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死稱“孤子”,母死稱“哀子”,新鄉傳統葬俗——報喪

報喪又稱“訃告”、“訃聞”、“報亡”、“報死”等,新鄉一帶老人去世,忌諱說“死”、“亡”二字。報喪旨在告訴親友前來參加喪事,同時通告與死者有相沖、相剋的人(孕婦等)不要近前。

當地報喪習俗由來已久,經過歷代相傳形成的報喪習俗,很受當地人的重視。當地報喪的方式有三種,一種是老人去世後(或第二天)鳴銃炮或鞭炮告知親友鄰居,同時要在喪家大門門框上張貼訃告。

父死稱“孤子”,母死稱“哀子”,新鄉傳統葬俗——報喪

訃告一般用白紙,上書“某府某某先生(女士)喪事”或“某府某某先生(女士)千古”之類的字樣,然後用藍墨水圈起來,待出殯後要用紅筆或墨筆將訃告劃掉。訃告上的字數按“生、旺死絕”四字進行推衍,週而復始,最後一個字以套上“生”、“旺”二字為佳,如果碰到“死”、“絕”二字,則要增刪字數,使之合套“生”、“旺”二字。

父死稱“孤子”,母死稱“哀子”,新鄉傳統葬俗——報喪

如果老人90歲以上死亡,且配偶健在、子孫滿堂。門框上貼的訃告要用紅紙書寫,表示死者是有福的人。舊時的有錢人家,還要在大門上掛兩盞白色的大燈籠,上書“某旬壽考”或“某旬壽妣”和“某代其昌”或“某代同堂”。門上訃告一般要寫“嚴父“或”母”字樣。若父親去世,用方形漿紙或白紙書寫“嚴”、“制”角朝上下貼在大門兩旁;若母親去世,則寫“慈”、“制”二字貼在大門兩旁。

父死稱“孤子”,母死稱“哀子”,新鄉傳統葬俗——報喪

現代城鎮工作人員死亡,由所在單位發訃告,一方面把訃告郵寄或電告死者的生前友好,或在報紙上刊登訃告。另一方面在單位的大門口張貼的訃告,內容不外是死者的生卒年、病因、主要工作經歷和對國家的貢獻,向遺體告別或召開追悼會的時間、地點等。

父死稱“孤子”,母死稱“哀子”,新鄉傳統葬俗——報喪

第二種報喪形式是由族人持喪帖書或口頭到親友家報喪。舊時喪帖書有一定程式,遣詞用句和稱謂都十分考究,父親去世,要寫“正寢”“嚴制”,自稱“孤子”。母親去世,則寫“內寢”、“慈制”, 自稱“哀子”。若父母雙亡,自稱“孤哀子”。結尾用詞要按喪服輕重分別寫上“泣血稽顙”、“稽首”、“拉淚”、”拭淚”、“瀉淚” 等。

父死稱“孤子”,母死稱“哀子”,新鄉傳統葬俗——報喪

分發喪帖書的習俗各地不大相同。報喪者可以進入報喪對象的家門,講明詳細事由,忌諱說“死”字, 一般用“老了”、“過世了” 來代替。並一定要吃些東西,至少要抽根菸、喝杯茶才離去。

父死稱“孤子”,母死稱“哀子”,新鄉傳統葬俗——報喪

若是到死者的出嫁女兒家報喪,女兒應立即跟隨報喪者一同前往孃家,一定要痛哭一場。母親亡故,由一名深諳喪禮的叔伯父率所有孝子、孝孫到外祖家報喪,然後再向外祖父、外祖母或母舅等稟告告家母的病因、治療經過及死亡時間、後事安排等。

若平時不孝,外祖家人則遲遲不把孝長子扶起,讓他一直跪在那裡。進入外祖家後,先在廳堂上燒香、點燭,眾孝子、孝孫下跪痛哭,由叔伯父稟報病因、治療經過及病故時間等。(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