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于横断山脉深处的茶马古道,“西南夷” 联系外界的商贸通道

横断山脉,中国大地上一个极为独特的地理单元。青藏高原以东,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脉摩肩接踵,形成天然的封闭和阻隔,保留了多个“活化石”般的文化单元。同时,这里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藏彝走廊地区,六江并流,奔涌而过,在峰峦叠嶂中开辟出一条条天然的迁徙和茶马商道。封闭与开放的并存,让横断山脉地区成为我国民族文化最多元缤纷、历史积淀最丰富精彩的地区之一,也留下了众多岁月的谜团。

穿行于横断山脉深处的茶马古道,“西南夷” 联系外界的商贸通道

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横断山脉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单元,图为位于大小金川之间的墨尔多山

高山深谷纵列中的西南夷

就在这高山深谷纵列的山河殿堂中,在历史上是所谓的西南夷所在之地。《后汉书》中说“西南夷者,在蜀郡徼外。有夜郎国(今贵州西部和云南东北部),东接交址(今越南),西有滇国(今云南昆明一带),北有邛都国(今四川西昌一带),各立君长。其人皆椎结左衽,邑聚而居,能耕田。其外又有巂、昆明诸落,西极同师(今思茅一带),东北至叶榆(今大理地区),地方数千里。无君长,辫发,随畜迁徙无常。自巂东北有都筰国(今大渡河中下游四川泸定、汉源一带),东北有冉駹国(今四川西北部嘉绒藏族地区),或土著,或随畜迁徙。自冉駹东北有白马国(今四川西北、甘肃南部的平武、迭布一带),氐种是也。此三国亦有君长。”

穿行于横断山脉深处的茶马古道,“西南夷” 联系外界的商贸通道

西汉疆域图:西南的横断山区是哀牢、滇国等部族所在,统称为“西南夷”。

夷,是古代对中原以外的异族的一种称谓,也有封闭的意思。汉代西南夷的地域很广大,主要包括今贵州、云南的大部分地区和四川的西部、西北部地区。这里部落众多,族属复杂,有的从事农耕,有的以游牧为生,语言和风俗不同。其中主要有夜郎、滇、邛都、巂、昆明、徙、筰都、冉駹、白马等大的部族(即所谓的“国”)。这些部落各有自己的首领(君长)。

穿行于横断山脉深处的茶马古道,“西南夷” 联系外界的商贸通道

《史记》中“汉武开西南夷”事件中百夷的分布图

西南夷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司马迁所撰的《史记》,源于历史上著名的“汉武开西南夷”事件。《史记》中“西南夷列传”记载了汉武帝为了打通“蜀身毒道”(从巴蜀经滇至印度之路,即今天所说的“南方丝绸之路”)和南越道(从巴蜀经夜郎至越南之路)而派兵招抚了这些部国,建立了7个郡的史载,让我们今天能知晓西南夷的大致面貌。

穿行于横断山脉深处的茶马古道,“西南夷” 联系外界的商贸通道

山河相间的横断山区范围示意图

“横断山”这一名称缘于清末江西贡生黄懋材,当时他受四川总督锡良的派遣从四川经云南到印度考察“黑水”源流,因看到澜沧江、怒江间的山脉并行迤南,横阻断路,而给这一带山脉取了个形象的“横断山”名称。其实,“横断”不仅是这个地区的地理特征,也是其文化特征。横断山脉一方面通过高山峻岭把这个地区的“君长以什数”,部落林立的土著文化在多元共存的基础上阻隔横断起来,同时又通过四通八达的河流和山谷使此地的各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缓慢或迅速融合交流着。其精神生活多元共存,并总是有力量将强势文化创造性地本土化,其文化传承的方式往往是非文字的、口口相传的,通过宗教活动、舞蹈、音乐、绘画、服饰和日常器皿来表现。

穿行于横断山脉深处的茶马古道,“西南夷” 联系外界的商贸通道

横断山脉地区是古代中国血缘最混杂也最纯粹的地区之一。

从血缘上讲,这个地区是古代中国血缘最混杂也最纯粹的地区之一。这里是流放、逃亡、迁徙、储存的终结之地,也是原住民最密集的地区。在这个地区,与其从语焉不详的文献记载中寻找历史的蛛丝马迹,倒不如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历史,历史暗藏在当下生活细节与闪烁其辞的传说中而不是“史记”中,这是横断山脉地区西南夷社会的重要特征,诸如在横断山脉深处延伸铺展的茶马古道。

穿行于横断山脉深处的茶马古道,“西南夷” 联系外界的商贸通道

茶马古道路线横穿整个横断山脉,成为西南夷连接外界的窗口

西南夷连接外界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与西南丝绸之路不是同一条商贸通道。茶马古道也许是世界上最高最险峻的道路,由横断山脉东侧的云南和四川的茶叶产地出发,穿越横断山脉以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砻江向西延伸,跨越中国最大的两个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最后通向喜马拉雅山南部的印度次大陆。与茶马古道的西进不同,西南丝绸之路主要是南下,经过大理、腾冲一线进去缅甸、最后终止于印度次大陆。但不管是茶马古道还是西南丝绸之路,都是连接汉藏等多民族的经济文化纽带,也是人类为了生存所激发的非凡勇气和所作出的超常努力的象征。

穿行于横断山脉深处的茶马古道,“西南夷” 联系外界的商贸通道

横断山脉的地理环境很特殊,所以货物只能靠骡马、牦牛和人驮运,一步一步踩踏出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兴盛于宋代,当时我国内地茶叶生产有了飞跃的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政府机构叫“茶马祠”。“茶马互市” 也成为一种经常性的贸易,朝廷也明文规定以茶易马。那么宋朝为何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其实跟宋朝面临的北方形势有关。

穿行于横断山脉深处的茶马古道,“西南夷” 联系外界的商贸通道

北宋疆域图及周边政权势力分布图:此时的“西南夷”基本属于大理管辖。

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宋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同西部的藏族搞好关系,对两宋政权的防务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茶马互市”除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茶马贸易,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主要是滇马、藏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

穿行于横断山脉深处的茶马古道,“西南夷” 联系外界的商贸通道

酥油茶、糌粑、青稞酒,是藏族饮食的“三宝”,唯有酥油茶,只要到藏族人家或茶馆客栈,主人便会捧杯奉上。

当然茶马古道的发达也并不是仅宋廷的一厢情愿,相对四川盆地,横断山另一侧青藏高原上的藏族百姓对饮茶的嗜好是无法比拟的,有人形容藏族百姓爱茶“倚为性命”,这种说法一点也不过分。无论何时,藏族百姓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出外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

穿行于横断山脉深处的茶马古道,“西南夷” 联系外界的商贸通道

“茶马互市”成了中央王朝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的纽带。

在藏族牧区,用煮过的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藏民平时食用肉、乳,汗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过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活的藏族百姓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的东西,但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因此,茶叶自宋以来不但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藏族之间的大宗经贸产品,而且也成为与藏族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物质手段。“茶马互市”成了中央王朝与少数民族联系的纽带。这种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交流和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

穿行于横断山脉深处的茶马古道,“西南夷” 联系外界的商贸通道

随着民族融合和商贸往来的千年持续,“西南夷”字眼已经成为历史。

当然,穿行在横断山脉中的不止有茶马古道,还有食盐古道、西南丝绸之路等诸多商贸通道,这些通道在实现远方两端之间交易的同时,也在逐渐改变西南夷的社会。无论是汉族的迁入融合,还是西南部族主动接受汉文化,终归“西南夷”这个字眼也仅存在于史书中了,取而代之的是“中国最美后花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