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期待的守候
外蒙古存在感不強,有以下原因:
第一,綜合國力不行。
經濟結構不平衡,沒有完備的工業體系。大批輕重工業產品高度依賴進口。
軍力不用說了,冷兵器時代的結束,宣告著蒙古騎兵輝煌的終結。
文化上,也沒有宗教,文化體系的輸出。一個成吉思汗的蒙古夢,到現在也沒醒。
第二,夾縫求存,大國們對蒙古的刻意弱化。
蒙古是夾在南北兩個大國之間的,除此之外沒有與第三方接壤。南北兩個大國現在正處在戰略合作的重要階段,蒙古因為歷史原因,是有些敏感的。而蒙古的各種國策高度受制於南北兩個大國。安安心心地待著,別出么蛾子就行。
第三,西方國家試圖滲透,卻始終打不開局面。
蒙古鄰國太少,且自身發展潛力有限。有一段時間,蒙古和南北兩個大國的關係非常微妙。這時候美國,日本等國家試圖用經濟援助的辦法打開蒙古的局面,拉攏蒙古,把蒙古當做其鍥子插在南北兩個大國之間。不過結果,大家可想而知。
第四,蒙古沒有大的動亂。
蒙古國內政權相對穩定,民族結構簡單,所以沒有發生什麼大的動亂。世界對其關注自然也少。
第五,世界關注的焦點在中東和東歐一帶。
中東是世界火藥桶,大國博弈的重點區域。也是重要的石油產出地。東歐一片,由於俄羅斯的強硬和西方的顏色革命,緊張局勢也在升級。
相對來說,蒙古實在沒有什麼可以讓人去關注的。
朝史暮想,總有些乾貨可以在歷史中挖掘,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朝史暮想
雖然外蒙古的面積很大,有156萬平方公里,在整個世界範圍內,都是能數的上號的,這個面積放在歐洲,也僅次於俄羅斯,是法國本土面積的三倍(法國本土面積55萬平方公里)。但是它國土面積大,卵用沒有?整體來看,蒙古國就是一個國土面積看似很大,實際實力則非常弱小的國家。
也就是說,蒙古國都混成這個樣子了,還有啥子自行車?
首先說蒙古國人口非常稀少,只有320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兩人,可以說蒙古國算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沒有之一。通常來說蒙古國人口少,國土面積大,人均資源有多,應該很非常富有,人均GDP至少要趕得上東南亞油氣資源富國文萊。
但事實上恰恰相反,蒙古國經濟也非常差。根據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蒙古國的GDP總量只有130億美元左右,人均GDP也只有4100美元左右,這個經濟水平可能比南亞、非洲一些國家強一點,但也強不到哪裡去,在全世界也基本上處於中下等的水平。
所以蒙古國是一個這樣的國家,弱小、貧窮,用人來比喻,就是一個典型的屌絲,誰會多看它一眼?更沒有人去關注它。它更不可能像美國這樣的高富帥、以及俄羅斯這樣膀大腰圓、耀眼的拳擊冠軍受人關注。沒有蒙古國相關的新聞也就理所應當了。
其實蒙古國不被人關注,那還是因為它的特殊的地緣環境。蒙古國只有兩個鄰國,我國和俄羅斯。是一個被包圍的狀態,由於兩個大國的包圍,地緣環境非常安全,也導致社會相對穩定,不易發生動盪。不像中東國家那樣到處是衝突,通過“打架流血”(戰爭)等方式博得世界的關注,其實那樣的關注是帶血的,不要也罷。
