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出嫁的頭天晚上為什麼要"開臉"呢?

天地人膽


說起古代婚假,大多人印象中都是八抬大轎女方,可是畢竟古代人們並不是都是有錢人家,有些男方也是窮人家的孩子,吃飯都成為了難事,哪有那麼多規矩。而八抬大轎也僅僅是出現在富貴人家罷了,有時候富貴人家納妾這些都是可以省的,而普通人家更是如此。當然婚姻還是得有儀式感的,從簡有些還是省不了的,比如古代新娘出嫁當天,必須進行開臉儀式。

這個開臉儀式就是代表女方的不在是姑娘了而是婦人了,一般是出嫁當天由一位有福氣的老婦使用棉線為女方去除絨毛,讓女方面部看起來更加光滑和美豔,當然這也是一種祈福儀式。可是大多數女人都疼得淚流滿面,因為過程實在是太疼了,將面部絨毛全部都剔除,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不過這種儀式的起源卻是很有意思,是在隋朝時期發明的。

隋朝隋煬帝楊廣在位年間,楊廣不僅不顧明生,奢侈無度,還特別喜愛美女,正常的選妃已經是不能滿足好色的他了。為此楊廣下令在民間搜尋美女送入宮內,不過民間女孩卻並不希望進入宮中,所以都希望趕緊嫁出去,不過又擔心在嫁人的路上被四處尋美的官兵看到,所以就將面部的絨毛全部都刮掉,還在嬌子內放入一個蓮花臺。在出嫁當日,果然被尋美的官兵攔了下來,嬌夫也回到官兵稱,這不是新娘,而是一名神女,是能通神的,這次也是去祈福。士兵打開嬌子一看,女子的臉部光滑如玉,一看確實如同神女,所以就主動放行了。

自此這種開臉習俗也被流傳下來,在古代這就是結婚的象徵,儀式都能省,就是這個不能省。當然這種開臉流傳至今也變成了女人美容的一種,非常受到現代女性的喜愛,可惜價格卻不菲。


劉敦傑


開面相當於古代婚前化妝術

開面亦稱開臉、絞面、絞臉、擇臉、升眉等。傳統婚姻禮儀之一。是用絞合的雙線絞去新娘臉上汗毛,剪齊額髮和鬢角,修眉毛扮妝的儀式。女子一生只開一次面,作為嫁人的標誌。《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三日之前,蕊珠要整容開面,鄭家老兒去喚整容匠。”古代女子開面,是在上頭前三日進行。近代則有在婚禮前與上頭同時進行的,也有在結婚當天下午或晚上進行的,還有在婚後第二天清晨或上午進行的。多由父母兒女齊全的全福人或新娘的妯娌開面。

來源

在高安、奉新一帶,一般把未出嫁的姑娘叫做“閨女”,已結過婚的便叫“媳婦”。哪個已結婚,哪個未出嫁,當地人自然知道,但對陌生人來說,這就要以“開面”這個外貌特徵來區別了。

所謂開面,就是在姑娘出嫁前一天,選一名生有多個男孩、沒有離過婚、夫婦和睦、稱得上是賢妻良母的中年婦女,先在姑娘的額前、兩頰、眉毛四周,嘴唇上下和下巴各處汗毛多的地方,擦上一些“開面粉”,然後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雙股棉線,拉成夾子狀,用力依次在額、頰、唇、頦等汗毛稠密的部位反覆絞夾,直到把汗毛絞得乾乾淨淨才罷休。經過如此一番的“開面”,新娘鬢角整齊,線條分明,眉彎如月,唇、額部光潔、白皙,一下子平添了幾分姿色,靚麗了許多。“開面”這一道婚前著力的修飾,意味著一個姑娘處女時代已經終結,從此將成為有夫之婦,要做個賢妻良母了。

隨著時代的變遷,姑娘結婚前夕梳妝打扮已由化妝師、美容師取代了,髮式多種多樣。但在農村,“開面”遺風仍然存在,不少人仍以“開面”這一古老形式來為自家的女孩整容。





潔寶愛分享


在過去土家么妹嫁人前有一個很重要的儀式,稱之為開臉。

開臉,也稱開面、絞面、絞臉。它在古代被看作是一種美容方法,也是古代婚俗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儀式,只有進行了開面才算是真正從姑娘家變成人婦。開面是指婚禮前為新娘修飾梳妝臉面,去除面部的汗毛、剪齊額髮和鬢角,使之變得更加美麗的過程,標誌成為結髮之妻,結束姑娘時代生活。

關於開臉還存在一個帶著神話主義色彩的傳說,盡顯浪漫主義情懷。在土家族聚集住的兩個寨子的兩位領頭人友情深厚,好似一家人。兩位夫人也先後間隔不久懷孕,為了將這份深厚的感情繼續延續下去,一位領頭人心想不如結為親家。於是在一次的宴席間,趁著酒勁兒,將心中所想說了出來,沒想到兩對夫婦一拍即合。於是,兩領頭人端酒到神龕前,燃香化紙起誓: “若生兩男,就結拜為兄弟;如是兩女就結為金蘭;如是一男一女,今後就結為兒女親家。”不久,雙方的妻子都生了小孩,果然是一男一女。隨著兩家的孩子一天天長大成人,男孩越發英俊,女孩反而越難看有疙瘩,以至於男方想毀親。女方家知道後十分憤怒,便組織寨子裡的人前來討說法。男方自知理虧,只好妥協,答應在中秋節來山寨娶人。

