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於橫斷山脈深處的茶馬古道,“西南夷” 聯繫外界的商貿通道

橫斷山脈,中國大地上一個極為獨特的地理單元。青藏高原以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脈摩肩接踵,形成天然的封閉和阻隔,保留了多個“活化石”般的文化單元。同時,這裡也是歷史上著名的藏彝走廊地區,六江並流,奔湧而過,在峰巒疊嶂中開闢出一條條天然的遷徙和茶馬商道。封閉與開放的並存,讓橫斷山脈地區成為我國民族文化最多元繽紛、歷史積澱最豐富精彩的地區之一,也留下了眾多歲月的謎團。

穿行於橫斷山脈深處的茶馬古道,“西南夷” 聯繫外界的商貿通道

橫貫東西縱貫南北的橫斷山脈是我國獨特的地理單元,圖為位於大小金川之間的墨爾多山

高山深谷縱列中的西南夷

就在這高山深谷縱列的山河殿堂中,在歷史上是所謂的西南夷所在之地。《後漢書》中說“西南夷者,在蜀郡徼外。有夜郎國(今貴州西部和雲南東北部),東接交址(今越南),西有滇國(今雲南昆明一帶),北有邛都國(今四川西昌一帶),各立君長。其人皆椎結左衽,邑聚而居,能耕田。其外又有巂、昆明諸落,西極同師(今思茅一帶),東北至葉榆(今大理地區),地方數千裡。無君長,辮髮,隨畜遷徙無常。自巂東北有都筰國(今大渡河中下游四川瀘定、漢源一帶),東北有冉駹國(今四川西北部嘉絨藏族地區),或土著,或隨畜遷徙。自冉駹東北有白馬國(今四川西北、甘肅南部的平武、迭布一帶),氐種是也。此三國亦有君長。”

穿行於橫斷山脈深處的茶馬古道,“西南夷” 聯繫外界的商貿通道

西漢疆域圖:西南的橫斷山區是哀牢、滇國等部族所在,統稱為“西南夷”。

夷,是古代對中原以外的異族的一種稱謂,也有封閉的意思。漢代西南夷的地域很廣大,主要包括今貴州、雲南的大部分地區和四川的西部、西北部地區。這裡部落眾多,族屬複雜,有的從事農耕,有的以遊牧為生,語言和風俗不同。其中主要有夜郎、滇、邛都、巂、昆明、徙、筰都、冉駹、白馬等大的部族(即所謂的“國”)。這些部落各有自己的首領(君長)。

穿行於橫斷山脈深處的茶馬古道,“西南夷” 聯繫外界的商貿通道

《史記》中“漢武開西南夷”事件中百夷的分佈圖

西南夷這一名稱最早出現於司馬遷所撰的《史記》,源於歷史上著名的“漢武開西南夷”事件。《史記》中“西南夷列傳”記載了漢武帝為了打通“蜀身毒道”(從巴蜀經滇至印度之路,即今天所說的“南方絲綢之路”)和南越道(從巴蜀經夜郎至越南之路)而派兵招撫了這些部國,建立了7個郡的史載,讓我們今天能知曉西南夷的大致面貌。

穿行於橫斷山脈深處的茶馬古道,“西南夷” 聯繫外界的商貿通道

山河相間的橫斷山區範圍示意圖

“橫斷山”這一名稱緣於清末江西貢生黃懋材,當時他受四川總督錫良的派遣從四川經雲南到印度考察“黑水”源流,因看到瀾滄江、怒江間的山脈並行迤南,橫阻斷路,而給這一帶山脈取了個形象的“橫斷山”名稱。其實,“橫斷”不僅是這個地區的地理特徵,也是其文化特徵。橫斷山脈一方面通過高山峻嶺把這個地區的“君長以什數”,部落林立的土著文化在多元共存的基礎上阻隔橫斷起來,同時又通過四通八達的河流和山谷使此地的各種文化和生活方式緩慢或迅速融合交流著。其精神生活多元共存,並總是有力量將強勢文化創造性地本土化,其文化傳承的方式往往是非文字的、口口相傳的,通過宗教活動、舞蹈、音樂、繪畫、服飾和日常器皿來表現。

穿行於橫斷山脈深處的茶馬古道,“西南夷” 聯繫外界的商貿通道

橫斷山脈地區是古代中國血緣最混雜也最純粹的地區之一。

從血緣上講,這個地區是古代中國血緣最混雜也最純粹的地區之一。這裡是流放、逃亡、遷徙、儲存的終結之地,也是原住民最密集的地區。在這個地區,與其從語焉不詳的文獻記載中尋找歷史的蛛絲馬跡,倒不如從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現歷史,歷史暗藏在當下生活細節與閃爍其辭的傳說中而不是“史記”中,這是橫斷山脈地區西南夷社會的重要特徵,諸如在橫斷山脈深處延伸鋪展的茶馬古道。