但蒙古國也不是沒有努力過,它也真的想要自行車,不滿足現在的國際地位。所以蒙古國就出臺了一個第三鄰國政策,和美國韓國等國家密切合作,甚至舉行聯合軍事演習,當然這一舉動就有點作死的意味兒了。
大正看世界
要問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哪個,相信很多人都會脫口而答是俄羅斯。如果再問世界上面積第二大的國家,不少人也能答出是加拿大,甚至第三大、第四大絕大部分人也知道是中國和美國。然而要說世界第一大內陸國,恐怕許多人就要思考半天了,它其實是我們的一個鄰國——哈薩克斯坦。那麼世界上第二大內陸國呢?也同樣是我們的鄰國,那就是蒙古國。
蒙古國,在我國也被稱為“外蒙古”,為的是與屬於我國的“內蒙古自治區”相區分。這個國家從面積上講,著實不小,156萬平方公里,差不多是四五個日本的面積了。然而這麼廣袤的一個國家,卻在國際上沒有多少存在感。
如若不信,大家不妨仔細想想,你能想到的近期關於蒙古國的新聞有哪些?恐怕對於多數人來說,一則也想不起來吧。其實不怪大家,因為這個國家,關注它的人本來就不多,被報導出來的新聞,自然也就少得可憐了。
為什麼面積如此大的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存在感卻又是如此之低呢?原因其實有很多。
蒙古國面積雖大,人口卻非常少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有些國家面積不大,人口卻巨多,比如孟加拉國,不到15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卻承載了超過1.6億的人口。相比之下,面積超過156萬平方公里(孟加拉國的十倍不止),卻只有317萬人,不足孟加拉國的2%。
而317萬這個數字,如果放在我國,僅僅相當於一個四線城市的人口數量。如此少的人口,要想在國際上引起關注,只有兩種可能,一是這個處於國際戰略要地,比如新加坡,雖然人口也沒有比蒙古國多多少,卻佔據了馬六甲這塊要地,因此能夠經常在國際新聞上被提起,也對國際局勢有著重大的影響。二是得非常富裕,這一點,新加坡也同樣滿足。然而可憐的蒙古國,卻在這兩點上都不滿足。
蒙古國並非國際戰略要地,僅僅是中俄的緩衝之地
先從蒙古國的地緣來看,很顯然,對於整個國際社會來說,它是不重要的,處於偏遠的苦寒之地。既沒有像新加坡那樣扼守交通要道,也不像中東那樣是幾大主流國際勢力的角力點。事實上,它幾乎只與兩個大國發生關係,那就是它的鄰國中國以及俄羅斯。
在中俄兩國的影響下,蒙古國就只能以緩衝之地的身份存在著,除非中俄發生衝突,否則這塊地就只能一直這麼安靜,其他勢力要想染指於它,首先就得過中俄這一關,很顯然,即便以美國之強,也不具備這個實力。正因如此,外界對於蒙古國的關注熱情也就提不上來了,一個被中俄籠罩住的國家,又有什麼好關注的呢?
蒙古國非但不富裕,而且還很窮
再來看蒙古國的經濟,這個就更抱歉了,不要說與新加坡比了,就算與我國的內蒙古地區相比,也是非常寒酸的。
拿2018年的數據來說吧,我國內蒙古的GDP是1.73萬億元,而蒙古國的GDP則只有可憐的130.1億美元,按照現在的匯率計算是910億元(人民幣)。
從比例上講,蒙古國的GDP只相當於我國內蒙古地區的5%左右。如果算人均的話,我國內蒙古的人口差不多是蒙古國的8倍,那麼人均GDP就差不多是蒙古國的2.5倍。
