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張愛玲哪篇小說?為什麼?

逍遙騎士鄭義


張愛玲的文字我很喜歡,喜歡她的文筆也佩服她看待人事物的那份洞察力,這些都能從她的作品中窺見,文字犀利,若非閱盡世態人情冷暖是難以寫出這樣的作品的,作為讀者也一樣,經歷的不夠也不足以能讀懂文字背後的用意。

作為一名張粉,她的書我是都愛看的,若說最喜歡她的哪部小說,我個人必然選《半生緣》。這是張愛玲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原名《十八春》,講述的是三十年代發生在上海的一個結局比較悲慘的愛情故事。人物形象鮮活,情節環環相扣,各種情感交織,結局亦令人唏噓感概,裡邊的故事久久縈繞在心間揮散不去。

女主人公曼楨自幼喪父家境貧寒,全家上下七口人全靠姐姐曼璐做舞女維持生活,曼楨畢業後進入一家公司工作,與來自南京的世鈞相愛相知,感情甚篤,而後姐姐曼璐也嫁人了,嫁的是個滿臉油膩的暴發戶,婚後曼璐由於身體原因無法生育,為了挽留丈夫的心,便同意了一個荒唐的決定,設計利用曼楨借腹生子,就這樣十八年過去了,曼楨與世鈞又在上海重逢,然而已時移境遷、物是人非,所有往日的美好在歲月的流逝裡早已回不到從前。

小說的開篇就是“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於中年以後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顧間的事。可是對於年輕人,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張愛玲總能用看似輕描淡寫實則蘊含深意的文字瞬間就抓住你的心,讓你欲罷不能,小說文筆流暢,結構嚴謹,整個故事情節脈絡清晰,讀之彷彿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也讓人感嘆陰差陽錯造化弄人。

其實世間如這般令人遺憾感概的事情還少嗎,很多我們曾經以為會天長地久的關係轉眼便莫名走散了,再回首已隔經年,徒留下滿腔的回憶。


憂幽梔子


《怨女》,《色戒》,《紅玫瑰與白玫瑰》,如果只能選一個,那就是《怨女》。

《怨女》應該是我讀過次數最多的小說。很多人都說它沒有原作《金鎖記》寫得好,後者的名氣和受到的評價要遠遠高於《怨女》。但是我為什麼最喜歡它,而且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讀了這些年呢?

可能是我那點自己也無法理解的民國情懷,可能是我對文中"姚三爺"這個形象覺得莫名其妙的熟悉甚至感覺我認識這麼一個人,可能是張愛玲利落辛辣的文筆和小說極強的畫面感讓我每次閱讀都像穿越回民國以上帝視角窺視了這個叫“銀娣”的女人的大半輩子,那種存在於書裡每一個字的真實感甚至熟悉感讓我著迷。

另外我覺得銀娣和三爺的感情是所有張愛玲小說塑造的男女中最值得尋味的。


正易論風水


《傾城之戀》是我最喜歡的一部作品。因為它的結局是完滿的,也是令人感動的。雖然白流蘇和範柳原之間發生了不少暗送秋波,不停打太極迂迴和曲折,然而,到了最後,他們在戰爭爆發,生死之際,最終體會到了感情的珍貴,有一個人始終不離不棄的陪伴,是多麼踏實。這本小說告訴我們,生活終究會從不切實際的浪漫,過度到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凡的婚姻生活之中,兩個玩盡曖昧的高手,最終洗盡鉛華,攜手同行,走進婚姻。所以,我覺得,《傾城之戀》是張愛玲少見的一部圓滿又有溫暖的作品。

這樣的結局,也更讓人明白,張愛玲所寫道的話:“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詩……生與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麼小,多麼小!”