穿行於橫斷山脈深處的茶馬古道,“西南夷” 聯繫外界的商貿通道

茶馬古道路線橫穿整個橫斷山脈,成為西南夷連接外界的窗口

西南夷連接外界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與西南絲綢之路不是同一條商貿通道。茶馬古道也許是世界上最高最險峻的道路,由橫斷山脈東側的雲南和四川的茶葉產地出發,穿越橫斷山脈以及金沙江、瀾滄江、怒江、雅礱江向西延伸,跨越中國最大的兩個高原(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最後通向喜馬拉雅山南部的印度次大陸。與茶馬古道的西進不同,西南絲綢之路主要是南下,經過大理、騰衝一線進去緬甸、最後終止於印度次大陸。但不管是茶馬古道還是西南絲綢之路,都是連接漢藏等多民族的經濟文化紐帶,也是人類為了生存所激發的非凡勇氣和所作出的超常努力的象徵。

穿行於橫斷山脈深處的茶馬古道,“西南夷” 聯繫外界的商貿通道

橫斷山脈的地理環境很特殊,所以貨物只能靠騾馬、犛牛和人馱運,一步一步踩踏出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的興盛於宋代,當時我國內地茶葉生產有了飛躍的發展,其中一部分茶葉“用於博馬,實行官營”,在四川名山等地設置了專門管理茶馬貿易的政府機構叫“茶馬祠”。“茶馬互市” 也成為一種經常性的貿易,朝廷也明文規定以茶易馬。那麼宋朝為何如此重視“茶馬互市”?其實跟宋朝面臨的北方形勢有關。

穿行於橫斷山脈深處的茶馬古道,“西南夷” 聯繫外界的商貿通道

北宋疆域圖及周邊政權勢力分佈圖:此時的“西南夷”基本屬於大理管轄。

當時契丹、西夏和女真等的崛起對兩宋政權造成嚴重威脅,迫使宋廷同西南地區少數民族保持友好關係,以便集中力量與西北少數民族政權抗衡。在這種情況下,同西部的藏族搞好關係,對兩宋政權的防務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茶馬互市”除為朝廷提供一筆鉅額的茶利收入解決軍費之需外,更重要的是通過茶馬貿易,既滿足了國家對戰馬(主要是滇馬、藏馬)的需要,又維護了宋朝在西南地區的安全。

穿行於橫斷山脈深處的茶馬古道,“西南夷” 聯繫外界的商貿通道

酥油茶、糌粑、青稞酒,是藏族飲食的“三寶”,唯有酥油茶,只要到藏族人家或茶館客棧,主人便會捧杯奉上。

當然茶馬古道的發達也並不是僅宋廷的一廂情願,相對四川盆地,橫斷山另一側青藏高原上的藏族百姓對飲茶的嗜好是無法比擬的,有人形容藏族百姓愛茶“倚為性命”,這種說法一點也不過分。無論何時,藏族百姓招待客人首先端出來的就是茶;出外旅行必帶的也是茶;累了飲幾口熱茶能立即消除疲勞;病了飲一口濃茶能解毒去病。

穿行於橫斷山脈深處的茶馬古道,“西南夷” 聯繫外界的商貿通道

“茶馬互市”成了中央王朝與西南少數民族聯繫的紐帶。

在藏族牧區,用煮過的茶喂牲畜,馬吃了長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藏民平時食用肉、乳,汗較多,喝茶可以解油膩、助消化,對於長期過著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生活的藏族百姓來說,他們並不需要外界供給很多的東西,但茶卻是絕對不可缺少的。因此,茶葉自宋以來不但成為中原王朝與西北和西南地區的藏族之間的大宗經貿產品,而且也成為與藏族之間保持友好關係的物質手段。“茶馬互市”成了中央王朝與少數民族聯繫的紐帶。這種通過“茶馬互市”建立起來的交流和友誼,一直延續到元、明、清。

穿行於橫斷山脈深處的茶馬古道,“西南夷” 聯繫外界的商貿通道

隨著民族融合和商貿往來的千年持續,“西南夷”字眼已經成為歷史。

當然,穿行在橫斷山脈中的不止有茶馬古道,還有食鹽古道、西南絲綢之路等諸多商貿通道,這些通道在實現遠方兩端之間交易的同時,也在逐漸改變西南夷的社會。無論是漢族的遷入融合,還是西南部族主動接受漢文化,終歸“西南夷”這個字眼也僅存在於史書中了,取而代之的是“中國最美后花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