內蒙古在我國並不算經濟發達的地區,而我國的人均GDP又沒能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比我國內蒙古地區還差得很遠的蒙古國,自然就更窮了。
當今國際社會,越大的經濟體,往往就越能掌握更多的話語權,蒙古國如此小的經濟體量,自然就沒有多大的話語權,當然也不會被過多關注了。
所以說,蒙古國面積大,關於它的新聞卻很少,原因就在於它的人口太少,所處位置又非國際戰略要地,而且國家也不富裕。但凡在某一點上有突破,相信它的國際關注度都會迅速上去一個甚至幾個臺階的。
不過地理位置是無法調整的,人口也不會在短期內迅速增加,至於想要富起來,也同樣是很困難的。所以可以預見的是,在接下來的很長時間內,蒙古國都將是默默無聞地存在。除非哪一天,中俄關系變得緊張,蒙古國的緩衝地位開始變得凸顯,這時的它,相信就可以更多地出現在國際媒體的聚光燈下了。
《蒙古國概況》等
汗青正浩
蒙古國取得事實獨立也差不多100年了,但是存在感真的不是太高,這個情況呢個人覺得應該從內和外兩方面去考慮。
一、從內部講:國情決定了它是一個新聞熱點少的國度
蒙古國位於我國北部、俄羅斯南部,歷史上曾長期是中國領土,1911年在沙俄的鼓動下宣稱獨立,但自身能力不足連事實的獨立也沒有做到,僅有一定的外交自主權,1919年徐樹錚率軍進入外蒙古,恢復了領土主權。1921年取得事實獨立,但根據1924年中蘇簽訂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其主權仍屬中國,1946年1月5日國民黨政府發佈正式公告,宣佈外蒙古獨立。1949年10月與新中國建交。從1921年取得事實獨立算起,蒙古國已經獨立有100年了,但是到目前蒙古國的人口規模、經濟發展水平、軍事實力等諸多方面去看都是差強人意,從其自身國情來講真的是一個新聞熱點較少的國度。接下具體說說:
1、人口規模小,出現新聞熱點的可能性低。相較於領土而言,蒙古國人口實在有些少的可憐,獨立時差不多有60萬人口,經過100年發展,僅有300多萬人口(2017年統計數據),人口密度也就是在每平方公里2人,並且還集中於烏蘭巴托、烏里雅蘇臺等幾個大城市,其他很多地方相當於無人區,很多揹包客去蒙古國實際體驗過,基本下到蘇木(鄉鎮)就不能再往下走了。這種程度的人口規模和分佈,能夠出現熱點新聞的機會就非常少了。
2、經濟發展滯後,綜合國力弱,進入國際視野的機會少。蒙古國的支柱產業是畜牧業和採礦業,工業基礎薄弱,單一的支柱產業使得其經濟發展一直受到國際礦產品價格擺佈,GDP增速很大程度決定於礦產價格好不好,比如2017年蒙古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1%,且政府支出在減少,法國Natixis投資銀行由此表示蒙古國經濟開始復甦,但在分析復甦原因時卻得出礦產品價格的提升是蒙古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主因。另一方面,蒙古國與那龐大的國土面積相比,經濟規模是在有些不起眼,2016年的官方數據的GDP總量是110億美元,同期內蒙古是18632億人民幣,折算後,內蒙古是蒙古國的26倍,即便是人均也相差3倍。而且其國外債高壘,即便是現在也在過著全民還債的日子,“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種程度的經濟規模進入國際視野的機會真的很少。