無論如何,兩個人在一起足矣抵擋人世間所有的不幸。





西西閱讀空間


我看其作品,總是有一種灰色基調及時行樂也就是一個主旋律。就如《半生緣》裡寫到的祝鴻才粗俗,沒得到以前是45度在仰望你,而得到以後卻是135度俯視你。這許多年來,我們每個人都在成長,有的人成長的好,有的人成長的不好。有的人可能成長的方向都有問題,但是都成熟了。春天,我們忙碌。夏天,我們耕耘。秋天,我們收穫。冬天,我們一定是幸福美滿也是有為的。人生需要平臺,需要扶梯。有些路走的時間長了,我們是不是也累了困惑了。可是,歷史的結果往往又是令人啼笑皆非的。1995年張愛玲很悽慘的逝世於美國舊金山,但胡蘭成卻安逸死於日本(在此期間還有佘桂珍陪伴)。這個大漢奸,在最失魂落魄的時候都有人為他變賣家產寄錢助其度日。可以說,張愛玲與他是仁至義盡了。

我不禁思考了許多,有些時候感情可能是成功的墊腳石。1920年她出生了,到1943年她遇見了年長她14歲的胡蘭成。胡蘭成,著名的大漢奸,汪偽政府的中宣部副部長。直到1945年兩人分手,正是因為這樣才有這許多優秀的作品。我看到她出發於情,而在這其中往往掙扎著徘徊著思考著。不是她經歷了多少感情,這多半都是想象的。但這其中摻雜了她自己的經歷。在她的作品中沒有政治也沒有黨派,有的只是她細膩的感情世界。

人生有時候總是很諷刺,一轉身可能就是一世。說好永遠的,不知怎麼就散了。最後自己想來想去,竟然也搞不清楚當初是什麼原因,把彼此分開的。然後,你忽然醒悟。是沒有好好珍惜,或者不敢面對。一別,便是一生。原來,一別便是一生。”我喜歡《紅樓夢》,也喜歡這首詩。她與胡蘭成的感情可能經歷過,她才能寫出這樣的好詩經歷了徹骨痛,才能讀懂字字是血,行行是淚的紅樓夢。那幾多的辛酸,讀一本好書,寫一首好詩。皆是嘔心瀝血之作。


唐寶楨


個人認為最好看的是《半生緣》。這部小說可以說是張愛玲集大成的一部小說,她的所有才華都在這部小說裡得到了最好的展示。

《半生緣》又名《十八春》,《十八春》原本的結尾是符合大眾想象的喜劇,後來,晚年的張愛玲不滿意自己的這部作品,將其刪減並改名《半生緣》。《半生緣》的結局是現實主義的悲劇,愛情的彌足珍貴和現實的無可奈何在這部作品中都有體現。

《半生緣》中的人都沒有錯,他們真誠的愛過,也在自己無能為力的時候及時止損,但在光陰的最後,相愛的人們都沒能在一起,這也是自古以來愛情的通病。年輕男女表露心跡,相互許諾,然後在愛情裡感受甜蜜、享受快樂,為了愛情他們不惜代價,然而最後卻走散在了愛河。

這部小說還有一個特別之外,那就是它文筆非常的流暢,讀起來非常的舒服,無論怎麼去讀,那種流暢感都不會斷,這也正是一個作家有著深厚的文字功底,如果沒有這樣的功底,那麼也是寫不出這樣的小說來。


公平測量臺


《傾城之戀》,二婚女人也可以追求幸福和愛情。

看完的張愛玲小說並不多,主要是不喜歡太過真實與刻薄的文字,生活已經很難了,去文學作品裡找點糖吃不好嗎?

第一次看傾城之戀的時候,還是個學生,感覺,這難道不是本教女孩子如何戀愛的書嗎?

一座城的顛簸,成就兩個人的愛情,是動亂時代的不得已,還是獨屬於他們的小慶幸呢?

不知道有沒有從書裡看到點不一樣的東西,比如說現實,比如說珍惜。

全本無難點,很是好讀,可以推薦。


南方有塊好木頭


張愛玲是我認為的一代女性職業作家的首位,她在中國女性心中的價值還未認自知得那麼充分,只因其作品的時代烙印,她在中國文學史和女性名人史中應占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