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獲取教育資源的短板,會因為科技教育縮小差距嗎?

坐井觀


相當大的概率不可能。一,大多數小朋友自制力很差的,科技教育只有老師在講,沒有師生之間溝通,網課的形式也無法檢查小朋友到底是哪個小環節沒理解。因此,小朋友就只是回答全部都聽懂了就可以了,大人小孩都高興。2.小孩子的世界還是模仿,引導,溝通為主,科技教育個人認為是自學為主。大多早期教育者認為,三歲以下小孩不要使用電子書,全部是紙質繪本。首先對眼睛不好,其次電子設備快速翻頁,轉換,注意力更難集中。因此,我認為小朋友的學習,需要家長或老師看到孩子的全過程,需要耐心理解小孩子的思維與心理,大人的心理想法與小孩子相差很遠!


LiIy


我做為一個農村娃以及農村博士的妻子,用我們的親生經歷來詳細的回答這個問題,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獲取教育資源的短板,會因為科技教育縮小差距嗎?答案是一定不可能的!原因如下:

1、教育資源方面

我和老公均來自農村,整個縣裡只有一所正式高中,學校的老師很大一部分都是代課老師,真正科班畢業的老師寥寥無幾,我老公當年做為學校的種子選手,被重點培養,也算是傾盡全校之力了,高考時我老公不負眾望考取縣狀元,但即便如此也還是無緣清華北大,最終去了一所普通的985。現在農村的教師隊伍雖然比以前提高了很多,但優秀教師依然寥寥無幾,為什麼呢?因為村裡的好老師都被調到了縣裡,縣裡的好老師又被調去了市裡,農村根本就留不住好老師。還是以我們家為例,我婆婆、小叔子、弟媳婦都是農村老師,他們原本都在村裡學校,後來因為教的好,小叔子被提拔為校長,村裡的小學稍有起色,就又被調去縣裡做了校長,順便把弟媳婦也帶去了縣裡,村裡小學至今沒有一個像樣的好老師。現在即便是有了科技教育,但又有幾個真正會用呢?農村孩子接受的依然是代課老師的土方法野路子。在看看北京,哪個老師不是985畢業?優秀教師遍地都是,重點學校的清華博士更是比比皆是。



2、家庭方面

農村孩子多數都是留守兒童,平時連父母的面都見不到,更別提輔導了。孩子的學習完全靠自覺,但作為孩子的他們,又能有多少自覺性呢?即便是有了網課又怎麼樣?沒有父母監督著,沒有課前預習,沒有課後輔導,單憑几節網課就能實現逆襲嗎?反過頭來看看城市的孩子吧。我的孩子從出生就有博士爹培養,一路雞娃,三歲開始英語啟蒙,6歲詞彙量已經1000多,正在備考KET。語文數學地理歷史一樣都沒落下,6歲的年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下五千年可以講一小時。任何課程都是我們全程參與的,課前預習,課後輔導,從沒落下,孩子也會因此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所有課程前都會主動預習,課後及時鞏固。


3、環境方面

農村娃所處的環境是什麼樣的呢?先說說我小時候吧,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去割豬草,然後在父母回家前把晚飯做好,吃完飯才開始寫作業,假期的時候白天和父母下地幹活,晚上回來寫作業。沒有農活的時候就跟小夥伴去滿街跑,因為,寫完作業就沒有事情可做了,我媽怕我們把家裡玩亂了,只能把我們往外面趕。現在農村已經實現了機械化,孩子不用下地幹活了,學校的作業便是他們的全部任務,寫完作業後,整個假期孩子除了玩還是玩,不是他們不愛學,是他們確實無事可做,沒有父母的陪伴,也沒有父母的課後輔導,更沒有上不完的輔導班和興趣班。看看城市的孩子呢,學校的作業只是冰山一角。各種線上線下的輔導班,種類繁多的興趣班,孩子們的假期不是在上課就是在去上課的路上,哪有閒的時候?今年寒假我們孩子上了10個班,數學、語文、英語、地理、歷史、書法、航模、乒乓球、小提琴和游泳,假期比上學還累。再說說英語,我上初中的時候才開始學習ABC,現在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我的侄子也只是在三年級才開始學的。在看看北京呢,學校一年級就開始學了,甚至很多孩子英語比母語學的還早。