3、軍事實力不顯,沒有太多在國際上露臉的機會。2008年蒙古國常備軍力大約在2萬左右,海陸空也是都有的,以陸軍為主,海軍可以說是內湖軍種,僅有可憐的幾艘戰艦,士兵也是說的可憐;空軍還算說的過去,列裝有米格-21戰機、Mi-24武裝直升機等裝備。至於因為其獨立後基本沒有打過仗,軍隊戰鬥力情況不得而知,並且長期處於蘇聯影響之下,巔峰時期蘇聯在此駐軍有10萬之巨,與之相比本國那點軍隊實在不值一提。崔然近兩年他們也在盡力彰顯自身實力,與美國等多國搞聯合演習,去參加國際維和等,但相較於熱點國家,這些動作還是沒什麼出彩的地方,因而在國際舞臺上露臉的機會並不多。
4、地理位置尷尬,近乎夾在兩大巨人之間的海綿。從地圖中可以看出,蒙古國夾在中國與俄羅斯之間,沒有第三個鄰國,形象的說就是夾在兩個超級巨人之間的海綿,是中俄之間重要的緩衝地帶。近年來,蒙古國在外交層面搞出了“第三鄰國”概念,但那是指除中俄意外的美日韓印歐盟等西方較為發達的國家,僅僅是一個外交概念,是在中俄之外尋求的力量獲取其中立資格的一種平衡措施。夾在兩大巨人之間,對外交通交流非常不暢,在這種巨人陰影影響下,無論是其瞭解外界,還是外界瞭解蒙古,都不是一件容易事,天然就有被國際忽略的可能,國際新聞熱點怎麼會多呢。
5、環境惡劣、氣候條件差,吸引外界目光機會少。蒙古國深處內陸,是著名的西伯利亞-蒙古高壓氣旋的發源地之一,夏季十分短促,冬季寒冷漫長,環境十分惡劣。這樣的氣候條件其實不適合人類居住,儘管頑強的蒙古人不怕,但大多數還是接受不了的,不是世人眼中的旅遊勝地,因而吸引外界目光的機會就少了。
二、從外部講:當今國際社會比較關注的民族矛盾、教派衝突、領土爭端和極端思想等幾個熱點都涉及不到
1992年以前,蒙古國一直處於蘇聯“老大哥”的羽翼之下,幾乎沒怎麼在國際社會露過臉,蘇聯解體後蒙古國逐漸開始自主發展,但處在中俄兩國核心利益圈之內,無形中獲得了足夠的安全保障,因而近半個世紀以來蒙古國政治局勢安穩,內部十分平靜,沒有突出的民族矛盾和教派衝突等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接下具體分析一下:
1、民族成分比較單一,沒有突出的民族矛盾。眾所周知,民族矛盾是當今世界的熱點問題之一,尖銳的民族矛盾是造成一些國家分裂和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比如盛極一時的南斯拉夫就是因為民族問題最終解題的。雖然歷史上外蒙古曾被匈奴、鮮卑、柔然、突厥等遊牧民族統治過,但這些民族基本都已經消亡,目前蒙古國80%的人口都是喀爾喀蒙古族,還有少量的哈薩克族和圖瓦蒙古族人,因而蒙古國主體民族十分佔優,沒有突出的民族矛盾。
2、宗教信仰相對平和,沒有激烈的教派衝突。蒙古族在成吉思汗時代宗教信仰還是以薩滿教為主,忽必烈時期吐蕃歸順元朝,藏傳佛教開始進入蒙古社會,16世紀開始格魯派喇嘛教逐漸成為主要宗教,及至1921年,蒙古國有大小廟宇1118座,喇嘛數量達到了10之眾,佔到了人口的1/6,此後由於人民革命等因素,信奉宗教的人口開始減少,但在民間的各種習俗還是受到藏傳佛教的影響。總體而言,蒙古地區宗教信仰還是單一的藏傳佛教佔優,宗教屬性也是相對平和,因而其國內沒有太過激烈的教派衝突。如果有遜尼派和什葉派這兩個兩個主要伊斯蘭教教派之間的劇烈衝突的話,估計蒙古國也能上熱搜。
