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女醫生遭遇職場暴力。戰戰兢兢,如何打好這職場保衛戰

起因:

今天集中翻閱了人民日報的微博。其中一則處罰通報引起了我的注意:

疫情當前,女醫生遭遇職場暴力。戰戰兢兢,如何打好這職場保衛戰

人民日報微博截圖

在目前疫情大局為先的環境下,醫院院長因為粗暴對待職工被免職。這種情況下還會出現這種事情,於是我去搜索了事情的經過:

舉報人是個正在備孕的女醫生,被調到醫院新建成的大樓的一樓出診。結果她去報道的當天,就感到鼻子呼吸不暢、胸悶頭疼,眼睛還像針扎一樣的刺痛。同時很多患者也有同樣的感受。她判斷是新樓的甲醛超標,於是跟院裡反饋。

女醫生的本意是,自己正在備孕,在甲醛超標的房間裡會對身體不好,希望院裡能調回自己到老樓裡出診,這樣對自己、對患者都好。

但是院方對她的反饋置之不理。沒辦法,後來女醫生自費掏腰包請檢測公司。結果檢測結果顯示,新樓的甲醛含量整整超標了三倍!於是,她又一次將甲醛報告以及自己的反饋,再次提交。

沒想到這便是她噩夢的開始。院長找她約談,不僅不承認她的數據及反饋,還各種言語羞怒,同時宣佈對女醫生的處罰:"扣掉全部績效和年終獎,不算當年工齡,取消次年的資格評聘。"

在這種威懾以及同事的"好言相勸"下,女醫生妥協了。她違心的寫了一份檢討書。後來,善良的她依然認為新樓的投入使用是對人體有害的,於是她再一次鼓起勇氣找院長溝通。

這次,她受到的"待遇"更加變本加厲:她在所有管理層的面前,被院長公開打罵!是的,我們沒有看錯,女醫生不僅捱罵,還捱了打。院長在辱罵的同時,氣憤不過,還給了她一記重重的耳光。

女醫生差點要崩潰了。後來,她在家人的幫助下,公開在微博舉報了院長。

最終,事情有了比較好的進展,便是文章開頭我分享的那個截圖:人民日報刊登了廣東衛健委的通報,對該院院長撤職,以及由調查組對該事件進行全面調查。

那些層出不窮的職場暴力

典型的,女醫生遭受了來自院長的職場暴力。前段時間,電影《少年的你》我們紛紛議論校園暴力。其實,職場暴力也並不罕見,尤其是女性在其中的遭遇。

在我還是職場新人的時候,因為從事的也是HR工作,所以尤其喜歡讀《杜拉拉昇職記》。其中有幾個事件我記憶猶新:

公司裝修新的辦公室,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出力不討好的活。最終,這麼一項大工程,竟然交給她這樣的一個新人去承擔;

新辦公室裝修完畢,需要全員打包搬家。又有老資格的同事不配合,拒絕打包整理;

當盤點項目為什麼沒有完美落地,她又成為了那個背鍋俠。這種結果,擱誰身上都會對自我產生懷疑的吧。

現在想來,杜拉拉在入職成為新人的時候,便是遭遇了職場暴力。

那麼,怎樣才算是職場暴力?

智庫百科對職場暴力(Workplace Violence)的定義為:

"職場中超越正當業務範圍,給他人精神、肉體帶去痛苦的行為"。

職場暴力研究機構(WBI)主席Gary Namie,和該組織的CEORuth Namie,則把職場暴力定義為:

欺凌者出於想控制他人的目的,對其進行惡意的言語侮辱。

概括而言,職場暴力主要包括:

(1)暴力性的身體攻擊

(2)言語謾罵、侮辱等的精神攻擊

(3)自發集體的無視或排斥

(4)交付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任務

(5)不安排工作或安排與個人經驗能力不相符的工作

(6)過度干涉個人隱私等六大類內容。

羅列出這些,估計每一個職場人都會聯想到自己所在公司的情況吧。就像那句話說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職場暴力也是,各家有各家的不同。

在此做一個調研,你遭遇過職場暴力嗎?