4、家長觀念

對於教育的重要性,現在農村的家長比以前進步了很大,但仍然無法跟城市相比。還是以我們家為例。我的父母和兄弟都在農村,我們在一起時很少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因為觀念不一樣,分歧太大。他們始終保持著農村的思維,覺得孩子學習固然重要,但為了學習,把孩子累成狗,簡直慘無人道。其實他們看到的是我把孩子累成狗,但沒有看到學習帶給他們的莫大的快樂和自信。我的孩子雖然很累,但他們一點都不苦,相反他們很陽光,很自信。因為無論走到哪裡,他們都能成為焦點,被人稱讚,所以那份發自心底的幸福和自信是最難得的。所以即便是農村的家長能夠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但也只是停留在意識上,實際行動上還是狠不下心來讓孩子去吃學習的那份苦的。城市家長則堅信,學習很累,但並不苦,學習帶給孩子的那份快樂和幸福遠遠高於玩具和遊戲。

綜上所述,如果以上三個方面沒有得到解決,單靠科技教育想要縮短農村和城市的差距根本不可能。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北京龍鳳媽


首先農村孩子家裡有沒有電腦,平板,手機,打印機這些硬件?

如果都有,那麼ok,現在的網絡上課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縮小農村和城市的差距。

但是如果農村部分孩子家裡沒有以上的硬件,那我只能說對不起了,網絡上課只能更大的拉大雙方的差距。

這裡我提到了打印機,是因為我自己家剛好有打印機,這段時間每天都要打印很多學校佈置的作業,如果不打印也行,只是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比較慢,因為手機屏幕比較小,用起來肯定沒有直接打印出來效果好。

現在全國還有那麼多貧困縣區,還有多少農村家庭買不起電腦,打印機……這些硬件。

當城裡孩子在家利用現代化的工具在學習的時候,估計貧困家庭的孩子已經幾個月沒有見過老師並且上過課了吧。

停課不停學是好事情,科技教育也是好事情,但是這些都是一把雙刃劍,用的好了確實可以拉動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用的不好則起到相反的結果。






秦歌亂彈


永遠不可能的。就師資隊伍這方面來說,在農村的教育隊伍裡出現了優秀的教師,馬上將其調到市區的學校裡。對,我們上初中的時候,就是有一個特別優秀的老師,對學生很負責任。他是帶我們那個班的,我們那個班在全市名列前茅,後來那個老師調走了,來了一個什麼教導主任,對學生聽之任之,考後來考試就考了個稀巴爛的。所以優秀的師資資源還是挺重要的。但是做不到公平的絕對做不到。


X研研


對於這個問題,肯定的回答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獲取教育資源的短板不會因為科技教育縮小差距。

我一個同學以前在老家的一個鎮上當小學老師,後來經過自己努力又考上了我們市裡的小學。上次我們見面的時候,她語重心長的說,我沒有任何歧視的意思,我也是農村孩子長大的,但是在這兩個地方教學後,我真的發現了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區別真的挺大的,有些就是赤裸裸的現實,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區別在哪?這2個區別很明顯,太現實。

生活環境的差別

一說起農村孩子,我們就會說到土這個詞,聽起來似乎有點看不起的意味。但是農村的孩子確實和土離不開,因為農村孩子從小少不了要和泥土打交道,所以在穿著上面也就沒那麼講究,穿得會比較樸素。而城裡的孩子穿著打扮的話就更加的光鮮亮麗一些,看起來更加的時尚。平時的話在大商場裡面,接觸到的東西比較多,各種潮牌潮鞋,名牌加身,爸媽也更注重孩子的穿著打扮,

再者,雖說現在互聯網已經普及到了農村,但是農村的電腦普及率遠遠趕不上城市。農村孩子從小接觸更多的是麥田,家禽,鄉間小路,而城市孩子從小接觸的就是電腦,高樓大廈,圖書館,麥當勞等。城市孩子可能從小接觸的事物和見識都比較好一點。

教育資源的差別

在農村,家長的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有限, 很多時候,家長本身教育水平也不高,所以他們認為教育並不是唯一的出路,不重視學生的教育,讀書不好的話,只要有力氣,照樣可以幹活掙錢養活自己。