在中秋節的前天晚上,女方父親做了一個夢,夢見一白髮婆婆手持一紅繩走到他面前,說:“看你守寨這麼多年,為族人付出了很多。明天你女兒就要過門成親,我沒有別的送你,就這紅繩,你拿去給你女兒臉上從上到下,從左至右,纏絞四十九下,你女兒臉上的疙瘩就不見了,你從此會有一個貌若天仙的女兒。”話音剛落,婆婆就不見了。醒來後,果然發現身邊真有一根紅繩,他趕緊將夢中內容告訴給妻子。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走進女兒房間,按婆婆說的做了,果然女兒變成了一個如花似玉的姑娘,全寨人都感到震驚。從此以後土家族姑娘在出嫁前,都要“開臉”。

開臉時會唱與之相關的哭嫁歌,完成後姑娘是要向開臉人給紅包的。開臉一般在婚期前一天進行,開臉人須是父母子女雙全的婦女。這個活多半是嬸孃和嫂嫂來完成,也有奶奶做的。開臉常用的工具有新鑷子、染成紅色的棉線或錢幣等。“開臉”是一種民間傳統的美容方法,其中都寄託著新娘對美的追求,期待在自己這重要的一天是最美的人留下美好回憶,同時表達著對新生活的憧憬。


加樂彼海帶


姑娘出嫁的頭天晚上"開臉"這種風已經是老黃曆了!

過去,人們辨認新媳婦與未出嫁的閨女最簡單的區別就是看她臉上有沒有絨毛:有汗毛,就是還沒有出嫁;沒有絨毛,就是新媳婦。

那人臉上的絨毛是怎樣去掉的呢?這就是過去民間的一個習俗:開臉。

(請仔細看看,開臉用的是絲線)

至於說,為什麼大閨女出嫁要開臉,還真沒有什麼明確的說法。有的說是為了好看,使人看起來更加白淨、粉嫩;也有的說是和隋煬帝有關,因為隋煬帝沿著運河下江南,沿途不停地搜刮民女,還只要黃花大閨女。為避免女兒受害,一些人家趕緊著把女兒嫁出去。可是,剛結婚的新媳婦和未出嫁的大閨女也不好分辨,有聰明的人就把臉上的絨毛給去掉,這樣一來,來的官兵一看,是民婦不是民女,也就不再騷擾。一傳十十傳百,就這樣“臉上有絨毛的是未出嫁的大閨女,沒有絨毛的是一結婚的新媳婦”的說法給傳開了,並逐漸成為一種出嫁前的儀式。


一株吊蘭


大家好!今天我來給大家講解一下

因為這種開臉是古代人覺得從黃花大閨女到婦人的一種象徵性的標誌。只要開臉了,就意味著她正式成為了一個婦人。而在他們結婚的當天,開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一般情況下一個女子一生只能夠開臉一次。開臉就相當於現在的整容,而且當時是沒有麻醉藥的,自然非常的痛苦。

全福婦人開臉的標準也非常的苛刻。她必須是父母公婆都還在,是兒女也都健在。夫妻之間也很恩愛的女人才有資格。開臉的一般工具有棉線和銅錢。在女子開臉的時候,要先在臉上塗一層特殊的香粉。然後用一根細線以非常快的速度在臉上來回拉扯,想想看這樣是不是很疼。這樣做的目的是要把臉上的汗毛和多餘的角質給清理掉。這個過程真的是非常痛苦的,大多數新娘子都承受不住的。

開臉之後吧。女子就相當是一次重生。這樣的話她顯得容光煥發,膚若凝脂。而且這個時候一般都會將新娘子的頭髮給上挑,然後梳成髮鬢,這樣就意味著這個女子從此以後不再是黃花大閨女了,而是別人的媳婦啦。

其實在古代還有另外一種說法,開臉並不僅僅是為了這樣一種美容的方法,它更是一種祈福的儀式,這樣說可能比較好一些。據說這個典故還和隋煬帝有關。因為隋煬帝愛美嘛,宮中美女那真是成千上萬吶,但是就這樣他還是不滿足,看到喜歡的女子都會拉進宮中。而且啊,他經常微服私訪,只要是看到心動的美女直接把她搶走了。就在那個時候,有一個非常美貌如花的姑娘。她在出嫁的時候就很怕隋煬帝過來把她搶走,所以她在出嫁之前就想了一個辦法,讓人給自己開臉,在路上遇到侍衛前來詢問的時候,他們就說,這是神女能夠通靈的。是為一看果然端莊雅座。就信以為真,果斷放行,就在那之後開臉這個儀式就流傳了下來。


太陽昇起就出發


傳說隋煬帝濫搶民女,於是有一家人就把出嫁的女兒的臉上的汗毛全部除去,塗脂抹粉假扮城隍娘娘抬到新郎家,以躲避官兵的檢查。 後來大家跟著學,成了風俗。


清靈書香


在古代,開臉是從黃花大閨女到婦人的一種象徵性的標誌。開臉了,意味著她正式成為了一個婦人。


蘭若梓文學館高敏


媽媽,審娘,嫂子,姨媽,妗媽開臉都很好。女子通過開臉修飾面容,更加白淨細嫩。此時也就成為媳婦了。三日回我們這地方還要開笫二次臉叫絞臉回門去孃家。以後汗毛不斷長出也要不斷開臉就叫餃臉,不稱開臉了。開臉就是第一次


緣如我詩


開面,中國傳統婚俗之一。指婚禮前為新娘修飾梳妝臉面。女子一生只開臉一次,表示已婚。多由公婆、丈夫、子女俱全的所謂全福婦女進行操作。發現自己是不是認證錯了領域。


風清揚917


古人認為“開了臉”就不是毛頭女子了。已經嫁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