3、僅有兩個鄰國,沒有尖銳的領土爭端。蒙古國是內陸型國家,沒有領海,陸上鄰國僅有中俄兩國。1962年12月中蒙兩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人民共和國邊界條約》,在1962-1964年由兩國政府共同劃定了當前的邊界,因而中蒙兩國沒有領土爭端。蒙古國與俄羅斯實際是存在一定的領土爭端的,焦點就在唐努烏梁海地區,但由於兩國實力懸殊太大,蒙古國在此事基本屬於默認狀態,因而也沒過於激烈的表現。
4、奉行中立政策,沒有過多政治訴求。蒙古國在外交上奉行“永久中立”政策,並積極同“第三鄰國”搞好關係,在國際政治舞臺沒有過多政治訴求。此外,由於地處中俄兩國傳統勢力範圍,外部勢力很難插手蒙古國事務,因而極端思想較少蔓延。歷史上曾經蔓延一時的“泛蒙”主義,也在斯大林的強勢打壓下土崩瓦解,儘管今天仍存在一部人響應“泛蒙古主義”,但也僅僅是一種弱勢思潮,對世界的影響比較小。
三、綜合內外因素來說:蒙古國就像國際班級中的中等生,沒有特別吸引世人眼球的地方
歷史上的先天不足和後天發展的乏力,使得蒙古國沒有太過出彩的特點。當今世界信息爆炸的厲害,如果沒有新聞炸點,很難受人關注。蒙古國就是如此,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放在國際班級裡那就是一個平庸的孩子,此時這個孩子也沒有幹壞事的話,幾乎是不被老師和同學關注的類型,所以與蒙古國有關的新聞比較少那也是十分正常的。
文史探客
這個說來就很複雜了,主要是由以下幾點造成的:
一、地理位置。外蒙古,也稱蒙古國,蒙古國夾雜在中俄兩大國之間,被俄羅斯和我們國家完全包圍,又因為沒有沒有海岸線,所以外蒙古在國際影響力非常之低,這是蒙古國在新聞上曝光率較低的因素之一。
二、歷史原因。歷史上,外蒙古的領土曾經長期屬於中國。在唐朝時首次納入中國版圖,唐後又為在宋朝時期為遼國版圖(雖然不是漢人王朝但不能否認遼國是中國歷史上未大一統的諸侯國之一),乃至元明清都曾是中國版圖。到了近代,自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政府後,中國不久就進入了混亂的軍閥割據時代。外蒙古的獨立就是在這一時期開始的。1911年外蒙古叛軍在沙俄的支持下,驅逐清政府官員,隨後又侵入內蒙古,在全國人民的強烈要求下,袁世凱出兵收復內蒙古,但沒有收復外蒙古。此時外蒙古在名義上仍屬中國,但實際上外蒙古的內政與外交還是掌握在沙俄的手中。1922年蘇蒙簽定一份協約,蘇聯率先承認外蒙“獨立”。1946年國民黨政府承認外蒙古獨立。內戰結束後,蔣介石又同意外蒙古加入聯合國,聯合國對此予以承認。自此蒙古國徹底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現在我們通過正常手段想收回都已經不可能了,明知道曾經是我們的地盤卻已經不屬於我們了,想想都難受。
三、國情。蒙古國總人口大約有300萬人口,三百萬人什麼概念?蒙古的人口還沒有中國的一個市人口多。 而蒙古首都烏蘭巴托,作為一個城市,居然擁有國家一半的人口!所以烏蘭巴托被稱作是“蒙古唯一的城市”,蒙古的其他城市也不過幾萬十幾萬人,人口之稀疏可想而知。不到300萬人口卻有著15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真是地廣人稀,目前還處於遊牧狀態。所以說這能鬧什麼新聞?