你遭遇過職場暴力嗎? (單選)
0人
0%
遭遇過很多次,幾乎不能忍受
0人
0%
遭遇過不多,比較輕微
0人
0%
沒有遇到過
<button>投票/<button>


身邊的案例也不勝枚舉:

還記得嗎,疫情期間,那個讓員工每天做100張設計圖的傲嬌領導,言之鑿鑿設計行業都是"加班的"、"你不懂行嗎"等等犀利言辭。

同樣還是疫情期間,員工對於復工有疑義,只一句簡單的疑問,便招致副總在公司群裡大罵的事件:

疫情當前,女醫生遭遇職場暴力。戰戰兢兢,如何打好這職場保衛戰

還有,明星也不例外。芒果臺的節目《明星大偵探》,就明星們遇到的職場暴力,也集中探討過。

疫情當前,女醫生遭遇職場暴力。戰戰兢兢,如何打好這職場保衛戰

《明星大偵探》截圖


1%的職場暴力足以毀掉99%的努力

太多形形色色的職場暴力案例,數不勝數。美國暢銷書作家Bonnie曾做過一次調查,最終他給出的結果是:

全球不同行業的3000名受訪者裡,高達69%都曾遭遇過職場暴力。

職場暴力研究機構WBI發佈的《2012年度"職場暴力受害者健康的影響"調查報告》也顯示:

71%的"被虐者"已經達到了需要物理治療的程度;最可怕的是,29%的受害者表示,他們曾經嘗試過自殺。

這些被暴力的受害者往往會出現生理與心理併發的症狀:頭痛、頸部痛、纖維肌痛、糖尿病、失眠、焦慮、抑鬱症、創傷後應激症, 甚至產生自殺念頭等等。

與此同時,他們在職場上的表現便是:工作更加懈怠,恐懼上班,在公司時刻提心吊膽,經常藉故請假,嚴重的甚至沒辦法正常出勤,只能領取殘障補貼等。

而之前兢兢業業、畢恭畢敬的職場表現,有可能因為職場暴力,便毀了自己的後半生。

疫情當前,女醫生遭遇職場暴力。戰戰兢兢,如何打好這職場保衛戰

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劇照

職場暴力行為的背後,隱藏著醜陋的人性本惡

我們從小背誦《三字經》,幾乎都知道,開篇便是"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也逐漸知道了,人性中也存在著"本惡"的一面。

文中一開始女醫生的遭遇,本來她的職級與院長之間差著好幾個級別。之所以院長最後直接對她動粗,無疑是因為她的行為撼動了院長的經濟利益,挑戰了院長的權威。尤其在職級不對等的情況下,"官大一級壓死人",院長不再偽裝,那最終顯現的惡的嘴臉簡直不堪入目。

職場如戰場,雖然不乏很多善良的同事,但是那些"居心叵測"的暗箭,更是不得不防:

下屬想升遷,早就看不慣作為上司的你,每時每刻不在想著如何給你挖坑;

平級同事要脫穎而出,如果自己做不到特別的業績閃亮,那麼給其他人制造困難,便可使自己略勝一籌;

而作為上級,更是可以隨意強加自己的主觀意志,給到下屬……

職場生涯漫漫,或許一不小心,便成了那個可憐的小綿羊、替罪羊。那麼,如果不幸遭遇了職場暴力,我們該如何應對這場戰役呢?

結語:認清職場暴力之後,我勸你反擊

日本著名作家安井元康,曾經針對戰勝權利暴力,提出了一些方法,我大體歸納一下有三種:

傳播正能量職場文化、真誠修改自身的缺點以及讓自己的工作能力變強。

我不否認,以上三點會有利於整體的改觀。但是,對於職場暴力,我自己只有一個觀點:打回去!

有一句話不是說麼:"在黑暗的時代不反抗,就意味著同謀。"對此,我更欣賞密歇根大學、美國政治科學家阿克塞爾羅德教授的觀點:

1980年,密歇根大學、美國政治科學教授阿克塞爾羅德設立了一個大賽,他邀請一群博弈論學者每人設計一個程序,來玩一場200輪的"多重囚徒困境"遊戲,看最後什麼策略會勝出。

最後獲得最高分的是一個最簡單的程序。這程序由蘇聯計算機科學家阿納托爾·拉波彼特編寫,名叫"Tit for Tat"(意為"以牙還牙")。

“以牙還牙”的策略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就兩條:

第一步,合作。

第二步,以牙還牙。

你敬我一尺,或許我會還你一丈。你合作我便跟你合作,你背叛我也毫不猶豫的背叛。

當職場暴力行為觸犯了你的安全界限,那我們必須要發出自己的聲音,警告他們這些事情影響了我們的工作,傷害了我們的權益,明確告知對方不要再繼續這種行為。

勇敢的為自己發聲,是為了避免日後受到更大的傷害。

不然的話,人都是有從眾心理的,個體會屈從於群體的一致性。施暴者一旦得逞過一次,就會有下一次。一個施暴者得逞,便會引發更多的施暴者加入其中,那麼最終,職場暴力就會從幾個人的行為上升到群體的狂歡。如此演變,只能是以受暴者的悲慘結局收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