而且農村的教學環境和師資力量和城裡的學校,肯定是無法相比的。在農村,老師更多的時候只負責把書本上的知識講完,孩子課餘時間要不就是寫作業,要麼就是和小夥伴三五成群的瘋玩。而城市學校的教育環境與師資力量雄厚,城裡的小孩除了完成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視全面發展,課外參加興趣班學習一項技能,比如學習舞蹈,書法,繪畫等。所以城裡的小孩才藝更多在進行表演的時候,他們就更有優勢。

要知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生活的環境不同,有差別很正常。農村孩子有他們的好,城市孩子也有他們的優勢,沒有誰比誰更高貴,更高人一等。但是作為父母,我們都想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讓他們的起跑線更高一點。

綜上所述,科技教育在農村和城市的普及率還是會有差別,所以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獲取教育資源的短板不會因為科技教育縮小差距。





卿卿兒童教育


我認為會的。我92年生,家住安徽皖南大別山區,交通極為不便,小時候家裡沒有固話,沒有電視機,甚至第一次去縣城還是我中考的時候。小時候接觸到的教育資源全部來自學校。現如今,村村通工程把路修到家門口,手機、電腦、電視、網絡應有盡有,城裡能接觸的農村一樣能接受到。


研學小二



一隻優雅的貓


思想理念,自覺的參與學習。讓家長和孩子一起享受科技帶來的紅利。

二、教育的主要場所在學校,也要加大對校舍的寬帶建設力度,在學校的老師、學生中形成良好的風氣,讓農村老師和孩子都有豐富的學習資源。

三、國家要採取一定的措施,定向的豐富農村的學習資源:比如“遠程教育共享名校資源”,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牽頭,各省市具體組織,集中名校名師資源,搭建集中、跨區域的、跨校的知識共享平臺,為農村學校提供高質量的遠程教學等服務。



酒家


我認為科技教育的發展並不會縮小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獲取教育資源的差距。

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別不僅僅是師資力量上的懸殊,還有各項教育硬件上的差距,以及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的影響。學習更多的是面對面交流、思考、溝通的過程,更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我們經常會發現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會有些不同,身居城市的孩子生活條件要好一些,對新鮮事物見多識廣,腦子反應也比較靈活,這也會讓城市孩子看起來更大膽自信,也更善於跟老師溝通交流。

目前學校提倡“家校合一”,家長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管理孩子的學習生活。但是,在農村,受限於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有些家長本身沒有受過高等教育,更不會覺得學習是唯一的出路;有些家長為了生活忙於奔波,沒有更多的時間來關注孩子的學習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購買學區房”“上名校”“名師輔導班”“興趣班”這一類的城市教育現象,在農村大部分家庭根本負擔不起。經濟的飛速發展導致貧富差距越大越大,農村和城市教育的差距其實也是貧富的差距的反映。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促進教育公平,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平等機會,才能縮小城鄉差距。


Miss班


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先天的教育差距:

學校辦學條件、師資力量差距大;

在教師學歷方面,農村學校高中及大專學歷教師的比例高於中心城區學校,本科、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則呈相反的趨勢,農村學校比例最低,中心城區最高。

階層分割嚴重,孩子不願意學習;

在學習氛圍上,農村學校也不如城市學校,表現更多的逃課、違紀,更不良的班風、師生關係、同學關係,學生輩群體中也有更多不願意學習和表現不良的學生。這些學生的不良表現會在同學間相互感染和傳遞,從而影響更多學生的價值觀、學習態度乃至學業成績、教育獲得等。雖然這些可能並不都是學校的原因,但學校卻是解決問題的依託。

家庭是“軟肋”,實力差距明顯;

城鄉學生家庭教育背景的分化表現在父母教育水平、所提供的教育環境與教育資源、父母參與教育程度與水平、父母教育期望等各個方面。很多農村孩子的父輩教育水平不高。

生活尚夠溫飽;

經濟收入水平和對教育重視程度的不同,直接使得教育支出在城鄉家庭中差距明顯。《中國統計年鑑2016》指出,無論是絕對消費額度還是在總消費支出的比重,城鎮教育文化方面的消費支出更多。

“留守”居多,親子互動幾乎沒有

科技教育僅是教育的一種手段,一種輔助方式,因此,遠遠不會縮小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