四、外交政策。儘管蒙古國夾在中俄之間,但是它為了生存,起初選擇成為北約成員國。接著又打算成為永久中立國。選擇成為永久中立國是外蒙古最高明的一招,用國際法來對付兩大強鄰。另外蒙古在以往的行為中非常注意分寸,與中俄的關係還可以,那自然在政治領域也鬧不出什麼大新聞了。
白銀之翼
在分析這個問題前,我們先大概瞭解一下蒙古國的成立歷史:
1911年,武昌爆發武裝起義後,中國各省紛紛響應,宣佈獨立,擺脫清政府的統治,外蒙古同中國其它各省一樣,在王公貴族的帶領下宣佈獨立;
1921年外蒙古的蘇赫巴託在蘇聯幫助下,成立了君主立憲政府;
1924年又廢除君主立憲,成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國;
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從中國分裂出去宣佈獨立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國 ,1946年1月5日,蔣介石為了得到蘇聯的出兵幫助,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在條約中正式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有權公投獨立,1992年改名蒙古國。蔣介石戰敗退守臺灣後,對斯大林沒有遵守《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條款感到憤慨,並以蘇聯違約為由,在聯合國狀告蘇聯,這就是所謂的“控蘇案”,聯合國僅決議蘇俄並未遵守《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未予懲處。
我們從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來分析這個問題:
內部因素:
1、經濟:
蒙古國地處亞洲內陸,比較乾旱,時常鬧旱災和雪災,經濟活動傳統上是以放牧和農業為基礎,工業不發達。以進口為主,出口較少(以自然資源為主)。經濟不發達,被世界銀行列為中低收入國家。
2、文化:
蒙古國主要信奉薩滿教和藏傳佛教,對外輸出文化很少。蒙古國學校不少,人們受教育程度比較高,但是多是為提高個人素養,而不是為了建設國家和追逐名利。
3、軍事:
蒙古國的軍事實力不強,武器不先進,陸軍部隊是蒙古國國防力量的支柱,海軍和空軍數量很少。蒙古國的軍事在我們現處的環境是足夠保護國家安定的。
4、基礎設施建設:
蒙古國的公路、鐵路、空運、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緩慢,與世界連通度不高。
蒙古國的經濟、軍事、文化對世界產生的影響很小,國內情況穩定很少發生大事件,自然吸引不了國際各方媒體對他的關注。
外部因素:
1、蒙古國夾雜在兩個大國中間,是以平衡和緩解他們的關係,是不被允許出現大動靜的。蒙古國也是中立態度,沉默行事,兩邊不得罪。
2、西方勢力很難滲入蒙古國政治體系,左右不了蒙古國的政策決定,影響不了中俄,逐漸淡出西方政治家的視野。
蒙古國就像蹺蹺板中間的支點,是平穩的,能起到平衡的作用,但影響不了左右高低的擺動。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往往容易被人們遺忘。
趣野觀史
外蒙古包括現在的蒙古國以及唐努烏梁海地區。蒙古國是一個被國際社會廣泛承認的主權獨立的國家。約有300多萬人口左右,面積180萬平方米。
關於外蒙古從清至今的政治活動
民國時期
辛亥革命後,隨著清朝統治的逐漸瓦解,在沙皇鼓動下,外蒙古活佛八世哲布尊丹巴派杭達多爾濟、車林齊密特出使俄國,後博克多格根在庫倫宣佈獨立,建立"大蒙古國(博克多汗國)"政府,活佛自立為帝,年號共戴。1911年外蒙古叛軍,驅逐清政府官員,侵入內蒙古。
1913年,沙俄當局迫使袁世凱執政的北洋政府簽訂了《中俄聲明》。聲明規定:外蒙古自治。中方政府不得在外蒙古派駐官員、軍隊,不得移民。1919年民國政府軟禁活佛,強制取消簽訂的《中俄聲明》。1920年段祺瑞下臺後,外蒙古又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再次自治,1921年3.18日在蘇聯紅軍扶植下驅逐中國駐外蒙古軍隊。1921年7月11日,外蒙古建立親蘇的"君主立憲政。1924年活佛逝世後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
新中國後
