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沒有喜雨》

入鄉隨俗吧,孤獨地走在詩歌的路上,春夜的風,稍帶輕寒。

多少年沒寫散文了,就記得老師說過的話,“形散而神不散”,像是小時候母親的叮囑,刻骨銘心。是啊,形散而神不散,多麼像對人生的忠告,在人生的路上,一個人可以隨時走在路上,但心終究要有歸宿。

春夜,有生長的寂寞,有人間的無奈。汽車的轟鳴在生長,高樓在半黑暗中堅守一座城的威嚴。花兒為自己綻放,無聲處盡顯孤獨。

一盞盞燈從黑暗中鑽出來,如是一雙雙眼睛,打開夜的洞穴,兀自照亮一片天地,照亮寂靜在黑夜中澄清,這來自人世的喧囂。

這不清不楚的關係,讓人生厭,如靈魂與肉體的糾纏,或是拯救。

風輕,或重,總是加緊著吹。這不溫不火的聲勢總是要造出來的,造出來的是時勢,吹過去便是歷史,是人間冷暖自知,是風情萬種的自述。

三月,桃李盛開,蝶戀花,蜂自來。萬物以生的姿態呈現美好,包容死亡,以讚美之詞亮出險峻,原諒詆譭。山河奔走,天空以寬廣之心蔚藍,地域以遼闊之心空曠。

“鶯歌燕舞,草長鶯飛”。春天的承諾,讓人們嚮往,卻總是有些惴惴不安。

春夜安靜得像個孩子,喧囂像是哭聲,提示飢餓,無趣,調皮,尋求關注。需要一個人用思考去安慰,需要內心騰出一塊更為寂靜之地,深耕。退出這人世間的一些荒涼。

一個人在春夜裡走,在身體裡走,在波瀾不驚的氣息中走。花香自有出處,鳥語已有棲息,城春草木深,遠近有浮沉,微妙不自量。

在春夜,即便一個人把自己想象成滄桑的模樣,想必也能開出絢麗之花。

這人世間的美好啊,讓你我一次次地抱緊殘缺!

《春夜,沒有喜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