尼雅雕花扶手椅和貴霜錢幣上表現的貴霜王寶座頗為相像,在印度摩菟羅貴霜石雕上也可見到類似的椅子,和尼雅雕花椅形制最接近的,還是阿姆河北岸公元2—3世紀哈爾恰揚遺址所出陶質浮雕上的獅形扶手椅。大夏希臘化藝術是樓蘭雕刻藝術重要借鑑對象之一。


絲路古道多層文化中的“樓蘭美女”

樓蘭地區的古城形制明顯分為兩個類型。第一類城淵源中原漢文化傳統,因為羅布泊沿岸的有些方城原本就是中原屯田戍卒修建的城堡,其中LE城興建於西漢初年,可見中原漢文化很早就對樓蘭城制產生影響。第二類城堡屬於西方文化傳統,這類圓形城堡的起源問題目前尚缺乏深入研究。

佛教何時傳入樓蘭,現在還不十分清楚。從佛教於西漢中葉傳入其鄰邦于闐看,佛教也應該在同一時間傳入樓蘭。

樓蘭文化是西域文化的代表,其早期文化是新石器時代,顯示出西羌民族的遊牧漁獵生活。中期文化是華夏民族亦農亦牧的原始農桑文化。後期文化是秦漢文化,其國家體制管理上,較多地接受了西方國家的封建文明。喪葬習俗方面缺少可參考的資料,樓蘭美女的出現,並不代表樓蘭古國原始先民是西亞的外來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