外蒙古也已經在事實上脫離中國的統治近三十年,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曾希望外蒙古迴歸,遭到拒絕。由於蘇聯從中作梗,外蒙古一直在蘇聯斯大林的教唆下和中國對峙。赫魯曉夫上臺後,1956年周恩來非正式地向後來的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提出了外蒙古主權問題,再次遭到拒絕。蒙古人民共和國於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換地圖,劃定邊界。
直到1990年後中國才和外蒙古的外交關係開始回溫,1994年兩國簽訂《中蒙友好互助條約》,表示互相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總的來看,阻礙外蒙古重新迴歸中國的最大實現障礙就是俄羅斯,隨著中蒙雙邊經貿關係不斷髮展以及兩國人員相互往來平凡,
從地理上看,外蒙古處在首都北京附近,一旦有戰事發起便是直攻心臟,所以這是從毛開始一直希望外蒙迴歸的原因。還有就是外蒙地下資源豐富,不能便宜了俄羅斯,他們自己又無力開採。
從經濟上看,外蒙古卻沒從華夏祖先那裡學到“窮則思變”,而是“坐井觀天”,以至經濟止步不前。如果迴歸,中國勢必要花錢、花精力幫其搞建設。但是這個迴歸到底是身形結合還是貌合神離就關係到我國的利益。所以外蒙問題必須從長計議,不急於一時。
尼采廣寒宮中坐
外蒙古國土面積如樓主所言確實不小,156萬平方公里,是全球第二大內陸國。但是,廣大的國土面積本身並不會自帶流量。非洲有四個國家面積比蒙古國大:阿爾及利亞、剛果(金)、蘇丹、利比亞,他們基本上都沒有太多新聞報導。
這是因為媒體為了擴大自身影響力,必須追蹤給讀者實用性、趣味性或相關性的新聞信息。這是傳播學的鐵律,也是媒體生存的金律。如果從這三個方面理解,就不難發現問題答案。
一、 實用性
蒙古國的整體國情導致其國家信息對我國實用性不高:
1、目前蒙古國處於人均GDP 為4000美元左右,遠低於我國一萬美元。蒙古國本身人少,僅有300萬,約為北京人口七分之一,總體經濟規模極小,在世界199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133。經濟不夠發達。
2、全國主要產業是採礦業和畜牧業,產業較為單一,沒有太多產業整合或合作的可行性。
3、科技和教育領域也較為落後,沒有著名的大學。蒙古國立大學是蒙古國最高學府,但在西方某知名大學排行榜上搜索後顯示:“噢?我們未發現這個大學,請重新搜索。‘’
看起來像是欺負人,但確實說明蒙古國信息對於我國實用性不高。媒體必須基於客觀真實的世界情況來報導,人為臆造新聞只會喪失生命力和公信力。
二、趣味性
趣味性與獨特性、變化性息息相關。蒙古國與其他國家的區別主要在於其廣袤的牧場、成群的馬羊以及由此衍生的特色節日、食品等。然而,這些在我國的內蒙、新疆、寧夏等塞北地區都已廣泛存在,相對而言並不具有獨特性。
而變化性就更少了。以北宋為背景的金庸小說《天龍八部》就寫到“塞上牛羊空許約”,千年後的今天,該國仍然還是這樣的生活方式。
三、相關性
乍看一下,蒙古國和我國是友好鄰邦,山水相連,兩國人民應當密切相關。然而,受限於蒙古國的經濟和人口體量,目前我國對蒙古國確實有重大相關性,但是反過來卻無法成立。
當下的科技已經幫助我們擺脫山迢水遠的限制,我國已經朝著星辰大海走入了新時代,各項工作目標都務求達到世界前列。所以,這也造成了蒙古國對於我國有限的影響。
綜上所述,蒙古國只有不斷髮展自身經濟和科技,擴大與我國全方位的合作與交流,才有可能獲得我國更多的新聞關注。
礪為
蒙古國自己活力不足、對我態度不甚友好以及這國家還不算混亂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蒙古國自身活力不足,沒有可以向外傳播的東西,不像日韓,雖然小,但是有電視劇,還有家用電器,在世界上,尤其是東亞地區,都是響噹噹的。而蒙古,估計也就蒙古包拿得出手,出口下,可是,這寶貝東西咱們國家也有,不需要進口。
第二,這國家對我們態度沒那麼友好,民間不友好氣息四處瀰漫,就連其政府官員層面,也只能說是還算說得過去,至於人家內心,那估計和民間想法沒啥區別了。去這國旅遊可得小心點了。
第三,獲得媒體更多關注,除了自己牛之外,還可以是自己非常亂。比如伊拉克、阿富汗這種國家,國家不富裕,但是動盪不安,也就引得世界媒體諸多報道。可是蒙古國,不僅經濟啥的不行,人口少的可以,連亂子也沒那麼多,媒體也得吃飯,你說讓人家報道你啥呢?報道不多,也就沒啥人關注了。
北玄武
外蒙古,位於我國以北、俄羅斯聯邦以南,是一個的內陸國家。蒙古國夾雜在中俄兩大國之間,本身的國土面積並不小,而且又曾是中國的領土,按理說應該跟中國訊息相連,不該在亞洲舞臺上默默無聞。像日本、韓國、印度、朝鮮,都是亞洲舞臺甚至是世界舞臺上的明星常客,新聞也是絡繹不絕。那麼蒙古會在亞洲“銷聲匿跡”呢?
