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三年半,日本“二戰後最大的殺人魔”終伏法,死刑!

2016年7月的一天,日本一男子潛入自己曾經工作過的殘障人福利院,用兇器殺害19名住在那裡的殘障人士。這一新聞震驚了日本全社會。他被稱為“二戰後最大的殺人魔”。3月16日,日本一家地方法院判處這名行兇者死刑。行兇者的名字叫做植松聖。

歷時三年半,日本“二戰後最大的殺人魔”終伏法,死刑!

植松聖

"沒有寬容的餘地"

庭審期間,這位名叫植松聖的被告沒有否認自己的罪行,而且他表示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不後悔"。植松聖的辯護律師為他做的是無罪辯護。律師辯護稱,植松聖作案時由於吸食了毒品存在"精神障礙"。

不過法官認為,植松聖具備刑事責任能力,在他所犯的案件中"沒有寬容的餘地"。

法官說:"19條人命就這樣被剝奪了,這是非常嚴重的罪行。我們注意到罪犯沒有犯罪前科,所以我們也謹慎地考慮到這一點。但是我們仍然要求判處罪犯死刑。"

"二戰後最大的殺人魔"

現年30歲的植松聖曾在日本神奈川縣的一家殘障人福利院工作。

2016年7月,日本一家殘疾人福利院發生一起惡性殺人慘案:時年26歲的該機構前員工植松聖凌晨潛入福利院,用匕首、錘子等工具殺害19名殘疾人,並致26人受傷。多數死者是在睡夢中被殺害的。

植松聖多次在法庭上表示,那些被殺害的殘疾人是"社會的負擔",殺掉他們對社會有益。

日本媒體將植松聖稱作是"二戰後最大的殺人魔"。日本警察廳稱,這是自1989年以來遇害人數最多的刑事案件,此事件是二戰以後日本最慘重的大規模屠殺事件。

此案在日本引發廣泛社會關注,案發時兇手是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成為爭論焦點。

此案發生後震驚日本社會,日本警視廳稱這是自1989年以來遇害人數最多的刑事案件,植松聖被日本稱為“二戰後最大殺人魔”。8日,植松聖在日本橫濱地方法院接受首次公審。此案在日本引發廣泛社會關注,案發時兇手是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成為爭論焦點。

據《日本經濟新聞》8日報道,由於希望旁聽審判的民眾人數超過預期(共1944人申請26個旁聽席座位),原定當地時間11時開始的庭審延遲約25分鐘。


歷時三年半,日本“二戰後最大的殺人魔”終伏法,死刑!

植松聖

當審判長問起對起訴內容是否存疑時,植松聖小聲回答“沒有”。植松聖的律師主張稱,植松聖在福利院殺人時由於精神障礙,且吸食了大麻,處於精神衰弱、缺乏辨別是非善惡能力的狀態,應判無罪。

而檢方反駁稱,植松聖作案時處於正常的心理範圍內,大麻的影響只不過是鞏固了其殺人的決心以及提前了作案時間。

整個案件審理的爭論點最後落到了“吸食大麻後作案的植松聖是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上。輪到植松聖發言時,他卻突然說“對大家感到很抱歉”,接著開始“抽風”,劇烈搖晃身體,並伴有疑似咬舌、咬手指、掐脖子等舉動。

數名法警立即上前將其制服,直到被壓在地板上植松聖依然沒有安靜下來。這一幕引起現場一片騷動,法庭以“被告行為異常”為由宣佈臨時休庭。當地時間下午1時15分重新開庭,植松聖並未出席。植松聖面臨包含謀殺罪等6項指控,如果罪名成立,植松聖可能面臨死刑。

日本時事通訊社報道稱,自被逮捕以來,植松聖都沒有表現出任何懊悔的情緒,並曾多次表示,殘障人士“沒有心靈”,“他們不應該存在於社會”“我這是在為日本社會的未來清除垃圾”。

植松聖曾於案發前拿著一封信拜訪眾議院議長,信的主題是“創造殘疾人可以安樂死的世界”。在信中,他寫道:“我的目標是實現殘疾者在家庭生活及社會活動都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得到保護人同意後讓他們接受安樂死的世界。

他說這樣做的理由是“為了讓世界經濟有活力,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戰”。事發後,植松聖接受了精神鑑定,他被診斷為“自戀型人格障礙”,認為自己是特別的存在。檢方稱,這是人格障礙的一種,但可以自行判斷一般事物的善惡並控制自己的行為,是具有完全責任能力的。

2020年3月16日,法官宣判植松聖死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