先說一下外蒙古的歷史。
歷史上,外蒙古的領土曾長期屬於中國。唐朝時首次納入中國版圖,後為中國遼朝版圖。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政府,建立中華民國 。但是好景不長,中國不久就進入了混亂的軍閥割據時代。外蒙古的獨立就是在這一時期開始的。
1911年外蒙古叛軍,在沙俄的支持下,驅逐清政府官員,侵入內蒙古,在全國人民的強烈要求下,袁世凱出兵收復內蒙古,但沒有收復外蒙古。也就是外蒙古實行“自治”。外蒙古在名義上仍屬中國,實際上外蒙古的內政與外交還是掌握在沙俄的手中。
1922年蘇蒙簽定一份協約,蘇聯率先承認外蒙“獨立”。1946年國民黨政府暫時承認外蒙古獨立。內戰結束後,蔣介石又同意外蒙古加入聯合國,聯合國對此予以承認。自此蒙古國徹底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
為什麼外蒙古在國際上默默無聞呢?
第一,蒙古國總人口不到300萬人口,三百萬人什麼概念?蒙古的人口還沒有中國的一個市人口多。 而蒙古首都烏蘭巴托,作為一個城市,居然擁有國家一半的人口!所以烏蘭巴托被稱作是“蒙古唯一的城市”,蒙古的其他城市也不過幾萬十幾萬人,人口之稀疏可想而知。不到300萬人口卻有著15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真是地廣人稀,目前還處於遊牧狀態。
第二,儘管蒙古國夾在中俄之間,它為了生存,選擇成為北約成員國。但是又宣佈成為永久中立國的立場。選擇成為永久中立國是高明的一招,用國際法來對付兩大強鄰。另外蒙古在以往的行為中非常注意分寸,與中俄的關係還可以,那自然在政治領域也鬧不出什麼大新聞了。
第三,蒙古國經濟水平低。他們主要是遊牧民族,至今大多數居民還沒有脫離遊牧民族的習慣。2012年至2015年,蒙古國經濟增速逐年下滑,分別為12.3%、11.6%、7.9%和2.3%,2016年僅逾1%。蒙古國貨幣圖格里克,更是被評為全球最差貨幣之一!
第四,蒙古文化雖然深厚,但因為蒙古國力有限,其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缺乏話語權。
第五,蒙古在國際社會上還不是舉足輕重的角色。蒙古的鄰國只有俄羅斯和中國,就算加上美國或者印度作為“第三鄰國”(外交意義上的),也很難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加上沒有海岸線,其國際影響力比較有限,這也是蒙古國在新聞上曝光率較低的因素。
現在雙方經濟交往十分密切。外蒙古人口的工業品幾乎全部依靠中國,中蒙貿易十分繁榮,而蒙古的礦產也大部分由中國開發,兩國商貿往來愈加密切,相信也會帶動兩國關係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